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全面把握新时代思政课的功能定位

时间:2013-11-30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提示:本文共有 22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2020-09-06 09:54:10 来源:求是网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论断。把思政课办好、上好,必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思政课的功能定位,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政治引导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上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解决学生理想信念的问题。青少年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形成怎样的理想信念,是胸怀大我、与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相一致,还是沉浸在自己的“小小悲欢”、甚至误入歧途,这不仅对个人,而且对国家和社会,都至关重要。青少年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这个过程必然需要一定的政治引导。能否发挥好这种政治引导功能,决定着思政课的成败。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灌输概念,而不能实现对青少年政治认同的有效引导,思政课就达不到其根本目的。实现好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要政治过硬,讲信仰的人必须有信仰。思政课教师要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在教学实践中坚守政治方向,努力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传播者。

价值塑造是关键。古人讲,“蒙以养正,圣功也”。思政课是青少年思想启蒙的重要课堂,是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平台。能否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决定着思政课的情怀和温度,而没有情怀和温度,思政课就只是冷冰冰的说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知识是载体,价值是目的,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思政课不能标榜“价值中立”,脱离了价值判断和价值导向,思政课教学就苍白无力,就难以打动人。从教学实践来看,思政课本质上是一个“共情”的过程。思政课教师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这种正能量一定会传递给学生,在学生中引起广泛的共鸣,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实现好思政课的价值塑造功能,既要旗帜鲜明地宣扬正确的价值观、反对错误的价值观,用强烈的是非态度影响学生,又要善于讲故事、讲历史、讲事实、讲自身,找到与学生情感交流的碰撞点、价值融通的契合点,用温度和情怀感染学生。

真理传播是支撑。强调思政课的政治性和价值性,并不意味着忽视其真理性和知识性。如果没有科学的知识作支撑,政治引导和价值塑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青少年的脑海并不是白纸一张,他们对社会问题、现实问题有很多思考,也有许许多多的困惑。对这些思考和困惑视而不见,甚至绕着走、躲着走,这是上好思政课的大敌。解决学生的困惑,关键是要掌握真理、运用真理,用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掌握真理、运用真理,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实现好思政课的真理传播功能,思政课教师就必须提高自身要求,扎扎实实做研究,既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功底,又要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实现“术、学、道”贯通,练就不怕问、怕不问、见问则喜的过硬本领。

思维培育是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无论怎么讲,“最终都要落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上来”。思政课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一门成功的思政课,通过教育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这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将是极为深刻和长远的。相反,如果一个思政课教师把课堂变成传播片面认识、肤浅观点、极端思维的场所,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还可能在学生长期的学习工作生涯中产生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实现好思政课的思维培育功能,关键在思想课教师自己的思维要新,要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善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善于在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和与学生的深度互动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真正给学生深刻而生动的学习体验。

实践转化是归宿。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思政课,也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性、体现实践性,把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目标和归宿。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就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近社会生活,走进真实场景,用眼睛去观察,用言语去对话,用手去触摸,用脚去丈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读懂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广阔天地是大有可为的舞台、报效祖国是人生出彩的华章。实现好思政课的实践转化功能,要求思政课教师牢固树立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思政课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把实践的道理透彻地讲述出来,把生活的色彩鲜活地描绘出来,教育引导学生将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将学习奋斗的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最终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

编辑:王铉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全面把握新时代思政课的功能定位”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做新时代合格思政课教师

做新时代合格思政课教师

思政课,学生,教师,厚度,习近平,思政,总书记,青年教师,专业,信仰,价值,历史,思想,理论课,精神,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我们才能,让学生,韩璐,兰州大学,好一,编辑,同志,博士生,中华民族,中达,关键,人生,人格

2008-11-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思政大视野 时代新人说——新时代思政课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

思政大视野 时代新人说——新时代思政课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

时代,新人,新时代,青少年,思政课,征文活动,教育,学生,思政,精神,思想,习近平,人生,人格,征文,语文教育,生活,才能,社会,课程,民族复兴,大任,榜样,英雄,孩子们,思想政治,作用,力量,奋斗者,楷模

2014-03-06 #短篇故事

一堂激扬奋进的新时代思政课

一堂激扬奋进的新时代思政课

初心,历史,庆典,使命,家国,新时代,思政课,共产党人,国家,思想,青少年,中华民族,人们,信仰,心灵,哲理,情怀,故事,课堂,教育,是一次,中国力量,之光,中拉,凌云之志,宣言书,思政,明志,新中国,中国梦

2010-12-15 #故事阅读

天津市推出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十项措施 让思政课讲出理论深度情感温度

天津市推出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十项措施 让思政课讲出理论深度情感温度

思政课,教师,思政,学生,建设,学校,新时代,制度,大中小学,课程,习近平,工作,思想政治,高校,理论课,机制,理论,课堂,一体化,中小学,工作人员,体系,党政,学科,市委,工程,思想,报告,成员,情怀

2017-08-18 #经典故事

划出办好新时代思政课的“硬杠杠”

划出办好新时代思政课的“硬杠杠”

思政课,思政,教育,党的领导,使命,教师,青少年,习近平,立德,中国梦,人生,关系,初心,总书记,学生,树人,青年一代,建设,工作,为实现,全面发展,又一代,学校教育,科学理论,圣功,兴教,时代步伐,立教,求是,杂志

2017-10-08 #长篇故事

「思政讲理」新时代活力思政课:从战略地位重构到教学方法论创新

「思政讲理」新时代活力思政课:从战略地位重构到教学方法论创新

思政课,教育,教师,建设,学生,教学,习近平,政治,引导学生,相统一,新时代,理论,立德,思想政治,统一,才能,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树人,视野,思政,特色社会主义,总书记,价值,制度,学理,思想,思维

2015-01-01 #长篇故事

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

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

思政课,学生,理论课,知识,思想政治,情怀,总书记,思想,教师,习近平,有意义,有思想,原理,思想性,有情,爱国主义,老师,教育,座谈会上,有价值,让学生,在学校,好的,王财,红色江山,马克思主义学院,世界观,世界,亲和力,人生观

2012-10-14 #短篇故事

新时代 思政课教师的使命与担当(首发)

新时代 思政课教师的使命与担当(首发)

学生,教师,思政课,知识,科学,政治,教学,社会,教学中,功能,时代,方法,理论,发展,新时代,引导学生,中学,价值观,价值,实效性,导向,德育,思想,站位,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学生,社会实践,人生,主动性

2012-05-01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