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儿童绘画的第一个阶段——涂鸦期 掌握它4个阶段特点及教育原则

时间:2013-10-17

事实上,孩子从1岁开始就逐渐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并尝试绘画了

提示:本文共有 22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本章主要介绍的是1-3岁左右儿童绘画,通过本章的学习,大家将会学到:

1、3岁前孩子的绘画特点2、3岁前孩子如此绘画的原因3、如何正确指导3岁前的孩子绘画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对画画感兴趣?可能很多父母都不知道。

事实上,孩子从1岁开始就逐渐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并尝试绘画了。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1岁孩子懂啥?还绘画?

1岁儿童是不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绘画。这时他们的绘画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样式还有很多种,但都有一个特点,显得杂乱无章,没有规律。

有的父母就会说了,这也叫绘画?跟鬼画符似的,画的是啥?

对不起,这就是1岁儿童的绘画,或者说是儿童绘画的雏形。当然这时的“鬼画符”如果严格算来不能称为绘画,因此专家对于这时的绘画有一个专门的称呼——“涂鸦”。并且整理出20种基本涂鸦形式,见下图。

涂鸦是儿童绘画发展的起点,儿童从1岁开始持续到3岁左右都将处于涂鸦期。涂鸦是儿童绘画发展规律中经历的第一个阶段,为儿童将来的绘画打好基础。

涂鸦期的特点及其成因

儿童的涂鸦尽管显得杂乱无章,但是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大体可以分为4个阶段:

1、未分化涂鸦(1-1岁半)

画面显得杂乱无章,点、线杂乱交织,没有一点规律可循,并经常因为用力过大画出纸面。

1岁1个月

儿童经过了“三翻六坐九爬”之后,在12个月左右时,儿童已经可以直立行走了。这时候孩子的双手得到了解放,开始用手调皮捣蛋,到处捣乱了。他们经常拿东西在手里摇晃、敲打、按压。

而这时候父母给孩子画笔,在他们的眼里画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所以他们会跟对待其它东西一样对待它。他们会在纸上敲打、划来划去。当他们看到纸上留下的印记后,他们会高兴的“啊啊”叫。

但是因为精细动作控制的不足,他们无法控制手指画出精细的图像,只是以肩部为轴心,在纸上挥动手臂,加上1岁的孩子也没有什么想画具体东西的意识,因此对手不加控制,所以图像就显得特杂乱无章,画的线经常冲出纸面。

2、控制涂鸦(1岁半-2岁)

控制涂鸦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上下或左右的来回线条。

1岁6个月

一种是由一个个的圆滑的圆圈组成。

2岁

儿童往往是先掌握了回画来回往复的线条,然后逐渐过渡会画一个个圆圈。这是因为儿童在一岁半左右时可以做到以肘为轴心左右往复运动,因此当孩子绘画时再纸上流线的就是左右来回的图线。

1岁半后,儿童开始逐渐把肘和肩部动作整合,动作控制能力更强,这时候孩子在纸上画出的就是连续不断的圆圈。后期随着运动能力的提高,儿童开始精通腕部动作,这时候孩子由画大圆到画小圆。

3、封口的圆(2岁-2岁半)

圆开始封口。

2岁4个月

之前孩子虽然可以画连续不断的圆,但是这些圆都是没有封口的。因为圆要封口需要精确控制手指,同时手眼脑协调才能做到。这种精确控制能力在孩子2岁后才开始掌握。

随着孩子手腕控制能力的增强,孩子逐步发展到对手指的控制。他们开始用指尖捏东西,扣扣子等。手指的灵活运用提高了他们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因此孩子可以开始能精确控制笔的走向,画出封闭的圆。

儿童这时当然也画其它的图案,但是与之前的乱画不同,可以明显看到儿童通过控制笔尖来控制线条的走向,儿童的绘画越来越精确了。

4、命名涂鸦(2岁半-3岁)

与之前的无意义绘画不同,这阶段儿童绘画有了巨大的进步,他们开始赋予涂鸦的含义。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岁后的孩子进入了前运算阶段,他们学会了说话,产生了符号思维,可以在头脑中与符号表征具体实物。比如孩子可以假装用拖把当马来骑,也可以把拖把当金箍棒耍,这就是他们在头脑中建立了马和金箍棒的形象,所以他们不用真的骑马或者用金箍棒才能完成他们动作。

同时,儿童随着精细动作控制能力的增强,他们开始能够按照自己意愿绘制出一些简单的图形,比如特定形状的圆、三角、正方形等。于是儿童就开始把这特定的图形与头脑中的符号建立联系,赋予他们特定的含义。

比如上图这幅画,孩子画了两个圆说它们是苹果。虽然我们看着不像,但是孩子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们想象成了苹果。

虽然儿童这阶段开始赋予图像含义,但是他们并不是在画之前就想好要画什么,而是在画好之后,根据图形的特点和个人想象才赋予图形含义的。加上因为这时的图像结构简单,可以从多个角度解释,因此这阶段儿童赋予图形含义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可能我们开始问儿童这是什么时,他会告诉你这是苹果,但是过一会他又会说这是梨。越是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越是能把一个图像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总结:

涂鸦期的儿童因为智力还没有发育,因此主要受肢体控制能力的影响。儿童早期的肢体控制经历了从肩部到肘部到腕部再到手指的发展过程,因此,儿童的涂鸦也明显受这个发展过程的影响。

如何指导涂鸦期的儿童绘画

要培养涂鸦期的儿童进行绘画,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让孩子多运动

因为涂鸦期的儿童绘画其实就是手的运动轨迹,并不是他们思维意识的表现。而只有让孩子多运动才能促进儿童肌肉神经的发展,促进他们手眼脑的协调,进而加速涂鸦期的过渡,尽快的画出更加精确细致的图案。

因此,千万不要过早的引导孩子坐立、行走,因为如果孩子没有经过充分的爬行练习,肌肉神经就得不到充分的发育,动作控制能力也就不足,影响涂鸦期的绘画表现。

2、不要教孩子绘画

父母不要刻意的教孩子画人、画动物,儿童绘画还没有发展到画这种具体形象的阶段。

3、不要给孩子提供提供各种颜色的笔

这阶段不用给孩子准备给中颜色的笔,只需要给孩子一支笔即可。因为儿童涂鸦时对颜色并没有特别的爱好,他们只是沉醉于画出的线条。可以给孩子准备马克笔、签名笔、铅笔、蜡笔等,这种质地相对较硬的。因为涂鸦期的儿童控制力不足,在绘画时很容易用力过大,太软的笔不利于孩子涂鸦。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儿童绘画的第一个阶段——涂鸦期 掌握它4个阶段特点及教育原则”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情侣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你到哪个阶段了?

情侣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你到哪个阶段了?

对方,阶段,感情,好奇心,时候,两个人,慢慢地,个人,情侣,习惯,新鲜感,相合,经历,一定是,2人,最容易,是不同,有些人,每天都,网络,世间,一生,东西,事情,人生,事物,代价,例子,保质期,原则

2012-03-24 #故事阅读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致经历顺应阶段的四个阶段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致经历顺应阶段的四个阶段

幼儿教师,专业,教师,能力,职业倦怠,幼儿,素养,阶段,现象,问题,工作,专业发展,教研,教育理论,因素,动力,助人,奉献精神,思想,敬业精神,时刻,缺失,职业道德,行业,部分,影响,发展,教育,生活,教育理念

2019-09-10 #故事阅读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致经历顺应阶段的四个阶段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致经历顺应阶段的四个阶段

幼儿教师,专业,教师,能力,职业倦怠,幼儿,素养,阶段,现象,问题,工作,专业发展,教研,教育理论,因素,动力,助人,奉献精神,思想,敬业精神,时刻,缺失,职业道德,行业,部分,影响,发展,教育,生活,教育理念

2009-03-14 #长篇故事

故事经济学丨故事的八个阶段

故事经济学丨故事的八个阶段

故事,事件,个阶段,核心,动态,原则,对象,时间,欲望,主题,力量,意识,思想,情感,高潮,行动,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核心价值,目标受众,人类,人物,定义,价值,价值观,位置,危机,效应,本质,社会

2020-02-07 #小故事

故事经济学丨故事的八个阶段

故事经济学丨故事的八个阶段

故事,个阶段,百家号,事件,核心,动态,作者,原则,对象,经济学,时间,欲望,人类,主题,定义,力量,意识,思想,情感,高潮,行动,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核心价值,目标受众,中国网,人物,价值,价值观,位置

2020-07-29 #故事大全

日本幼儿园阶段对孩子的3个“教育重点” 值得中国父母借鉴

日本幼儿园阶段对孩子的3个“教育重点” 值得中国父母借鉴

孩子,家长,日本,幼儿园,对孩子,中国,启蒙教育,问题,教育,家长们,孩子们,个性,团队精神,家庭教育,小男孩,老师,重点,全面发展,运动能力,方面,父母,邻国,纪录,阶段,项目,挑战,不难发现,教育孩子,教育方式,是很多

2013-09-13 #经典故事

心理学解读:我们的道德发展 经历了6个阶段

心理学解读:我们的道德发展 经历了6个阶段

阶段,道德,科尔伯格,习俗,故事,水平,看法,发展,男孩,权威,结果,行为,问题,冉阿让,个阶段,对这个,判断是非,妻子,俱乐部,丈夫,伦理,功利,医院,原则,心理学,好孩子,标准,权利,百科,被试者

2019-10-03 #故事会

“棍棒教育”真的有用吗?这3个阶段的娃 再生气也别动手

“棍棒教育”真的有用吗?这3个阶段的娃 再生气也别动手

孩子,家长,家长们,行为,孩子们,对孩子,让孩子,叛逆,棍棒,方式,教育孩子,思想,时候,错误,父母,自尊心,什么时候,对他们,越强,越来越好,还可以,都会,古人,十八般武艺,世界,出路,个性,健康成长,事情,人格

2019-05-15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