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山东援藏故事|昔日戈壁荒滩 今朝高原绿洲

时间:2013-10-07

车行日喀则,目之所及,最常见的景色是蓝天白云下,黄褐色的连绵远山

提示:本文共有 11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01:50

从1995年到2020年,从第一批到第九批……25年来,一批批山东援藏干部人才来到雪域高原接续奋斗!

近日,记者在西藏日喀则采访,见到的一片“高原绿洲”,充分体现了这种接续奋斗的精神。

车行日喀则,目之所及,最常见的景色是——蓝天白云下,黄褐色的连绵远山。山上多是砂石,少有绿色。

但在位于日喀则市区北边的南木林县,有一大片“绿色”令人印象深刻。

“你看,这都是我们种的树!”7月21日,站在南木林县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一处观景台上,山东潍坊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领队、南木林县委常务副书记张志强说。

举目远眺,只见一排排树木整齐排列,由近及远直到山边。中间点缀着油菜花田,淡淡花香随风飘来。

可在十多年前,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模样。

当地老百姓有这么一句话——“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风吹石头跑,地里不长草”——形象地说明了当时的情况。

图片说明:十多年前,这里纯粹是砂砾地、荒滩地。

这样的环境,能种活树吗?

杨建老家陕西,长期在日喀则从事林业工作,见证了山东援藏种树的历程。据他讲,以前,这里纯粹是砂砾地、荒滩地,根本存不住水,刮起风来,人都站不住。开始时,很多当地人都不看好,觉得不可能。

可在对口支援的潍坊援藏干部人才看来,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里环境越是恶劣、沙化越是严重,越要下大力气植树造林。

他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优先选择道路两旁土壤条件较好的区域,采用“三大一深”(大坑、大苗、大水、深栽)的方法进行试种,同时加强后期管护,结果成活率达到80%以上。

看到希望、有了信心,植树造林的规模不断扩大。

从2011年正式启动,发展到现在,示范区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植树造林4万多亩,栽植新疆杨、榆树等苗木200余万株,还建设了水渠,长度达到50公里。

现在,这里的风沙减少了1/3,核心区氧气含量提高了5%,空气湿度增加了10%,昔日的戈壁荒滩变成了生态绿洲。

图片说明: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片“高原绿洲”。

生态环境的改变,靠的是一批接着一批干!这期间,潍坊援藏干部人才从第三批换到了第七批,但不变的是,他们对改善生态环境的不懈坚持。

“最难的就是水。”杨建说,在这里,栽活一棵树很不容易,如果不持续浇水养护,树肯定渴死掉了。山东援藏干部踏实、肯干、吃苦、坚韧的劲头,他是很佩服的。

现在,“接力棒”传到了潍坊市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手中。除了“绿荒滩”,他们又动起了“富口袋”的心思,通过发展具有生态功能的经济林、海棠园等项目,做起生态、产业、扶贫融合发展的文章。

目前,“林业经济”解决了2200多人就业,每年能帮助困难群众增收近3000万元。

“从南木林生态示范林的种植,可以看到‘一批接着一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力量,最终的成效是非常明显的。”山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领队,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马金栋表示。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山东援藏故事|昔日戈壁荒滩 今朝高原绿洲”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山东援藏故事|一个援藏人笔下“昂仁的风 雨 云 雪”

山东援藏故事|一个援藏人笔下“昂仁的风 雨 云 雪”

昂仁,蔡志,时候,援藏,工作组,大众日报,记者,客户端,梁旭,报业,都会,山东,大众,家乡,旅人,时间,来源,江畔,淄博市,工作,对口支援,是如此,高原反应,吴永,远山,过春夏,在想,责任编辑,我喜欢,环境监测站

2008-12-22 #长篇故事

系列报道《脱贫攻坚高原行湖北援藏故事》:《像阿爸阿妈一样亲的援藏老师》

系列报道《脱贫攻坚高原行湖北援藏故事》:《像阿爸阿妈一样亲的援藏老师》

援藏,湖北,老师,学生,刘进,汪玉珍,东辉,教师,中学,刘老师,教育,王与,西藏山南,系列报道,下课后,习惯,同学,夫妻,学校,故事,次仁玉珍,民族班,民族,生日,班级,高原,阿爸,阿妈,藏族,攻坚

2008-05-03 #故事会

系列报道《脱贫攻坚高原行湖北援藏故事》:《为了藏鸡飞出雪域高原》

系列报道《脱贫攻坚高原行湖北援藏故事》:《为了藏鸡飞出雪域高原》

援藏,湖北,产业,雪域高原,张宏林,海拔,队员,养殖,山南,施工现场,系列报道,故事,高原,攻坚,发展,施工,布仁,殷功,工作队,乃东,事情,工程,形式,政策,村里,禽蛋,缺口,西藏,藏民,记者

2009-08-27 #经典故事

山东援藏故事|行车途中 一名援藏干部的两通电话

山东援藏故事|行车途中 一名援藏干部的两通电话

工作,郭建伟,大学生,索朗,援藏干部,山东,日喀则,记者,结对帮扶,梁旭,副部长,乡村幼儿园,公务员,考试成绩,大众日报,家庭,客户端,幼儿教师,市里,数量,日喀则市,电话,群体,身兼数职,援藏,会计岗位,打个电话,委组织部,找工作,桑珠...

2015-09-09 #经典故事

山东援藏故事|雅鲁藏布江边的“淄博速度”

山东援藏故事|雅鲁藏布江边的“淄博速度”

日吾其乡,大众日报,速度,援藏,施工,工作组,山东,围挡,淄博,昂仁县,昂仁,记者,淄博市,道路,梁旭,马宁,报业,大众,客户端,小时,故乡,来源,江水,金塔,铁索桥,项目,唐东杰布,对口支援,总投资,援藏干部

2018-06-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刚下高原 便上前线 杭州援藏干部的防疫故事

刚下高原 便上前线 杭州援藏干部的防疫故事

医生,医院,科室,西藏,杭州,总会,疫情,援藏,有需要,个人,大学,患者,时间,肺炎,淳安,流感,社会,疾病,红马甲,工作,一臂之力,张工,舒适性,候家,分院,发热门诊,好的,发自内心,修养,人手

2017-11-07 #经典故事

山东援藏故事|藏戏民间艺术团来了大学生

山东援藏故事|藏戏民间艺术团来了大学生

藏戏,昂仁县,民间艺术团,记者,大众日报,队伍,拉巴次仁,次仁,援藏,山东,人才,客户端,日吾其乡,淄博市,梁旭,保护中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援藏干部,好的,报业,大学生,大众,中心,政府,来源,文化,机会,民间,舞蹈,老人

2017-09-25 #短篇故事

愿成为高原上的一朵“格桑花”——民革党员郭萍的援藏故事

愿成为高原上的一朵“格桑花”——民革党员郭萍的援藏故事

郭萍,援藏,道孚县,道孚,昌旺,疫情,工作,区乡,学生,物资,防控,巴吉,我一定会,工作队,振兴公司,女儿,学费,监委,肺炎,资金,阿姐,季金,尼玛泽仁,旺姆,木茹,格桑花,上农,国投公司,第一时间,申请了

2017-03-24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