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这个行当看着平常 背后的故事听起来却有点惊悚……

时间:2013-11-06

一个平常的夜晚,这位理发匠正在微笑着给一位客人刮脸,突然锋利的剃刀就顺势滑向了客人的喉咙这样一幕让人背后发凉的情节出现在很多国外与国内电影中,

提示:本文共有 300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好莱坞有一部惊悚的电影叫《理发师陶徳》,讲述了一名理发匠在面临被人陷害的境遇时,选择拿起手中的剃头刀复仇的故事。一个平常的夜晚,这位理发匠正在微笑着给一位客人刮脸,突然锋利的剃刀就顺势滑向了客人的喉咙……这样一幕让人背后发凉的情节出现在很多国外与国内电影中,成了像吴宇森鸽子般的经典场景。就这样,理发师——我们古代称之为“剃头匠”的职业被冠上了一种“回味起来有点恐惧的样子”。

这点恐惧的样子可能与其历史渊源有点关联。

剃头匠自古以来便是有专门官职的,可以说是名义上的公务员了。一曰“礼官”,一曰“髡刑官”。礼官主要负责给皇帝和高官大贵们整理发型仪表的,说白了就是我们现代的发型师;古时的髡刑官,是专门断发为刑的刽子手。三国时期,魏国有一名髡刑官叫宋侩,懂得奇门之术。后来,此人还将他行刑多年的心得,写了一本《幽冠奇谈》,内容说的就是髡刑手段。

你如果觉得髡刑就是将人的头发割断,那听起来岂不是太轻的刑罚。其实不然,古人讲究通过戴着高高的头冠来彰显身份高贵,如果没了头发则就会被人认为是一个低贱有罪的人。会施髡刑的人则也会一种秘术,能够阻断精血生发,甚至可闭人生育、阻人运道。剃头削发有很多门道规矩,此行中的高手甚至能看面断脉,知人疾病生死。这点与寻阴阳定龙脉的地师何其相似?世间万物皆有其脉,山有山脉、水有水脉、地有地脉。而人也有奇经八脉。 “脉”就是世间万物、人体精华之所在。但很少有人知道“脉”其实是可以被劫走的。 “劫脉”分为几类:对祖坟、对身体、对法身……甚至还有对人寿的。他们行话叫“断人阴发”,手段骇人听闻。

现在的很多中年人小时候淘气时会经常被奶奶辈教育说,不要闹到剃头匠挑子附近,不许招惹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剃头匠在他们这一辈人心中有着不可明说的恐惧感和神秘感,可以算作一个掺杂了鬼神传说的神秘“公务员”职业。

古代可不像《延禧攻略》里呈现的那样,街道干净整洁,每个人的仪容都弄的体体面面的,其实完全相反。

相传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不修边幅成为时髦,澡也不洗,衣服也不换。日子长了,全身上下长满了虱子。身上的还可以随时随地摸出来扪,但头上的虱子,却不方便自己捉。有个人定期来给整理一下,自是方便。那时候的剃头匠,就给人干这个。

专门伺候皇帝的剃头匠,叫侍诏,跟文学之士,大体一个待遇。

伺候皇上可是头等大事,首先得选个黄道吉日剃头,其他日子万万不可。剃头匠到了日子进宫伺候,先等。主要等到天上太阳升到东南角,才正式开始,这叫选时。贴身太监先给皇上磕头,请皇帝专用刀,专用刀被放在一个黑檀木盒子里,上面罩着黄云龙套。太监接过刀,转给守卫,最后交给了剃头匠。终于开始工作了,这个时候更要谨慎,一不小心就掉了脑袋。无论是剃须还是刮脸只能顺刮,不能反刮。过程中,一定要屏住呼吸,右手用刀,左手还不能乱放,必须悬在空中,千万不能触摸到头。往往剃完头,全身筋疲力尽。

到了清朝,这个“公务员”职业就落下了神坛,成为了一个真真实实拿来讨生活的普通职业技能。

古代人都留长发,普通民众没有那么多钱让专人整理头发,况且剃头还意味着不忠不孝,所以民间也就不可能存在剃头匠这一行业。剃头匠的出现,是随清朝政府迫使汉人剃头的政策应运而生的。清廷强令汉人按满人习俗剃头梳辫。最初,在街道、路口搭个棚子,旁边竖一根旗杆,上面悬挂着“剃发令”圣旨,就是剃头铺了。哪个敢不剃发,抓住砍了脑袋,把人头也挂在那根旗杆上。这便是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个时候,公务员就变成了实质上的刽子手了。后来,剃发慢慢变成了习惯,旗杆就不挂圣旨了,也没了人头,这旗杆就被剃头匠用来挂毛巾、磨刀布。

后来,洪秀全带领着一众人起义了,号称“太平天国”。发布号令称要反清复明,“剃发令”违背中国礼制,就颁布了一道“蓄发令”。意思是要保住脑袋,就得留长发。所以当时太平军特别痛恨剃头匠,抓住就杀,不仅杀剃头匠,连有剃刀的都杀。看见曾经归顺他们的人,转脸又剃头刮脸了,一定是大罪,不由分说就是一刀。

太平天国没撑多少年,就被曾国藩带兵攻陷了首都天京城。也许是被太平天国压制的太久了,曾国藩把所有的怒气都撒到了这座城池里,他纵容自己的士兵对天京城抢劫,抢完之后竟然下令士兵开始屠城。以至于江南一带的老百姓给曾国藩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外号叫“曾剃头”,形容曾国藩的残忍。

太平天国运动失利后,不少太平军被充作“猪仔”远赴海外,流落南美洲一些小岛上,在那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当时被称为太平天国二号人物的杨秀清有一名贴身侍卫叫陈桂新,他离开中国后,跑到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上,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一个剃头匠,靠此为生。后来他还生了个儿子叫陈友仁,就是日后跟从孙中山先生的著名民国外交家。

民国后,继承洪秀全事业的孙中山,要讲文明,不杀剃头匠了。

一讲究文明和卫生,剃头匠的事业,反而发扬光大了,因为要学西方人剃短发。工具从剃刀,发展到剪子和推子,越来越复杂。出现了很多花样,各种发式,头型,换着流行。尽管乡村和偏僻的地方还是老一套的剃头,但是,城市里已经到处都是带着三色标志的理发馆了。里面的师傅,剃刀、推子和剪子都用得娴熟。有的地方,进去就是全套服务,连耳朵眼儿都给你掏了。师傅甚至还管按摩,一整套下来,通体舒坦,就跟过了足了大烟瘾似的。你还别说,民国的时候有的地方的理发馆,还真配烟枪,理完了发,让你也过足了瘾,一举两得。

剃头匠成为了每一个历史转承点的形象代表,同时其形象也摆脱了以往神秘、血腥的感受,成为了一个代表着多种技能的、强烈服务意识的好好先生。

据了解,早年间的剃头匠要有16般技艺,有梳、编、剃、刮、捏、拿、捶、按、掏、剪、剃、染等,接活儿还有梳补;工具也要齐全,手推子、刮脸刀、备刀布、小抄子、拢子、剪子、刷子、耳挖勺、火剪(烫发用的)一个都不能少;当然“剃头挑子一头热”还要有火炉和脸盆。

解放后,理发店实行公私合营,下街的剃头师傅大都进了国营理发店,仅剩下些“散兵游勇”仍以走街串巷为生。这时的剃头挑子已简化为一只小小的布挎包,内装理发工具,只是“唤头”依然在手。下街师傅收费比理发店便宜,受到大杂院居民的青睐,常被他们请进院中,而顾客多为老人、孩子。“文革”时期全面禁止个体经营,下街师傅从此绝迹。

剃头行业很讲究礼节,当出家人来剃头,不能说“剃头”或“推头”,要说“请师傅下山落发”。剃头时也与给一般身份的人剃头不同,要遵守“前僧后道”规矩,即给僧人剃头要从前到后一次剃通,俗称“开天门”;给道士剃头则是从后向前一次剃通。

剃头业行话很多,把剃短头、光头称作“打老沫”;剃长发称作“耪草”;刮脸称作“勾盘儿”;刮胡子称作“打辣子”。剃头行业讲究职业道德,剃头匠不能喝酒,不能吃葱、蒜等带刺激气味的食物。民间忌讳正月剃头,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俗谚。所以每逢正月,是剃头行业最惨淡的日子,一般都要到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之日剃头,取抬头兴旺之吉利。

如今,剃头匠改头换面变成了理发师,理发师摇身一变成为了发型师。原来剃头匠是从天上掉入了人间,现在发型师又从人间跑到了天上,成为人人趋之若鹜的时尚界宠儿。明星、名媛们都有专属发型师,地位也再也不是当年低人一等的下九流行当。唯一相同的是,这个职业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得懂“讲究”。现代讲究艺术审美,古代讲究天地人和。古代的文化在如今并没有全部落下,现代又在传承的基础上得到了其他层面的发展延伸。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这个行当看着平常 背后的故事听起来却有点惊悚……”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这些歌背后的灵异故事 听起来有点瘆人

这些歌背后的灵异故事 听起来有点瘆人

窗户,声音,灵异,场景,导演,小男孩,样子,听不到,很多人,孙燕姿,李玟,蔡依林,白影,在窗,录音师,工作人员,责任编辑,故事,乐坛,丑小鸭,东西,事情,传说,儿子,关窗,单曲,小女孩,声轨,墙壁,女声

2020-06-29 #故事会

这些歌背后的灵异故事 听起来有点瘆人

这些歌背后的灵异故事 听起来有点瘆人

声音,听不到,蔡依林,录音师,腾讯,乐坛,丑小鸭,事情,声轨,灵异,歌曲,小女孩,录音棚,指数,歌词,经纪人,娱乐,不清楚,一边唱歌,到现在,很诡异,怎么能,看我72变,这首歌,还是很,在男

2020-06-29 #故事会

听起来很美的《今夜无人入睡》 背后的故事却这么悲!

听起来很美的《今夜无人入睡》 背后的故事却这么悲!

公主,卡拉,王子,歌曲,星光,星星,歌剧,沉落,皇宫,秘密,黑夜,无人入睡,帕瓦罗蒂,拉夫,月光下,王子卡,责任编辑,我的名字,主题,众人,侍女,全城,图兰朵,命令,名字,命运,姓名,大地,声音,女人

2020-06-02 #故事阅读

简单平常的回锅冬瓜做法 点亮舌尖的家常美味

简单平常的回锅冬瓜做法 点亮舌尖的家常美味

冬瓜,外公,故事,大冬瓜,小块,美味,翻炒,豆瓣酱,青椒,入少许,听故事,吃起来,最喜欢,给我们,一道香,外婆烧,小时候,大人,佝偻,做法,剔透,口感,叨叨,和心,场景,地方,外婆,大道理,大小,婆婆

2008-06-23 #短篇故事

20150908老梁故事汇:大咖 转行当明星

20150908老梁故事汇:大咖 转行当明星

范伟,明星,影帝,女明星,大佬,娇妻,矮子,替身,笑星,造型,娱乐,老梁故事汇,原来是,如何做,大器晚成

2020-05-11 #长篇故事

牛顿改行当厂长的励志故事

牛顿改行当厂长的励志故事

牛顿,造币厂,皇家,成就,英国,哈利发,克斯,厂长,形势,爵士,皇室,职务,金融,货币,工作,中来,科研工作,一职,人和,国家财政部,故事,头脑,世人,个人,伦敦,做法,后人,地方,大英帝国,报酬

2020-06-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牛顿改行当厂长的励志故事

牛顿改行当厂长的励志故事

牛顿,造币厂,皇家,成就,英国,哈利发,克斯,厂长,形势,爵士,皇室,职务,金融,货币,工作,中来,科研工作,一职,人和,国家财政部,故事,头脑,世人,个人,伦敦,做法,后人,地方,大英帝国,报酬

2020-06-12 #故事大全

牛顿改行当厂长的励志故事

牛顿改行当厂长的励志故事

牛顿,造币厂,皇家,成就,英国,哈利发,克斯,厂长,形势,爵士,皇室,职务,金融,货币,工作,中来,科研工作,一职,人和,国家财政部,故事,头脑,世人,个人,伦敦,做法,后人,地方,大英帝国,报酬

2013-11-29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