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农民报案:我家牛的舌头被人割了!包拯:你宰了牛 小偷自然自首

时间:2013-12-13

王轨不端,司寇溺职。吏偷俗弊,竞作淫慝。我思老农,剪彼贼。摘伏发奸,即威即德。集诘奸。出自智囊·察智篇说智囊,解智囊,大家好,今天陶陶继续为大

提示:本文共有 161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王轨不端,司寇溺职。吏偷俗弊,竞作淫慝。我思老农,剪彼贼。摘伏发奸,即威即德。集《诘奸》。——出自《智囊·察智篇》

说《智囊》,解《智囊》,大家好,今天陶陶继续为大家带来明代才子冯梦龙所著奇书——《智囊》的讲解。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包拯,是宋代名臣,同时也是智慧与公正的象征。因此,民间出于对他的敬仰,将之称为包青天。那么包青天到底聪明到什么程度呢?冯梦龙在智囊中,曾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宋仁宗景祐四年,包拯就任今天安徽天长县知县。在四年里,包拯一直秉公执法,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一天,包拯突然碰到一个棘手的案子。

这天,一位老农民敲响鸣冤鼓,说要自己遇到了贼人。而包拯不敢怠慢,赶紧升堂办案。老农民表现,昨天自己正准备喂牛,却发现自家老黄牛的嘴里血淋淋的,就是不肯吃东西。结果打开嘴一看,牛的舌头居然没了。

要知道,耕牛可是农民的命根。在没有拖拉机的年代,农民只能依靠老牛的畜力来犁地。如今牛的舌头没了,吃不了草料,也活不了几日了。如果牛死了,老农可吃不了兜着走了。这是为啥呢?

原来自秦代以来,历代封建政府都着力保护耕牛,而宋朝也不例外。在宋朝初年,擅自杀害耕牛,甚至可以论死罪。就算是割掉牛鼻,割掉牛舌,也要判定“减死一等”,一顿脊杖自是免不了,同时还要刺配充军。

如果牛死了,政府工作人员就会进行家访,看看农民家的耕牛是否自然死去。若是自然死去,就可以割皮取肉,拿到集市上卖。如果这关过不了,饲养者难逃牢狱之灾。

有人或许就要问了,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不是动辄吃熟牛肉好几斤吗?他们怎么没事。一方面,武松、林冲等人还未上梁山前,所吃的牛肉应该是合法的,源于自然死亡的耕牛;而另一方面,阮氏三雄等不法分子所吃的牛肉,都是非法宰杀的。例如在故事开头,阮氏三雄为了招待军师吴用,就屠杀了自家的老黄牛。

总之,老农民之所以因牛舌被割而报官,一方面是为了找出真凶,让其赔偿自己的财产。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证清白,免得坐牢充军。

听了老农的进言,包拯点了点头。于是他对老农说:“你就这么办吧!你现在就找人把牛杀了,并将牛肉拿到集市上卖。如果你所言非虚,贼人自然会来自首!”

老农一听,对包拯的话将信将疑,宰了老牛就能抓住真凶?这是怎么想的。不过老农也别无他法,只好忍痛杀了自己的耕牛,割了几十斤肉,第二天便拿到集市上卖。

到了集市,老农的牛肉果然很畅销,购买者排起了长龙,包牛肉的荷叶都不够用了。这时人群似乎闪过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看着老农正热火朝天地卖着牛肉,此人露出了阴险的笑容。

于是他头一扭,直奔官府,敲响了鸣冤鼓。包拯升堂后,此人跪在地上禀报:“大人,集市内有人私卖牛肉,此人偷偷杀掉了自己耕牛,也不向官府报备,请大人明察。”

谁知此人话音刚落,包公拿起惊堂木,往自己案头重重一拍,怒喝道:“好大的胆子,明明是你偷割了别人家的牛舌,如今却反而来诬告,你该当何罪!”

此人一听,吓得赶紧伏在地上,瑟瑟发抖。他做梦也没想到,包公是如何发现他的阴谋的。原来,此人和老农是邻居,因为争夺田地,两家起了仇怨。为了陷害老农,此人想出了一个借刀杀人的毒计。一天夜里,他偷偷潜入老农的家,用一把利刃割去了其耕牛的舌头,然后逃之夭夭。

如果耕牛直接死了,老农过不了政府审查;老农宰牛卖肉,自己就可告他“盗杀耕牛之罪”,可谓是进退自如。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想到了第二层,包公却想到了第五层。因为他留下了一个破绽,那就是割取牛舌。如果老农真要盗杀耕牛,肯定不会做出割掉牛舌这么显眼的事。因此,包拯料定,肯定有人想要陷害、诬告老农。

如果等耕牛自然死亡,诬告者自然不会再露面,因为自有政府人员上门。因此,为了让诬告者露头,包拯让老农立即杀掉耕牛卖肉。而此时,诬告者必然沉不住气,一定会来报官。由于包拯直接掌握了犯罪者的犯罪动机,因此才让贼人自投罗网。

包拯,不愧是把握了人性的智者,其神机妙算,着实令人折服。其中,包拯抓细节的能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农民报案:我家牛的舌头被人割了!包拯:你宰了牛 小偷自然自首”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包拯断案:农夫牛舌被割 包拯命其杀掉牛 结果小偷马上就现形了

包拯断案:农夫牛舌被割 包拯命其杀掉牛 结果小偷马上就现形了

包拯,老农,包公,百姓,时候,朝廷,父母,知县,包青天,农民,县令,抓贼,是非,村民,耕牛,舌头,中人,中都,农夫,体察民情,会派,佳话,关系,冤仇,凶手,官吏,历史,大事,命令,吓一跳

2008-08-21 #故事阅读

老农的老黄牛被人割掉了舌头 包拯:把牛宰了 今晚凶手就自首!

老农的老黄牛被人割掉了舌头 包拯:把牛宰了 今晚凶手就自首!

包拯,农民,牛舌,邻居,案子,头牛,舌头,回家,刚毅,寻复,闻言,一头牛,决断,公堂,供述,凶手,形象,史书,县令,县衙,天长县,大黄,建议,戏剧,性命,恨意,惊服,百姓,时代,日子

2020-05-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老农家的牛被割了舌头 包拯让他干脆把牛宰了卖 转眼抓到凶手

老农家的牛被割了舌头 包拯让他干脆把牛宰了卖 转眼抓到凶手

包拯,老农,案子,知县,舌头,告诉他,主意,仇家,时候,集市,就一定,牛舌头,利可图,宋慈,包青天,狄仁杰,楷模,代表,事情,举报人,农活,农民,公明正大,利益,卖完,可能性,名声,官职,官老爷,小事

2013-04-19 #小故事

北宋时期的包拯的故事

北宋时期的包拯的故事

包拯,端砚,农民,牛舌头,吕夷简,地方官,百姓,端州,陈州,东京,京城,孩子,工匠,时候,报告,砚台,耕牛,麦子,实收,包拯来,住处,办法,官府,宰相,库房,手下人,耕地,老百姓,回家,调查

2020-05-26 #故事阅读

北宋时期的包拯的故事

北宋时期的包拯的故事

包拯,端砚,农民,牛舌头,吕夷简,地方官,百姓,端州,陈州,东京,京城,孩子,工匠,时候,报告,砚台,耕牛,麦子,实收,包拯来,住处,办法,官府,宰相,库房,手下人,耕地,老百姓,回家,调查

2020-05-26 #故事阅读

北宋时期的包拯的故事

北宋时期的包拯的故事

包拯,端砚,农民,牛舌头,吕夷简,地方官,百姓,端州,陈州,东京,京城,孩子,工匠,时候,报告,砚台,耕牛,麦子,实收,包拯来,住处,办法,官府,宰相,库房,手下人,耕地,老百姓,回家,调查

2020-05-29 #小故事

北宋时期的包拯的故事

北宋时期的包拯的故事

包拯,端砚,农民,牛舌头,吕夷简,地方官,百姓,端州,陈州,东京,京城,孩子,工匠,时候,报告,砚台,耕牛,麦子,实收,包拯来,住处,办法,官府,宰相,库房,手下人,耕地,老百姓,回家,调查

2020-05-28 #故事阅读

北宋时期的包拯的故事

北宋时期的包拯的故事

包拯,端砚,农民,牛舌头,吕夷简,地方官,百姓,端州,陈州,东京,京城,孩子,工匠,时候,报告,砚台,耕牛,麦子,实收,包拯来,住处,办法,官府,宰相,库房,手下人,耕地,老百姓,回家,调查

2020-09-04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