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竺洪波:《西游记》与高考的话题

时间:2013-11-28

这不,今天一早睡眼朦胧之中,就被苗怀明先生的妙文西天取经路上的高考给惊倒了

提示:本文共有 44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2018年高考来临,《西游记》与高考又成话题。这不,今天一早睡眼朦胧之中,就被苗怀明先生的妙文《西天取经路上的高考》给惊倒了。

怀明先生把《西游记》“四圣试禅心”故事视为“西天取经路上的高考”,有着善良的寓意,因为唐僧一行都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并且最终取回真经,“金榜题名”。即使是低能儿猪八戒之流,考试中着了考官观音菩萨的道儿,出尽洋相,成绩有点差,但毕竟没有“挂掉”,保住了进入下一轮复试的资格,从而步履蹒跚地走到灵山,成了正果。

不过,我觉得这个“取经路上的高考”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就像我们常说的“人生是一场考试”一样,事实上与高考并没有什么关系。还有当年有领袖把从西柏坡进军中南海比喻为进京赶考,本身就是一种“戏说”的修辞法,与真实的科考也没有关系。

正因为“试禅心”故事与高考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文章采取了“戏说”的写法,自由抒发,于是没关系变成了有关系,正如其开篇所云:“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无非是“聊博大家一笑”,对考生起一点放松心情的作用。

其实,如果在比喻的层面上说事,那么《红楼梦》里面也是有高考的,而且还不止一场呢。或许因为怀明先生是著名的红学家,不愿去“戏说红楼”,于是选择了《西游记》,藉此抒发对广大考生的美好祝福。

在我看来,《西游记》与高考确实是有联系的。不是说《西游记》里面写到过高考,高考是现代术语,吴承恩写不来的,即使把高考近同于古代科考,吴承恩估计也不太乐意写,因为他一生“屡困场屋”,是科考的失意者。

有人说《西游记》通行本第九回唐僧出世故事不是正面写了他父亲陈光蕊的科考(还考中了状元),答曰:那是后人伪托增插的,算不得准星。我想指出的是,在我们后来的高考中,与《西游记》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即是说《西游记》走进了我们的高考之中。

想起2017年我在网上开讲《西游》学,写过一篇《<西游记>与高考》,翻出来一看,觉着倒也符合今天临考前的情势,故而不揣浅陋,将其再行发布,算是对怀明先生的附和。

据目前资料,可知最早将《西游记》与高考联系起来的是现代著名学者陈寅恪。1932年,清华大学举行新生入学考试,国文系系主任刘文典教授约请陈寅恪先生为国文科目代拟试题。结果陈寅恪出一题:“对对子”,给出的上联为“孙行者”。

关于考试的结果,看到过不同的介绍,大致是因为纯属“怪题”,出乎考生意料,结果难住了许多高才学子,仅周祖谟(今北京大学教授)一人答出“胡适之”,另有一些人答为“祖冲之”,其中即有张政烺(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陈寅恪预设的“标答”是胡适之,但他看到有人答“祖冲之”时,也不禁击节赞叹。至于答“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者则判为不及格。

求对为题已属新颖,以说部《西游记》虚拟人物为题更是闻所未闻,一时引起议论纷纷。有人在报上批评清华大学食古不化,出“怪题”难为学生。

陈寅恪回应指出,“对对子”是学问的基本功,涉及文字虚实、平仄等文史知识,以及读书贫富、思维强弱等学识素养,且此联并非随意捏造,而是化用苏轼《赠虔州术士谢(晋臣)君七律》诗句:“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有来历如此,何“怪”之有?

也有人猜度陈寅恪先生此举是心血来潮(用流行语说即是“灵感来袭”),纯系“游戏”之举。然而据我了解此事并非偶然,应该说是陈寅恪先生有意为之。

《西游记》记叙唐玄奘西天取经故事,学界尝有“《华严》别体”之誉,陈寅恪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以印度东方文化和梵汉藏佛经为研究中心,即与《西游记》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7年,陈寅恪先生在清华国学院主讲“西人之东方学之目录学”课程,内含“佛学校勘——佛教经典各种文字译本之比较研究”,其缘起是“发现以前玄奘之翻译,错误很多,不如鸠摩罗什找几个懂他意思的中国人译得好。原因是玄奘都用意译,而鸠摩罗什于意译困难时则用音译。”[1]

《西游记》记载玄奘取回真经三十五部,涉及佛经多达四十四种[2],必然引起陈寅恪的注意。特别是《心经》因《西游记》而普及天下,他为此专门著文《敦煌本唐梵翻对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跋》,校勘讹误,遂使《心经》文本精益求精。

20年代后期,陈寅恪先生展开“佛教故事在印度及中国文学上之影响及演变”课题研究,择取文本即有百回本小说《西游记》,并先后写成一组与《西游记》相关的论文:如《忏悔灭罪金光明经冥报传跋》、《敦煌本维摩吉经文殊师利问疾品演义跋》、《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敦煌本唐梵翻对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跋》、《西夏文佛母大孔雀明王经考释序》等。

其中《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一文考出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三人的原型,并且由此概括出《西游记》塑造人物的“三大公例”,为《西游记》学术史上公认的名作。

据此可知,陈寅恪先生对《西游记》怀有特殊的兴趣与机缘,将《西游记》引入高考试题是其必然选择,当然作为契机也不排除“灵感来袭”。至于有人猜测陈寅恪此举目的在讽刺其时胡适推广白话文学,类似黄侃“到哪里去先生”云,因未见确凿之文献记载,又涉及前辈大师之私人关系,这里不赘也罢。

然则不管陈寅恪先生当时是无意,还是有意,也不管他是出于何种用意,其时效果和评价又是如何,此举为后人留下了一则文意高妙的文坛佳话,则是毋庸置疑的。

与上述“文坛佳话”不同,在当下引起巨大反响的是复旦大学的“千分考”,曾经连续两年涉及《西游记》。所谓“千分考”,即指教育部授权著名985高校复旦大学提前批自主招生(“望道计划”),因其满分为1000分,是以坊间有此命名,2012年为首届。

因为“千分考”影响巨大,这两个《西游记》试题不仅当时引起广泛关注,而且至今还为大众津津乐道,学界时有评论。

且看2012年试题:“玉皇大帝与如来佛祖谁大?”

试题一出,考生直谓“头大”。谁大谁小,是比较的结果,玉皇大帝与如来佛祖如何比较呢?

按《西游记》的描写,玉皇大帝为天帝,掌管四方(四大部洲)三界,如来佛祖只是西牛贺州西天佛国教主,似乎玉帝比较大,但就武功修为而论,如来佛祖法力无边,似乎比玉皇大帝大,因为玉帝无法平定孙悟空的“叛乱”,如来则轻而易举(仅仅一个回合)则制服了孙悟空,并把它镇压在五行山五百年。所以有考生说:“不知如来佛大,也不知玉皇大帝大,只知是我头大。”

后来,有人代为解释说该题“无解”,考官的本意是考测学生对佛教和道教的认识。

不过,在我看来,如来即佛教释迦牟尼教主,玉皇大帝是民间道教虚拟人物,两人并没有比较的可能性;即使是以此来比较佛教与道教,也依然比不出佛教大,还是道教大,因为两教在发展中有所交集,大致呈现为互存、互渗、竞争、斗争的关系,所以结论还是“头大”。

再看2013试题:“《西游记》里有几个妖怪?”

显而易见,此题令人“头大”的程度丝毫不逊上题,其时即被嘲为“神题”、“奇葩”。《西游记》中形形色色大小妖怪本来就无法统计,还有,因为《西游记》是神话(神魔)小说,构思和叙说犹如天马行空,竟是完全不合日常逻辑与数学原理,比如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都曾经做过吃人度日的勾当,后来皈依佛教“漂白”了身份,他们算不算妖怪?

有的妖怪如乌鸡国妖道假国王是受神佛的指派空降妖界执行“卧底”任务,及待完成任务就回升神佛世界,他们算不算妖怪?还有的妖怪在前面已经被剿灭,后来又出来阻挡玄奘取经,他们是算一个,还是算两个?

回想当初,这个试题持续发酵,媒体广有宣传,甚至惊动了美猴王的扮演者六小龄童,不过他也不清楚他的金箍棒下倒底结果了多少妖怪:“六小龄童答不出”,成了新闻。

所以披露的考生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一个:苏步青——复旦大学老校长名字(与“数不清”谐音);有人说两个:真的和假的、男的与女的、好的和坏的;当然也有说三个、四个、若干个的,都各有理由。有的则干脆回答:“不要烦我,问吴承恩(?)去!”

最近,著名《西游记》专家曹炳建先生发表了两篇微信文章,结合《西游记》和文化史知识对这两个问题作了解释。

曹先生是忠厚长者,尽可能顺着复旦教授的立意作出合理的回答。如他认为“玉皇大帝在权力上要大于如来佛祖,如来佛祖在法力上要大于玉皇大帝”;《西游记》的妖怪数目可以说数不清,也可以说只有一个——那就是所谓“心魔”,都是唐僧取经途中需要“刬除”的各种魔障的象征和指代。

但他也客观地指出:这两个试题“在逻辑概念上是不严密的”。而我,作为一名复旦弟子,又想到命题者基本都是我的学兄学弟,绝对不可能是师长辈了,未必需要给他们留什么面子,所以想直说:

这两个试题,完全不合试题确定性、排他性要求,尤其是出题者并不熟稔《西游记》,信口之语,其肤浅、草率人所共知,至今还是文人间津津乐道的“笑谈”罢了。

顺便说一下:因为研究《西游记》的原因,这些年我也喜欢在《西游记》里出题,无论是高考还是招研考试——主要是本校的本科生转系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当然,因为才识简陋,人微言轻,肯定出不出什么好题来,出了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反响。

不过仅就我常出的一题“《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而言,题目本身还是很有一些学术意义的,而我给出的“标答”竟然也时常会在考生中引起小小的“震惊”。

我草拟的“标答”如下:

回答“吴承恩”,零分;

回答“不知道”,六十分,及格;

回答“《西游记》作者问题很复杂,一说为吴承恩”云云,满分。

一般而言,说《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不能作为错误的,通行之教科书、《西游记》图书和各种电视剧都署名吴承恩,这个,小学生都知道。但在高考中,如果面对“《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这样的题目,考生需要额外加一个心眼才是。

1、回答“吴承恩”,只是从众从俗,没有走心过脑,处理得太过简单化了,究其思维方法类同小学生;

2、回答“不知道”,说明他对吴承恩这个“常识”有了疑问,意识到该试题里可能有陷阱,这是一种宝贵的怀疑精神和问题意识;

3、如果能够回答“《西游记》作者问题很复杂,一说为吴承恩”云云,说明考生已经完全掌握了《西游记》作者这个学术命题,比较了解《西游记》学术研究,从其才识判断当为可造之才,故给予满分,以示奖励。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未必完全准确,现在正好乘写作“竺洪波讲西游学”之机质之高明。

同时要补充说明:如果考生选择2或3,当然会增加胜算,但如果选择1,虽然不合标答,也无关大局,本题即退为参考题,不再计算总分,所以未必会在录取中予以“一票否决”。

回到2018年的高考,我与苗怀明先生一样,对广大年轻的考生朋友要表示真诚的祝福。同时怀有一个小小的幻想:或许在这次的高考中,会有《西游记》的内容呢!若是,看过这篇小文的朋友或能增加一、二个分值。

注释:

① 陈哲三:《陈寅恪先生轶事及著作》,载台湾《传记文学》1970年16卷3期。

② 据曹炳建《<西游记>中所见佛教经目考》,唐僧取回的35部经目以及《西游记》文中提及的18种经目(剔除两者重叠的数目)合计44种,可分为与佛教经目全同者、与佛教经目基本相同者、无此佛教经目然与佛教有一定关系者、查无所据者四类。载《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竺洪波:《西游记》与高考的话题”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竺洪波:《西游记》中唐僧所取经谱考

竺洪波:《西游记》中唐僧所取经谱考

西游记,鲁迅,佛教,吴承恩,玄奘,佛经,如来,胡应麟,唐僧,宝阁,显庆,大乘,永徽,目录,菩萨,贞观,作者,创作,双树幻,曹炳,杨文会,少室山房笔丛,史料,唐僧取经,关系者,卷数,大集,学者,慧立,条件

2007-07-11 #长篇故事

竺洪波:孙楷第与小说目录学研究——以《西游记》为中心

竺洪波:孙楷第与小说目录学研究——以《西游记》为中心

西游记,孙楷第,研究,杂剧,版本,小说,吴昌龄,书目,目录学,杨景贤,唐僧,朱鼎臣,提要,吴承恩,朱本,唐三藏,玄奘,学者,古本,郑振铎,史料,学术,故事,简本,胡适,陈元,作者,华阳,后人,回本

2019-12-17 #故事大全

本周话题摘选《西游记》 向经典致敬

本周话题摘选《西游记》 向经典致敬

西游记,话题,经典,唐僧,孙悟空,个人,主题,主题歌,师徒,故事,心情,猪八戒,紫云,道理,86版,修成正果,周星驰,善德,忻忻,梦悠然,责任编辑,度过了,影视界,东西,华语,主人,人生,剧中,动画片,号召力

2016-06-25 #长篇故事

初三话题作文:《西游记》续写600字

初三话题作文:《西游记》续写600字

猪八戒,西游记,师兄,文档,考试,孙悟空,我的名字,名著,东游西逛,人间,卷子,全文,同学们,大神,小会,姓名,学校,实力,带你去,意见,突发奇想,真名,电脑,葫芦,胸膛,通知,高中,最喜欢,了一段,一个小孩

2007-09-09 #短篇故事

《斗战胜佛之大圣之泪》:周柏豪联手馨予 演绎全新西游话题

《斗战胜佛之大圣之泪》:周柏豪联手馨予 演绎全新西游话题

孙悟空,西游,话题,幸运星,影视作品,西游记,特效,唐僧,爱情,看点,周星驰,斗战胜佛,回过去,大圣,妖怪,天人,学会,影片,故事情节,敌人,方面,版本,有关,86版,时空穿越,延伸性,孙悟,张卫健,杨洁,续延

2018-03-12 #小故事

我家的读书故事话题优秀范文400字作文

我家的读书故事话题优秀范文400字作文

爸爸,妈妈,婆婆,我家,故事,话题,范文,外公,我们家,知识,哥哥,一本书,我和爸爸,书店,海洋,智慧,三国演义,三十六计,书架,我心,房门,昆虫记,殿堂,肯德基,西游记,在书,告诉我,妈妈说,我相信,有一次

2018-06-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话题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当代价值

话题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当代价值

神话故事,故事,神话,元素,古人,鬼神,人们,传统,后世,幻想,精神,发展,后羿射日,中华民族,传说,先民,基础,太阳,嫦娥奔月,心理,思想,文字,文学艺术,文本,模式,涵养,神农,神仙,西游记,过程

2020-07-21 #故事阅读

以坚持不懈为话题300字作文

以坚持不懈为话题300字作文

坚持不懈,精神,同学,西游记,真经,胡萝卜,玄奘,斗牛士,事情,古印度,意志,本领,我的同学,我也要,这本书,一砖一瓦,詹天佑,了真,吴承恩,孙悟空,班牙,在平时,不一样,发现了,我明白了,七十二变,世界,佛教,人类,勇气

2020-09-03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