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人的故事:酒泉震撼文昌奋起——发射架下的航天强国梦

时间:2014-02-27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

提示:本文共有 36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 杨月 通讯员 宗兆盾) 12月2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资料图

习近平强调,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6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大力支持下,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谱写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壮美篇章,实现了我们先人们的飞天梦。这次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这是我们在实现航天梦的长征路上竖立的又一座里程碑,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此感到骄傲。广大航天人建立的卓越功勋,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回望2016年,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天宫二号、长征五号、神舟十一号……每一次火箭、卫星的发射都见证着我们航天梦的成长,每一个中国人在直播屏幕前的泪水和笑容都在为祖国航天事业点赞加油!

而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坚守在航天梦起的地方——航天发射场,用自己的万丈豪情和满腔热血为航天器的发射保驾护航,用最精湛的技术和最认真的态度托举起每一个航天器,也托举起了中国航天的坚实脊梁。

干,就要干大事!

为适应我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2007年8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正式立项,工程代号“078”。

文昌发射场建设初期。图片来源:中新社

当时,中国已拥有酒泉、太原、西昌3个发射场。海南文昌新建航天发射场,具有纬度低、发射效率高、射向宽、残骸落区安全性好、火箭海运便捷等优势,能够满足新一代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

不到30岁的周湘虎,被一纸命令从四川西昌调到海南文昌,成为“078”工程建设指挥部的一名助理工程师。

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周湘虎,从一名工程营排长到机关参谋,已在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了6年,可每次看到火箭在地动山摇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他总在心里默默问自己:这里头有我多大贡献?

“千人一杆箭、万人一条枪”“分工没有高低、贡献不分大小”,这些道理始终说服不了那颗年轻的心——干,就要干大事!

机会终于来了!

“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航天发射场”——单凭这一句话,就让周湘虎觉得浑身热血沸腾。

文昌发射场区规划用地1.6万余亩,大部分被原生椰林、灌木丛林覆盖,沼泽、滩涂遍布,眼镜蛇、银环蛇等10多种毒蛇出没其间,成群结队的红蚁白蚁,聚集起来像一团黑云似的蚊虫……

周湘虎和战友们初来乍到,首要任务就是为新建航天发射场探路寻址、铺路奠基。这些看惯了蓝图、握惯了铅笔的工程技术人员,戴上了草帽、拿起了柴刀,每天在荆棘丛中趟路打桩,一寸一寸勘察场区地形地貌。

一天的野外作业下来,他们个个都被蚊虫叮得满身包,被锯齿草划得浑身血口子,脸上脖子上大面积脱皮,脚上磨得大泡套小泡,血水粘住袜子,脱都脱不下来。

周湘虎在丛林中完成工作任务。资料图

勘测发射工位时,先遣组小分队途经一片湿地,周湘虎像往常一样闯在最前面。一脚下去却发现陷进了沼泽,他连忙提醒战友们当心,自己趴在草地上慢慢往上爬。

折腾了好半天,人总算出来了,一双胶鞋却留在了淤泥中。我们今天来到发射场,看到的是平整的水泥场坪、宽阔的火箭转运轨道,可谁又知道,那地基下面,还埋藏着一双创业者的胶鞋!

一年多的时间里,周湘虎和战友们踏遍了发射场区的角角落落,完成了1.6万亩场区的勘察和数以千计的坐标点定位,为发射场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

2009年9月14日,文昌航天发射场奠基开工,1号发射工位的塔架中心点埋下了第一块奠基石,“078”工程建设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工程建设指挥部的任务更重,周湘虎也更忙了。

听,也要听到火箭从发射场腾飞!

2011年9月,正是发射场工程建设最紧张的时候。150多个项目接连开工,数千名施工人员齐聚文昌,打响了抢工期、抢进度、抢质量的攻坚战。

周湘虎作为工程指挥部现场管理代表,一个人负责了两座发射塔架的工程施工监理。

工作中的周湘虎。资料图

9月初,发射塔架导流槽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量达到3000多方。根据工程技术要求,浇筑必须连续进行。那几天,周湘虎连续30多小时铆在施工现场。白天,忍受着海边的强烈阳光刺激;入夜,施工现场的电弧光、高强度射灯连续照射。

悲剧突然袭来——混凝土浇筑第三天,周湘虎突然感到头部一阵剧痛、眼前一片模糊。战友们把他扶到宿舍时,他的双眼只剩下微弱的光感。战友想把灯关掉让他休息,周湘虎竟然失声叫道:“别关!”

他怕,他怕仅剩的一点光亮也会消失,他怕这个世界从此将漆黑一片。

部队紧急协调把他送到北京同仁医院,经过手术治疗,医生宣布:病人左眼已完全失明,右眼视力仅有0.04。

那一刻,周湘虎哭了——这泪水,是他对未来生活的绝望,对妻儿老小的抱憾,更是对自己不能亲眼看到发射塔架拔地而起的痛苦。

我们难以想象,3年多披荆斩棘、1000多个日夜的奋战,周湘虎付出了多少心血。这位来自湖南湘潭的硬汉子,那一刻却像个无助的孩子,让陪在身边的领导和战友们潸然落泪。

“虎子,你放心!部队和兄弟们会照顾你一辈子!”

离开北京前,领导问他还想去哪儿转转,周湘虎说:“我想去天安门看升旗。”

那天,妻子陪着周湘虎“听”了一次升旗仪式。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周湘虎心里也拿定了主意:我还是要回工地!就算两只眼睛都瞎了,听也要听到火箭从发射场腾飞!

他谢绝了部队领导安排他做室内工作的建议,再一次出现在熟悉的施工现场。

那段日子,他的两只眼睛正在术后恢复期,又红又肿。阳光一照、海风一吹、饭菜的热气一熏,泪水总是止不住,“把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干了”。

女儿为周湘虎揉眼睛。资料图

既然上了工地,就要出力干活,不能给人当“包袱”。

作为施工现场管理代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每天看图纸、记数据、查纰漏、保质量。周湘虎随身揣着一个放大镜,几乎要贴在图纸上才能看清那一条条线路、一组组数据。看上几分钟,眼睛疼得受不了,他就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过电影”,直到把图纸上所有内容都记清楚了再接着看。就这样,两个发射工位、摞起来1米多高的施工图纸,被他牢牢刻在了脑海里。

当时,指挥部领导也曾担心周湘虎的身体状况无法胜任工作,甚至准备把他这个施工监理撤换掉。但经过几个月的慎重考察,大家感到,周湘虎离不开工地,工地更离不开周湘虎。他以自己的专业、敬业证明,他是发射塔架建设管理的最佳人选。

2016年6月25日晚20时,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新型运载火箭首次点火发射,新建航天发射场首次投入实战,中国航天在这场高难度考试中交出了满分答卷。

欢庆成功的人群中,找不到周湘虎的身影。他和千百名发射场建设者们一样,只是在无人处默默品味着成功的喜悦。

“铺路奠基有我,功成不必在我。”这句话,是人们献给奉献者的赞歌,更是周湘虎铭刻在心底的守望。

因为太在意,所以较真就要较到底

文昌发射场的五大突破。图片来源:海南日报

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两个发射工位距海边只有几百米,施工现场渗水严重、止水困难,周湘虎连续几周泡在齐腰深的积水里,研究岩壁质地,测量渗水速度,统计各种数据,摸索出新型施工工艺,不仅成功解决了难题,还填补了国内同类地质条件下施工止水的技术空白。

干起活来,他能连续在施工现场盯上4天4夜,连吃饭都让人用饭盒送到工地。较起真来,周湘虎也从不含糊。

两个发射工位数百个孔桩,最深的20多米,最浅的也有10多米。周湘虎穿着雨鞋、咬着手电筒,一个一个下到桩底认真检查,防止留下安全隐患。

那些孔桩直径只有1米多,黑暗潮湿、缺氧闷热,周湘虎经常一爬出来就躺在地上大口喘气。战友们劝他不要这么拼命,他说,“自己走到了、检查到了,心里才踏实。”

发射塔架周围的避雷塔高100多米,是守护塔架安全的重要屏障。建成验收时,周湘虎一直爬到最高处,仔细检查螺丝是否紧固、防锈是否到位,从不放过一个疑点。

工作中的周湘虎。资料图

看到接近失明的周湘虎在高高的避雷塔爬上爬下,在场的不少工友都润湿了眼眶。

这些年,经周湘虎检测的钢筋达1.5万吨、混凝土9万多方、钢柱焊缝9000多米,没有出现任何纰漏;由他审核变更的工程项目经费累计达1000多万元,无一错算冒算。

2014年6月,周湘虎负责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两个发射工位如期通过竣工验收,双双被评为“全军优质工程”。

……

干就要干大事,在我热爱的事业面前,病了、苦了,那都是圆梦路上的佐料!

正是凭着这份热爱,以周湘虎为代表的建设者们,守护着神箭一次次壮美腾飞,让中国的飞天之路向着浩瀚宇宙延伸、再延伸!

对事业这样深沉的爱,何尝不是一种中国力量?

这份热爱,告诉你为什么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到长征五号火箭,我们能不断收获中国航空和航天带给我们的惊喜,为什么每个中国人胸中都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自信而有魄力?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责编:陈琛

中青网官方微信出品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人的故事:酒泉震撼文昌奋起——发射架下的航天强国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酒泉市成功举办“酒泉故事杯”“学习强国”甘肃学习平台知识竞赛

酒泉市成功举办“酒泉故事杯”“学习强国”甘肃学习平台知识竞赛

代表队,市委,党委,工委,一等奖,酒泉,瓜州县,决赛,市公安局,三等奖,强国,二等奖,市政府,玉门市,敦煌市,组织奖,金塔县,教育,学习平台,党工委,卫生健康,阿克塞县,习近平,区的,李丽,党中央,市委宣传部,新时代,经开区,酒泉市

2011-11-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航天事业的英雄城市 其中一个还是中原省会 你知道是哪吗

中国航天事业的英雄城市 其中一个还是中原省会 你知道是哪吗

中国,卫星,城市,火箭,人造卫星,宇宙,文昌,航天事业,西昌,酒泉,发射基地,酒泉发射基地,西省,威吧,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电视,世界,中国航天,中心,事业,任务,全球,时候,发射成功,壮举,城中,大国,外商,成功率,嫦娥

2012-04-30 #经典故事

逐梦蓝天 我与三个“1”的故事

逐梦蓝天 我与三个“1”的故事

实弹,蓝天,任务,火箭,单元,号手,抽点,发射架,导弹,秒钟,军战,官兵,意识,所在,流程,荣誉,班长,导弹发射,何贤,先锋营,强军路,下士,一眨眼,上级,亮点,交响曲,月入,代表,作风,军事

2017-06-24 #小故事

难以置信 苏联这组大杀器当年差点让美国航母崩溃!揭秘基辅级航母和玄武岩导弹的故事

难以置信 苏联这组大杀器当年差点让美国航母崩溃!揭秘基辅级航母和玄武岩导弹的故事

反舰导弹,航母,玄武岩,苏联,基辅,航空母舰,能力,美国,舰载机,制空权,发射架,威力,巡洋舰,母舰,理念,花岗岩,航空,装备,雅克,设计,防空,前甲板,导弹发射架,苏联海军,西方国家,库兹涅佐夫,得多,滑跃式,远超,和西

2013-08-03 #长篇故事

东风航天城:托举中华民族飞天梦想

东风航天城:托举中华民族飞天梦想

梦想,东风,戈壁,发射架,大漠,飞天,试验,历史,原子弹,墓碑,导弹,我国,烈士,航天事业,建设,无私奉献,刚毅,孙继先,有根,王来,程兵,路大军,齐聚,三块石,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央军委,神箭,滩上,浩瀚宇宙,青山头

2020-06-18 #小故事

冲突再次升级:俄罗斯刚实弹演习结束 美国就竖起400多枚导弹

冲突再次升级:俄罗斯刚实弹演习结束 美国就竖起400多枚导弹

美国,俄罗斯,叙利亚,导弹,中东地区,以色列,伊朗,反舰导弹,演习,局势,巡航导弹,石油,进入到,在告,小了,下马威,香饽饽,关系,全境,利益,压力,动静,卫星,发射架,司令,号令,媒体,实弹,媒体报道,官员

2019-06-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梦幻航天发射场 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梦幻航天发射场 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航天发射场,中国,航拍,镜像,葛利,来源,装备,王晓,邹维,责编,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美,发展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解放军报社,作者,中华民族,嫦娥奔月,分社,华夏儿女,塔架,头颅,巨龙,故事,微视,我国,才能,文昌,科技,神州

2011-06-25 #故事会

甘肃酒泉为什么叫“酒泉”?源于当年霍去病的经典故事

甘肃酒泉为什么叫“酒泉”?源于当年霍去病的经典故事

霍去病,酒泉,匈奴,美酒,卫青,单于,休屠王,浑邪王,这个地方,命令,汉武帝,汉军,消息,首领,发现了,经典故事,甘肃,历史,将士,说法,部族,酒香,黄河,匈奴人,奇大,汪泉,曾有诗,天下美酒,新中国,世界

2020-05-28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