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匠·运」杭州传统手艺人的故事● 张小泉剪刀

时间:2013-12-17

在过程中记录和传播有意思的传承人和项目,以期让更多人认识和关注拱墅非遗

提示:本文共有 185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前言 |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杭州拱墅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情况和发展现状,拱墅区非遗中心联合传统工艺工作站拱墅站正在组织开展新一轮的专题调研。在过程中记录和传播有意思的传承人和项目,以期让更多人认识和关注拱墅非遗。

“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驰名大江南北的“杭剪”始于明崇祯年间,皖南黟县人张小泉来杭,在吴山麓大井巷搭棚设灶,挂出招牌“张大隆”。

张小泉剪刀,选用龙泉、云和的好钢,材料质量上乘,又因地处在河坊街一带,为当时杭州的商业中心,故而生意兴隆,利市十倍。而后,为抑制冒用张氏牌号者,张小泉的儿子近高,更替父业的牌号为“杭州张小泉进记剪号”。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张小泉”剪刀,经过300多年的岁月沉淀与数代工匠的千锤百炼,凝固成刀背上那个挥之不去的名字。如今,这个名字又与另一个名字相互关联,并因此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那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传承人--施金水。

由于家境贫困,施金水十三四岁便从萧山老家来到杭州城内的剪刀铺里当学徒,明知剪刀师傅的苦,却心甘情愿地入了此门。

施金水说,他的制剪生涯是从“改里口”这个微不足道的制剪环节开始的,也就是用锉子把初步成型的胚料表面的黑疤锉白,使原来毛糙的剪刀表面变得平整而色泽均匀。在剪刀铺当学徒的日子里,每天两三点起床的他,需完成138把“出头”(初步成型的剪刀)后才能吃到早饭,晚上要一直忙碌到八九点才歇息。

经过数年的勤学苦练和不断专研,施金水很快掌握了十多个剪刀品类的制作技艺。精湛的制法,是施师傅这样的制剪者安身立命的手段。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于1953年成立张小泉制剪生产合作社,把施金水、徐祖兴等民间制剪高手集中起来,让张小泉的剪刀锻制方法得以延续。

1957年,杭州张小泉剪刀厂成立,施金水又成为了该厂的第一批工人,主要负责剪刀的质量检测与技术指导。从那时起,机械弹簧锤与模板冲压逐步取代了手工锻打,“张小泉”剪刀由此进入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的时代。

用机械代替手工,这是剪刀师傅的创新,也极大地提高了制剪的生产效率。面对手工的式微,施金水似乎并没有太多纠结。对他来说,老工匠的手艺在此时仍旧有用武之地,即通过自己的技术修养与积累,及时、准确地辨别出那些从流水线上淘汰下来的产品在哪里出了问题,是否需要返工或者报废。同时,他又通过对模板的不断完善与改进,令其在功效上尽可能接近手工制作的样式。

然而,懂得锻制工艺的年轻人毕竟越来越少了。施金水的大徒弟、今年56岁的张小泉剪刀厂工人丁纪灿回忆说,他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进厂工作的,因年纪小只能帮着各位师傅打杂做事。几十年时间过去,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便对流水线上的各个环节已经了然于心,但是这与真正拿起工具、亲手制作剪刀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2010年,与剪刀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他,正式拜施金水为师,开始系统学习剪刀锻制技艺。凭借着吃苦耐劳,丁纪灿不多久就将制剪的72道工序学了个遍。

如今,他在拱宸桥西的手工艺活态展示馆内,坚持用最纯粹最原始的手工方法制剪。在这狭长的工作室内抡起铁锤快速击打,令先前经1250摄氏度高温加热过的钢铁胚料完美融合之时,整个展馆的气氛即刻被点燃。漫不经心的来访者们循声而来,纷纷聚拢在这间透明的玻璃室外,津津有味地观赏这场铁与火的碰撞。

“嵌钢”是张小泉剪刀制作过程中最核心的一道工序,是打破千百年来以生铁锻打剪刀的常规,独创性地将钢条嵌入铁槽之内,使之具有了钢铁分明、刃口锋利的特点。“张小泉传统制剪工序中除了镶钢锻打技艺被延续下来外,还有一项是剪刀表面的手工刻花技艺,造剪工匠在剪刀表面刻上西湖山水、飞禽走兽等纹样,栩栩如生、完美精巧。”丁师傅的话不多,只有当话题转到剪刀上时,才神态自如起来,声音高了两个分贝,言语间透露出一位工匠特有的自信与荣光。

丁纪灿,一个半生都与剪刀为伴的老手艺人,每天都在工作室里敲敲打打。他说,一把小小的剪刀,需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来制作。从试铁、试钢到嵌钢、锻打、淬火、磨制、打轴眼、合脚。如果关键工序失之毫厘,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故而手艺人是孤独的,但也许孤独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幸福。

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已经与三百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三百年间产生了无数的发明创造,其中的一些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甚至整个世界发展的方向。与这些耀眼的发明创造相比,张小泉剪刀的制作工艺显得是那么的朴实无华。但它至今还在为无数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着便利,默默无闻地散发着它特有的魅力与韵味。

来源:拱墅区非遗中心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匠·运」杭州传统手艺人的故事● 张小泉剪刀”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张小泉弯柄剪刀是怎么诞生的?传说和清河坊这口大井有关

张小泉弯柄剪刀是怎么诞生的?传说和清河坊这口大井有关

清河坊,杭州,记忆,张小泉,影集,展览,乌龙院,剪刀,步行街,大井巷,中国,钱塘,阿拉巴斯特,历史街区,上城区,团队,街区,蛋白,望仙阁,升级,建设,南宋御街,大井,老杭州,艺术空间,新媒体艺术,墨子,大展,字号,时代

2016-01-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历史故事缝针 张小泉剪刀 蜂窝煤

历史故事缝针 张小泉剪刀 蜂窝煤

扇子,张小泉,人们,张小泉剪刀,缝针,我国,煤饼,蜂窝煤,钢针,生产,小泉,井水,井底,大锤,形象,手工业,湖北,生下,骨针,铁针,吴培,宋应星,崔豹,盛于明,苏东坡,陈夔龙,麻缕,名画家,大家好,发现了

2010-08-30 #长篇故事

谷雨联手青春宝 匠心巡礼走访20个手艺人背后的故事

谷雨联手青春宝 匠心巡礼走访20个手艺人背后的故事

手艺,匠心,传统,手艺人,技艺,老师,代表性,小雨,青春宝,匠人,故事,浙江省,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医药,天竺,织锦,艺术,项目,合作,祝福,活动,传统文化,杭州织锦,西湖绸伞,化坚,宋志明,宋老,常青

2017-03-25 #故事会

小时人物|深藏杭州大山的锔瓷人:一门注定孤独的手艺 修复出一件件瓷器的过往

小时人物|深藏杭州大山的锔瓷人:一门注定孤独的手艺 修复出一件件瓷器的过往

王昌,手艺,父亲,紫砂壶,瓷器,小时,工具,匠人,时候,器物,手艺人,朋友,深圳,花瓶,茶壶,是一门,人物,内心,天分,钱江晚报,新闻,摔碎,碎片,淳安,水缸,汝窑,物件,画廊,瓷碗,碎成

2019-04-03 #小故事

故事:那些传统手艺人都去哪里了?

故事:那些传统手艺人都去哪里了?

匠人,师傅,木匠,圆木,工具,徒弟,画匠,村庄,玻璃,刨子,块儿,家具,新屋,父亲,炉灶,铁匠,铁块,生活,乡村,传统,内容,刨刀,刨花,啪嗒,手艺,大小,技术,技艺,木箱,梅花

2011-02-17 #故事阅读

探寻传统手工艺人

探寻传统手工艺人

老人,双江,罗忠华,传统,百家号,手艺人,吴乐,传统文化,亭子,作者,剪刀,剪纸,年轻人,手艺,时候,时代,锣鼓,项目,微微,木龙,代表,作品,使命,农村,匠人,力度,地区,头条,小朋友,年纪

2020-07-01 #短篇故事

洛阳面塑手艺人 作品生动传神 传统手工也可以很潮很酷

洛阳面塑手艺人 作品生动传神 传统手工也可以很潮很酷

面塑,宋展,作品,手艺,艺术,手艺人,面塑艺术,匠人,技艺,匠心,洛阳,艺人,面粉,才能,精神,栩栩如生,现代雕塑,中国,一生,东西,事业,传统,内心,宋氏,天津,成果,手法,文化,执着,时间

2015-09-18 #故事会在线阅读

安九一首《灯影》 唱尽传统手艺人的心酸和无奈 令人潸然泪下

安九一首《灯影》 唱尽传统手艺人的心酸和无奈 令人潸然泪下

皮影戏,歌曲,情感,故事,曲子,灯影,叶里,传统技艺,这一生,历史,执着,无奈,沧桑,沧桑感,细细品味,锣声,表演,依旧是,真的很,礼仪之邦,子姐,得让,汝闻,盛于清,大家好,了头,异域风,年发,老北京人,音乐小屋

2017-08-09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