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式

时间:2013-11-18

汉语言文字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发生了转变,词形、语音、词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一个词,由于声调的不同,就有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1P213,这就对

提示:本文共有 19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动,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也是史学多途发展的时期。汉语言文字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发生了转变,词形、语音、词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一个词,由于声调的不同,就有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1](P213),这就对人们读前朝史书增添了困难。史注家继承前辈注史的传统,吸收儒经注疏及佛经合本子注的经验,传述事实,证发文意,对前代及晚近史书进行注解和阐发,除注音、释义、评论及发凡起例外,还讲述其得失,补注其缺漏,积累了丰富的史注方法。这一时期的史注数目很大,达30余种,1000卷;种类繁多,有注体、解体、训体、考辨体、音义体、集解体、自注体等体式;内容丰富,涉及纪传体史书、历史地理、笔记杂志等类史书;名家辈出,注家中驰名后世与原书作者齐名的很多,甚至超过原书作者的也不乏其人。[2](P174)史注的发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史学多途发展的生动面貌,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注体是最为常用,并且成果众多的一种体式。“注”的本意是用水以此挹彼,即灌注、灌输的意思,引申之,是以今语释古语,以今事比喻古事。古代史书文义艰深,必须解释而后明,犹如水道阻塞,需灌注而后通。为了用浅近的语言或丰富的材料解决史书中的疑难,为时人和后人阅读史书提供便利,注体应运而生。注体始于西汉,成熟于东汉,主要集中于经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史注家借鉴经学家注经的方法注解史书,使这一体式的史书注释成果远远超过同期的经注。这一时期对纪传体史书所作的注数量众多,佳作迭出,主要有南朝宋时裴松之《三国志》注,南朝梁时刘昭《后汉书》注及《续汉书》注等。裴松之(372-451)奉旨为《三国志》作注,他“上搜旧闻,旁摭遗逸……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采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谬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辨。”[3]裴注以补阙、备异、惩枉、论辨为主,扩大了史注的内容和范围,开创了史注的新体式,对后来的史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文帝览后称赞说:“此为不朽矣。”[4]刘昭搜集各种《后汉书》及相关材料补注范晔《后汉书》及司马彪《续汉书》,“昭又集《后汉》同异,以注范史,世称博悉。”[5]清人钱大昕说:“昭本注范史纪传,又取司马氏续汉志兼注之,以补蔚宗之阙,故于卷首特标注补,明非蔚宗元文也。”[6]唐代李贤《后汉书》注出后,刘昭注逐渐散佚,只有《续汉书》八志三十卷注尚存。从现存八志的注看,刘昭继承了裴松之注的作法,侧重对事实的注释,他不仅对原书未作注的部分加以补注,而且对本注加以注释,在保存史料、阐明史义方面有一定的贡献。此外,还有南朝齐时陆澄《汉书》注,《隋书·经籍志》云:“《汉书》注一卷,齐紫金光禄大夫陆澄撰”;南朝梁时刘孝标《汉书》注,《隋书·经籍志》云:“《汉书》注一百四十卷,梁刘孝标撰”;南朝梁元帝《汉书》注,《南史·元帝纪》:元帝“注《汉书》一百五十卷”;南朝梁时吴均《后汉书》注,《南史·文学传》:“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

注体史注在编年体、国别体、历史地理及笔记杂志等类体裁史书中也大显身手,著名的有三国吴韦昭《国语》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等。韦昭《国语》注是现存较早的史书注本,《国语解叙》云:“参之以五经,检之以内传,以《世本》考其源,以《尔雅》齐其训,去非要,存事实,凡所发正,三百七事。”韦昭不仅注释文字,还疏通大义,深得汉人注书义法,宋代宋痒《国语补音叙录》说:“其注备而有体,可谓一家名学。”北魏后期郦道元以前人的著作《水经》为蓝本,广罗地理著作及地图,并且进行实地调查,搜集大量可靠的资料,撰成《水经注》40卷,将《水经》中的河流和支流的源流经过,以及历史事迹、风土人情、山川形胜都做了生动而翔实的记述,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清初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称赞《水经注》:“片言只字,妙绝古今,诚宇宙未有之奇书也。”刘孝标为《世说新语》作注,补充了大量的材料,所引书达400多种,宋人高似孙《纬略》中说:“梁刘孝标注此书,引援评确,有不言之妙……所载特详,闻见未接,实为注书之法。”除以上三书外,这一时期的注体史注还有:三国吴虞翻、唐固等的《国语》注,《三国志·虞翻传》云:虞翻“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三国志·唐固传》:唐固“著《国语》、《公羊》、《谷梁》注”;西晋陈寿《季汉辅臣》注、挚虞《三辅决录》注,见《史通·补注》;西凉刘@①“注《周易》、《韩非子》、《人物志》、《黄石公三略》并行于世”[7];刘孝标《九春春秋钞》注,见《通志略》;南朝梁时刘彤《晋纪》注,《南史·文学传》:刘昭“伯父彤集众家《晋书》注干宝《晋纪》为四十卷”;东晋郭璞《山海经》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式”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魏晋南北朝时期 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 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七古,鲍照,七言,行路难,七言诗,作品,篇章,吴均,萧子显,萧绎,体式,诗体,发展,徐陵,江总,燕歌行,王筠,萧衍,萧纲,费昶,三潭,作者,碧水,句式,成就,梁陈,洛阳,父子,珊瑚,襄阳

2012-09-13 #故事阅读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祭祀歌辞的变化 看祭祀礼仪对国家稳定的影响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祭祀歌辞的变化 看祭祀礼仪对国家稳定的影响

宗庙,仪式,时期,环节,组诗,关系,神灵,魏晋南北朝,形式,礼仪,送神,时候,祖先,人们,体式,皇权,小组,思想,特点,过程,内容上,乐歌,仪节,传统,句式,场景,方式,意义,政权,方面

2017-01-23 #经典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扇子” 魏晋名士手中的最爱——麈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扇子” 魏晋名士手中的最爱——麈尾

文人,时期,拂尘,历史,名士,尾巴,壁画,故事,文人雅士,时候,样子,树叶,氛围,绘画,绝句,魏晋南北朝,只知道,什么样子,作品中,只能在,很多人,刘勰,孙盛,曹操,殷浩,阎立本,在一些,中一,还可以,扇子

2009-11-03 #短篇故事

古代官员的黄金时期——魏晋南北朝

古代官员的黄金时期——魏晋南北朝

官员,时期,魏晋南北朝,待遇,情况,文化,朝廷,罚站,生活,黄金时期,魏晋,好的,制度,古人,古装剧,现象,网友,福利,规定,古代官员,中国历史上,所以说,而且在,证明你,那个时候,多强,多大,魏朝,都会,中国

2013-04-28 #故事大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思想

儒学,儒家,时期,中国,儒家思想,形而上学,宗教,思想,明教,精神,影响,阮籍,魏晋,人类,儒道,北魏,思想家,数学,数量,易经,注释,水经注,炼金术,礼法,贡献,道家,阴阳,发展,统一,魏晋南北朝

2018-10-25 #经典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特殊的调味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特殊的调味品?

人们,原料,苦酒,主食,菜肴,调味品,齐民要术,魏晋南北朝,魏晋,时期,异味,食品,加工,南北朝人,佳肴,初加工,历史,味道,方法,技术,烹饪,种类,酸味,饮食,食物,陈醋,通常会,改头换面,来调,在制

2014-02-05 #故事大全

魏晋南北朝时期 耕作制度 休耕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 耕作制度 休耕制

羊肉,养羊业,时期,猪肉,沙苑,人们,养牛业,发展,品种,牛羊,耕牛,中原,九章算术,牛肉,狗肉,肉类,肉食,规模,饮食,尔朱荣,牛耕,魏晋南北朝,休耕,产区,作用,北海,后汉书,史记,品质,宴会

2010-06-30 #故事大全

从《庆余年》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衣品

从《庆余年》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衣品

时期,服装,魏晋,衣服,胡服,人们,时代,穿着,颜色,衣品,少数民族,对襟,时候,文化,款式,服饰,白色,短衣,规定,裲裆,长裤,风格,王曾,赵武灵,庆余年,魏晋南北朝,严苛,上衣,军队,形式

2019-08-26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