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打造精致兰州·共享美好生活丨旅游主打“三张牌” 百里黄河风情线成金城名片

时间:2013-12-03

9月4日,第一次从福建来兰州的王先生坦言

提示:本文共有 466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原本以为兰州是一个比较荒凉落后的城市,没想到兰州这座城市风景独好,不仅气候好,而且山水相依,有着与众不同的城市气质,让我真切地体会了一番‘黄河之水天上来’。”9月4日,第一次从福建来兰州的王先生坦言。其实,对于兰州来说,最吸引人们眼球的莫过于穿城而过的黄河,适宜的气候和丰厚的人文与历史了,因此,兰州旅游主打“黄河牌”、“季节牌”、“人文牌”三张牌。

“黄河牌”:让兰州名扬天下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经过几代兰州人的不懈努力,在百里黄河风情线上,中山桥、水车博览园、黄河母亲、龙源等景点景观,星罗棋布,让人目不暇接。每当夜幕降临,黄河两岸在各种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姹紫嫣红的花卉映衬下,市民尽情纳凉休闲,享受和体味着属于自己的惬意生活。同时,也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人们乘坐快艇、游船领略黄河风采,与黄河“零距离”亲密接触,感受黄河之都的味道与风韵。

时下,正值开学季,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怀揣着梦想纷纷走进兰州。走进黄河,看看兰州,无疑是众多学子走进兰州的“第一课”。正因为如此,兰州水运集团推出了凡在校学生持学生证在兰州各码头乘坐游船,均可享受半价优惠的活动,以满足众多学子走进兰州,“零距离”感受黄河的愿望。

9月3日下午,来自山西大同的程坤就与父母一起来到黄河风情线上的盐场堡码头,乘船领略黄河的美景和兰州的风土人情。游船上兰州独具特色的三泡台、大板瓜子等小吃,让初来乍到的程坤充满了好奇。一路走来,水车博览园、中山桥、白塔山、兰州碑林、金城关文化风情博览园、近水广场、亲水平台、黄河母亲雕塑、水车园、银滩湿地公园等景点,让她目不暇接,真切地感受了一番兰州魅力。

无独有偶,来自福建的兰大新生王君扬也在父母的陪同下首次来兰州。提前几天到兰州的他们,已经逛了兰州的正宁路夜市、张掖路步行街、白塔山等景点。一登上畅游黄河的游船,他便拿出手机尽情拍照,并在第一时间将拍摄的美景分享给南方的同学和朋友。

王君扬说,在游船上观看黄河两岸的风景,感觉真的很好。黄河的波浪与黄河的桥影相映成趣,两岸熠熠生辉的灯光,彰显了九曲安澜的几份恬静。要了解兰州,还真得从走近黄河开始。因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是兰州,黄河让兰州名扬天下,风情万种的百里黄河风情线就是兰州的城市会客厅,确实感觉不虚此行。

“季节牌”:让全国走进兰州

受南北两山夹峙地形的影响,兰州市区东西狭长,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兰州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今年7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避暑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兰州在2018年最受欢迎的避暑目的地前十名中排名第四,增长最快,成为全国“最火”的避暑城市之一。一时间,众多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避暑纳凉,旅游观光,以致兰州及周边旅游线路价格持续走高。

正因为如此,每年的5月至10月成为兰州的旅游旺季。兰州当地旅行社夜以继日,忙碌地安排来自全国各地游客观光旅游,以致兰州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就连餐饮、旅游大巴也受市场影响而异常火爆。尤其在暑期,兰州的气温相对于南方旅游城市来说,气温相对较低,加之兰州所拥有的文化旅游资源与南方城市相比具有互补性,地缘地貌也独具特色,可满足外地游客尤其是南方游客避暑纳凉的需求,充分感受兰州“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观雪”的无限乐趣。

春江水暖鸭先知。兰新、宝兰高铁的开通,不仅打通了中国高铁横贯东西的“最后一公里”,而且让甘肃兰州纳入了中国高铁的版图,让兰州“拉近”了与全国的距离,明显增加了兰州及周边地区的客源吸附能力,为兰州旅游按下了“快进键”。

兰州不仅是旅游目的地,还是丝绸之路黄金段重要游客集散地。一时间,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州、厦门、贵阳、宝鸡、汉中、南京、重庆等城市纷纷走进兰州进行旅游宣传推介,可谓是“东西南北中,走进大兰州”。市文旅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兰州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56.3万人次,增速22.44%,旅游总收入达到239.1亿元,增速为29.22%;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的总量均居全省第一,增速均居全省第六,分别占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的21.94%,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7.62%。

“人文牌”:讲好“兰州故事”

兰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黄金节点城市,具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这里产生了依河伴生的黄河文化,以阿干河、庄浪河流域为代表的丝路文化,以明清兰州遗存为代表的金城文化,以大通河流域为代表的土司文化,以近现代机器制造、石化工业为代表的工业遗产文化,以百合种植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以及各类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文化元素丰富、积淀深厚,这些为兰州文化元素向文化旅游体验产品转化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其实,兰州自古就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都会,新中国成立后也一直按照现代化城市的方向发展,具有开放、包容的城市特性。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和三大高原交汇地,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生态环境、多姿的风土人情,又有悠久的历史古迹、独具的民族风情、深厚的文化积淀,天姿卓越、无与伦比。

近年来,兰州通过举办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合唱团和乐队来兰演出,让游客更全面更深入地享受丰富多彩地视听盛宴。立足黄河风情线强化特色景区建设,突出本土元素和兰州特色,深入挖掘景区景点历史人文、民俗民情等文化内涵,打造既体现历史文化元素,又能展现地方独特韵味的景点景观,并生动鲜活地讲好“兰州故事”,让景区景点有格调、有内涵、上档次。同时,积极推进旅游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挖掘兰州的美食特质,培育了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名吃、名菜、名果、名品、名店,打造了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餐饮一条街,让游客“游在兰州、吃遍全国”,满足游客的特色化饮食需求,并通过舌尖上的美味对兰州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美好的回忆。

在此基础上,通过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活动,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拉长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让走进兰州的游客走进五泉山、白塔山、国学馆、水车园等人文和自然景观,充分感受兰州丰腴厚重的人文与历史。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万宏

记者观点:发展旅游产业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旅游是“一业兴、百业旺”的朝阳产业,旅游产业是促进消费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最现实、最有效、最快捷的路径,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毋庸置疑,做任何事情都要思路清楚、方法得当,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甚至达不到目的。兰州发展旅游产业起步较早,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旅游业知名度还不高、竞争力还不强,这与我们就产业抓产业、就旅游抓旅游分不开。

当前,游客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已经从传统的观光游向更高层次的体验游和休闲游转型升级。就兰州来说,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兰州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停留在较低水平,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个性化、特色化的休闲度假产品和购物娱乐消费项目,旅游有效供给与市场消费的矛盾比较突出,不能满足游客“吃喝玩乐”方面的消费需求,“旅长游短”“无卖点”等问题比较普遍。

具体来说,在饮食方面,特色不突出,品种单一,大多是牛肉面、羊肉等;在住宿方面,档次不高,接待能力有限,缺乏度假和景观别墅式的星级酒店;在景区景点方面,道路等级低,可进入性、可通达性较差,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景点开发缺乏特色和创意,优质景区培育打造力度不够,全市没有一家5A级景区;在文化娱乐方面,缺少让游客“记得住”“玩上瘾”的体验性项目等。

在兰州旅游产业发展中,我们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适应国际国内旅游形势的变化,以全球的视野、战略的眼光、开放的胸襟和包容的姿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走出一条符合发展规律、具有兰州特色的旅游发展新路子。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着眼于多元化需求,以旅游供给侧改革为方向,缺什么就补什么,不断提升景区品质,丰富旅游项目内涵,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努力让每一位游客都愿意来、留得住、游得好,吸引更多的“回头客”。同时,要顺应旅游“二次消费”的新趋势,让旅游转向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环节、全产业链的规模化发展,探索推出“私人定制”体验项目,不仅使游客“观光在兰州”,更要“体验在兰州”“休闲在兰州”“消费在兰州”,从而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记者观察:打响“千里之游 始于兰州”的旅游品牌

40年来,兰州旅游从无到有,兰州旅游由当初的奢侈消费进入了全民旅游的大众时代,旅游方式也由当初的抱团出行步入了自驾游等自由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旅游的品质与方式。

对于地处祖国内陆的兰州来说,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不仅缺乏大体量、极具吸附游客功能的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也是难觅踪迹,就连旅游宣传品牌也是几度更改,这无疑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兰州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市全域旅游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兰州旅游的宣传口号是:“千里之游·始于兰州”。在1600公里的丝绸之路甘肃段上,地处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和丝绸之路甘肃段中心位置的兰州,集中了最具丝路文化特色、最有西部风情的旅游资源。兰州将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打好“组合拳”,通过强化与国内外主要客源地城市及周边旅游热点城市的联系合作,着力拓展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客源,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能力,扩大旅游产品供给,真正打响“千里之游、始于兰州”的旅游品牌,把兰州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名城、中国西北旅游集散地和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

兰州将在全域拓展旅游空间上求突破,通过深入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着力“统筹全域、塑造精品”,下大力气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具体来说,就是要瞄准三个方向聚力发力,构建由点连线、以线扩面、网状辐射的全域旅游发展新空间。

在城市重点做好黄河文章。立足“两山夹一河”的自然风貌特点,全力推进黄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黄河风情线改造提升工程,打造集生态绿色、文化旅游、产业集聚于一体的精品工程,实现“水润金城、水秀金城、水富金城”的美好愿景,尽早把黄河风情景观带建设成为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品质大景区。

在农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围绕“绿色、古色、特色”,精心打造富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以旅游产业的提质升级带动乡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在区域,全面整合旅游线路。充分发挥兰州交通枢纽优势,围绕景区景点分布,重点抓好做优7条市内旅游线路,以及7条以兰州为中心的市外精品旅游线路,促进景区“组团”发展。推进全市景区“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建立与省内外兄弟城市特别是丝绸之路沿线主要旅游城市加强沟通互动,建立完善推进机制,深化区域合作交流,着力放大兰州支点作用和旅游价值,搞好大协调、联建大景区、共促大发展,打造区域旅游共同体。

在完善旅游功能方面,我市将全面推动旅游功能设施提档升级,抓紧建设兰州游客集散中心,为来兰游客提供旅游信息、旅游咨询、旅游集散、旅游呼叫、旅游投诉等一站式、多样化服务,让来兰游客“找得到人、游得到地”。

在旅游管理方面,兰州将瞄准国内一流水平,新建一批文化主题酒店、星级旅游饭店、乡村特色民宿等旅游住宿设施,积极引进国际品牌连锁酒店,对现有宾馆、饭店、民宿等进行改造提升,不断满足游客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同时,兰州将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为游客提供智能化、便捷化的订票、订房、订车、旅游线路定制、线上线下互动交流以及餐饮、气象、安全、医疗等信息服务,尽快实现“一部手机游兰州”。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万宏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打造精致兰州·共享美好生活丨旅游主打“三张牌” 百里黄河风情线成金城名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让全民讲好文明故事 “抖in文明兰州”收获5亿+传播声量

让全民讲好文明故事 “抖in文明兰州”收获5亿+传播声量

兰州,文明,话题,传播,全国,兰州市,项目,短视频,城市,城市话题,文明办,全民,内容,粉丝,美好生活,宣传,城市营销,文明创建,正能量,于永昭,嘉年,金城,不一样,城市生活,城市风情,新名片,七里河,亮点,人们,会上

2008-12-07 #故事阅读

最没存在感的省会 竟然只有沙子!

最没存在感的省会 竟然只有沙子!

城市,甘肃,省会,兰州,晋中,人们,地图,形状,敦煌,景点,景区,枸杞,黄河,黄沙,旅游,中国人,作为一个,却很少,各个地方,存在感,微乎其微,支兰,陈小虎,中山桥,兰州大学,国家地质公园,正宗兰州拉面,名片,不太熟悉,乐趣

2012-02-06 #长篇故事

摩天轮下唱响幸福生活 46支合唱团队成为闵行梅陇镇又一张“名片”

摩天轮下唱响幸福生活 46支合唱团队成为闵行梅陇镇又一张“名片”

梅陇镇,赵宸,活动,人民,梅陇,合唱,合唱节,合唱团,团队,市民,居民,扯铃,群众,越剧,闵行区,直播,为人民,党建,公共文化,张树平,花铃,黄丽,陈冬,星光闪耀,继承创新,美好家园,群众文化,锦江乐园,东方网,上海

2018-01-19 #故事会

于丹:让旅游成为美好生活的基本方式

于丹:让旅游成为美好生活的基本方式

旅游,于丹,故事,新华网,方式,旅游资源,风景,需求,设计,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的故事,什么是,别人的生活,旅游产品,陈延,好的,大家足,旅游休闲,中国,中体,产品,内心,兴趣,大国,心灵,底蕴,大媒,文化,推送

2009-06-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第十届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开幕

第十届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开幕

兰州,项目,黄河,黄城,发展,兰州黄河,黄河文化,东西,同游,陆海,周树春,王嘉毅,新时代,旅游联盟,开幕式,旅游节,甘肃,旅游,文化旅游节,风情,兄弟,代表,中国,兰州市,大讲堂,嘉宾,动力,各县区,小镇,市委常委

2011-11-02 #故事大全

2019华侨城文化旅游节欢乐收官 谱写优质美好生活画卷

2019华侨城文化旅游节欢乐收官 谱写优质美好生活画卷

华侨城,文化旅游节,文化,旅游,华侨城集团,美丽乡村,活动,产品,音乐,文化旅游,主题,云南,欢乐谷,节庆,中国,产业,全域,景区,演艺,美好生活,需求,项目,顺德,欢乐海岸,卡一卡,文化内涵,深圳欢乐谷,深圳,人们,光影

2010-01-15 #故事会

兰州市红色旅游景点成今夏旅游市场热门“打卡”目的地

兰州市红色旅游景点成今夏旅游市场热门“打卡”目的地

红色旅游,纪念馆,红色,发展,兰州,游客,主题,使命,初心,新时代,红色旅游景点,兰州战役,海桢,教育,青年学生,今年以来,人数,力量,历史,延安,目的地,热土,经典,记者,营养,观众,展览,张万宏,杨镇,沈家岭

2013-05-16 #短篇故事

百度“城市名片”:如何讲述快时代下的城市新故事?

百度“城市名片”:如何讲述快时代下的城市新故事?

政务,城市名片,武汉,服务,互联网,城市,形式,城市故事,上线,技术,政务信息,用户,能力,城市信息,信息,便民服务,数据,大鹏,媒体,政府,权威,美好生活,矩阵,需求,城市发展,百家号,诸如水,中央人民政府,和群,城市之间

2020-05-04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