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孩子并不需要成为父母希望的样子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时间:2014-03-31

多少父母都想要把孩子培养成自己理想中的人才,替自己实现没有完成的梦想,但并没有考虑过孩子是怎么想的

提示:本文共有 25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尊重孩子不应该是说说而已,理解从不强求改变开始

一个家庭有了孩子之后,父母总是给他们很大的期许,希望孩子能够成为自己希望他们的样子,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真正尊重的成长,应该是要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多少父母都想要把孩子培养成自己理想中的人才,替自己实现没有完成的梦想,但并没有考虑过孩子是怎么想的。家长总认为自己为他们安排的就是最好的,不能反驳不许反抗。

然而真实情况则是,父母费心劳力地培养孩子,但他们却并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甚至成长逐渐走上了一条不受控制的路。

这其实是必然,因为孩子生来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尽管在家长眼中那些都是微不足道幼稚的,但那毕竟是孩子自己的判断,他们在尝试自己掌控人生。

孩子所谓的“背离”父母想要的未来,其实并不是真的背叛,而是他们想要走自己的路,对此父母要接受和理解,不要用愤怒和指责去试图纠正孩子。不能因为自己是长辈,是生他们养他们的人,就可以随意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质,不能强迫他们忘掉自己原本的个性,重新安置其他的给他们。

不管家长是不是喜欢孩子原本的个性,都要接纳和理解,因为那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只要孩子能够心理健康,快乐成长,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养育基础。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其实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说孩子喜欢什么,家长都能够尽可能地支持,不要总是反驳或者嘲讽孩子的意见建议,认真聆听孩子的童言童语等等。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性格内向,就强行想要把他们变成外向,逼迫孩子去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在陌生人面前说话表达,从成长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不尊重的做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原本的特质和性格,并无好坏之分,不能用所谓的标准去强行让孩子改变。

虽然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积极处事,性格活泼,但也不能为此就让孩子强行改变。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沉默甚至害怕与人交往。

父母越是责备,孩子可能就越畏缩,从而给他们压力造成了心理负担。在父母鼓励他们和性格外向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可能会让孩子更加恐惧和充满压力。

父母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不强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或者成长,不要强行要求孩子和别人一致,对他们要包容一些。

从内心了解开始,抓住孩子的内心性格特点,找到造成他们性格特殊的原因,才能因材施教,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孩子的个性需要培养,不仅需要他们后天与外界多接触,更需要父母的关心和关注。在父母培养孩子个性的时候,不要逼迫孩子必须和自己认为的那个标准相一致。

要鼓励孩子拥有自己的天性,与此同时也要让孩子理解,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要适应社会,学会共情。并不是要改变自己什么,而是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家长不能因为曾经的遗憾,而让孩子去完成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父母如果总是把自己的期望和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不管他们的想法,这样让孩子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

而且这样做会让孩子变得压抑自己,最后失去本我,又或者激烈反抗,走向另外一个深渊。

挣脱父母的束缚可以说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家长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如何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很多时候家长觉得自己说的都是对的,但为什么孩子就不听话呢?原因其实就是因为没有真正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强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

家长提前对孩子有期待,但这个期待未必就是适合孩子的,于是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产生了。

父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用个人的思维模式去考虑孩子,认为事情应该是怎么样的,但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未必就是他们所喜欢的。不要忽略孩子和父母之间是两个个体的事实,他们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信念系统,就是因为想法不同才会导致孩子和父母会走向不同的路。

就像吃东西一样,自己觉得桔子好吃,想要分享给最爱的人,然而对方未必喜欢吃桔子,也不能强求他一定要吃下去。

当家长说出一个要求孩子不去满足的时候,先问问自己是不是在强迫对方做他们根本就不喜欢做的事,不能因为对方是自己的孩子,就可以不顾他们的想法,强行让孩子和自己一致。

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必然需要经历不受控制的过程,如果凡事都听父母的,那么孩子就无法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维,即使今后走出家门走入社会,也会成为一个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的人。

家长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成长好,就要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们,让他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会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

孩子3-6岁,这段时间都非常喜欢听故事,因为宝宝的大脑对声音特别敏感,接收的也特别快,你可以每天抽出20分钟给孩子讲一个甚至几个睡前故事,既能让孩子安安静静入睡,又能间接性的提升宝宝的想象力,开发孩子的右脑,让孩子更聪明。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要孩子长成什么样,取决于父母如何教导!尤其在3-6岁的时候,是培养孩子优秀人格、优秀品德及良好行为习惯的最重要时期,多数父母忙于工作,缺失了很多对孩子的陪伴和教导。

父母再忙我们也要抽点时间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有套绘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读给孩子听,分享给大家,尤其对3-6岁的孩子很有帮助。

这套《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就很不错,一套共有10册。中英双语绘本,对于家长启蒙孩子的英语思维也有很大帮助。在3岁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作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作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这套绘本共有10本,分别是《我能保护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随便发脾气》、《我们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礼貌》、《分享是我快乐》,《妈妈我能行》、《养成好习惯》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教会孩子学会表达。

如果我们总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为何不陪他们看看故事书,谈谈心得体会呢?这也能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和羁绊。

绘本里印刷的字体很清晰,纸张也很不错,方便孩子健康阅读。

59元全套10册儿童绘本,平均下来一册都不到7块钱,不过就几根棒棒糖或者一顿早餐的价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过就忘,可孩子从绘本里学到的道理,却可以记得一辈子,爸爸妈妈们何乐不为呢?

有需要购买的家长朋友们,点击以下商品卡即可购买↓↓↓

Y【全10册】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 中英双语图画绘本¥59度小店月销1购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孩子并不需要成为父母希望的样子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孩子总是被欺负?守住底线是“善良教育”的前提 父母要学会反思

孩子总是被欺负?守住底线是“善良教育”的前提 父母要学会反思

孩子,教育,让孩子,父母,底线,软柿子,品质,家长,原则,哥哥,保护自己,对孩子,尊重别人,教育孩子,个人,亲子关系,人眼,动物,前提,善意,学会,小孩,教会,生命,英国,能力,表达方式,问题,长江,不懂得

2017-01-08 #短篇故事

想要孩子将来有出息 前提孩子要孝顺 学会两个方法对孩子教育

想要孩子将来有出息 前提孩子要孝顺 学会两个方法对孩子教育

孩子,父母,家长,家庭,认为自己,行为,好的,孝顺父母,故事,爷爷奶奶,表姑,老师,生活,很多人,给孩子,西方文化,和家,一生,义务,方法,经济,社会,长辈,影响,为了让,但是也,有出息,对自己,有不少,赡养老人

2008-01-05 #小故事

孩子听话懂事的前提 是要有会教育的家长 你做到以下几点了吗?

孩子听话懂事的前提 是要有会教育的家长 你做到以下几点了吗?

孩子,妈妈,父母,让孩子,很多时候,性子,老人,爷爷奶奶,原因,广场,朋友,梯坎,教育,教育孩子,都不能,亲戚,事情,叛逆,地方,奶奶,家庭,意见,想法,才能,时候,看电视,错误,骄纵,什么都,什么事

2019-05-23 #长篇故事

父母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 永远都是自己不断成长的样子

父母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 永远都是自己不断成长的样子

孩子,父母,教育,样子,对孩子,教育问题,人生,家长,进步,原因,家庭,思想,时候,用心,老师,问题,栽培,为了孩子,孩子培养,对自己,本能地,许慎,连贯,还可以,事情,一面,人眼,人类,信和,养子

2016-06-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健康”的夫妻关系 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健康”的夫妻关系 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女儿,婚姻,父母,孩子,家庭,女婿,教育,妈妈,男人,好的,给孩子,公公,家务,三观,家事,日子,思想,爸爸,经营,幸福快乐,对孩子,要知道,父亲,前提,人生,一生,事情,大爷,女人,妻子

2010-05-10 #长篇故事

教育专家:优秀的孩子 往往来自父母教育中的“三无原则”!

教育专家:优秀的孩子 往往来自父母教育中的“三无原则”!

孩子,原则,行为,家长,教育孩子,三无,和心,态度,如果你不,简单的说,给孩子,教育者,理学家,好的,家有,所有人,东西,不合理,主动权,人格,内心,做法,健康成长,前提,后会,处理方式,地位,图片,好好学习,妈咪

2011-05-08 #故事大全

让他们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让他们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样子,家长,教孩子,内心,人生,父母,让孩子,人眼,大人,精英,生活,那才,家长们,总是在,总觉得,要知道,自己喜欢,好的,都会,人面,事情,天性,女儿,想法,护士,时刻,时候,时间,看法

2019-02-17 #长篇故事

北大心理学教授:把孩子变得太善良 是父母教育的失败

北大心理学教授:把孩子变得太善良 是父母教育的失败

孩子,时候,父母,教育孩子,小孩子,情况,教会,内心,教育,前提,家长,大部分,是非,问题,错误,陌生人,一件事情,寻求帮助,这样的事,善心,小朋友,想法,状态,状况,玩具,生命,行为,能力,过程,调查

2009-08-20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