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俗语来历

时间:2014-02-01

一些俗话的来源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52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1 分钟。

file:///E/20161122/俗语来历.txt[2016/12/2615:19:02] 老公和老婆叫法的来历? 在我国民间,夫妻之间常互称“老公”、“老婆”。这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此称呼最早出现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唐朝时,有一位名叫麦爱新的读书人,他考中功名后,觉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了嫌弃老妻,再 纳新欢的想法。于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恰巧,对联被他的妻子 看到了。妻子从联意中觉察到丈夫有了弃老纳新的念头,便提笔续写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 粮。”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 粮”与“新娘”谐音,饶有风趣。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所打动,便放弃 了弃旧纳新的念头。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乃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也挥笔续 写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 这个带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很快流传开来,世代传为佳话,从此,汉语中就有了“老公”和“老婆”这两个 词,民间也有了夫妻间互称“老公”和“老婆”的习俗。 “临时抱佛脚”的来源 古时候,在云南的南面有一个小国家,这个小国家的民众都是佛教徒。有一次,一个被判了死刑的罪犯在深夜挣断了锁链和木枷越狱逃跑了。第二天清晨,官府发现后即派兵丁 差役四处追捕。 罪犯逃了一天一夜后已精疲力竭,便一头扎进了一座古庙里。这座庙宇里供着一座释迦牟尼的坐像,佛像 高大无比。罪犯一见佛像,心里悔恨不已,抱着佛像的脚,号啕大哭起来,并不断用磕头表示忏悔。 不一会儿,他的头也磕破了,弄得浑身上下都是鲜血。正在这时,追兵赶到。兵丁差役见此情景,竟被罪 犯的虔诚信佛、真心悔过的态度感动了,便派人去禀告官府,请求给予宽恕。官府听后,不敢做主,马上 禀告了国王。 国王笃信佛祖,赦免了罪犯的死罪,让他入寺剃发当了和尚。 后来,当这个国家的一些和尚到中国传播佛教时,将这个故事及因故事产生的『临时抱佛脚』的俗语带 入了我国。 file:///E/20161122/俗语来历.txt[2016/12/26 15:19:02] 奋生花之笔,扬木铎之声。哪壶不开提哪壶 早年,有父子俩开了间小茶馆,虽说本小,门面不大,可是由于店主热情和气、诚恳实在,加上水沸杯净,开门早、收摊晚,小茶馆越办越兴旺。 知县白老爷是个贪财好利的官儿,整天不掏钱的大鱼大肉吃足了,便到小茶馆来喝茶。他一个人占一个桌子,骂骂咧咧不说,还得来点儿花生米、豆腐干什么的就嘴儿。茶喝够了就扬长而去———白喝。 file:///E/20161122/俗语来历.txt[2016/12/2615:19:02] 明朝有个太监叫魏忠贤,他有一套高超的驯马本领。又一年的重阳节正是赛马的大好时光,天启皇帝身穿 龙袍。端坐在辇车上,百官相随来到赛马场。 随着三声炮响,几百匹赛马像离了弦的箭,直往前窜。马上的武官精神抖擞,高举马鞭像马背上抽打,噼噼啪啪声响成了一片。魏忠贤正好利用自己骑马的本事来讨好皇上的欢心。 待炮声响后他起身上马,他没有挥鞭打马,而是在马屁股上轻轻拍三下。就见四蹄腾空直往前追,霎那间就超过了前面的数百匹快马,文武百官看了一个劲的叫神马,顿时全场沸腾,人人称奇。 天启皇帝问魏忠贤为何不用鞭子就能取胜,是哪里弄来的神马。魏忠贤说我这那是什么神马,我只是熟知马性,要马跑得快不能打,只要在马的屁股上拍三下就行了,驾马妙招就是拍马屁。 皇帝笑道你能知牲畜灵性,顺其性而驾之,定是大才大器。魏忠贤听后三呼万岁,魏忠贤熟知马性,又能揣摩皇帝的心思,百官都认为他前途无量。 关于吃醋的典故起源,有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传说唐太宗曾提出要给魏征纳妾,而魏征不肯,原因是怕结发妻子不会善罢甘休。唐太宗听后将魏夫人招进宫,摆了一桌酒席,指着她面前的酒杯说:“孤执 意要让魏大夫纳妾,无论夫人同意与否,孤决意已定,若夫人不允,就喝了你面前的毒酒,权当孤赐你一 死以全你节。”魏夫人果然毫不含糊,举杯一饮而尽。看着魏夫人神情自若地等死,唐太宗大笑说:“夫 人有所不知,孤赐你的本是一杯陈醋而已。”此后,唐太宗再也没有提过魏征纳妾的事了。从此,“吃 醋”一词就常用来借指男女关系上的嫉妒心理。 吃醋的典故中我不难看出,“吃醋”心理是一种非常激烈的内心情感,有时会上升到以死相拼的地步。在中国民间“吃醋”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红眼病”,而欧美人则称为“绿眼”或“绿眼怪兽”;在《圣经》 中,嫉妒又被称之“凶眼”,而将魔鬼视为“那个夜间在麦子中种植稗子的嫉妒者”。凡此种种,无非是 将“吃醋”视为非正常的心理或情绪,它就象怪物一样,而对人类美好的情感构成违背本意的伤害。 file:///E/20161122/俗语来历.txt[2016/12/26 15:19:02] “王八蛋”是民间常用的一句骂人的俗语。实际上,这一俗语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的“八端”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为做人之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记了做人的根 本,那忘记“八端”的人即被骂为“忘八端”。 或许是因为“王八蛋”比“忘八端”更为通俗易懂的缘故吧,后来,“忘八端”这一俗语竟被以讹传讹 变成“王八蛋”了。 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叫朱耀宗的书生,天生聪慧,满腹经纶,进京赶考高中状元。皇上殿试见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长得一表人才,便将他招为驸马。“春风得意马蹄疾”,循惯例朱耀宗一身锦绣新贵还乡。临行 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起他的母亲如何含辛茹苦,如何从小将他培养成人,母子俩如何相依为命,请求 皇上为多年守寡一直不嫁的母亲树立贞节牌坊。皇上闻言甚喜,准允所奏。 当朱耀宗向娘述说了树立贞节牌坊一事后,原本欢天喜地的朱母露出了不安的神色,于是说出了想要嫁给朱耀宗的恩师张文举的想法。毫无思想准备的朱耀宗顿时被击倒了,“扑通”一下跪在娘的面前:“娘, 这千万使不得。您改嫁叫儿的脸往哪搁?再说,欺君之罪难免杀身之祸啊。” 正值左右为难、无可奈何之际,朱母不由长叹一声:“听天由命吧。”她随手脱下身上一件罗裙,告诉朱耀宗说:“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干净,一天一夜晒干。如果裙子晒干,我答应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 意如此,你也不用再阻拦了。” 这一天,晴空朗日,谁知当夜阴云密布,天明下起暴雨,裙子始终是湿漉漉的。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 知是天意。朱母则认认真真地对儿子说:“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事已至此多说无 益,朱耀宗只得将母亲和恩师的婚事报告皇上,请皇上治罪。皇上连连称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 罪,天作之合,由他去吧。” file:///E/20161122/俗语来历.txt[2016/12/2615:19:02] “狗咬吕洞宾”的来历 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其实是唐朝末年一个科场失意,弃儒取道的儒生。吕洞宾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苟杳父母双亡,孤身一人。吕洞宾见他度日困难,就和他结拜成兄弟,并请到自己家居住。他希望苟 杳苦心读书,将来好有个出头之日。苟杳十分感激,牢记吕洞宾的话,整日刻苦读书。 有一天,吕洞宾家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他见苟杳一表人才,读书用功,就对吕洞宾讲他想把他的妹妹许给苟杳。吕洞宾怕误了苟杳的前程,就婉言推托了。但苟杳得知后却动了心,可因自己吃住都靠吕洞宾, 而吕洞宾又推托了此事,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吕洞宾知道了苟杳的意思后,就对他说:“林家小姐才貌双 全,早有所闻,你既然想娶,我也不阻挡,不过成亲之后,我要先陪娘子住三天。”苟杳听后不觉一愣, 但思前想后,还是咬着牙答应了。 婚喜之日,一切仪式都进行完了。掌灯时分,因有前诺,苟杳将新娘引进洞房后就躲开了,洞房里就剩下新娘一人。这时,吕洞宾走进洞房,也不说话只管坐到桌前灯下,埋头读书。开始新娘见新郎如此用功读 书,好喜欢。可等到半夜还是如此,实在无奈,自己只好和衣而睡。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又是 两夜,都是这样。林小姐暗自伤心落泪,不知新郎为何这样。 三夜过后,苟杳踏进了新房,他见娘子正泪满香腮,连忙上前赔礼。新娘只管低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三夜不共床同眠,只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一问,问得苟杳目瞪口呆,好半天才醒悟过来,双脚 一跺,仰天大笑道:“原来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就用此法激励我,可用心也太狠了些!”接着就把这 事对新娘前前后后地说了一遍。从此,苟杳刺股悬梁,奋发攻读,京城应试,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尔 后,苟杳夫妇便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去了。 过了八九年,有一天吕洞宾家不慎失火,除人外,一切都化为灰烬。为生活所迫,吕洞宾只好沿路乞讨,来到苟杳府上请求帮助。苟杳听后便对吕洞宾说:“一切敬请放心,小弟自有妥善安排。”一晃过了十 天,除了每日盛筵招待,苟杳根本不谈如何帮助吕洞宾之事。又过了一些日子还是如此。吕洞宾疑心苟杳 不肯相帮。又过了几天,吕洞宾实在憋不住了,便提出要回家,可苟杳只是劝他再享几天清福。吕洞宾忿 忿地说:有福你享好了。说完扬长而去。 身无分文的吕洞宾只好再沿路乞讨,返回家乡。在路上,遇有一人同情他的处境,给了他一些银子,才使file:///E/20161122/俗语来历.txt[2016/12/26 15:19:02] 他早日到家。可到了村里,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有个邻居告诉他:你家已盖起了新房搬到村东去 了。吕洞宾来到村东的新房里,见妻子正全身披孝,抚着一口棺材在嚎嚎大哭。他大吃一惊,怔了半天, 才轻轻叫了一声娘子。娘子扭身一看,惊恐万状,疑是鬼怪,经吕洞宾解释后才信。 吕洞宾问明妻子后,气得把棺材砸开了,只见里面全是金银财宝,上面还放着一封信,取出一看,上面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洞宾看完,如梦初醒, 深悔自己不识好人,错怪了苟杳,他苦笑了一声说道:“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狠啊!”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相传,在很早以前,村子里有四个能人,一个厨师、一个裁缝、一个车把式和一个使船的。他们不仅技艺好,而且都为人忠厚,不论谁家有了纠纷,都要请他们去给说和。 有一天,村里有户兄弟俩为分家,争来争去没有个结果,就请来四位能人调解。可任凭四位能人怎样劝说,兄弟俩谁也不肯让对方半分。无奈,四位能人便在厨师家商讨处理方案。 使船的听着听着不耐烦了,便说:“我看咱们都不要罗嗦了,到他家后,见风使舵,怎么顺手,就怎么划拉划拉算了。” 厨师的老伴听到这里,噗嗤一声笑了起来,说:“我看你们四个人都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卖啥的吆喝啥。”她的话刚落音,四个能人发出大笑,原来厨师的老伴是个做小买卖的。 file:///E/20161122/俗语来历.txt[2016/12/2615:19:02] 从此,“三句话不离本行”的俗话便流传开来了。 借光的来历 战国时期,秦国有个大臣叫甘茂,因遭*臣陷害,不得已逃往齐国。 当甘茂逃出秦国的边境函谷关时,正好遇到当时很有名的纵横家苏代。苏代问甘茂要到哪里去,甘茂没有 直接回答,而是给他讲了一个“借光”的故事: 据说,在一条江边住着许多人家,每天晚上,各家的姑娘们各自带着点灯的油聚在一起把油倒进一盏大灯 里,一起在灯下做针线活。而有一个姑娘家里很穷,出不起灯油。所以,其他姑娘就讨厌她,准备把她赶 走。穷人家的姑娘却对大家说:“我确实不能拿灯油来,可是,如果每天我早早地赶到这里,大家回家时 我晚点走,替大家打扫打扫屋子,安置一下桌凳,这样对你们会有好处的,你们为什么还吝惜这照在四周 墙上的一点余光呢?如果借点光给我,我同你们一起做针线,这样对你们也不会有任何妨碍的。”姑娘们 觉得她说的话很有道理,就把她留下了。 苏代听了甘茂的这个故事后,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他们俩一齐去了齐国,苏代在齐王面前竭力推荐甘 茂,于是齐王拜甘茂为上卿。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借光”一词,就是从这个故事里来的,指请求别人给自己方便。 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来历秦仁找西施,西施和侍女跟他开了个玩笑,西施在脸上涂了很多灰,衣服也穿得破破的,但是秦仁一眼就认出 西施,因为西施的美貌和气质是掩盖不掉的!所以就有秦仁眼里出西施,谐音情人眼里出西施 "二百五"的来历file:///E/20161122/俗语来历.txt[2016/12/26 15:19:02]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 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 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 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 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 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 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 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 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 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4=,每人二百五.” 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 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 上当的来历 人们常把受骗叫做“上当”。其实“上当”的愿意是指到当铺去典当东西。 清朝末年清河地方有一个大户人家姓王,世代经营当铺,家大业大,生意兴隆。生活富裕了,各房的族人 开始懒于经营了,就把资金存入当铺作入股的股东,日常的典当营业事务全交给一个名叫寿苎的年轻人来 file:///E/20161122/俗语来历.txt[2016/12/26 15:19:02] 主持。寿苎酷爱读书,喜欢校刻书籍,对生意却并不精通,处理典当业务非常随便。 王氏族人见此情景,都认为有机可乘,不约而同地从自己家中拿一些无用的东西到当铺来典当。各人估定 了高于物品本身的价格,要伙计如数付给,伙计不敢得罪股东老板,寿苎也心不在焉,不加阻拦。 就这样,没过两个月,典当的资本就被诈骗得差不多了,一家资金充足的当铺破产了。因此,当时流传着 这么一首民谣:清河王,自上当,当得当铺空了档。 “上当”原指去当铺典当东西,后来人们就把受骗叫“上当”。 "伴娘"的历史起源 古罗马的传统发展出来,据说在中世纪的古罗马可以办大型婚礼的通常都是富贵人家,为了防止坏人有机 可乘对新人不利,这些家庭就会请一班杀手或者保镳装扮成与新郎新娘一样混淆视听,令匪徒无机会下 而一直以来女性被诅咒说做三次伴娘就嫁不出,原来都与罗马的传统有关系,以前巫术盛行巫师就会连伴娘也不放过,据说接新娘花球的习俗就由那时候开始,因为当时的人认为沾染到新娘的幸福就可以摆脱恶 毒诅咒,而且更会被爱神眷顾成为下一个出嫁的新娘。 “走后门”的来历 宋哲宗(年号元佑)死后,徽宗继位,重用蔡京为相,蔡京一伙拼命排斥和贬谛元佑旧臣,还规定其子女 亲属不得出仕和入京…… 有一次,一个大官据案中坐,传判各事。有个和尚要求离京出游,因其戒牒是元佑年间的,即逼其还俗; 一个道士遗失度牒要求补发,因是元佑年间出家的,立即被剥下道袍当老百姓。这时,一个属官上前低声 说:“今国库发下来的俸钱一千贯,皆为元佑钱文,如何处置?”大官略作沉思,悄悄地说:“那就走后 门,从后门搬进来吧!” 至此以后,凡是给官府送礼送钱的,均走后门。这走后门便就这样传了下来,直到如今住上了楼房,没有 后门了,于是送礼便改为晚间了 “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来历 释义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来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这更奇 file:///E/20161122/俗语来历.txt[2016/12/26 15:19:02] 了,天下乌鸦一般黑,岂有两样的。”示例前几天也颇有流言,正如去年夏天我在北京一样,哈哈,真是 天下乌鸦一般黑哉。 倒插门的来历 古代的门旁边都有个插栓的,锁门用的,现在倒过来了,是外面人的来开的,这是一件会被人笑的事, 笑这个做门的师傅技术太差。形容男方入住女方家里,说这个男的不行被人笑意思。“倒插门”的学名 叫“入赘”,旧指结婚时男到女方家定居,改姓女方姓氏,成为女方家的“儿子”,继承女方门第,生的孩 子随女方姓氏。倒插门的男子被称为“上门女婿”。过去,倒插门是一个普通而又略带贬意的名词。现在 上门女婿很多,也很常见,如今并不是要随女方姓氏,所生子女也照常姓男方姓,只不过是在女方家定 “揩油”的来历“揩油”是上海人典型的贪小心态,上海人习惯讲“有揩不揩猪头三”。揩油是上海人难改的劣根。 话说从前徽州有个财主,富有而吝啬,就是“安徽的葛朗台”,他好撑面子,明明每天吃的是没有油水的 青菜豆腐,却每每饭后揩一点猪油于嘴角,油光光立在大门口告诉人家:“我家今天吃猪油炖酱肉。”这 就是揩油的祖师爷。 油是极粘的动西,油与他人接触,总是被他人揩了些去,鲁迅曾经对上海话“揩油”作出这样的描 述:“装满油的柏油桶,难免会渗油,有人若想要一张油纸引火,只要用普通纸在柏油桶上揩两下就成 了,而不论用肉眼还是以磅秤过磅,油桶内的油都丝毫不会减少。”最早“揩油”也多是风月场所男人对 女人的轻佻行为,后来,“揩油”喻指一切占小便宜的行为。 二奶的来历 其实二奶这个词并不是网络发明的,其起源应该是广东当地的方言 年代中期,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政策进入成熟阶段,吸引了大批港台人士来内地投资人有钱向来都风流, 跟在他们当地相比,在大陆金屋藏娇所需要的花费和承担的责任要小很多于是就出现了好多商人在内地养 一个小老婆的情形,人们形象的称之为"包二奶" 那么究竟为什么这么称呼呢?也没办法找到当初的当事人了,惟有从典籍中寻找答案 《列女传》也说,舜的两个妻子就是尧的女儿,长女曰娥皇,次女曰女英,娥皇为后,女英为妃。两人死 于江湘之间,楚人习惯上称之为湘君。 《博物志》和《述异记》则进一步勾勒了湘君、湘夫人与舜的爱情故事,说舜南巡,尧的两个女儿娥皇、 女英追寻到湘江,听说舜已死而葬苍梧山,于是恸哭不已,泪洒青竹,竹皮上泪痕斑斓,成了“湘妃 file:///E/20161122/俗语来历.txt[2016/12/26 15:19:02] 由以上所有记载可以看出,湘君和湘夫人是姐妹俩,都嫁给了舜作老婆根据野史记载,当这姐妹俩过门后,舜的仆人不好办了,舜讨几个老婆没关系,但姓总得不一样呀!仆人可以叫他们马奶奶,王奶奶,刘奶 奶什么的,但人家姐妹都姓尧可怎么办哟?更为难的是晚上,若舜帝爷说今晚在尧奶奶房里过夜,这红 灯笼到底应该挂在那个尧奶奶门口呢?挂错了灯笼,影响舜帝爷的情绪可不得了!于是大管家就向舜帝爷 反映了一下,舜帝爷就说,娥皇就叫尧奶奶,女英叫二奶吧根据屁爷考证,这就是“二奶”一词的由 “吃豆腐”的来历据说,旧时豆腐店多为夫妻店。豆腐店老板娘以豆腐为常食,自然生得细皮嫩肉,同时为招徕顾客未免有 卖弄风情之举,引得周围男人以“吃豆腐”为名到豆腐店与老板娘调情,且动手动脚。于是,吃醋的老婆 们不满意了,以“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来训斥丈夫。后来,“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轻薄女人的代名 “闭门羹”的来历英文gvncod shoudr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众 所周知,“闭门羹”意为拒客,但“闭门”何以与“羹”联系起来呢? 原来,“闭门羹”一语始见于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所引《常新录》的一段话:“史凤,宣城妓也。待客 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这名姓史的高级妓女不愿接待下等客时,就饷之以羹,以表婉 客人见羹即心领神会而自动告退了。所谓羹,最初时系指肉类,后来以蔬菜为羹,再后对凡熬煮成有浓汁的食品皆以羹称之,如雪耳羹、水蛇羹、燕窝羹等。以更待客,比直言相拒,要婉转,客气一些。可惜现 代拒客,则只有“闭门”而没有“羹”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汉字文化历经了五千年的风雨历程最终发展至今天。俗语是汉 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常的交流中,如果没有了各种有趣的俗语穿插其中那就像吃菜没有盐一样, 食而无味。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以下这些俗语,原来它们身后还有是很多很有趣的事情! “有眼不识泰山”的来源 “有眼不识泰山”作为一个成语,常常用来表示自己的见识太少,有名望的人在自己眼前也认不出 file:///E/20161122/俗语来历.txt[2016/12/26 15:19:02] 来。但是这个泰山可不是指的五岳泰山哦,它其实指的是一个叫泰山的人,关于这句俗语的来源,倒是一 个很有趣的故事。 话说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手艺巧夺天工,非常高明。传说他曾用木头做成飞鸟,在天上飞三天三 夜都不下来。可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定 期会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来了一段时间,手艺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鲁 班将他扫地出门。几年以后,鲁班在街上闲逛,忽然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们 欢迎。鲁班想这人是谁啊,这么厉害,有人在一旁告诉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鲁班不由感慨地 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 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 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 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发现玉 “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 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 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 就将就吧! file:///E/20161122/俗语来历.txt[2016/12/26 15:19:02] “倒楣”一词本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事不顺利或运气坏。此语产生的时间算来不长,大约在明朝末年。 那时候,中于“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严重地限制了广大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加之考场舞弊之风 甚盛,所以一般的读书人要想中举是极不容易的。为了求个吉利,举子们在临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 竖起一根旗杆,当地人称之为“楣”。考中了,旗杆照竖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做“倒楣”。 吹牛:用“吹牛”形容说大话,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大家都懂。那为什么不用“吹猪”、“吹羊”来形容呢?你还别说,在古代,吹牛、吹猪、吹羊的都有。“吹牛”一词,大概源于屠夫。从前(现在也是), 杀猪宰羊,血放完了以后,屠夫会在猪羊的腿上靠近蹄子处割开一个小口,用一根铁条插进去捅一捅,然 后用竹管使劲往里吹气,直到猪羊全身都膨胀起来。这样,剥皮的时候就会很方便,用刀轻轻一拉,皮就 会自己裂开。这叫吹猪或吹羊。如果用这种方法对付牛,就叫吹牛。“吹牛皮”这一俗语,来源于陕甘宁 和内蒙古一带。以前,这些地方的人过河,靠的是皮筏子。当地人用整只羊皮晒干漆上油漆,吹上气使它 鼓起来,再把几只羊皮扎在一起,就可以渡河了。把小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成为大筏子,大筏子连在一 起,可以承载千斤重物过河。羊皮筏子较小,人们常用嘴把它吹鼓起来。有个人说他不仅会吹羊皮筏,而 且还能吹起牛皮筏来,后来有人真的将牛皮拿给那人去吹,因牛皮太大,那人怎么吹也吹不起来。从那以 后,人们就用吹牛皮来形容爱说大话的人。 “无商不奸”是后人杜撰的,原意为“无商不尖”。“无商不尖”,出典为旧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故 有“升斗小民”之说。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银货 两讫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量 好米再加点添点,已成习俗,即但凡做生意,总给客人一点添头。这是老派生意人一种生意噱头,这一小 撮“添头”,很让客人受用,故有“无商不尖”之说。“无商不尖”还体现在去布庄扯布,“足尺放 三”、“加三放尺”;拷油拷酒都有点添头;十里洋场的上海,在王家沙吃小笼馒头免费送蛋皮丝开洋清 汤,“老大昌”称糖果奉送两根品牌三色棒头糖。 客观的来讲,商业是一种交易行为,考查的是从事商业行为当事人的眼光、胆识、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和 把握程度,是存在风险的,因此获利较大,商人的精明常常给使用者一种“奸诈”的印象,认为购买的商 品并非物有所值,容易忽略了涵盖在其中的智力成果及其价值,因此无商不奸不排除略带情绪的一种说 此外,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市场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尤其是从业者道德素质良莠不齐的状况下,存在很多扰乱市场的行为,因此更加印证了“无商不奸”的说法。 做东的来历 file:///E/20161122/俗语来历.txt[2016/12/26 15:19:02] 之一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结束 年的流亡生涯回国登基,想到曾逃亡到郑国,郑国对他极不友好,他就 联合秦国攻郑。郑国老臣游说秦国:如果秦国不打郑国,把郑国留着做秦 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向东用兵路经郑国时,郑像主人一样,很好地 接待秦国的兵将,做秦国的根据地。 后世就把“东道主”作为了“主人”的代称,请客叫“做东”, 把房子的主人也叫作“房东”。 之二 我国古代建造的房屋大都是坐北朝南的,有地位或富裕的人家,房子的正中是客厅,在厅中朝南放置两个 座位,一东一西。接待客人时,主人总是先把客人迎到西边的座位上,然后才在东边的座位上落座。 还有的人家更讲究,他们在厅门上修东、西两条并排的路,进厅门的台阶也分东、西两处。迎接客人时, 将客人引到西边的道路,由西处的台阶进厅;主人则与客人并排走在东边的道路上,由东边的台阶走进客 在我国一本古书《礼记》上,就写明了这样的规定:“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所以主人又被称为“东道主”或“东道”,简称为“东”,争着做“主人”,当然就变成争着“做东”啦。 两肋插刀;的典故 “为朋友两肋插刀”,其来历是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 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历城,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 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而今却因误传成了在肋 “买东西”俗语的来历在平时,经常会听到“买东西”这三个字眼。这三个字是从东汉时期遗留下来的,因为在东汉时,商人们 开店交易大多集中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人们到那儿去采购物品,就说“买东”、“买西”。时间一 久,就统称为“买东西”了。 “寿比南山”的来历与含义在给老年人祝寿时经常会听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一句话,其中的“寿比南山”有什么含义?南山 指的是山东的云门山,因在城南,所以称作南山。这山上刻着一个大红的“寿”字,字首直指云端,字脚 file:///E/20161122/俗语来历.txt[2016/12/26 15:19:02] 食品由来大全(中国部分)年糕的由来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吴国,意欲借兵伐楚。吴王不同意,伍子胥便杀了 吴王,率兵攻破了楚国京城郢都,另立新吴王即位,伍子胥也受封申地。为了防止侵略,伍子胥带人修起 了著名的阖闾城。城修好后,他对心腹说:“我死后,如果国家遭难,人民受饥,可在城门下掘土数 尺,自可找到食物。”不久,伍子胥遭陷自杀身亡。越国乘机伐吴,战事连绵,申地饿殍遍野。危难时, 有人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于是暗中拆城墙挖地,原来城基是用糯米制成的砖石、人们用它制成一种 食物,度过了难关。这种食物就是后来所说的年糕。以后,人们在腊月里,用糯米制成年糕,来祭祀伍 子胥,同时也取“年年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点心的由来 众所周知,“点心”是人们每日早上用来充饥的,俗称“早餐”。“点心”一名由来已久。据传说梁红玉 击鼓退金兵之时,见到战士们日夜血战沙场,英勇杀敌,屡建战功,甚为感动,随即传令烘制民间喜爱的 美味糕饼,派人送往前线,慰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自此以后,“点心”的名字便传开了,并一 直延用至今。其实,“点心”的名字,据有关烹调资料记载,比这个民间传说要早得多。例如,宋人吴 曾撰的《能致斋漫录》中有如下的一段描述:世俗例以早餐小食为点心,自唐代之时,已有此语。按唐人 郑修为江淮留后,家人备夫人晨馔,夫人顾其弟曰:“治妆未结,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吴曾与梁 红玉同一时代,并其成书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间,所载唐人郑修一事有按有据,应当足信。这 样“点心”一名的出现,比传说的要早年以上。 水饺的由来水饺,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古时的饺子叫馄饨,但它与现在的馄饨又不同。早在三国时期, 魏人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了馄饨这种食物。北齐时的颜之推,讲得更为具体:“今之馄 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偃月就是半月形,这正是饺子的形状。到了唐代,又被称做“牢丸”。 唐人段成式著的《西阳杂俎》一书里,就有汤中牢丸的记载。明朝末年的张自烈考证了饺子名称的来 记载来看,饺子至少已有多年的历史了。8年在新疆吐鲁番的塔那北区,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一唐代墓葬,出土了一个木碗,碗里盛着饺子,仍很完好,其形状与今天的饺子完全相同。这说明饺子不仅 历史悠久,而且早在唐代,就已经传到我国西域的少数民族地区了。饺子成为北方春节的传统食品,已有 数百年历史。人们春节吃饺子,不仅因为它好吃,还取其“吉利”,所以,有些地方把饺子包的形状如元 file:///E/20161122/俗语来历.txt[2016/12/26 15:19:02] 宝,有的还包上花生米,因为花生米又名长生果,希望吃了这样的饺子,身体健康长寿。 馒头的由来在我国,无论南方、北方,差不多家家都吃馒头。说起馒头的来历,还很有趣的呢!据说 7多年以前,诸葛亮为了扩充蜀国的势力,亲自率领大军南征,获得了七擒孟获的胜利,尔后班师回 朝。这一天,当大军行至泸水时,只见江中浪涛汹涌,水流急湍,不能渡江。眼看大军被阻隔江岸,诸葛 亮十分焦虑。这时,降将孟获求见,孟获对孔明说,泸水中有一猖神,经常兴妖作怪,弄得舟翻人亡。 所以,来往行人必须给猖神祭祀,如能在江中扔下4颗人头以及一头黑牛一头白羊,泸水就会立时风平浪 静,让行人渡行。诸葛亮听后,沉吟了半晌。对孟获说:“如今蜀国四方安定,如何无故杀人祭神,你 看这样如何?”原来诸葛亮想了个补救办法,他让厨师用白面掺水塑成人头的模样,里边包上牛羊肉,用 以替代真人头,起名叫“馒头”。当天夜里,孔明披上八卦袍,在泸水岸边点设明灯数盏,把白羊黑羊及 4个馒头供在备案上。午夜三更,命人把祭物扔进了江中。次日天明,只见云开雾散,江水平和,蜀军 安然流过泸水。从此,馒头被人传为美谈,并被人们视为高贵的食品。一般在宴会上都要上馒头。在我 国,无论南方、北方,差不多家家都吃馒头。说起馒头的来历,还很有趣的呢!据说7多年以前,诸 葛亮为了扩充蜀国的势力,亲自率领大军南征,获得了七擒孟获的胜利,尔后班师回朝。这一天,当大军 行至泸水时,只见江中浪涛汹涌,水流急湍,不能渡江。眼看大军被阻隔江岸,诸葛亮十分焦虑。这 时,降将孟获求见,孟获对孔明说,泸水中有一猖神,经常兴妖作怪,弄得舟翻人亡。所以,来往行人必 须给猖神祭祀,如能在江中扔下4颗人头以及一头黑牛一头白羊,泸水就会立时风平浪静,让行人渡行。 诸葛亮听后,沉吟了半晌。对孟获说:“如今蜀国四方安定,如何无故杀人祭神,你看这样如何?”原来 诸葛亮想了个补救办法,他让厨师用白面掺水塑成人头的模样,里边包上牛羊肉,用以替代真人头,起名 叫“馒头”。当天夜里,孔明披上八卦袍,在泸水岸边点设明灯数盏,把白羊黑羊及4个馒头供在备案 上。午夜三更,命人把祭物扔进了江中。次日天明,只见云开雾散,江水平和,蜀军安然流过泸水。从 此,馒头被人传为美谈,并被人们视为高贵的食品。一般在宴会上都要上馒头 面条的由来面条是我国最大众化的传统食品之一,历史久远。最早的“面条”很难称之为“条”,人们 只是将面块擀成饼状,即下锅去煮,故称为“煮饼”、“水溲饼”,又叫“汤玉”。由于它在烹制方法和 配料上,同今天的过水面、热汤面类似,所以我们仍将它视作面条的前身。晋代,“煮饼”又名“汤 饼”。“汤饼”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唐、宋时代。《新唐书列傅玄宗皇后王氏》中说:“陛下独不念 阿忠脱紫半臂易汁面,为生日汤饼耶!”由此看来,过生日吃面条,唐代已有此风俗。唐代人食用汤 饼,要用筷子挑起,这也从侧面说明,面条在此时已发展成“条”状。到了宋代,面食花样逐渐增多,并 形成了各地不同的地方风味。见于史料记载的面条类食品有:“淹生软羊面”、“三鲜面”、“鹅面”、 “百合面”、“大燠面”、“素面”等。由于面条在宋代已成为受欢迎的大众食品,故在民间形成这样的 file:///E/20161122/俗语来历.txt[2016/12/26 15:19:02] 习俗:生了孩子后的第天,要举行“汤饼会”,请亲朋来吃面条,以示庆祝。元明两代,面条兴盛不 衰:元代有挂面问世,明初的刘基还记下了8种面条的制法。清代面条的新品种,更是层出不穷。时至 今日,面条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主食之一。 麻食的由来麻食是关中人常吃的面食。它是用水面擀成圆片切条,再切成小方块,用大拇指搓成一小 卷,形如耳朵,故俗称“猫耳朵”。另外将肉类、豆腐、红白萝卜切丁配以黄豆、木耳、黄花、葱花等炒 好备用。水沸将麻食下入锅内,掺以炒好之菜,煮熟即可食用。吃时调以香菜末、油泼辣子、酱、醋等, 尤美味可口。关中吃麻食很普遍,但知道麻食来历的人就不多了。元代忽思慧撰《饮膳正要》里就记载 菜末。”又明朝人所辑著的《居家必用事类大全》里也说:“秃秃麻食,又名秃秃么思,如回族食品,用水和面,剂冷水浸,手搓成薄片,下锅煮熟,捞出过汁,煎炒、酸水,任意食之。”据以上文献,说 明在元明之际,麻食已经流行,而且是回族人的食品。麻食一词,可能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当时麻食 做法,与今无异,而且可以煎炒或加菜调酸汤食用。 汤圆的由来宋朝时民间开始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用糯米粉搓成球,煮 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 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年,袁世凯纂夺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 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因为“元”和“袁”、“宵”与“消”是同音,“元宵”有“袁世凯被消 灭”之嫌,于是在3年元宵节前,袁世凯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圆。袁世凯垮台后,大部分地区又恢复了 元宵的名称。 “缸鸭狗”的由来“缸鸭狗”,即宁波汤团,以它洁白如玉,细腻香甜的特色,驰名于国内外。“缸鸭 狗”,是宁波一家老汤团店的招牌。解放前,宁波虽有很多汤团,但以这家最为知名。为什么要叫“缸鸭 狗”呢?是因为店主人叫江阿狗。俗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宁波人讲官话。”在宁波方言中,江 阿狗与“缸鸭狗”谐音。这位精明的宁波人,就在招牌上画一只缸,一只鸭,一只狗,用这种既别致又 形象的商标招徕顾客。再加上他做汤团的手艺很好,质量讲究,早在世纪4年代,就成为宁波的一家 著名汤团店。但是,到了年代后期,在“左”的路线影响下,“缸鸭狗”的招牌被取消了。直到7 狗不理包子的由来上百年来,狗不理包子作为津门三绝之首,名扬四海。狗不理包子,色香味形俱佳,深受人们青睐。那么,这么雪白味美的包子为什么偏偏要叫狗不理呢?原来,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城边 file:///E/20161122/俗语来历.txt[2016/12/26 15:19:02] 侯家后一带有一个专卖包子的小摊,小摊掌柜的名叫高贵友,小名“狗子”。因他的包子味好,买的人 多,他一个人连做带卖实在忙不过来,就琢磨了个快速售货法,在摊头放一把筷子,一摞粗瓷碗。谁要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俗语来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马虎”的来历俗语背后的血泪故事

“马虎”的来历俗语背后的血泪故事

故事,文档,画家,老虎,俗语,虎头,小儿子,人们,京城,人家,儿子,厅堂,大儿,大儿子,实在太,教训,来历,次子,格式,电脑,血泪斑斑,结果,草堂,血泪,身子,诸君,长子,马主,办事,一首诗

2018-08-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马虎”的来历俗语背后的血泪故事

“马虎”的来历俗语背后的血泪故事

故事,画家,老虎,俗语,虎头,小儿子,人们,京城,人家,儿子,厅堂,大儿,大儿子,实在太,教训,来历,次子,来源,血泪斑斑,结果,草堂,血泪,身子,诸君,长子,马主,办事,一首诗,好一个,都喜欢

2020-06-24 #故事会

俗语“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来历

俗语“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来历

老财,不管三七二十一,意思,小伙子,小伙,长工,乘法口诀,个人,干饭,老婆,稀饭,两个人,干干,李元,田中,一碗饭,珠算,中国,偏要,借口,作者,口诀,典故,大意,吉凶,周身,喷嚏,好歹,干起,很久以前

2015-07-01 #故事大全

俗语中的趣味数学故事:规矩和方圆的来历

俗语中的趣味数学故事:规矩和方圆的来历

回复,教程,儿童英语,题库,记忆力,经典,英文,速算,小学奥数,快速高效,神秘礼物

2016-05-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民间故事:俗语“花架子”的来历

民间故事:俗语“花架子”的来历

织机,李秀才,黄道婆,花架子,当地人,松江,纺织,秀才,中看不中用,机器,湖州,读书人,画出来,纺织技术,台新,都会,一带,东西,不屑于,俗语,传说,产量,亲自动手,从那时起,人们,作坊,体力活,时候,大力推广,图纸

2014-10-29 #故事会

民间故事:俗语“树倒猢狲散”的来历

民间故事:俗语“树倒猢狲散”的来历

大树,小猴子,厉德新,秦桧,成一,消息,树倒猢狲散,文章,无处藏身,比喻,猴子,高枝,他得到,没办法,这些人,刚直不阿,肆无忌惮,胡作非为

2020-08-28 #长篇故事

民间故事:俗语“树倒猢狲散”的来历

民间故事:俗语“树倒猢狲散”的来历

秦桧,厉德新,大树,大官,小官,猴子,俗语,作者,大舅子,宰相,小猴子,职权,门下,岳飞,曹永,成一,树倒猢狲散,仕途,事由,侍郎,位高权重,勾当,兔子,地方,吹牛拍马,图片,大牢,天都,学生,妹夫

2013-12-23 #小故事

立冬的谚语俗语大全盘点 立冬的来历由来故事50字简短介绍

立冬的谚语俗语大全盘点 立冬的来历由来故事50字简短介绍

寓意,人们,万物,大水,时节,野鸡,东北风,习俗,大鸟,故事,气温,时间,由来,食补,柯金,祖灵,在汉,天子,责任编辑,丰年,义务,凝霜,人家,佳品,作物,代表,农民,天气,地瓜干,口粮

2013-03-05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