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峥嵘岁月 听她们讲那些年的革命故事

时间:2014-01-30

革命故事有哪些

提示:本文共有 38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在革命战争年代,刘英、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留下了光辉战斗足迹,缔造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田人民奋勇前行。在这期间,青田人民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为保护红色遗产,传承红色基因,我县开展了一系列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追忆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重温那个年代的革命故事。从本期起,我们将带您共同寻找红色记忆,重温革命历史,真切地感受革命先辈不畏艰险、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7岁踏上抗战路 坚定信念跟党走

——老交通员娄锡招

万山的交通总站旧址

万山乡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曾是我县领导驻地、红十三军连部驻地、浙南游击队常驻地,也是女英雄潘香凤烈士的故乡。在战争年代,那里涌现出许多为革命奉献自己的革命人物。其中就有这样一位老人,7岁时就光荣地成为了浙西南游击队的小交通员,小小的身躯却为浙西南的革命事业贡献了大大的力量。她就是老交通员娄锡招。

在油竹街道,记者见到了娄锡招,据她介绍,如今的生活好了起来,晚年的她就随着子女离开了革命老区村,搬到了县城居住。不过谈起过往的那段历史岁月,话不多的她也很快打开了话匣子。

“参加革命的时候我还是小孩,很多事情不太懂,那些同志到我家,爸爸就让我叫他们伯伯。具体叫什么名字,我就不记得了。”娄锡招说,父亲早年是一名红军战士,受到父亲的影响,1941年,年仅7岁的她就加入了当地的游击队交通站,成为一名小小的交通员,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因为年龄小,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所以父亲只能让小小年纪的娄锡招来铤而走险。娄锡招的任务就是将信件送往当时在峰山村的舅舅那。尽管年龄小不容易引起注意,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送信毕竟还是要冒很大的风险,一旦被敌人发现,就将遭受生命危险。于是,每次出发送信前,父亲都会进行一番叮嘱,并给她穿上特制的蓝色衣服,一旦发现有军队的车

开过的时候,她就找个隐蔽的地方躲起来,乍一看,就像一团废弃的牛棚布。就这样,她一次次地躲过了敌人的视线,光荣地完成了任务。

“当时峰山一带比较乱,爸爸经常告诫我不要乱走动,一不小心引起敌人的注意,他们就会毫不留情地开枪。”娄锡招回忆道。

随着一次次任务的执行,娄锡招见到了不少地下党人,每次碰面,同志们都会亲切地握住她的手,把她搂进怀里,正是这些小小的细节,更加坚定了她今后要跟随党的决心。

“我革命的决心还是很足的,送信就是为了革命。现在我还是要继续支持政府工作,还要做点事情,为祖国更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娄锡招说,过去革命的那段时间,日子过得还是很苦的,后来革命结束了,老百姓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能够参加革命,她感到非常光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共产党先后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娄锡招的日子才总算回归到平静。也许在现在许多人的眼里,平静到没有波澜的日子显得有些乏味,但在经历过那段峥嵘岁月的娄锡招眼里,这样的时代才是最好的。她也希望后辈的年轻人们能继续发扬传统的革命精神,好好工作,把祖国建设得更好,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力量。

信仰至上 不忘初心

——老党员陈绿杏

陈绿杏家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催人奋进。在时代大潮奔涌向前的岁月中,英雄楷模在每次的历史性变革中都起到了先锋作用,他们的身上带着艰辛与荣耀。在季宅乡,有这样一位90岁高龄巾帼英模——陈绿杏,从桃李少女到鲐背之年,她始终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做到心中有党。即便已是耄耋老人,每个月的15日,她依旧会到村党支部上党课。

陈绿杏是季宅乡黄放口村人,1929年出生,1948年当时正是解放战争胜利前的前一年,三大战役正在最紧张的胶着当中,陈绿杏在这个大背景下毅然入党,成为了当时村里年纪最小的女党员,也是该村唯一的女党员。因为胆大机智、反应快,陈绿杏担任了季宅乡地下通信员,负责向黄垟、万山的革命工作者传递信件。

在那个社会动荡土匪四起的年代,为解放军送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陈绿杏的话来形容,那是一件生死攸关的事情。因为是女性不容易引人注意,陈绿杏都会选择傍晚去山边摘野菜或是佯装着去山上拜佛,等到天黑的时候再悄悄地去送信。

“心慌得不得了,白天不敢送信,晚上送信的路上,两边都是深山老林,黑压压的一片。时不时还能听到野生动物的叫唤声,十分可怕。”陈绿杏告诉记者,每次送信都要徒步走30里地,虽然有同行的伙伴一起,但依然提心吊胆,除了要担心一 些野生动物突袭,还要担心被土匪发现。

因为上了年纪,对于许多事情,陈绿杏都有些记不得了。但谈及解放前的往事,她却如数家珍。“牺牲自我、永不叛党、七个注意、八项标准我们要做到的。”提到入党誓词,陈绿杏脱口而出当时的誓言,她回忆道,当时,入党要严格保守秘密,为此,她和丈夫入党时并没有告知家人。

“我是家中独女,要是让我妈知道我是冒着生命危险去送信,一定会被埋怨。”陈绿杏表示,正是因为要对父母隐瞒身份,每次去送信,她都会避开家门口的那条道,改道从小溪过。

同一年,陈绿杏的丈夫因为到其他村为村民解决问题,暴露了身份,被土匪开枪打死。丈夫的不幸让陈绿杏更加坚定了信念,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人民、为党做事,解放家乡,让家乡的父老乡亲不再受土匪迫害,不再过担惊受怕的日子。

即便已过七十载,当年冒死做掩护救回伤员的情景,陈绿杏历历在目。她告诉记者,当时,季宅乡的各个山头上都有土匪在盯梢。有一天,有个党员在执行任务时被半山腰上的土匪开枪打伤。为了在第一时间救回受伤党员,陈绿杏自告奋勇去做掩护,并成功帮助其他人将受伤党员从敌人的“眼皮底子”下抬回来。“那一次真是心跳到嗓子眼了,那些土匪就在半山腰盯着下面的村庄,我们稍有不慎就会受到敌人的枪击。”陈绿杏说。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了。陈绿杏也因为之前的表现突出,被推选为黄放口村的妇女主任。因为自己没有读过书,吃尽了没有文化的亏,陈绿杏决定把村里的人召集起来办夜校,这所学校也成了后期季宅乡校的雏形。

如今,整个黄放口村只剩下陈绿杏一位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了,她的事迹也成为了村里交口称赞的故事。回想起当年居无定所的战争岁月,陈绿杏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对祖国和党充满了希望和祝福。

机敏果敢 英勇无畏

——老交通员陈翠珠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陈翠珠,舒桥乡阮坑村三坑殿自然村人,1936年出生,抗日战争时期交通员。

记者见到陈翠珠的时候,她正坐在门口干手工活,见我们过来,马上站立起来,客气地给我们拿凳子。老人家已是耄耋之年,但看上去精神矍铄,十分健朗。面对记者的提问,陈翠珠说自己很多事情都已经记不清楚了,但说起那段不寻常的岁月,却是侃侃而谈。

陈翠珠的舅舅是舒桥乡第一批共产党人,他章村乡黄山头村(原石帆乡)老家的门被敌人封掉后,便逃到阮坑陈翠珠父亲家,后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又逃到阮坑后山,在油茶树上搭棚睡觉。考虑到隐蔽性,给舅舅送一日三餐的任务便落在了年幼的陈翠珠肩上。从阮坑家里到舅舅所处的山头,大概有三四里路,需要走半小时左右的路程,山路崎岖,荆棘丛生,但小小年纪的陈翠珠从来没有害怕退缩过。那时候,国民党时常聚集开会,年仅七八岁的陈翠珠便偷偷潜伏在外面偷听,有时候蹲在草丛里,有时候藏在灌木丛里,有时候躲在麦地里,听到任何消息或见有陌生人来村里,陈翠珠便跑去山上给舅舅报信。为舅舅送饭送了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国民党得知她舅舅住在阮坑后山,便带着二三十人连夜上山抓捕,她舅舅闻声潜逃。抓不到人的国民党便抓了陈翠珠的父亲和叔叔,并恐吓陈翠珠说:“你把你舅舅供出来,就把你爸爸和叔叔放了,你不说,就把你也抓进去!”并作势要打陈翠珠耳光。面对凶神恶煞的敌人,知道舅舅逃往连云自然村的陈翠珠始终不肯吐露半字。当时国民党来了三四个人,对陈翠珠说好话的也有,吓唬她的也有,可谓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但用陈翠珠的话说,“我当时虽然年纪小,但是嘴巴是很硬的”。因为陈翠珠的守口如瓶,当时,敌人始终无法从她口中得知她舅舅的消息。

“爸爸和叔叔被国民党关押了三年,在牢里吃尽了苦头。敌人为了让他们供出舅舅,把砖头烧红了放在地上,让他们在上面走,不服从就打他们的脚踝、膝盖、头顶……舅舅得知消息后,和妈妈说要把爸爸换回来,妈妈坚决不同意,说舅舅去就是死路一条,爸爸他们坐几年牢就会回来的……”陈翠珠坦言,给舅舅送饭送信时,从来没有害怕过,直到父亲被抓后,才开始后怕。

三年后,父亲被放了出来,而母亲也因操劳过度去世,为了照顾父亲,10来岁的陈翠珠便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陈翠珠表示,她那时候虽然年纪小,但对家务活已然十分娴熟,家里的活基本都是她干的。解放后,她还经常跟随父亲去海口等地参加共产党人的会议。后期因为照顾家里而不能继续追随革命者的脚步,陈翠珠表示非常遗憾,但这段峥嵘岁月里的往事,她表示值得一辈子收藏和回忆。

在村干部和邻居的眼中,陈翠珠是一个独立自强、能干开朗的人,对邻里乡亲也非常大方热情。村干部张银根告诉记者,陈翠珠从不管闲事,总是忙活自己的事,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近些年还去山上砍柴。对别人也是客客气气的,经常把自己种的菜送到需要的人家里。对家乡建设也比较热心,主动把土地让出来给村里造路,很积极地配合政府的工作。

前些年,政府给陈翠珠送去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她视若珍宝,小心翼翼地珍藏在柜子里。临别时,陈翠珠紧紧握着记者的手,反复说着政府的好:“以前饭都吃不饱,现在经济条件这么好,大家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也跟着享福了,真是感谢政府啊!”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峥嵘岁月 听她们讲那些年的革命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为国献三子!聆听潮州革命母亲故事 重温红色峥嵘岁月

为国献三子!聆听潮州革命母亲故事 重温红色峥嵘岁月

李梨英,妇联,组织,妇女之家,城乡,礼赞,红军,活动,革命,潮州,红色,革命母亲,家风,精神,祖国,阿姆,新中国成立,一生,同志,女婿,妇女,家庭,氛围,电台,子林,林松,松森,好声音,姐妹们,中国共产党

2013-07-24 #经典故事

游山西·读历史|踏访革命遗址 感悟峥嵘岁月

游山西·读历史|踏访革命遗址 感悟峥嵘岁月

历史,旧址,王晓丹,新中国,曙光,记者,邓小平,这里是,太行山,山西省,思想,故事,政治文明,正殿,盛会,编辑,解说员,锦旗,先辈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刘贝贝,张宝明,闫文,郝奇,中国共产党,冀南银行,好的,建设中,新一页

2015-06-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游山西·读历史——踏访革命遗址 感悟峥嵘岁月

游山西·读历史——踏访革命遗址 感悟峥嵘岁月

杨洋,参议会,旧址,王晓丹,新中国,历史,山西省,山西,曙光,邓小平,这里是,太行山,腹地,思想,晋中市,故事,政治文明,正殿,编辑,记者,解说员,锦旗,先辈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刘贝贝,闫文,郝奇,中国共产党,中国日报网

2014-04-05 #故事会

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 洪肇服:回顾峥嵘岁月 不忘革命历史

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 洪肇服:回顾峥嵘岁月 不忘革命历史

共产党,晋江,地下党,时候,交通站,事件,晋江县,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英林镇,革命,有需要,老区建设,革命纪念馆,连生,道来,离休干部,支部书记,一名通讯,人民军队,小村庄,建设中,深沪,老区建设促进会,世纪,中体,亲历者,区委,任...

2020-09-01 #长篇故事

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 洪肇服:回顾峥嵘岁月 不忘革命历史

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 洪肇服:回顾峥嵘岁月 不忘革命历史

共产党,晋江,地下党,时候,交通站,事件,晋江县,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英林镇,革命,有需要,老区建设,革命纪念馆,连生,道来,离休干部,支部书记,一名通讯,人民军队,小村庄,建设中,深沪,老区建设促进会,世纪,中体,亲历者,区委,任...

2013-12-19 #故事阅读

重温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牢记革命先辈

重温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牢记革命先辈

红色,故事会,故事,初心,玉州区,广大党员,基地,党史,主题,使命,党员,基因,影片,情景,教育,夏明翰,赵一曼,服务中心,经典故事,光辉,事迹,世锦,一节课,书信,亲身经历,信仰,人心,党群,党课,勇气

2011-03-28 #经典故事

忆往昔 重温峥嵘岁月——土木与交通学院“寻找红色故事 传承革命精神”实践队

忆往昔 重温峥嵘岁月——土木与交通学院“寻找红色故事 传承革命精神”实践队

奖状,革命,红色记忆,红色,历史,中国共产党,先烈,历程,展板,岁月,沉淀,用心,点滴,任真,沙坡头,毛主席,中国梦,频道,记者,中卫市,三好学生,事迹,人心,故事,展馆,先人,初心,印记,同志,形式

2010-01-28 #故事大全

听革命老人邱长银讲故事 追忆难忘的峥嵘岁月

听革命老人邱长银讲故事 追忆难忘的峥嵘岁月

战斗,冀鲁豫,淮海战役,战士,卫生员,国民党,战友,老人,记者,大队,奖章,条件,老伴,三分区,沛县,功臣,同志,对方,战争,所在,日军,时候,铁道兵,部队,工作,小田,告诉记者,师医院,副班长,两地

2020-08-22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