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视觉艺术中心线上课堂|跟龙老师学画系列!——美术之“三十六计”「第三十计——反客

时间:2013-10-28

他将高深的社会知识、理论知识融入到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中,使之具有趣味性、实用性,从而更适合于学习与传播

提示:本文共有 48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龙念南老师在中国儿童中心视觉艺术中心教学40余年,对美育行业有着深刻的见解,是名副其实的“教育专家”!曾出版多部儿童美术教学专著,教育风格天然、真挚,渗透着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及独到的智慧,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声望。他将高深的社会知识、理论知识融入到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中,使之具有趣味性、实用性,从而更适合于学习与传播。“跟着龙老师学画!”系列专题,通过兵法中的“三十六计”,为小朋友们讲解美术中的各种知识,在这样的非常时期陪伴在小朋友身边!

很多人喜欢美术,可是又觉得美术很神秘。

“我没有天赋……”“我天生就不是画画的料……”这是最常听到的。

并没有什么“天赋”、“天生”和“不会”,只要“用思理以美化天物”咋地都可以的。而“美”本身的“思理”就没有定论,在美学家那儿早就打成一锅粥了。只要不把社会评论当回事儿,只要不触犯法律,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美术创作”。美术创作的关键不在“美”和“像”,第一关键其实是胆量,画不好还画不坏吗?不要问行不行、会不会,只要问肯不肯、敢不敢。不管在别人眼里“好”与“坏”,自己“自得其乐”的精神享受才是最重要的。“自得其乐”的精神享受就是用精神产品提高自己的快乐指数,而快乐指数绝对是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评定标准。

当然,要获得“享受”必然要“投入”。“美”可以任意解释,可是总不能“自欺欺人”吧?更何况“美术”里还有个不用解释都知道啥意思的“术”呢!这也是需要“投入”的。但是像谋生那样去“刻苦”肯定用不着。咋办?用“计谋”啊!老祖宗不是留下个“三十六计”吗?咱不妨拿来一用!

《三十六计》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这其中的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我们在面对“美术”似乎“无计可施”的时候,当然属于“劣势”,所以我们就从第三十六计“走为上”开始 从 后 往 前 说 !

上一集我们介绍了三十一计——美人计,接下来我们为大家带来第三十计——反客为主(上)!

经过“败战”的六个“计谋”,是否觉得“艺术”并没有原来认为的那样神秘?只要把发自内心的表现放在第一位,美术创作的方法多着呢!前面六计主要目的是转变想法,把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从表面的“像”引向内心的“像”。这内心的“像”同样需要“计谋”,所以请继续,后面六计是“并战计”——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上)

【古人原话】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俺的解释】

关键在于要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主动权。得想办法钻空子“插足”,掐住要害,然后步步为营,最终取而代之。

美术创作也是如此,完全可以利用已经有的、人们熟悉的、认可的形象“为我所用”。不过,“为我所用”可并不等于“抄袭”。它们之间如何界定呢?比如把《蒙娜丽莎》搬过来或临摹一遍,然后说“这是我的艺术创作!”这就是抄袭。仍然是把《蒙娜丽莎》搬过来或临摹一遍,然后借助这说了些别的、与众不同,人们没有想到的话,这就是“为我所用”,具体的有很多故事,请看——

【说个故事】

有一个叫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的法国老兄,主要在美国“混”,艺术界公认他是从立体派到未来派,后来又成为达达派领袖人物的跨界艺术家。而在法国文化史中则把他称为:具有“革新”的“破坏意识及创作精神”的艺术家。

在一百年前他30郎当岁正逐步走向绘画颠峰的时候“毅然”放下画笔整起了被自己称为“非艺术”的作品。

他给那位名为《蒙娜丽莎》意大利贵妇加上一撇八字胡和一撮山羊胡,而且还为这幅名画改了个名字《L.H.O,O,Q》(据说这是一句很不雅的法语的缩写)。一举成为举世公认的“艺术虚无主义”的代名词了。

《L.H.O,O,Q》

故事是这样发生的:

1919年的一天,他从床上爬起来,也许是从沙发上坐起来,眼睛盯着恐怕已琢磨许久,可能觉得看“腻”,也许觉得看“熟”了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大师莱昂纳多·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的印刷品。他冲过去了,不是去欣赏,也不是去破坏,他……他手里攥着一只大概是5B的铅笔“刷刷”两下,给这位微笑的美丽形象添画了两撇小胡子。“哇噻”,本来被称为神秘微笑的她看上去似乎更加神秘了,不过真整不明白这是“她”还是“她”了。然后,杜尚郑重其事地将作品送到了展览会上,后来又被纽约的一位贵夫人珍贵地收藏了。

20年后的1939年,杜尚又画了——确实是完全自己画的——一幅单色画,画面上没有蒙娜丽莎的脸蛋,只有上次画在她脸上的胡须,叫《L.H.O.O.Q的翘胡子和山羊须》。

又过了20多年, 也就是1965年,年近八旬的杜尚在纽约街上“遛弯”的时候,“顺便”又买了一张《蒙娜丽莎》的印刷品。回到家,他又“完成”了一幅名为《L.H.O.O.Q的翘胡子和山羊须剃掉了》让所有人“眩晕”的“传世之作”。这回老兄(似乎应该称“老爷子”)连胡子也懒得画了,只是标了个新的题目。

为啥杜尚要“坚持不懈”地跨越40余年间三次和《蒙娜丽莎》较劲呢?肯定没有人因为老爷子的“坚持不懈”转而认为他是《蒙娜丽莎》的作者。老爷子“缺心眼”?老爷子“幽默”?似乎都不是。杜尚心里明镜似的明白这些道理。那为啥呢?为的是证明“艺术即表现力”。

他直觉啥了?杜尚知道这《蒙娜丽莎》在广大人民群众心里已经成为“这样”了,而他直觉认为“这样”并不是对《蒙娜丽莎》唯一的解释,完全可以“那样”地解释。杜尚的行动就是自己的解释——“试试看将这件长了胡子的蒙娜丽莎复制品看作是一件艺术品,不仅是一件艺术品的被销毁了的复制品,而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后来人们干脆把这种用现成的物品或艺术品改变想法变成自己作品的作品称为“现成品艺术”。绝对地“反客为主”。

杜尚的行动告诉我们,规则和习惯都是可以打破,也应该打破的。俺也早就说过:“只要不把社会评论当回事儿,只要不触犯法律,基本上都可以“美术创作”,关键是胆量,画不好还画不坏吗?”说到具体的画画,咱们就不说杜尚了,咱们有好多值得学习的模范呢。

【咱的模范】

博特罗作品

作者简介:博特罗(Fernando Botero1932-)出生于哥伦比亚的麦德林城。小时候酷爱绘画,痴迷在麦德林到处能看到的,妇女们精致的手工刺绣和图案漂亮又好吃的糕点。在看和吃之余当然要动手画。做中学生的时候己经为当地的报纸画插图,同时发表介绍毕卡索等当代艺术的文章了。而且,因为“大逆不道”地介绍“颓废”艺术,居然被学校“劝其退学”。那年博特罗16岁。

后来,干脆成为职业画家。为报刊画插图,为剧团画布景。19岁在首都波哥大举办了自己不太成功的个人画展。不过这“不成功”却是他一生成功的开始,他认识到自己的作品缺少打动人心的东西。博特罗去了加勒比海的一个景色独特、民风淳朴的滨海小镇。他同一位渔夫和一位教师一起在一个小客栈合租了房间。用自己的画作抵饭费。结果不用说,刻苦和勤奋自然会带来收获。再次的个人展览成就了他远赴欧洲的学习,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留下了他学习的足迹。

回到祖国,博特罗的笔下开始出现“大胖子”而且是从对那些历史上的艺术名作的“恶搞”开始的。

《十二岁的蒙娜丽莎》

这些“大胖子”可不仅仅是人,也有静物和风景。和原画比比看,是不是各有千秋,非常有趣?

《向日葵》

自己解读——倒不是因为哥伦比亚人都是胖子。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视象。在我眼里的人,就是这个样子!”风格上的考虑是有的。过去的大师都各有各的风格。既然格列科(El Greco,1541-1614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可以把人拉长,那么为什么我就不可以把人吹胖呢?我喜欢把人、把东西画得饱满。我的选题有时是带有讽刺意味的。那些胖子,是我为获得更强烈的视觉效果而把他们吹起来的。我的课题,是用我的艺术思想去改变现实,就是说,我画里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我的思想,而不是视觉缺陷。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只要你拥有足够的想象力和想法,就必定会改变自然界的本来面貌,艺术创作就意味着变形!”

博特罗将自己推崇的艺术名作“恶搞”,以自己的风格临摹前人作品的做法不想杜尚那样真的有些“恶”,但是同样是“反客为主”,为的是“借题发挥”。

《蒙娜·丽莎》

《玛格丽特公主》

《阿尔诺菲尼夫妇》

自己解读——莱奥纳多(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的《莫娜·丽莎》己经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了,叫人觉得它好象不再是一件艺术品,而是一个电影明星,或是足球运动员。因此,在我的画里就出现了明显的讽刺成分……。我的技法很传统,换句话说,无非是些普普通通的画法而已。我用的画布和油画颜料,也都是普通的。当然,我终究是个现代人,不是17世纪的人,不能像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 – 1669荷兰艺术大师)那样去画。我的技法里面,也多少有一点自己的东西。例如我非常注重色调,我临摹委拉斯凯兹(Diego Rodriquezde Silvay Velasquez,1599-1660)和其它大师的作品,主要是研究色调。我力求色调的和谐。我虽然把颜色用得极纯、极强烈,但是,无论如何不让它们单独跳出来,而是力求它们之间互相协调一致。”

《树》

《骑士》

专家解读——沈阳建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汪振泽:博特罗尝试着创造出一种以姿态为主的绘画技巧,来表达自己对纽约学派的戏谑和嘲讽。以后的几年间,他开始探索以何种形式处理画面及作品中的形象才更具有审美表现力,逐渐的,艺术家排除了“绘”的痕迹和对画面肌理效果的追求,而选择了光滑和表面和膨胀的轮廓。

可以说,博特罗积极的吸收传统和前人留下的艺术创作经验,在这种传统性与其本民族艺术传统碰撞并逐渐融会的过程中,展现出一个别具特色的艺术世界。

圆滑且膨胀的外形加上扭曲的比例,使博特罗笔下的形象具有即刻的可辨认性。它反映出艺术家对“体积”和“本体”的关注,而对古典主义传统和古代大师作品的全新诠释也促使艺术家的创造充满了

博特罗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雕塑创作,雕塑提供给艺术家能够更切实的实现其艺术主张的机会(与此同时未曾放弃绘画创作)。艺术家将绘画中奇特的艺术语言运用到了他的雕塑创作中,在营造直观的肥胖感的同时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来表现世俗中的各色平凡的人物。博特罗喜欢塑造骑士形象,并且常以女人体的形式出现,她们体形壮硕,小手小脚小五官,动作呆板,表情木讷,形象世俗,缺乏灵气,却拥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这是画家对当今世界”文化品位”进行的全新的阐释和充满善意的批判,通过画面中充溢着那种肥胖带给观者的压迫感,转而产生一股母性的亲和力,再配合打磨光滑的表面,顷刻间人物的社会属性完全消失了,凸现出的便是审美价值。

下一集,三十计 反客为主(下),未完待续...

三十计 反客为主(下)

将于近日发布,敬请期待哦

关于龙老师

视觉艺术中心线上课堂|跟龙老师学画系列!——美术之“三十六计”「第三十计——反客为主(上)」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视觉艺术中心线上课堂|跟龙老师学画系列!——美术之“三十六计”「第三十计——反客”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视觉艺术中心线上课堂|跟龙老师学画系列!——美术之“三十六计”「第三十四计:苦肉

视觉艺术中心线上课堂|跟龙老师学画系列!——美术之“三十六计”「第三十四计:苦肉

美术,苦肉计,老师,人物,共性,反间计,布尔德尔,贾科梅蒂,创作,三十六计,技巧,模范,艺术家,罗丹,个性,动作,四肢,地方,天赋,学生,对象,常理,巴黎,张弓,思理,技能,时候,现实,特点,男子

2013-08-29 #故事会

视觉艺术中心线上课堂|跟龙老师学画系列!——美术之“三十六计”「第三十一计——美

视觉艺术中心线上课堂|跟龙老师学画系列!——美术之“三十六计”「第三十一计——美

创作,艺术,利希,滕斯坦,作品,美术,老师,人们,波普艺术,R.,美人,自己的作品,内容,细节,绘画,美人计,美国,艺术家,造型,美术创作,意思,三十六计,习惯,元素,外表,形象,方式,方法,模范,完全可以

2013-02-15 #故事会

视觉艺术中心线上课堂 德润童心—“儿童疫战德育启示录”线上系列电影.绘本课—第二

视觉艺术中心线上课堂 德润童心—“儿童疫战德育启示录”线上系列电影.绘本课—第二

故事,电影,色彩,英雄,作品,家长,孩子,四格,小朋友,黑白,创作,勇气,图案画,儿童,主题,精神,美德,艺术家,中国儿童中心,活动,童心,德育,启示录,全国,材料,祖国,红色,绘画,铅笔,颜色

2020-09-28 #故事会

视觉艺术中心线上课堂|德润童心—“儿童疫战德育启示录”线上系列电影.绘本课—第三

视觉艺术中心线上课堂|德润童心—“儿童疫战德育启示录”线上系列电影.绘本课—第三

小朋友,孩子,作品,甘伯,家长,故事,主题,教育,儿童,材料,创作,丰子恺,伯宁罕,夏尔丹,约翰,作业,四格,差距,日本,英国,中国儿童中心,分析,全国,图文,学校,工具,时光,时候,爸爸妈妈,纪录片

2014-06-19 #长篇故事

视觉艺术中心线上课堂|德润童心—“儿童疫战德育启示录”线上系列电影.绘本课—第三

视觉艺术中心线上课堂|德润童心—“儿童疫战德育启示录”线上系列电影.绘本课—第三

小朋友,孩子,作品,甘伯,家长,儿童,故事,主题,教育,材料,中国儿童中心,创作,丰子恺,伯宁罕,夏尔丹,约翰,童心,作业,德育,启示录,四格,差距,日本,英国,分析,视觉艺术,全国,图文,学校,工具

2020-08-26 #长篇故事

参观青少年儿童视觉艺术展的一些感想

参观青少年儿童视觉艺术展的一些感想

作品,画展,想象力,视觉,艺术展,前言,上周末,人心,孩子,美术教育,时候,网站,老师,影响,展览,儿童美术教育,作品赏析,创作能力,意义重大,对孩子,最丰富,给大家,这一生,让人感觉,这些作品

2012-07-28 #故事大全

这些艺术家将此等文学人物视觉化的形象堪称经典 使人铭记于心!

这些艺术家将此等文学人物视觉化的形象堪称经典 使人铭记于心!

孙悟空,宋江,经典,文学人物,六小龄童,李雪健,人物,演员,老师,三国演义,形象,文学艺术,林黛玉,陈晓旭,后世,先生,剧照,红楼梦,关羽,曹操,诸葛亮,陆树铭,鲍国安,第一时间,西游记,水浒传,原著,大众,屏幕,成就

2017-01-25 #故事会

图说绘本史:一门视觉艺术的前世今生

图说绘本史:一门视觉艺术的前世今生

2008-03-17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