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天目湖名人掠影|任端书:南屏山人富诗才

时间:2014-01-01

歌中的南屏山,是杭州西湖南岸的一座名山,山脚下净慈寺傍晚的钟声,清越悠扬,因此成就了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钟

提示:本文共有 31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常州武进藉著名词人陈蝶衣填写的一首《南屏晚钟》曾经唱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歌中的南屏山,是杭州西湖南岸的一座名山,山脚下净慈寺傍晚的钟声,清越悠扬,因此成就了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钟。其实,在溧阳天目镇境内,也有一座山曾经叫做南屏山,清代乾隆初年的探花任端书,独爱此山,晚年自号“南屏山人”。任端书诗才宏富,毕生创作的古今体诗八百余首,结集成册即名曰《南屏山人集》。

任端书(1700-1763),字搢思、进思,号念斋,溧阳茶亭水东村人。清雍正十年(1732)壬子科顺天举人,乾隆二年(1737)丁巳恩科于敏中榜探花(一甲第三名),任翰林院编修。乾隆七年,任会试同考官,两年后,被引见拜谒乾隆帝。乾隆十一年(1746),辞官回乡丁父忧,服满后,不再出外做官,流寓于金匮县(今无锡市区),优游于林中树下。晚年闲赋在家,直至去世。

任端书出身名门,祖父任文炜,字简斌,号新庵,康熙二年(1063)癸卯科举人, 曾任无锡教谕,学贯经史,研切大义,躬行实践。父亲任兰枝(1677-1746),字香谷,号南楼,又号随斋,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恩科殿试榜眼(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雍正年间,历任内阁学士,兵部、吏部侍郎;乾隆年间任实录馆总裁、五朝国史副总裁,后又擢升礼部尚书,历任户部、兵部、工部尚书。叔父任芝发,字香山,雍正元年(1723)癸卯科二甲第十三名进士,曾任户部河南司主事。一家三进士,父子两鼎甲,历代科举实属罕见。

任端书的科举考试之路,基本顺利,33岁乡试中举人,38岁廷试中探花,略晚于清代中式平均年龄,但比起家乡先贤马世俊在科举道路上的蹒跚前行,已是幸运得多。得知金榜题名时的心情,相比马世俊状元的“却怜十里无归骑,自愧才疏欲避名”,任端书也要轻松得意许多,在《午日胪传恭纪四首》中写道“龙甲三人谁号尾,杏花千树独居先”。乾隆二年,任端书进京赶考,这是为庆祝乾隆登极而特设的恩科。

会试时,名士云集,五千多名举子参加了考试,主考官由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左都御史福敏、副都御史索柱、吏部侍郎姚三辰担任。会试题目为:“既庶矣又”二节、“君子之所至见乎”和“人皆有不至政矣”三种,廷试论策“久安长治之道”,两场考试, 任端书都发挥得不错,雄辩滔滔,切中时弊。主考官张廷玉对这届考生的整体水平颇为满意,评价“无愧清时之硕彦”。任端书能在这样一群学子中脱颖而出,绝非偶然, 可见才华卓绝,文采不凡。值得一提的是,此榜状元于敏中为金坛人,即前三甲有两名是江南人,且均为今日常州属地(当时溧阳隶镇江府),这也是明清江南文化繁盛的一个缩影。

身为探花,他并未在官场出任实缺,未曾留下响亮的政绩,而作为诗人,诗歌创作是任端书一生难以割舍的生活内容,在人生道路上的所有喜怒哀乐,所行所见,所思所感,他似乎都想熔铸与贮藏于诗歌中。《南屏山人集》共有古今体诗十卷,赋一 卷,题材十分广泛,其中纪游、纪行之作最多,亦有吟花咏景之作,写离愁别绪,还有怀古咏史之作,发思古幽情。

时人对任端书的诗歌评价甚高,陈兆仑(字句山,浙江钱塘人,雍正八年进士,曾任太仆寺卿)在序文中说“坚凝结体,则成亘五言,绮丽缘情,则珠明七颗”;任兰枝的学生胡天游(字稚威,浙江山阴人,清代著名骈文家)在序文中评价“瓖玮殊丽,自历燕、赵、秦、蜀,所及之远,而所得乃愈多” 齐召南(字次风,浙江天台人,清代地理学家)在序文中夸赞“结珊瑚之网,惊洲上于千林,吐琅之花,迷人间于四照”。民国时期徐世昌编纂《晚晴移诗汇》所附《诗话》对任端书其人其诗评价为:“念斋诗才宏富,自少至老,足迹半天下而得之”。

作为远行者,任端书足迹四方,心怀天下,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山河的诗歌,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出发地—家乡溧阳,他把对家乡自然山水、旖旎风光的无限眷恋,都融化在了诗中。无论是自己的出身地水东村,还是一生钟情的南屏山,抑或是当时的濑江古迹二十胜,无一不成为他吟咏的对象。

在《水东》这首诗中,诗人怀着一片桑梓深情,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客观地描绘了江南水乡一幅精致村庄的图景,古朴典雅,读来令人神往。诗人写道:

我家濑水东,地胜心更远。

幽营无冬春,野眺恣画晚。

抱村溪流光,净渌不可涴。

飞桥细路通,古陂深树偃。

舟回恐意迷,客到或忘返。

南山蔼奇姿,嶍亭出珪琬。

登楼日初沐,丽瞩增缱绻。

悠然淡冲襟,即此成高蹇。

既然自称南屏山人,那么以此山为题的诗作自然不少,如《南屏古树》、《游南屏新寺》、《宿南屏僧舍》、《旧寺》。南屏山在何处《南屏古树》这首诗的小序,引用马世俊《志溧阳二十胜》,以散文的笔调,将南屏山的前世今生交代得十分清楚——“南屏山,去邑南十里,两山对峙如屏,故名。山有新旧两寺,新寺系万历末年建,香火绝胜。旧寺则唐贞观元年所造,今佛像犹其遗也,寺门列树,皆奇古,夏日垂阴,望若深巷,杳然入胜。”诗人笔下的南屏山,即为屏风山,今作屏峰山,距水东村东北方约四里,他推开家门就能仰望其山峰。新旧两寺,即为看经寺,从元代至正《金陵新志》开始,历代地方志均注明“南唐昇元元年(937)置”,这里马世俊、任端书的说法是“唐贞观元年(627)所造”,两者相差310年。

拙见以为,清人的说法恐怕不无道理,因为明代弘治《溧阳县志》“看经寺”条目下,录有一首唐代书法家徐浩(703-783)的诗“祖德道场下,往来三十秋。白头方向法,朗月特相留。” 由此可知,看经寺早在中唐时期即已存在。《南屏古树》末两句“满地生绿阴,坐来成独恋”,《宿南屏僧舍》末四句“枕边泉声落,梦断磬声微,一夜绳床宿,尘心那不违”,《旧寺》末四句“废兴会有时,万年迭更易,惟余屏风山,千年长碧色”, 表达出看遍万山独爱此山之情,至真至诚。

《濑江古迹二十首》是一组五言六句小律,寥寥几笔,有声有色,简洁空灵,亲切自然。这组诗描摹的景物有:金濑吊古、南屏古树、沧屿平池、洮湖渔唱、瓦屋归樵、青龙洞壑、双坯帆影、夏林古藤、铜官飞涧、石岩深坞、三鹤眠云、天井流泉、双虹夜月、大石龙洞、芝山怪石、巧石仙踪、三塔寒光、竹墅沧浪、方山石马、茭山别墅。如《大石龙洞》绘就的大石山,不光随物赋形、质地实在,而且吸纳了具有浪 漫情调的民间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诗云:

湫潭披金沙,湿蛰凝硐户。

罗悬隔溪月,春暗平池树。

龙子夜归来,沉沉起云雾。

任端书浏览山河,叩问历史,使他的一些纪游诗,颇具文化价值。他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拾前人牙慧。更为可贵的是,他所阐释的文化价值,也包含着家乡溧阳的一些精神元素。例如,他在参观淮阴漂母祠时,自然而然地将韩信报答漂母一饭之恩的故事,与溧阳史贞女一诺千金义救伍子胥联系在一起。在《漂母祠》一诗中写道:

濑上沉江女,淮阴漂母村。

千年俱太息,同解重王孙。

亭长怜当日,屠中讵足论。

竟谁知国士,惟有妇人恩。

任端书不光自己文采斐然,还有一位妾室程氏,无锡人,也擅长诗文,其流传于世的《雨中种杏》:“二月天街走钿车,浓云漠谟护窗纱,梦回爱煞江南好,细雨深锄种杏花”,可谓清新脱俗。

任端书的满腹才华,不仅仅表现在诗歌创作上,他晚年还潜心研究阴阳五行之术,辑有学术著作《选择天镜》三卷,由江西新建人熊镇远校订。该书前两卷为年图月神, 后一卷为日图时神及约旨,有乾隆三十年文聚楼刊本流传于世。

即将写罢此文,笔者掩卷沉思,溧阳乃江南小邑,天目湖地区亦非城郭中心,为何清代溧阳文脉的相传,有此地浓墨重彩的一笔?或许我们可以从任端书身上找到一些答案:康乾盛世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时代土壤,耕读传家、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有着宗族组织的力量支撑,看似松散、实则紧密的文人团体所代表的文化精英阶层代际延续,家乡先贤、栋梁俊彦的精神凝聚力和感召力不断扩散。(高斌 文)

来源:天目湖文脉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天目湖名人掠影|任端书:南屏山人富诗才”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天目湖派出所 这个春节故事多!

天目湖派出所 这个春节故事多!

民警,春节期间,民警们,天目湖,天目湖镇,景区,某村,值班,使命,人流量,民工,泡面,电话,纠纷,警情,酒店,追逃,钱包,旅游,到一起,安保,家庭和睦,新一年,虞俊,副所长,声声,亲人,三下五除二,个人,交通安全

2010-02-14 #小故事

古时候诸暨有个南屏镇!名人辈出 风头无两 现在这里…

古时候诸暨有个南屏镇!名人辈出 风头无两 现在这里…

杨家楼,诸暨,草塔,村子,杨柳桥,村里,杨家,楼村,望族,先生,老人,杨步飞,历史文化,人口,人文,南屏山,后任,天元,浙江,工作,就这样,元瑜,出生于,塔那,安第,微微,敬孝,暨第四,李自成,朝南

2015-08-17 #短篇故事

留住溧阳的历史记忆——黄若舟书画与天目湖开发和保护背后的故事

留住溧阳的历史记忆——黄若舟书画与天目湖开发和保护背后的故事

天目湖,黄若舟,溧阳,先生,博物馆,崔文,狄立,书画,生态,溧阳市,书法,作品,文物,老先生,发展,市博物馆,旅游开发,背后的故事,上黄镇,书画作品,历史,文化,沈达人,牌楼,记忆,过程,建设,旅游,吴良镛,新和

2012-02-16 #经典故事

留住溧阳的历史文化记忆——黄若舟书画与天目湖开发和保护背后的故事

留住溧阳的历史文化记忆——黄若舟书画与天目湖开发和保护背后的故事

天目湖,黄若舟,溧阳,先生,书画,生态,崔文,博物馆,狄立,书画作品,老先生,书法,作品展,过程,发展,市博物馆,旅游开发,背后的故事,上黄镇,作品,溧阳市,历史,文化,文物,景区,沈达人,牌楼,记忆,工作,吴良镛

2017-06-18 #故事阅读

「今日常州」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过别样中秋佳节|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 近日起封闭维护

「今日常州」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过别样中秋佳节|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 近日起封闭维护

三毛,常州,乡愁,国网公司,中秋佳节,台湾同胞,变电站,市民,战争,方式,智慧,江南,湿地,部分,音乐会,文化活动,史良,各大,周有光,孟郊,小布,常州人,张乐平,张乐,河一策,假日休闲,国家林业局,大剧院,新生活,新时代

2007-06-12 #经典故事

酒量越大 诗才越大吗?那苏轼酒量如何呢

酒量越大 诗才越大吗?那苏轼酒量如何呢

苏轼,酒量,高士,诗才,阮籍,杜甫,李白,苏辙,图片,太白,文学家,文人学士,文士,末流,网络,露顶,饮中八仙歌,乐著,了情,李琎,张旭,何暇,但识琴,何劳弦,嵇康,大诗,常在,庄生,晋魏,无弦琴

2008-03-18 #故事大全

千古诗才 凌云志 一身傲骨。是哪一首诗词里的

千古诗才 凌云志 一身傲骨。是哪一首诗词里的

李白,司马,仙人,湖州,诗句,青莲居士,蓬莱文章建安骨,谪仙人,诗才,和建,安诗,李太白,诗中,迦叶,贺知章,金粟,后李,千古,一身,傲骨,上联,下联,作品,十分满意,太白楼,后人,后身,天才,木柱,如来

2015-01-24 #经典故事

他是清朝有名诗才 写下千古名句嘲讽读书无用 后遭诗谶反噬

他是清朝有名诗才 写下千古名句嘲讽读书无用 后遭诗谶反噬

诗人,黄景仁,女子,诗句,薄幸,诗才,唐诗,名声,怨气,杂感,比喻,白眼,秋虫,行为,他没有,百无一用是书生,逊色于,元明,有才,蓬飘,莫因,蓬草,鹿菲子,县丞,再会,乾隆年间,一带,上品,一生,世界

2014-04-10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