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中医故事: 医道传奇

时间:2013-10-11

中医治怪病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67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4 分钟。

陆仲安是民国初年北京著名中医,因善用黄芪,当时有“陆黄芪”之美称,以此与明代医学家“张熟地(即张景岳)”相媲美。

1920年秋,著名学者胡适因患糖尿病晚期,身体逐渐消瘦,当时认为无药可治,医生嘱其回家休养。胡适得知后,异常绝望,前来探望的亲友、同事提议,既然西医束手无策,何不试试中医?但胡适崇尚西方文化,在医学上也力主普及西方医学,对中医尚抱有怀疑态度,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胡适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请来了陆仲安。

陆大夫精心诊查后发现,胡适糖尿病已累及心肾,治疗非常棘手。经过再三思考,陆仲安决定以大剂量黄芪,配伍党参、石斛、黄精、山药、地黄等药来治疗。没想胡适服几剂药后,病情意外地得到好转,遂安下心来继续服药,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胡适竟慢慢好转了。

从此,胡适转变了对中医的偏见,提出“必须使世界医药界了解中国医药的真正价值”。中年以后,胡适感身体疲惫,力不从心时,还常用黄芪泡水喝。

名中医陆仲安用黄芪治好胡适糖尿病的消息不胫而走,中医界更是奔走相告,这对当时国民政府停止执行废除中医的法令起了很大的作用。

文章来源:大众卫生报作者:□河南常怡勇

乾隆与黄氏响声丸

乾隆执政时,曾多次巡视江南,每次经过无锡必到无锡惠山游览名胜古迹。话说有一年,乾隆游至江南惠山寺,时值中秋,夜晚明月皎洁,乾隆雅兴大发,遂与方丈圆空法师在听松石上一边对饮一边吟诗赋词。二人饮得畅快,读得投机,不觉已近子夜时分。但乾隆仍觉意犹未尽,他乘着酒兴,脱去外衣,仅穿贴身黄褥衣,非要向圆空法师讨教几招不可。出招拆招,你来我往,不亦乐乎,不觉已过子时,乾隆已略感凉意,这才作罢。

清晨,乾隆起床后只觉得头胀、喉痛、嗓子发哑,这才知道是由于头夜饮酒过量,又感风邪,现已染病在身。乾隆欲召御医前来诊治。恰在这时,圆空法师前来恭请圣安,听罢要请御医诊病后笑曰:“我有一友,博学才高,善治咽喉之疾。”乾隆忙令快请。圆空遵命。

不多一会,健步走进一人,只见此人目蕴精光,颀长的身材在徐徐的山风中犹如玉树临风。此人给乾隆望、闻、问、切后即从药囊中取出一副药散让乾隆服下。中午时分,圆空法师请乾隆饮茶,只见九龙杯中片片无锡毛尖如朵朵莲花,人未近前已是阵阵浓香扑鼻。乾隆龙颜大悦,高呼:“好泉!好茶!”其声震动山谷,回音在山间不绝于耳。

这时,那些大臣随从皆跪地高呼:“皇上龙体康复,声宏胜昔,可喜可贺!”乾隆也甚感意外,只觉得神清气爽,无半点早晨之不适感。他忙问圆空法师:“神医是何许人也?所用是何妙药?”圆空法师笑曰:“医者乃江南名医,黄氏响声散第二代传人‘神医黄’;所用之药正是黄氏响声散。”乾隆连称“妙药!妙药!”

黄氏响声散是我国治疗咽喉肿痛之传统名药,为服药方便,近代将其剂型改成了丸剂,即黄氏响声丸,与黄氏响声散有相同的功效。

“人参状元”翁同龢

翁同龢是清光绪皇帝的老师,咸丰六年(1856年)殿试考中状元,人称“人参状元”,关于这个头衔,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据说,翁同龢当年殿试考状元最大对手是孙毓汶,两人都很优秀,难分伯仲,且两人的父亲都是朝廷大官,分别是大学士和尚书。由于两人是同一年参加殿试,而状元只有一个,无论谁的儿子考第二都没有面子。

孙为了分散翁的精力,于是在考试前一晚邀请翁一同吃夜饭,由于两家是世交,翁也不好推辞,两人一直吃喝聊天直到深夜。

翁同龢回到家后正倒头要睡,却不知外面人家有什么事,鞭炮声彻夜不断,翁同龢一宿未眠。

第二天,孙毓汶精神抖擞,而翁同龢却毫无精神,不由得心中长叹:“状元必属孙毓汶无疑了”。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随身带有两颗人参,翁立刻将那人参拿起来往嘴里一嚼,顿时来了精神,正如《世载堂杂记》中记载“神志奋发,振笔直书,手不停挥,一气到底。”

那一年殿试结果出来,状元是翁同龢,孙毓汶屈居第二。从此,人们都称翁同龢为“人参状元”。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湖南刘光泉

孙思邈谷糠治怪病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家,据传当时很多富贵之人都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疾病,疲乏软弱、小腿重、肌肉酸痛、脚踝浮肿、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足部有过敏、烧灼、针剌和蚁爬感、肌肉麻木等,就医后都不见好。

当时,有一位严太守也患了这种病,于是将孙思邈请到家中。孙思邈在严府住了多日后发现,严太守家的粮米都是精碾细筛后才入食的。之后,他又去其他一些患病的人家进行调查,结果也发现同样的问题。

于是,他从中悟出玄机,认为这些患家主食过于精细很可能就是他们患病的原因。为此,他让这些人都将原来的精米改为粗米,同时,还让他们将一些米皮(谷糠)煎水代茶大量饮用。结果,一个月后,这些人所患的怪病竟神奇般痊愈了。

原来,这种病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脚气病”,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缺乏维生素B1所引起。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大米、小米、小麦、大麦、荞麦、燕麦、高粱等谷类食物的外皮和胚芽中,人如果长期进食过于精细的米面,就容易缺乏维生素B1,引发“脚气病”。患上这种病,轻者可多吃上述各种粗粮,还可配合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的方法辅助治疗:谷糠15克,煎水去渣饮用,每日2次。严重者及时就医。

文章来源:大众卫生报作者:□湖南孙绍

张仲景首创“直肠栓剂”

张仲景年少时随同乡张伯祖学医,由于他聪颖博达,勤奋好学,长进特别快。

一天,诊室送来一位唇焦口燥、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的病人,老师张伯祖诊断后认为是“热邪伤津,体虚便秘”所致,但是病人体质极虚,用强烈的泻药病人身体受不了。张伯祖沉思半响,一时竟没了主张。

张仲景站在一旁,见老师束手无策,便上前道:“学生有一法子!”张伯祖听了他的想法,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张仲景取来一勺黄澄澄的蜂蜜,放进一只铜碗,用微火煎熬,并不断地用竹筷搅动,渐渐地把蜂蜜熬成黏稠的团块,冷却后,再捏成一头稍尖的细条形状,然后将尖头朝前轻轻地塞入病人的肛门。一会儿,病人拉了一大堆腥臭的粪便,病情转危为安。由于热邪随粪便排净,病人不几天便康复了。张伯祖对这种治法大加赞赏,逢人便夸。这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药物灌肠法,直肠栓剂的首创并用之于临床。

之后,张仲景在著述《伤寒杂病论》时,将这个治法收入书中,取名为“蜜煎导方”,用来治疗伤寒病津液亏耗过甚、大便硬结难解的病症,备受后世推崇。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湖南周向前

古代“口香糖”——丁香

相传,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掌朝时曾充任文学侍从。宋认为自己人长得仪表堂堂,出类拔萃,诗文也做得好,应该受到武则天的重视。可是武却一直未曾垂青于他。宋被冷落,又不甘心,于是他写了一首艳诗献给武则天,以期获得重视。然而武则天读后,竟一笑置之。后武与一位近侍说:“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闻之羞愧无比,从此,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鸡舌香,以解其臭。

鸡舌香,又名丁香。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补肾阳的作用。丁香艳丽可爱,芳香袭人,既是一种观赏植物,又是一种常用中药。因为其形状像丁子,又有强烈的香味而得此名。它有祛腐降逆除秽气的作用,常用其治疗胃病和口腔炎所致的口臭。由此,有人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

其实,丁香能除口臭早有记载。据说,我国汉代百官在皇帝面前奏事或回答问题,口里就必须含嚼丁香。过去由于缺乏科学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有效方法,患口臭者十分普遍。因为丁香的芳香气可以压住因胃火上升或牙周炎引发的口气,故而常用。这在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曾有记载:“三省故事郎官口含鸡舌香,欲奏其事,对答其气芬芳。此正谓丁香治口气(口臭),至今方书为然。”可见,含丁香治口臭,不仅源远流长,且方法极类似现在的“嚼口香糖”。方法现今可用之,且疗效甚佳,口臭者不妨一试。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周向前

古代中医广告史话 江湖郎中文字幌

文字幌上多写有单字或多字,内容多与店家经营的品种有关;其形状各异,有长方形、正方形、锯齿形、不规则形等。尽管文字幌一般认为是招牌广告的原始形态,但与招牌广告相比,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一是一般成熟的招牌广告,无论是横招、竖牌,还是冲天招牌,都是依墙、门、柱或柜台及门前而拄而立,位置相对固定,而文字幌则位置并不那么固定;二是从其文字内容看,文字幌是多以单字或双字表达经营性质或类别,而成熟的招牌广告不仅字数众多,对称悬挂,而且其文字也多以表现店铺的名称或字号为主。

江湖郎中,游走四方,因其不便以叫卖吆喝招徕生意,便随身携带写有广告文字的布招或纸标之类。《普济本事方·卷三》载:“顷年有人货疝气药,肩上担‘人我’二字,以为招目,日货数千。有一国医多金得之,用之良验。”这种挂在肩上的文字幌,用于跻身于人群、穿行于街巷的流动卖药人,不仅轻便易做,而且简单明了地告诉世人——我为你服务,新奇且引人注目;此外,加上药品确有良效,故能日卖钱数千文,用极小的广告投入,获得了极好的广告效益。

南宋临安严某,坐堂行医兼开药铺,专治痢疾,病人不多。一次恰好碰上宋孝宗患痢疾久治不愈,应召入宫。严某治愈了皇帝的痢疾后,皇帝大喜,授其官为防御,又赐以金杵臼。于是严某打出“金臼严防御”的文字幌,从此名声大振。清末民初北京接生招幌,多采用字牌为招。据载:“旧日收生,多用稳婆,俗称‘姥姥’。此辈亦为社会职业之一,门前悬有幌子,系一高约半尺之木板,一面写‘快马轻车’,一面写‘吉禧姥姥’,下面写‘某氏收洗’,木板下亦缀一红布条。”也有的径于木牌上书写“某氏收洗”字样,悬于门首。

幌子种类很多,除了前面几期介绍的实物幌、标志幌等,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幌子。济南千芝堂药店门前,悬挂一块牛胯骨作幌子,相传这一处大店堂的老主人原来是一个讨饭的乞丐,这块牛胯骨是他沿街乞讨时敲打号叫的道具。发迹以后,他不忘当年的坎坷时日,便以这块牛胯骨作为幌子。济南启盛街上的九鹤阿胶庄是阿胶行业的老字号,店铺门前常年挂着九盏鹤字灯,九只灯一齐点燃后,腾空飞起;在空中飞旋,非常壮观。

幌子是基于推销商品的需要和社会现实的需要。只要顾客望见幌子就知其意,便可大胆跨进店门。幌子广告形式清晰直观,造型奇特美艳,十分引入注目,能达到方便顾客、招徕生意的目的。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张效霞 李兰 山东中医药大学

贵人难医

东汉年间,宫廷御医郭玉医术高超,经常受到皇帝的嘉奖。郭玉虽身为御医,但见贫苦百姓前来求治,他从不拒绝,而且疗效极好。但令人不解的是,当他为宫中的达官贵人治病时效果反而欠佳。皇帝感到奇怪,便想出一招:令宫中的贵人穿着破旧的衣服,请郭玉来治病,竟然一治而愈。

皇帝很不高兴,召郭玉入宫,问其原因。郭玉答道:“行医之道必须精神集中,意念专一,治疗疾病方能得心应手,而给达官贵人治病先有四难:一是不尊重医生的意见,总自以为是。二是生活不规律、不检点。三是体质弱,难于用药。四是好逸恶劳。本来有此四难,就已经难于医治,又加上这些权贵之人对待医生的态度常常是盛气凌人,令人见面便生恐惧之心,所以更是难上加难。就针刺之法而言,本在于心神专注,针刺之深浅仅在于毫厘之间。而为贵人治病,常令人心中惶恐不安,手法失度,所以贵人之病难医也。”

皇帝听后,不断点头称是,后又责令宫中贵人一一改掉看病陋习。从此,“贵人难医”一说便流传开来。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周向前

王怀隐偶得浮小麦

王怀隐是北宋著名医学家,在朝廷任医官多年,编修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影响深远。据说,浮小麦止汗的功效还是他发现的。

一天,一男子携妻子前来求诊:“先生,我娘子近来常发无名火,哭笑无常,甚至伤人毁物,实在怕人,请您快给看看吧。”王怀隐察色按脉后笑道:“不必惊慌,此乃妇人脏躁证。”于是,开出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临别时,那男子又折返说:“先生,我差点忘了,她还常夜间遍身出汗,湿透衣衫呢。”王怀隐答道:“等治好了脏躁再说吧。”

五天后,求诊的夫妇乐滋滋同来拜谢王怀隐:“先生药到病除,真是感激不尽呀!”王怀隐自谦过后,正要诊治妇人的盗汗症,没想那妇人却笑道:“都好了。”这下轮到王怀隐纳闷了:甘麦大枣汤还能止盗汗?典籍未载啊!

等两人走后,王怀隐来到后院查看自家晾晒的药材,无意中发现新购的小麦又空又瘪,本想发火,转念一想,难道这空瘪的小麦有止汗的功效?后来,他有意用这空瘪的小麦试治盗汗、虚汗症,果然屡试不爽。因这空瘪的麦子在水中是漂浮在水面上的,王怀隐便将它命为“浮小麦”,还将它止汗的功效编入了《太平圣惠方》。

浮小麦敛汗作用甚佳,尤善止虚汗,对阳虚自汗、阴虚盗汗效卓,同时还可益气、除热,可疗阴虚发热、骨蒸劳热;而小麦则长于养心除烦,擅治妇女脏燥而见心神不安、烦躁失眠、喜怒无常等症。

文章来源:大众卫生报作者:□河南尚学瑞

细线神奇割脑瘤

据《夷坚志》记载,宋朝有个叫罗伯固的人,后脑勺长了一个瘤子,且越长越大,最后长得有碗口那么大,让罗伯固很是痛苦。

有一天,一个朋友来看望罗伯固,见他如此痛苦,便给他推荐了一位医术绝精的疡医。这位疡医看了看罗伯固的大瘤子,对他说道:“我有办法除掉这个大瘤子,但是你必须能够忍受暂时的痛苦。”

罗伯固治病心切,便一口答应下来。

只见疡医用一根药线死死地系住大瘤子的根部,然后剪去线的两头,临走时嘱咐道:“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去解开药线。”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罗伯固感到绑药线的地方疼痛难忍,他大叫着,要儿子帮他看看,并说道:“我宁可每天受苦,也不愿受这般彻骨之痛。”

儿子看了看药线,又想到疡医临走时的嘱咐,最终还是没有帮父亲去掉药线。

罗伯固无奈,只好忍痛躺在炕头上,渐渐睡着了。当他醒来时,发现枕头边湿乎乎的一片,旁边还有一片皮囊。他赶忙摸了摸脑后之瘤,已经不见了。

原来,这位疡医用一根细线死死地系住大瘤子的根部,目的就是要切断大瘤子的气血供应,让它因失去滋养而自己脱落,最终死亡,这就是最早的“结扎疗法”。

文章来源:大众卫生报作者:□湖南刘文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曾被贬到偏僻贫困的永州现在湖南省零陵一带,到任不久,恶劣的生活条件便使柳宗元疾病缠身,尤其是他的双腿变得痿弱无力,走起路来很是艰难。

一位经验丰富的药农看到柳宗元的病情后,告诉他当地有一种叫“灵毗”的草药,能治腿疾。于是,柳宗元找到这种草药,亲自栽种、采摘和加工,按时服用。结果真的治愈了他的顽疾。

这个“灵毗”就是仙灵脾,又名淫羊藿,中医学认为它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的功效。对肾阳虚所致的下肢萎软无力、行走困难等症状疗效明显。作为传统的补肾阳药,淫羊藿是中药滋补类汤剂配方或中成药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另外,淫羊藿对于肾阳虚所致的喘咳等病症也具有很好的疗效。

淫羊藿除了入丸药和汤剂外,还可将其制成药酒饮用或制成膏药外敷。肾虚阳痿、性功能下降的人,将其煮粥常服,可补肾助阳,增强性机能。

作为药材,其应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进补不当可能起不到作用或者起到相反的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湖南周向前

袁枚妙对中医联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任江宁知县,工作之余,他喜欢到县境内的风景名胜寻乐,搞些诗词歌赋,满足他的闲情逸致。一天,袁枚信步出游,来到了一座古庙前,庙里有个老和尚将他请至禅房,让座敬茶,闲聊些许后。老和尚邀袁枚到天井边去看一看,哪儿有一个半掩半露于尘土瓦砾之间的堂鼓,想请他为老祖师留下的一副上联续对。

原来,这面堂鼓为宋代民族英雄岳飞帐中用物。岳飞被残害后,有人暗中收藏堂鼓以表怀念。后来堂鼓传到老和尚的师傅手中,他携鼓回到了故乡江宁的这座寺庙,出家当了和尚,并把这个堂鼓精心保管在藏鼓楼。有一天深夜,雷雨交加,藏鼓楼坍塌了,鼓架断了,堂鼓也被半埋在瓦砾下,看此情景,师傅极度伤感,不胜慨叹:“鼓架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夏)。”师傅的这句话,竟是一副嵌了两味中药名(陈皮和半夏的上联,可是自己竟没能对出下联。

时过不久,师傅去世了,临终前嘱咐他:“务必求人对出下联,方能取出堂鼓,修复藏鼓楼。”再后来,他也成了老和尚,多年苦苦寻觅,未能遇到知音,对下此联,了却师傅的遗愿。得知袁枚是个大诗人,堪称天下奇才,料能续对,因此把这事的前前后后,都告诉了他。袁枚听罢这个故事,十分感慨,可是一下子也没有感觉。

正在他为这副遗联奇特难对而沉吟,此时天色已晚,暮色沉沉,忽然看见家人和衙役提着灯笼来找他。“有了,”袁枚不禁豁然开朗,脱口续出下联:“灯笼灯笼,纸(枳)壳原来为防风。”袁枚的下联也嵌进了两副中药名(枳壳和防风),而且用灯笼对堂鼓,贴切恰当。从整副对联来看仅仅22字,不但对仗工整准确,朗朗上口,还(连同谐音字)嵌入了四味中药名。经袁枚妙对成联,一时传为佳话。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 刘永加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电视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医故事: 医道传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何为“医祖扁鹊”的医道?《大河之畔》解析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济南基因”

何为“医祖扁鹊”的医道?《大河之畔》解析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济南基因”

济南,中医药,文化,发展,黄河文化,中医治疗,扁鹊,实施意见,河之畔,中医,中华,历史,产业,故里,高质量,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最高境界,丰沃,养济,郑富强,医学家,责编,一直流,大时代,建设中,中国,中医药学,人们,五大

2015-11-21 #故事大全

中国中医古籍医案库

中国中医古籍医案库

吴萸,吴茱萸,楚王,茱萸,桓景,朱大夫,九月九日,楚国,小故事,院子里,中草药,吴国,土壤,家乡,师傅,插茱萸,菊花酒,皮青,皮孔,阴浊,座山,拜师学艺,灰褐色,圆形,中性,亲人,习俗,功劳,医道,叶子

2016-07-05 #故事会

古代中医医德名言警句

古代中医医德名言警句

病人,医生,医德,张孝骞,工作,医者,护士,白求恩,孙思邈,人民,医道,患者,柯棣华,林巧稚,名言警句,有一颗,中医,伤病员,事业,医务人员,医学,反法西斯,名誉,境界,天下,客观,生命,生人,病情,病痛

2007-02-15 #小故事

民间故事:老中医的眼力

民间故事:老中医的眼力

老何,孙子,看客,医院,身体,下巴,医生,医术,父亲,瘤子,各因,有毛病,一生,事情,传说,医道,局里,时候,没过多久,肠胃,他心里,就在这,退休后,说出来,才来,路仕,那小子,在旁边,副局长,老地方

2017-07-15 #故事阅读

民间故事:老中医的眼力

民间故事:老中医的眼力

老何,孙子,看客,医院,百家号,民间故事,身体,下巴,宝藏,作者,医生,医术,老中医,眼力,父亲,瘤子,各因,有毛病,一生,事情,传说,医道,局里,时候,没过多久,肠胃,中华五千年,他心里,就在这,退休后

2020-06-24 #短篇故事

《千古中医传奇》电子书 《千古中医传奇》在线阅读 读书世界网

《千古中医传奇》电子书 《千古中医传奇》在线阅读 读书世界网

名医,御医,由来,医事,医家,来历,药名,冠天下,中药,医药,医案,妙用,幼儿,我国,法医,本草,桂枝,药学,祛风,良药,药店,轶事,郎中,丁济万,于右任,冯梦龙,华佗,华子,危疾,史可法

2007-06-08 #短篇故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2桂枝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2桂枝篇

爷爷,小指,桂枝,老先生,壮汉,经脉,用药,药房,加葛根,小妾,川芎,把手,病人,答案,身体,被子,风寒,下子,医生,富翁,手臂,桂枝汤,了一下,你自己,可以把,中医,一息,医道,卧室,名医

2020-08-23 #短篇故事

揭秘《四圣心源》之“中医理论与哲学的界限”

揭秘《四圣心源》之“中医理论与哲学的界限”

中医理论,中医,五行,阴阳,哲学,问题,四象,哲学含义,体系,界限,黄元御,专业术语,两仪,基础,意思,理论,运行,表现为,这个概念,序言,概念,法则,运动,阴阳五行,中提,郑钦安,大家好,医道,含义,地方

2015-12-12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