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只是三顾茅庐 唐太宗请他却多一次

时间:2013-11-14

但在伟大领袖看来,唐太宗一朝诸大臣中,最值得称道的却是马周

提示:本文共有 15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唐初名臣,人们最熟悉的文臣有房(玄龄)谋杜(如晦)断、直谏敢言的魏征;冲锋陷阵、不避矢石的大将秦琼、尉迟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名将李靖、李勣等。但在伟大领袖看来,唐太宗一朝诸大臣中,最值得称道的却是马周。

毛泽东在读《新唐书·马周传》后,批注云:“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贾生”即西汉贾谊,其《治安策》被毛泽东评价为“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毛泽东认为马周之时政奏折,是继贾谊《治安策》后历朝历代的“第一奇文”,后世苏轼之流的策文只是纸上空谈罢了。

马周出生寒微,幼时父母双亡,在亲戚家长大。苦难经历并没有击垮马周,他发奋苦读,二十岁时即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只是马周生性不羁,又有些恃才傲物,不喜逢迎,因此始终郁郁不得志。

唐高祖武德年间,马周在邻郡谋得一个小职位,然而却不安于事,认为不足以发挥自己才能。终日游山玩水以酒为乐,不理政事。上司十分不满,批评了他几句。马周本来就很自负,一怒之下干脆辞职,前往京城发展。

到了长安才知居大不易,无奈何投靠到中郎将常何的门下做了食客。常何官职并不显赫,却是太宗皇帝宠信之人,常何在玄武门事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马周投靠他,也是希望在取得其信任后,或者有机会政治上进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贞观三年天下大旱,赤地千里。李世民心急如焚,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见臣下沉默,只好强行摊派,要求所有朝臣都必须具奏章指出朝廷政令得失,并提出相应对策。

常何是粗鄙武夫,斗大的字识不了几箩筐,让他写奏章,实在是强人所难,只是皇帝诏旨又不敢违抗,回到府上急得长嘘短叹、寢食不安。马周得知情况,毛遂自荐要替常何写这篇奏疏。常何听了喜出望外,岂有不允之理。

片刻工夫,马周就洋洋洒洒写出了一篇千古雄文:从夏、商、周至魏、晋、隋统治天下的时间长短切入,告诫唐太宗应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才能让百姓“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劝谏唐太宗以“百姓苦乐”为国之兴衰的标准,指出“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积蓄多少,在百姓苦乐也”。隋朝虽然积蓄大量财富,但这些物资最终悉数落入造反者手中。而今老百姓元气尚未恢复,朝廷就横征暴斂,百姓有怨言也是正常。当务之急是与民休息,而非扰民。马周直言无忌“百姓苦乐”决定“国之兴亡”,劝谏唐太宗重视基层政权建设,尤其强调重视郡县官吏的选拔任用,要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安排贤良官吏赴基层。

第二天,常何把奏疏呈交唐太宗。太宗阅后大吃一惊,奏章内容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常何一介武夫哪里会有如此见识?常何察颜观色,主动坦白道出了实情。唐太宗没想到常何的门下竟有如此奇才,又惊又喜,立即派人到常何府上请马周入宫。

为了彰显自己的贤能,也为了考验太宗的耐心,马周并没有立即随使者入宫,而是随便找了个理由婉言谢绝了。皇帝见使者独自归来,又派出第二批人去请,但还是没能请到。常何脸色灰白,浑身直冒冷汗,心里暗骂马周不知好歹。哪知,唐太宗非但没有生气,又派出第三批人去请。直到第四批使者,吊足了李世民胃口后,马周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进宫见驾。

诸葛亮再牛,刘备三顾茅庐之后,也就乖乖出山了。马周,唐太宗却请了四次。

一番交谈,太宗立即明白马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立刻委以重任,让马周到掌管机要的门下省任职。从此以后,马周官运亨通,从监察御史一直做到了中书令(宰相),还兼任皇太子李治的老师。马周的奏疏,基本上就是贞观之治的理论依据,它夯实了大唐盛世的基础。马周曾自比商之傅说、周之吕望(姜子牙),欧阳修不以为然,在《新唐书-马周传》后评注道:马周的才能不及傅说、吕望,所以后世很少记述他的事迹。

毛泽东却不这样看,在书中批注云:“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认为马周的才德远在傅说、姜子牙之上。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只是三顾茅庐 唐太宗请他却多一次”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济世之才:刘备“三顾茅庐”才得诸葛亮 唐太宗竟然请了四次!

济世之才:刘备“三顾茅庐”才得诸葛亮 唐太宗竟然请了四次!

马周,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公元,才能,李治,时政,机会,玄武门,皇帝,百姓,老百姓,贞观,代名臣,吕望,唐太宗,有才,道马,绝对是,君主,官吏,宰相,心腹,得失,建议,批注,文章,民心,行为,长安城

2014-05-31 #故事会

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还是诸葛亮主动北上投靠刘备?

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还是诸葛亮主动北上投靠刘备?

刘备,诸葛亮,魏略,职位,宾客,身份,诸葛,三顾茅庐,人才,关系,军师,荆州,到底有没有,北行,关羽,张飞,南阳,刘备之,孙乾,才让,简雍,糜竺,第一时间,三国志,一番话,一介书生,三国演义,举动,中郎将,东吴

2015-06-09 #故事阅读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其实这里存在疑点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其实这里存在疑点

刘备,诸葛亮,出师表,诸葛,疑点,史籍,三顾茅庐,名人,时刻,蜀国,转折点,高光,如此多,乐毅,刘备为,有才,管仲,荆襄,袁术,袁绍,魏略,雅客,一生,一带,三顾,三国志,乐趣,主公,九州,事情

2012-11-03 #短篇故事

论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论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刘备,诸葛亮,诸葛,生活,关羽,张飞,中原,大王,天下,成就,朋友,爱才,贤臣,谋略,两个人,才知道,这两个人,代基,孙吴,庞统,明君,葛亮,隆中山,马徽,时来,我愿意,田园生活,来到了,一统,丞相

2015-04-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建安五年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建安五年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孙权,刘备,张昭,诸葛恪,荆州,曹操,刘表,吴侯,东吴,水军,吕布,吴城,诸葛瑾,黄祖,侍卫,孙登,建安,关羽,诸葛亮,张公,张纯,诸葛,鲁肃,看了看,都尉,会稽,大眼睛,京口,京城,儿子

2014-08-01 #短篇故事

刘备为什么要诚心诚意地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刘备为什么要诚心诚意地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刘备,诸葛亮,陈登,集团,时候,荆州,张飞,曹操,三顾茅庐,小人物,历史,人才,谋士,徐州牧,公孙,关羽,凤雏庞,刘备为,刘表,刘备南,刘备之,司马德操,周瑜,吕布,孙权,孔明,干略,有才,袁绍,诸葛

2012-10-25 #故事阅读

真不知道刘备三顾茅庐 请诸葛亮回来 是悲哀还是幸运

真不知道刘备三顾茅庐 请诸葛亮回来 是悲哀还是幸运

诸葛亮,刘备,蜀汉,姜维,李严,诸葛,马谡,结果,蒋琬,谋士,用人,王平,问题,刘备死,来的人,三顾茅庐,关羽,司马,张飞,庞统,有才,赵云,马超,黄忠,大将军,演义,历史,关系,丞相,个人

2015-01-30 #短篇故事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时 司马徽说了10个字 后来字字灵验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时 司马徽说了10个字 后来字字灵验

刘备,诸葛亮,司马徽,曹操,三兄弟,东吴,徒弟,张飞,庞德,三顾茅庐,字字,奇才,天下,魏国,诸葛孔明,道路,司马家族,董卓,刘备为,关羽,刘表,刘备留,刘备关,刘备之,司马懿,周瑜,孙坚,大魏,孔明,子刘

2020-02-24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