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她们》:阎连科书写家族女性的故事

时间:2014-01-13

她们是阎连科书写家族女性的非虚构作品,书中,作者回忆了母亲、姑姑们等母辈的生活故事,也书写了同辈的妻子、姐姐、嫂子们的生活,一直写到与孙女辈的

提示:本文共有 16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2020年5月,继《我与父辈》出版十年之后,阎连科新作《她们》由磨铁图书策划出版。《她们》是阎连科书写家族女性的非虚构作品,书中,作者回忆了母亲、姑姑们等母辈的生活故事,也书写了同辈的妻子、姐姐、嫂子们的生活,一直写到与孙女辈的相处,写到了女性人生的不易和女人个性中的光辉。

阎连科,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县,1979年开始写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冼为坚中国文化客座教授。其作品被翻译成近30种语言,在世界各地被广泛阅读和接受。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卡夫卡文学奖等奖项。

乡村女性的苦难与抗争

《她们》全书分为七章,阎连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自己年轻时相亲的故事说起,那种强烈的时代感或许会让新一代的青年感到惊讶。

第一章《她们》中阎连科写了“我”的四次相亲,题目分别是《一次相亲》《又一次相亲》《第一次相亲》和《挣脱与命定的事》。前三次相亲都没有走向婚姻,《挣脱与命定的事》写的是阎连科与妻子走向婚姻的过程。其中最令人感慨的是 《第一次相亲》。

1981年,即将退伍的阎连科因为创作的独幕话剧《二挂匾》被留在部队提干,当时父亲的身体日渐衰弱,哥哥在外工作,大姐、二姐都已经嫁人,家里急需阎连科回来劳作种地,照顾父母,常给父亲看病的医生出了个主意,让阎连科尽快相亲结婚,就有人照顾家里了,他也可以回部队提干了。于是23岁的阎连科开始了第一次相亲。

第一次相亲,两个人低头沉默相对,谁都不肯说一句话,过了几分钟,姑娘起身去灶房帮厨,洗菜、烧饭、扫地,甚至端起他父亲咳吐过的痰盂去倒去洗。

就这样,这个勤劳又善良的姑娘成了阎连科的对象,两人开始了通信。然而一次姑娘写给阎连科的信被别人认为是编辑部的来稿打开了,看着那封四分之一的文字用拼音替代和标注的信,阎连科不得不面对现实:姑娘小学没毕业,只读过两年书。在那一刻,“我的世界被来自四面八方的无形羞辱夺去了,而她似乎是我被羞辱的全部和源头。”于是他给她写了一封退婚信。

多年以后,阎连科在城市里结了婚,一家三口回乡之时,那个被退婚的姑娘迎面走来。“背上背着很大一个蓝包袱,左边有个三四岁的姑娘扯着她的衣襟儿,右边还有个两三岁的姑娘扯着她右边的衣襟儿,而在她的怀里边,还抱着一个女娃儿。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一步一步走近时,我看见她又怀孕了……”

阎连科拉着儿子躲进了厕所,不敢与她见面。

尽管她的命运并不是他造成的,但是他依然觉得:“她就那么慢慢拖着脚步走,背负着我给她黑暗的人生和命运,像驮着世界上所有乡村女性的苦难朝我走过来。”

看清了女性的命运,也就理解了生活

提到《她们》的创作,阎连科在序言《十年的等待》中如此说到:“写一本薄薄的散文,需要十年的等待,这是一种微笑的隐痛。是一个想吃苹果的孩子,为了那颗苹果,就去栽苗种树、打枝浇水,然后看着那苗棵生长,有蓬有冠,而后剪枝嫁接,等往下年或者再下年,直到某一天,果树突然挂了实,小果大果,颗颗粒粒,才慌忙去找到并摘下了那颗他等了十年想吃的粉苹果。”

十年前写完《我与父辈》后,做出版的朋友再三撺掇、鼓励阎连科,希望他趁热再写一本关于家族女性的书。但他一直没有写,是因为他不想把家族中的女性写成父辈一样的人。“因为在那块土地上,虽然女人也是人,然那块土地又规划她们终归是女人。”她们在那一片屋檐下,在那些院落土地上,在时代的缝隙尘埃间,说笑、哭泣、婚嫁、生子并终老,然后她们的女儿又沿着她们走过的路,或者找寻着自己的却也是众多众多“她人”的路,期冀、欲望和奔波,发达或坠落,沉沦或疯狂,呼唤或沉默。

直到有一天,阎连科觉得可以写她们了,十年念念不忘的等待和煎熬终于落笔成文,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本书写女性、反思女性生存状态的文学作品。

阎连科说:“她们是和所有男人一样的人,她们也是和所有男人不一样的人。”

看清了女性的命运,也就理解了生活。无论是“作为女人的人”,还是“作为人的女人”,她们首先都是人。而作为人的首要条件就是理解和爱,不是疏远、嫉恨和隔离。

(燕都融媒体记者 宋燕)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她们》:阎连科书写家族女性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男性作家如何写好女性故事?阎连科在珠海畅谈创作心得

男性作家如何写好女性故事?阎连科在珠海畅谈创作心得

阎连科,女性,文秋,无界,沙龙,来源,读者,作品,作者,客户端,珠海,身份,活动,卡夫卡,村上春树,中国作家,亚洲人,当代文学,书店,世界各地,历程,价值,作家,列文,合法权益,图片,声明,岁月,女性主义,家族

2020-09-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莫言力挺最具潜力诺奖得主阎连科:所谓“她们” 全是我们

莫言力挺最具潜力诺奖得主阎连科:所谓“她们” 全是我们

女性,阎连科,散文,生活,婚嫁,方式,母亲,命运,婚姻,大姐,形象,家族,小姑,风情,乡土,医院,女人,女性主义,教师,群像,饥饿,史铁生,朱自清,中国作家,读者,一家人,一端,世界,残雪,作品

2009-06-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专访阎连科:经常怀疑 我一生的写作就是一场笑话

专访阎连科:经常怀疑 我一生的写作就是一场笑话

阎连科,作家,文学,小说,女性,新京报,经验,作品,命运,乡村,性格,生活,土地,山脉,时间,时候,灾难,语言,东西,事情,传统,女人,文学奖,波伏娃,第三性,精神,世界,中国,人物,作者

2019-02-17 #长篇故事

浅谈:阎连科小说《日光流年》民间文化

浅谈:阎连科小说《日光流年》民间文化

民间,神秘主义,三姓村,宿命,命运,文本,文化,日光流年,三姓,方式,科学,阎连科,卢主,司马蓝,仪式,力量,悲剧,村人,村民,民间文化,灾难,司马,乡土风情,人类,传奇,信仰,全书,信念,小说,执着

2014-11-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这个关于阎连科 顾长卫 蒋方舟的故事 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个关于阎连科 顾长卫 蒋方舟的故事 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袁枚,城市,中国,历史,克劳,刘鄂,刘永宁,卓盈,拉蒂,德尔,夏坚勇,徐清祥,霍吉,马修,大英博物馆,麻省理工学院,故事,作者,才子,文明史,正传,社会,艺术,记者,都市快报,隐士,雕塑,智能城市,阎连科,蒋方舟

2009-02-23 #短篇故事

作家阎连科开腔|不可能发生的发生 才最让我着迷

作家阎连科开腔|不可能发生的发生 才最让我着迷

民间故事,知识,阎连科,作家,手机,女人,可能发生,扫一扫,伦布,孟姜女,托勒密,段公子,梁文道,洪晃,穷不怕,东西,功能,全集,博客,原因,回复,听书,哲学,广告,多福,地方,奇遇,头脑,岁月,小时候

2020-08-25 #故事大全

阎连科《速求共眠》成其历史最差 与莫言一致对当下失语

阎连科《速求共眠》成其历史最差 与莫言一致对当下失语

阎连科,老师,故事,作品,技巧,莫言,骨灰,小说,片段,生命,顾长卫,生活,八零年代,作家,内容,凑齐,导演,失语,滑铁卢,方式,质感,金庸,中国,历史,噱头,姑娘,孩子,小报,故乡,时代

2019-05-28 #故事大全

《东京九流人物》:阎连科 他们身份卑微 却各有所长

《东京九流人物》:阎连科 他们身份卑微 却各有所长

阎连科,小说,东京,人物,身份,作家,无赖,九流人物,中国,乞丐,小人物,艺妓,现实,经历,能耐,什么也,王一生,蒋方舟,赫拉巴尔,陈先生,鲁掌,责任编辑,一片天,中国作家,中国文学,人在他,想唱就唱,世界报,个人,九流

2020-05-16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