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出家人是不是不劳而获 看完一则故事你就明白了

时间:2013-12-03

有些人认为出家人不从事劳动生产,没有发明创造,好像对这个社会没有什么实际的贡献,却接受信徒的供养

提示:本文共有 21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出家人是不是不劳而获,看完一则故事你就明白了。

有些人认为出家人不从事劳动生产,没有发明创造,好像对这个社会没有什么实际的贡献,却接受信徒的供养。有些人认为出家人是不劳而获,其实当年佛在世的时候也遇到了这个问题,看完一则故事你就明白了。

这种想法自古就有,《杂阿含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农夫看到释迦牟尼佛托钵乞食,农夫就问:“乔达摩,我们耕作从而获得粮食;你不事劳作,怎么也想获得食物?”佛陀回答:“你在耕作,我也在耕作。你耕的是土地,我耕的是心田,我在众生的心田播撒善根的种子,以精进为犁,驱使禅定的牛,而让它长出丰富的福德智慧来。所以说我也在耕作。”农夫听后很是欢喜,并供养释迦牟尼佛饮食。

佛教源于印度,而印度的民情是他们的修道之人称为沙门,就是出家的修道之人,不单指佛教,都是以乞讨为生,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去谋生的话就会使他们思考人生的时间减少,而印度对修道之人也是从来很尊敬的,都很乐意供给饭食,所以乞讨也不成问题。而且印度中南部的水果等丰富,就算他们不乞讨,也可以水果为生。当时佛陀成道之后,也遵循印度的风俗,以乞讨为生,更有些出家人仅仅日中一食,也就是过午不食。这是印度的风俗。现在南传的国家,奉佛教为国教,他们乞讨为生也是不成问题的。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乞讨就成为一件很受争议的事情,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认为乞讨是可耻的。于是在唐代,马祖道一禅师和百丈怀海禅师致力于改革,而形成现在的丛林制度,出家人也是自食其力,百丈禅师更有著名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公案传世。这种农禅的家风,至今流传不衰,很多地方都是如此,比如江西的云居山真如寺等等大的寺庙。而在当今社会,如果僧人每日上街乞讨,无疑是行不通的。所以,通过施主的布施而维持生计是必然的。因为不是每个寺院都有条件可以在山中,可以让人随意开垦的。

如果说出家人不劳而获却是错了,只能说是社会的分工不同。佛门中警语:“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皮毛带角还。”出家人以修行为本分,在自修的基础上,为众生解开疑惑,以慈悲喜舍度生。如果有人混饭三界,将来还是要还的。如果往浅的方面说,打个比方,就像社会分工一样,有人耕作,有人写作,您能说写作的人只是付出脑力,没有付出体力,他是不劳而获的蛀虫吗?或许您会说,他有付出脑力,也是工作的一种啊。出家人努力修行,教化众生,这也是工作的一种,您能否认吗?

佛法的住世离不开僧宝,僧宝就像一个人的骨骼,而在家信众就像依附骨骼的肉。为何要出家?出家的目的是什么?出家师父是续佛慧命,承担起佛陀教育众生的事业,把佛法广泛地介绍给世人,让世人能接受佛法的恩泽。试想下,如果没有了佛法,这个世界将一片黑暗。所以能供养真正的修行人,是大福田,有大福报。很多寺院都致力于账灾施药等善行,衲所隶属的大藏寺更有属下之慈善基金会及免费赠医施药的诊所,这些都是较能见得到之社会贡献。所以,说僧尼只念经不生产,纯粹是未去理解而生出的邪见。

真正了解实际情况的人最具有发言权!现在很多人只关心出家人是否有认真修行,是否按照他们的意愿过着清苦的生活,是否不问世事,青灯佛卷。世间的人,总是以圣人的标尺来衡量出家人。却从来不曾考虑出家人这身僧衣背后所不为人知的种种艰辛和困难。比如辽宁海城大悲寺的僧人,会不定期的出来托钵乞讨,过着午后不食的苦行。

过去和现在,有很多讲经说法的法师,尤其是宣说净土念佛法门的法师,不仅为我们答疑解惑、净化我们的精神世界,而且给我们指出了解脱生死轮回的道路和方法。可以说他们是从事精神工作的,就如同心理医生。

比如善导大师、永明延寿大师、印光大师、大安法师等很多法师,从过去到现在,一生中不停的讲经说法。当然他们宣说最多的就是净土念佛法门,世尊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说过,这个法门是极难信之法。

但是祖师大德们给我们介绍,这个法门最容易下手,因为这个法门普被三根,利钝兼收。它不像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过,只接最上乘人,上根之人。因为禅宗主张的“顿悟”,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对上根人来说的。

我们很多人都不是上根利根之人,慧能大师从《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于言下就大彻大悟,而我们有的人《金刚经》读了很多遍,为什么没有开悟,道理就在根性上。而且禅宗主张悟后起修,完全靠的是自力,从初禅一直到四禅八定,而后还要修四无量心,即“慈悲喜舍”。而且修禅定必须断除淫心,因为《楞严经》上讲过,“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而且永明延寿等很多祖师,先是在禅宗里参禅悟道,大彻大悟后,返回来修净土,就是做给我们看,因为有些人瞧不起净土,这里我们就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净空法师也是一生宣说念佛法门,因为念佛之所以能够往生,除了自力信愿具足,也是阿弥陀佛佛力的加持,是自力和佛力的感应道交。

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讲过,“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浅”。也就是净土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信愿行,深信切愿,信:深信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能遂愿,有信自(自心有佛性)、信他(实有阿弥陀佛)、信因、信果等义。愿:发愿命终往生净土,至彼国得不退转回入此界度化众生。行:分正行与助行。正行指念佛;助行指礼诵、供养、六度万行等。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出家人是不是不劳而获 看完一则故事你就明白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乌鸦兄弟》读了这个故事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乌鸦兄弟》读了这个故事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一片天,幻想,习惯,灾难,色彩,当我们,带给我们,问题时,靠自己,不劳而获

2020-08-04 #短篇故事

《乌鸦兄弟》读了这个故事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乌鸦兄弟》读了这个故事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一片天,幻想,习惯,灾难,色彩,当我们,带给我们,问题时,靠自己,不劳而获

2020-08-10 #故事大全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让我明白了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让我明白了

天上掉馅饼,侥幸心理,寓言,总有一天,时间,劳动,什么都,意外的收获,自己不,守株待兔,不劳而获,我明白了,浪费了

2020-07-21 #小故事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让我明白了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让我明白了

天上掉馅饼,侥幸心理,寓言,总有一天,时间,劳动,什么都,意外的收获,自己不,守株待兔,不劳而获,我明白了,浪费了

2020-07-21 #故事阅读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让我明白了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让我明白了

天上掉馅饼,侥幸心理,寓言,总有一天,时间,劳动,什么都,意外的收获,自己不,守株待兔,不劳而获,我明白了,浪费了

2020-08-08 #故事大全

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怎样一个道理? 学习文学升学入学

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怎样一个道理? 学习文学升学入学

道理,守株待兔,最佳答案,侥幸心理,告诉我们,比喻,劳动,我明白了,农夫,明白了什么,不劳而获,农民,兔子,农活,成语故事,寓言,才能,新篇,故事,树桩,终身,经验,野兔,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这样一个,一无所获,人和,和发,天上掉馅饼

2020-02-11 #长篇故事

读了守株待兔 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是什么?

读了守株待兔 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是什么?

天上掉馅饼,侥幸心理,劳动,事情,事件,寄希望于,官员,结果,经验,想法,总有一天,政策,成语故事,比喻,时间,白白浪费,道理,不通过,什么都,偶然的事,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自己不,要自己,不劳而获,一事无成,墨守成规

2020-08-08 #故事大全

读完《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后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完《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后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宋国笑,田中,事情,原文,比喻,宋人,经验,耕者,才能有,释其耒,守株待兔,不劳而获,抱有幻想

2020-07-2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