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脱贫故事|木蜡村黄瓜丰收“甜”了百姓心

时间:2013-12-07

三三五五的农户们正忙着采摘、搬运、装箱现场一片热火朝天

提示:本文共有 20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在大垭乡木蜡村黄瓜基地里,绿油油的藤条掩映下,一根根水嫩嫩的黄瓜惹人爱。

三三五五的农户们正忙着采摘、搬运、装箱……现场一片热火朝天。

“今年做的这个产业,总算是做成功了。”年过六旬的老伯冉从学看着一背背、一箱箱的黄瓜装上车,他在一旁默默地念叨着,脸上露出了笑容。

分拣装箱。

集体资金“活”起来

大垭乡,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之一,辖区内的木蜡村,坡多地少、产业薄弱,一度制约着当地的发展。

“苦了、累了,收成也不好!”一度曾经是木蜡村民的真实写照。

看着这一群勤劳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依然过不了好日子。如何打破这一局面,成为了村支两委急需解决的问题。

穷则思变!木蜡村党支部、村委会发起,成立彭水县寻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制定公司章程,选举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聘请了总经理。

公司的成立,给木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据木蜡村村民委主任冉巡介绍,公司从村集体经济启动资金里面拿出了6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蔬菜种植的第一笔启动资金,通过流转村民土地等形式,改变传统种植,开启短平快的产业种植,让“睡”在账本上的资金真正“活”起来,让村民们从中获得利益。

这看似双赢的事情,在村民们看来,却是镜中月,看得见、摸不着。

“当时,村民们主要的顾虑是这个土地被流转去了,以后他们靠什么吃饭?”冉巡说,为了打消这一顾虑,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挨家挨户走访,给村民们做工作:一是以土地入股村集体,年底参与分红;二是在基地务工,赚取生活费。

终于,经过反复做群众工作,村民们也慢慢接受了。

2019年8月,这对于木蜡村村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的月份。

整治土地、搭建大棚、栽植黄瓜……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蔬菜产业,就这样风风火火开展起来了。

而今,眼前这26个大棚,个个大棚都长出了一根又一根黄瓜,村民们在大棚里来回穿梭采摘黄瓜,一片大好的丰收景象。

搬运。

闲置土地“动”起来

“我们上了年纪了,活路是干不动了。”冉从学道出了木蜡村村民的心声。

在大垭乡木蜡村,土地撂荒、碎片化,人口老龄化、空心化问题十分突出。

“土地谁来种、怎么种”“农村集体经济怎么增收、怎么发展”……这一系列现实问题,都成为了木蜡村脱贫摘帽的关键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木蜡村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经过多次商讨、考察,最终一致决定,将闲置土地“变废为宝”,让“沉睡”的土地“动起来”。

如今,眼前这个黄瓜基地,就是木蜡村让闲置土地“动”起来的一个缩影。

“以前这里的土地,都是东一块、西一块,像现在这样成片成片的少得很。”村民杨书琼回忆道,自从村上打算种植黄瓜了,就派人把土地整治成一片一片的。

“不成片不说,我们这些老年人在屋头哪里种得了这些地嘛。”村民汪全淑接过话来,“一些成为了荒地,一些就算种些玉米,但是都收成不好。”

以前,祖祖辈辈留下的土地,转眼就快要变成了荒地,村民们心里自然不好受。

“土地就是资源,用好了土地,土地就是村民们的增收路。”木蜡村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反复摸索、探讨,誓要把这些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发展特色高效产业,拓宽村民增收路。

“好在后面,村上说要把这些地承包下来,种植黄瓜,才有了今天这些成片成片的土哟。”汪全淑笑呵呵地说。

“地里又种上黄瓜了,好哟。”昔日的闲置地,变身成为了黄瓜地,村民们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采摘。

百姓腰包“鼓”起来

在木蜡村小地名石地窖田,26个蔬菜大棚在群山环抱中显得格外引人注意。

大棚里,绿叶随风摇曳,藤底的水嫩嫩的黄瓜正在等待着采摘。

三三五五的村民来回穿梭在藤架之间,时不时从藤底摘下一根根黄瓜,忙得不亦乐乎。

“这个黄瓜长得好哟,好大根…….”村民们一边采摘一边说着今年黄瓜的好丰收。

“这些采摘的工人们,都是我们村的村民。”木蜡村村民委主任冉巡说,“只要基地里有活干,都要把他们请过来务工。”

汪全熟,木蜡村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如今,她在黄瓜基地里务工,摇身一变,成了“工人”。

“没想到,到老了还能变成’工人’,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汪全熟一说起来,就忍不住哈哈大笑。

眼下,正值反季黄瓜采收的关键时期,汪全熟每天只要把家里事情料理好,就立马赶来黄瓜基地帮忙采摘黄瓜。“一天就能挣100元,比在家闲着,划算得多!”

除此之外,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也成为了村民们津津乐道的好事儿。

“我们入股了2亩荒地,每亩100元,足足就有200元!”村民杨书琼伸出2根手指乐呵呵地比划着。

“昨天听冉主任说,我们这个黄瓜已经收入1万多元了,按照我们农户15%利润分红,算下来就有一千多元哟。”村民冉国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

问及黄瓜的好收成,冉巡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还可以,还可以。白天采摘,晚上拉进城卖,均价在1.3元一斤,畅销得很。”冉巡说,眼下,当季黄瓜慢慢退出市场,他们的反季节黄瓜一上市,经常是供不应求。

据介绍,黄瓜产业涉及到农户40余户180余人,其中贫困户26户。目前,黄瓜已经出售了1万多斤,直接收入达到1万元,余下的近9万斤黄瓜将在一个月内陆续售完,保守估计收入将在10万元左右。

作者:唐源

编辑:甘勋乐︱编审:黄智宇

彭水日报社出品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脱贫故事|木蜡村黄瓜丰收“甜”了百姓心”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黄瓜国王故事

黄瓜国王故事

国王,镜子,聪明人,官吏,陛下,嘴巴,侍卫,大臣,小黄瓜,脑袋,镜子里,一面镜子,清水,一面,人们,怪物,法律,理发匠,老百姓,汀娜,照成,米欧,有些人,没有一个,耳朵,东西,全世界,人民,告示,扁鼻

2020-05-18 #短篇故事

2018年度“365百姓故事汇”展播第183期 小“村官”的致富经

2018年度“365百姓故事汇”展播第183期 小“村官”的致富经

百姓,故事汇,村官,黄瓜,新时代,年度,平泉,北京,基层,致富经,老百姓,蔬菜,邻村,传播,琐碎事,万丽,习近平,曹瑞,杨美,王玉,在北,责任编辑,一主,农业部,北大地,新农村,现河,都会,个子,专家

2020-06-21 #故事会

公主献黄瓜。腊月 一根黄瓜200两银子。陆老师讲民间故事7

公主献黄瓜。腊月 一根黄瓜200两银子。陆老师讲民间故事7

黄瓜,贡品,馆陶公主,太监,皇帝,银子,馆陶,李万,朱元璋,李渊,京城,孩子,特产,长安,和公,瓜果,皇子,乖乖地,最好吃,这个地方,唐太宗,唐高祖李渊,陶公,好东西,公主,先尝,儿女,东西,价格,作文

2019-02-07 #故事大全

黄瓜明明是绿色的为什么要叫黄瓜呢?据说是因为这个故事!

黄瓜明明是绿色的为什么要叫黄瓜呢?据说是因为这个故事!

黄瓜,樊坦,石勒,胡瓜,胡人,传奇,郡守,中原,人为,午饭,佳肴,十分满意,地方,噱头,咬一口,名字,家常,地方官,承认错误,意思,时期,来历,绿色,王朝,汉族人,玉盘,甘露,绿茶,蔬菜,花带

2007-04-24 #故事大全

那些有故事的黄瓜

那些有故事的黄瓜

黄瓜,才能,水份,外公,蔬菜,放盐,炒菜,程序,红辣椒,细节,辣椒,提香,很穷,先用,大蒜,大火,翻炒,逼出,天等,玉林,不一样,好的,有乐,家庭,不作声,一字之差,上品,万事万物,发自内心,做法

2019-09-23 #小故事

情感故事:半截黄瓜

情感故事:半截黄瓜

大伟,晓晴,黄瓜,父亲,雪糕,多来,一碗饭,冰箱,下子,个人,刀把,区别,嗓门,娘家,大小,夫妻感情,学问,市场,水机,母亲,深浅,父母,脖子,饮水机,饮水,颜色,冰箱里,不舒服,不就是,一人一半

2018-05-23 #短篇故事

故事|他们尝了18万片黄瓜叶子

故事|他们尝了18万片黄瓜叶子

黄瓜,黄三,团队,基因组,苦味,基因,叶片,开关,蔬菜,番茄,研究,张忠华,基因组研究,新品种,物质,植株,叶子,科研,难题,项目,风味,陈惠明,生产,黄瓜叶,华南,品种,拼图,果实,科学,攻关

2014-09-20 #故事会

搜集神话故事成语

搜集神话故事成语

黄河,老汉,尔德,黄瓜,冯夷,河伯,河图,治理黄河,黄河水,玉帝,仙花,宝剑,白胡子,阿訇,黄河里,水情,河底,黄风,传说,乡亲们,大禹,神话传说,汁液,百姓,黑风,牛首山,一园,由你,两岸,人民

2020-06-02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