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讲好山东故事”社会组「从济南走出的年轻外交家——终军」

时间:2013-11-23

从济南走出的年轻外交家终军散文作者 戴永夏济南市南面有一个叫仲宫的乡镇,其原名为终宫,古时又叫终翁聚

提示:本文共有 37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讲好山东故事,庆祖国70华诞 ——第三届“讲好山东故事”征文大赛,详情请点击约稿函:

来,妙笔生花写起来,第三届“讲好山东故事”征文大赛邀您不见不散

济南市南面有一个叫仲宫的乡镇,其原名为终宫,古时又叫终翁聚。

从济南走出的年轻外交家--终军

散文

作者 /戴永夏

济南市南面有一个叫仲宫的乡镇,其原名为终宫,古时又叫终翁聚。两千多年前,我国汉代著名学者兼外交家终军,就出生在这里。

终军(前133——前112),字子云,史书上称他“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于郡中”,年纪轻轻就得到朝廷的赏识。当时正当汉武帝在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广开仕途,招揽人才,不但在全国实行“察举制度”,采取了“举贤良方正”的措施,把一大批有用人才选招入京,授以官职;同时还采纳了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在长安立太学,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50人,由太常选择18岁以上的博学青年补博士弟子;又由郡国县官经常选拔一些有为青年到长安同博士弟子一起受业。这些人通过考试,合格者便可成为官吏。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终军18岁时,便被选为博士弟子,并由地方官推荐到京城长安受业。他离家赴京的路上,有一段慷慨弃缛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为美谈。

终军得到去长安受业的机会,自然高兴万分。他怀着为国家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辞别家乡父老,背起简单行装,毅然踏上了征途。雄关漫道,千里迢迢,一路之上,他艰难跋涉,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一天终于到达函谷关。守关官吏看到一位劳累困顿的年轻书生要求过关,漠然视之,便扔给他一个帛制的“缛”,告诉他:这是出入关门的凭证,需妥善保存,回来时再经过此关,仍要交验这个证件。终军听后,哈哈大笑。他断然回答:“大丈夫志在四方。我既入关,不干出一番大事业,决不回来。”说罢将缛丢在一旁,扬长而去。官吏们看到这种情景,不禁目瞪口呆,暗暗称奇。

两年后,终军果然以国家使臣的身份,在回国途中又路过函谷关。只见他身佩陆离宝剑,手执皇帝特赐的旌节,气宇轩昂地骑在高头大马上。穿着各式衣服的随员、向导,以及全副武装的卫士们,前呼后拥,威风凛凛。守关的官吏看到这隆重的仪仗,不胜惊叹。当认出那个为首的使臣,就是两年前弃缛而去的年轻书生时,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夸赞道:“这年轻人,果然有出息!”

终军到长安后,颇受汉武帝器重,拜他为谒者给事中。这一官职是给事殿中专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的。这对终军发挥才能,施展政治抱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有一次,终军跟随汉武帝到雍去祭祀五畴,随从人员捕获一只白麟,一角而五蹄;同时又见到一棵怪树,树枝旁出,又回合覆盖于树上。武帝问群臣出现这两种异物,是什么征兆。多数臣僚都张口结舌,不知所以。只有终军慷慨陈词:这是国家统一,人民安泰的吉祥之兆,“若此之应,殆将游解编发,削左袵 ,袭冠带,要衣裳,而蒙化者焉。”武帝听了很高兴,“由是改元为元狩。”恰好数月之后,越地及匈奴各王有率众来归降的,当时人们都认为终军言中了。其实终军不过是运用邹衍的“天人感应之说”,宣传其变革朝政,实行“大统一”主张的, 这在客观上是顺应当时的历史发展规律的。

当时,汉武帝为加强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削弱地方割据势力,把国家的财经大权集中于朝廷,规定对盐铁实行官营专卖,严禁民间私自煮盐、冶铁。这些措施,对于加强中央集权,抵抗匈奴贵族的侵扰,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遭到某些人的反对。对于这些反对盐铁官营的人,终军曾与之进行过坚决斗争。

一次,有个叫徐偃的博士,在到外地巡视时,公然假借君命,鼓励胶东、鲁国等郡国煮盐、冶铁。对于徐偃这种违抗国家法令的行为,御史大夫张汤进行了弹劾,认为应当以律处死徐偃。但徐偃却引经据典辩解说:“按照《春秋》的规定,大夫到诸侯国去,只要有利于国家安定和百姓生存,可以不请示国君而独自做出决定。由此看来,我的做法是无罪的。”这番话,使张汤一时无言以对。而对于把儒家经典奉为独尊地位的汉武帝来说,一时也拿不出主意。于是便命人将终军召来。

终军来到殿上,听了徐偃的陈辞,便针锋相对地批驳说:“古代诸侯国之间,风俗各异,百里不通,经常有会盟之事。国家安危之势,往往须臾而变,因而大臣在外有时来不及请示国君可以随机应变,擅自做出决定。而现在国家统一,万里同风,情况跟古代大不相同。你徐偃在国内巡视,却称作‘出疆’;且又假传君命,鼓励郡国煮盐、冶铁。这是为什么?再说胶东、鲁国的盐铁早有储备,两郡煮盐、冶铁的权利本当废除。你徐偃不顾国家利益,却以‘安社稷存万民’为借口,目无国法,独断专行。这又是为什么?”接着,终军又分析了胶东、鲁国的地理形势,指出与之近邻的琅琊北海、泰山、东海四郡 ,完全可以供应他们使用的盐铁。他用事实揭穿了徐偃的谎言,指出他所说的“为解决春耕使用的农具而让两郡冶铁”,完全是欺人之谈。最后,终军又指斥徐偃说:“你徐偃曾三次上奏,让郡国煮盐、冶铁,都未得到皇上批准。你不好好想想你的建议是行不通的,却一意孤行,作威作福,沽名钓誉,收买人心,这正是你罪不容诛的铁证!”

一席话,把徐偃驳得理屈词穷,只好低头认罪。

终军在捍卫国家主权,抵御外族侵扰,制止诸侯割据上,也有出色的表现。他不避斧钺,不辞艰辛,曾两次到匈奴、南越出使,最后以身殉职,为巩固国家的统一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汉朝北方的匈奴,自殷周以来,一直是入侵中原的强敌,对汉朝威胁很大。汉初,匈奴骑兵一度深入到长安几百里的地方,严重威胁着汉朝的安全。汉高祖曾亲率三十万大军去攻打匈奴,结果大败而归,险些做了俘虏。从此,历经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几代的汉朝统治者,都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政策,以求暂时的安宁。然而匈奴的侵扰,一直不断。汉武帝时,对匈奴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的讨伐战争,打败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的威胁。这期间,汉武帝也曾派使者到匈奴说降。

一次,终军听说武帝要派人出使匈奴,便自告奋勇地请求前往。在当时,到敌方出使是很危险的,但终军却不计个人安危。他说:“我终军没有什么功劳,却长期享受国家的俸禄,内心深感惭愧。现在,敌人经常入侵我边境,做大臣的,理应拿起武器,奔赴疆场,杀敌立功。然而我自幼未习军事,不会打仗。现在陛下要遣使到匈奴,我愿尽己之力辅佐使臣前往,凭这三寸不烂之舌,向单于陈说利害,让他停止战争,归附汉朝。”汉武帝问他有何对付匈奴的策略,他对答如流。汉武帝听了非常高兴,便擢升他为谏议大夫,并批准了他出使匈奴的请求。

终军另一次重要的外交活动,是出使南越。

南越即今广东一带,秦时已置郡。秦末,南海郡龙川令赵佗乘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之机,自立为南越王,占据南海、桂林等郡。汉初,赵佗表示臣服于汉,汉朝也承认赵佗为南越王。到吕后时,由于对南越实行禁运,赵佗又自称为帝,脱离汉朝,并发兵进攻长沙五属县。汉文帝时,曾派陆贾为使者,到南越说服赵佗跟汉朝恢复关系。赵佗答应去掉帝号,向汉朝称臣入贡。汉朝仍同意赵佗为南越王,统领其地。其后赵兴即位,汉武帝欲召他与王太后一同入朝,归顺于汉,便选择到南越出使的使臣。终军知道后,又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出使南越。他向汉武帝奏道:“请陛下授予我一根长缨,我到了南越,如果南越王不肯归顺,我就用长缨套住他的脖子,把他捉来!”汉武帝立即答应他出使的请求。终军这种为国请缨的精神,深得后人赞赏,以至把请缨当成投军报国的代名词,在诗词中加以引用。如伟人毛泽东、胡耀邦等都曾在诗词中赞扬过为国请缨的终军。

终军到了南越,凭借他的豪情辩才,据理力争,终于说服了南越王赵兴,臣服于汉,并愿跟内地诸侯一样,向朝廷进贡。

这一喜讯很快传到京城长安,汉武帝闻后大喜,立即颁赐南越王大臣印绶,并令他们改用汉朝的法规。同时命终军等使者暂留南越镇抚。然而南越相吕嘉,历仕三朝,拥有很大的权力。他坚决反对南越臣服于汉,趁机起兵,杀了南越王、王太后以及汉朝使节。时值元鼎五年(前112)。终军,这位赤心报国的年轻外交家,也死于敌人的屠刀之下。他死时只有二十多岁,时人称之为“终童”。

终军死后,葬于何处,说法不一。据《齐乘》载:“终军墓在临淄南牛山之西北,名终村。”另一说法是“汉谏议大夫终军墓,《通志》云在临济镇西南。”(见《寰宇记》)而《济南府志》的记载是:“《汉书》:终子云使南越而死,时年二十余,其后归葬济南郡。”看来,他死后归葬济南郡一说较为可信。

终军的著述,流传下来的不多。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终军的著述有八篇。清人马国翰在《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只辑有四篇,其他均已散失。尽管如此,终军赤心报国的业绩,无私无畏的气概,勇于牺牲的精神,却常留人间,广为人们传颂。

作者简介:戴永夏,单位:济南出版社(已退休)。

编辑:步步风里

图片: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出品

……

欢迎个人转发朋友圈,

如果您喜欢本文,

别忘记在文末“点赞”哟

主办单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承办单位: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

协办单位:山东省作协、山东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山东省演讲学会、澳洲山东同乡总会、法国山东商会、德国山东同乡会、加拿大齐鲁同乡会、美国北加州山东同乡会

支持单位:致公党山东省委 山东省精品旅游促进会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讲好山东故事”社会组「从济南走出的年轻外交家——终军」”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年纪虽小却志向远大——终军弱冠请缨的故事

年纪虽小却志向远大——终军弱冠请缨的故事

终军,汉武帝,匈奴,长安,官吏,太守,陛下,使者,国土,天下,大臣,建议,讲古,白磷,皇帝,绸子,中军,卫青,常在,武帝,终童,钟军,霍去病,好一,我愿意,英俊少年,故事,少年,书生,主力

2015-03-07 #故事大全

晏婴简介

晏婴简介

晏婴,齐国,晏子,晏平仲,公元,中文名,中国,代表作品,春秋,出生地,山东,出生日期,大夫,外交家,日期,政治家,思想家,成就,资料,晏子春秋,汉族,代国君,山东淄博

2020-07-17 #故事大全

晏婴简介

晏婴简介

晏婴,齐国,晏子,晏平仲,公元,中文名,中国,代表作品,春秋,出生地,山东,出生日期,大夫,外交家,日期,政治家,思想家,成就,资料,晏子春秋,汉族,代国君,山东淄博

2020-07-17 #小故事

晏婴简介

晏婴简介

晏婴,齐国,晏子,晏平仲,公元,中文名,中国,代表作品,春秋,出生地,山东,出生日期,大夫,外交家,日期,政治家,思想家,成就,资料,晏子春秋,汉族,代国君,山东淄博

2020-07-17 #故事阅读

一首唐诗激起的心潮澎湃:投笔从戎和终军请缨的典故激励着我们

一首唐诗激起的心潮澎湃:投笔从戎和终军请缨的典故激励着我们

班超,南越,终军,异域,张骞,佳话,典故,文书,汉武帝,西汉时期,西域,蓟门,论功,主动请求,请长缨,这就是我,封义,封博望,屈复,楼兰王,牛叉,武帝,海畔,萧鼓,胡月,阳侯,小吏,使者,给事中,都会

2015-09-04 #故事会

近代中国的两个半外交家 为什么会是他们?

近代中国的两个半外交家 为什么会是他们?

李鸿章,顾维钧,周恩来,基辛格,外交家,日本,中国,正常化,先生,中美关系,外交,德国,周恩,李鸿,李中堂,麦金莱,代表,北京,列强,国书,天才,山东,巴黎和会,无奈,方针,时候,水平,高手,据理力争,唐德刚

2008-03-29 #故事大全

顾维钧 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

顾维钧 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

顾维钧,中国,外交,唐绍仪,山东,父亲,问题,严幼韵,代表,上海,总长,美国,唐宝,张衡,夫人,日本,袁世凯,家乡,巴黎,黄蕙兰,女士,国务总理,北京,嘉定,女儿,巴黎和会,条约,秘书,外交家,编辑

2020-05-29 #故事大全

让当今中国外交官汗颜 从顾维钧谈外交辞令

让当今中国外交官汗颜 从顾维钧谈外交辞令

顾维钧,蔺相如,秦王,赵王,中国,女士,和氏璧,哥伦比亚大学,宝玉,楚庄,大王,英文,这个故事,帽子,渑池,赵国,楚庄王,许姬,混合,您喜欢,中国人,华盛顿,外交,外交家,大臣,校友,山东,尽欢,巴黎和会,廉颇

2020-05-29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