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秦岭人文故事|时乎易失年加我 来者安知畏后生——寻访村中心

时间:2013-10-18

一条秦岭的山沟沟,里面居住的这些人家,并不会严格按照等距离进行分布,在那些土地肥沃之所、饮水方便之域、道路交叉之地,自然会积聚起更多的人家

提示:本文共有 38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即便是在山区最偏僻的地方,其实也会有一个中心地带,这就好像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而在众多矛盾之中又必有一个主要矛盾。

一条秦岭的山沟沟,里面居住的这些人家,并不会严格按照等距离进行分布,在那些土地肥沃之所、饮水方便之域、道路交叉之地,自然会积聚起更多的人家。

久而久之,信息会向这里汇聚,财富会朝此处集中,人气慢慢在此升腾,这个不大不小的中心地带,会成为我们考察一条小山沟的最佳观测点!

图中这个三叉地带,就是秦岭大寺沟村椒源沟的中心地带,视野中能够看到七户人家。

- 1 -

“老乡,在忙啥呢?往车上装的是什么东西?”进入椒源沟的水泥路,到此就结束了,所有的车辆都只能开到这里,在第三户人家门口,五个老乡打开了一辆五菱宏光的后车门,正在往里面装载货物。

“山里的老房子拆除了,拆下来不少好木料,我们准备运出去再用用。”看得出车上装载的是几截旧木料,这恐怕是一栋老房子最值钱的物件了。

“太长了,露在车外面,下坡不安全呀!”

“没事,没事,我们会慢慢开,又不急!”

从山里搬迁到外面去住,生活还得继续,该添置的要添置,能继续利用的也不能浪费,如果老房子能够打个包整体搬移,我想老乡肯定会把家彻底带走!

就在我们看老乡搬木料上车的时候,在车前方不远处,突然传过来一位大娘十万火急而而且声嘶力竭的叫喊声。

“什么?你大声点说!我这边听不见——”

山里寂静,这叫喊声惊动了大家,原本以为发生了什么突发事件,我们急急忙忙赶过去,等到走过去才发现,原来大娘手里举着手机,脑袋斜偏着,正一边大声说话,一边奔向村口。

“您在打电话呢?”我们问道。

“上面信号不好,听不清楚,只有下面村口才行……喂!喂?喂——啥?”

话还没有说完,大娘又对着手机喊了起来,看来手机那头怕是有很紧急的事情要说。

- 2 -

既然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只是接一个信号不好的电话而已,我们决定去椒源沟中心地带最后三户人家看看。

因为修水泥道路,这里的山体被挖开了,岩石裸露出来。这些裸露出来的岩石,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层叠在另一层上面。在地质术语里,它们大概叫做页岩吧?

椒源沟这些老房子,原先房顶上面盖的是石板瓦,石板瓦应该就取材于这种块状的岩石。

只是没想到,这些原本还算是亮色的石板瓦,历经岁月的沉淀之中,最终颜色竟然变得黢黑一片。

第四户人家正面的土坯墙已经刷成白色,但侧面厨房顶部依旧用的是石板瓦,只是石板瓦上面,已经盖满了落叶,长满了青苔。

虽然这里是中心地带,不过第五户人家却紧锁着大门,怕是已经没有人居住了。这栋老房子的土墙上面,还残存着那个特殊年代留下的标语:“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这句标语,是党史上著名的80句口号之一。

1969年4月,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主席在大会开幕和九届一中全会上都发表了讲话,中心内容就是“团结”问题。这之后,此标语开始传至全国,广泛流行!

- 3 -

远处半山腰上,是椒源沟第六户人家,因为没有人居住了,所以我只站在背后为它拍了一张照片。

第六户人家已经处于相对狭窄的地方,门前房后都是逼仄的山。老房子厨房的屋顶上,一字排开三根砖红色的细烟囱,瓦片上甚至还积了一层薄薄的白雪。

一转身,就看到了椒源沟中心地带最后一户,也就是这里的第七户人家。这栋房子所处的位置,让人满心欢喜,激动得泪花闪烁。

山居、住山、隐世,汉语词典中多少自带仙气的美好词语,只有搭配上这样的环境,一坡地、一条路、一丛竹、一栋房、一座山,才有诗意和灵性。

在今天的网络语境中,“隐居”二字是秦岭留给世人的主要印象之一,尤其是秦岭北麓的终南山,更是被许多人当作空谷幽兰之所,稀里糊涂号称住着成千上万的现代版隐士。

但作为一个常年行走秦岭的徒步客,我知道那些隐士的故事掺杂了太多水分,而只有眼前这样的秦岭山里农家,才是真实存在的。既不娇柔,也不造作!

- 4 -

听不见鸡鸣犬吠,不知道这栋房子还有没有人住。而眼前,又硬生生出现了一堵石墙,突兀而立,挡住了视线。

我细细凝视,只发现了这样一些好像还有人居住的蛛丝马迹:石头台阶上面,有人来人往踩过后留下的印迹;不远处的屋檐下,隐隐伸出一小截接收电视信号的八木天线;正前方的电线杆子,样子还比较新,竖起来应该没多久。

踩着石头台阶,我一步一步往上走。等到登上最后一个台阶后,视野豁然开朗。哇!你瞧,这是一个多好的院子呀!

地,打扫得干干净净。杂物,收拾得整整齐齐。那对联,洋溢着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喜庆的红。那石头,垒砌成让所有的强迫症患者都要命的形。

就在我静静地品味这一切时,听到动静的女主人从屋内走了出来,我拍下照片的那一刻,她的脚步刚刚准备迈出门槛。

- 5 -

第七户人家的屋檐下,放着一个大木桶。大木桶上面,箍了三圈竹篾。竹篾绑扎得很紧,木桶被捆得结结实实。

“这是酿酒用的桶吧?”这一次寒暄,我没有按套路出牌,直接从木桶说起。

“嗯,你们还晓得这是酿酒用的!?”主人很诧异,接着热情地说道,“上来坐,进屋烤烤火!”

虽然我们只是路过的人,对方连姓名都没有问,就直接邀请到屋里去,老秦岭人就是这样热情!

之前徒步秦岭时,我们在镇安大寨子遇到过有村民正在用这种木桶酿甘蔗酒,对方还请我们喝过一大杯,所以我认得这种木桶。

关于甘蔗酒的故事,可以查看《山大云深且留步,请君细酌甘蔗酒——偶遇酿酒人》。

屋内光线很暗,堂屋正中间生着一盆火。我们来之前,主人应该正坐在火盆前,享受着柴火燃烧辐射出的温暖热量。

四个四条腿的小凳子,呈围合状摆放成一圈。中间的火盆里,此刻火苗无规律地舞动着。老屋的空气中,散发着沉淀了几十年的生活的味道。

虽然是隆冬季节,其实天并不太冷,而且一路走来都是上坡路,我们的身体还微微有些汗。之所以走进屋内,主要是想拍张照片,记录一下山里人家的日常。

- 6 -

“你们从哪里来的?”主人问道。

当得知我们是从西安过来的后,两位主人看着刚从另一个屋子内走出来的孙子说:“他就在西安上大学!”

见来了陌生人,小伙子很腼腆,一直低着头。

“大几了?”

“大二!”

难得在山里碰到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本想多问几句,但小伙子话不多,问一句才答一句。

探访椒源沟的这个时节,城里大部分的学校已经临近放假。而那些急一点的大学,学生都考完了试,这会早已返回家中准备过年。这小伙子必定就是如此。

“他学软件工程的。爸妈都在外面打工,在外地还没回来呢。他刚放假,回来还没几天。”见孙子不说话,两个老人主动告诉我们。毫无疑问,这个上大学的孙子,是这两位秦岭老人一辈子最大的骄傲。

对于一个在秦岭山中长大的孩子来说,走出大山其实只是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后面的道路还有更多荆棘,还有比在山里生活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

看着小伙子稚嫩的肩膀,想象着他未来还会承担起秦岭山一样沉重的人生和家庭负担,我真想告诉他:

出生于大山,物质生活不富足,并没有什么值得害羞的,自信一点,继续努力,要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像当年迎接高考一样认真对待,更沉着些,更耐心点!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们都是过来人!

- 7 -

屋檐台阶下,前面院子里,三个当地人叫“栲子”的竹制盛器里面,正晒着磨碎的玉米粒和玉米面。

“这种大一点,叫玉米大珍,是用来熬粥喝的,也可以混在米里蒸干饭吃。”女主人见我拿着相机拍摄,主动告诉我这种玉米粒的用处。

栲子里的这种玉米粒,颗粒比较大,应该是将玉米脱皮后,每粒破碎成三四份制成的。

另一个栲子里,玉米粒的大小更细一些,粒粒金黄,看起来就像一堆砂金一样。

“这种小一点的,是用来做包谷糊汤的,对吧?”我主动问道,主人听到后,布满沧桑的脸上,出现了灿烂的笑容。

“对,就是用来做糊汤的,我们叫它玉米珍珍,你们咋晓得这个吃法?玉米面咋吃,你们肯定也晓得吧?”

我虽然拍了写了很多秦岭故事,实际上我并不是土生土长的秦岭人。我老家在黔北播州,18岁上大学以前,我生活的轨迹,一直都在播州一个小村庄的田坎边、山坡上、水田里。

过了而立之年进入不惑年纪之后,当我无意间徒步进入大秦岭,那些关于童年的记忆瞬间爆发,是一种有关乡愁的无形的力量促使我写下了这些关于秦岭的文字。

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去看,所以我前面才会说,我和那个低着头话很少的小伙子一样,我们都是同路人。唯一的区别是,在人生这列火车上,我只是比他早出发了二十年而已!

- 8 -

回到玉米的话题,之所以食用的时候还有颗粒大小的不同,我想大概和我们贵州人对待辣椒的态度一样吧。

众所周知,贵州人喜食辣椒,小时候记忆中讲究一点的人家,家中都会备上好几种辣椒,比如糍粑辣椒、油辣椒、糊辣椒、糟辣椒、渣海椒……

这秦岭人家把玉米磨成不同大小的颗粒,大概初衷也是一样的。

如今是好时代,秦岭最深处,即便再穷再苦的人家,其物质生活特别是在食物这个层面上,相信也是富足的。

手里紧一点,但食物丰富、时间充裕,所以并不会影响生活的情致,能把玉米去皮后磨成三种物理状态,这完全是正常的。

中国人对制作食物的态度,并不会因为富与穷而有区别,但凡热爱生活的人家,都会善待自己的味蕾!毕竟,我们总要把这日子慢慢地过下去!

临走的时候,我又看了一眼这一户人家,从这个角度看过去,这里已经完全没有了作为一条沟中心地带的那种大气。

不过毫无疑问,这里却是椒源沟一个希望的所在之地,因为这里有一名年轻的学子,即将走上一条虽然注定不会平静,但却必定波澜壮阔的人生之路,二三十年之后,没准他会成为沟里的一个核心人物!

作者简介

专业行走,著有散文集《远村行走》,贾平凹老师、比尔·波特先生倾情推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专业行走

远村行走 寻访中国最后的山村秦明 ¥36.4京东月销1购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秦岭人文故事|时乎易失年加我 来者安知畏后生——寻访村中心”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手艺后浪 青春有你!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不如今也?

手艺后浪 青春有你!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不如今也?

设计,传统,梅琳,手工艺,作品,材料,陶瓷,林宇,陈英,创作,领域,黄子,东西,产品,大漆,工作室,景德镇,玻璃,设计师,个人,方式,泡沫,状态,空间,中国,传统工艺,哲学,幻想曲,手工,手艺人

2017-08-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听一听秦岭里大熊猫的故事秦岭大熊猫

听一听秦岭里大熊猫的故事秦岭大熊猫

大熊猫,庆庆,佛坪,被发现,三官庙,保护区,保护站,七仔,梅梅,人类,丹丹,乖乖,春风,刘小斌,工作人员,发现于,世界,陕西省,大古,幼仔,张纪,莎莎,研究中心,芳芳,人工,中心,人们,佛坪县,孩子,母亲

2020-07-09 #故事大全

千名孩子秦岭山中搭鸟窝 场面壮观

千名孩子秦岭山中搭鸟窝 场面壮观

活动,喜鹊,小朋友,和家,活动中心,垃圾,亲子,父亲,妇女儿童,登山,女士,挑战赛,西安市,西安,陕西省,考验,李晓霞,体验中心,喜鹊窝,好的,大秦,文物局,西安市委,西安旅游集团,花木,厚爱,华山,共青团,中华文明,主办单位

2011-03-03 #故事阅读

徒步秦岭 遇农家杀年猪 真要过年了|百家故事

徒步秦岭 遇农家杀年猪 真要过年了|百家故事

农村,主人家,拔毛,秦岭,猪尿泡,农村人,都会,人家,个人,地方,大山,房屋,大锅,时候,景色,肉价,腊肉,运气,罐罐茶,家家户户,大山里,不一样,大山来,大木桶,活动中心,院子里,秦岭山,农户家,健身器材,主人

2015-06-21 #短篇故事

神话信仰之昆仑山 人文信仰之秦岭 这才是中国真正的“神山”

神话信仰之昆仑山 人文信仰之秦岭 这才是中国真正的“神山”

秦岭,昆仑山,山水,中国人,玉石,神山,影响,中国,地位,昆仑玉,人们,地方,地理,诗词,昆仑,经济,一种精神,传说故事,很多人,曾经是,伏羲,陶渊明,对山,将山,文化中心,生活方式,一带,东西,五岳,交通

2016-11-19 #故事阅读

出自《论语》的112个成语典故

出自《论语》的112个成语典故

子曰,好事,论语·述而,不亦乐乎,乐以忘忧,其美,富贵,有才,齐平,好的,不义,人望,论语,子路,多指,君子成人之美,后生,君子,地位,理由,意指,意思,愿望,焉知,来者,有朋自远方来,浮云,比喻,见贤思齐,衣冠

2020-07-21 #故事大全

李白青年时期所作的一首诗 开头一句就千古名句 令人振奋

李白青年时期所作的一首诗 开头一句就千古名句 令人振奋

李邕,李白,宣父,少年,青年,后生,名士,丈夫,壮志,时人,老者,孔子,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狗子,乘风,名句,大鹏,年轻人,形象,焉知,来者,鲲鹏,傲慢态度,如今也,这首诗,青年时期,初出茅庐,后生可畏

2020-08-13 #小故事

棕色大熊猫“七仔”的故事

棕色大熊猫“七仔”的故事

七仔,大熊猫,幼仔,研究中心,小家伙,珠珠,棕色大熊猫,熊猫,工作人员,秦岭,楼观台,人们,区域,佛坪县,人工,妈妈,棕色,母熊,陕西省,陕西,研究,生活,救护人员,秦岭大熊猫,熊猫宝宝,刘芊,林晓,高扬,发现了,和寄生

2020-07-24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