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回看《我是余欢水》 远亲不如近邻?看看“六尺巷”的故事

时间:2014-03-31

我叫余欢水,从童年蹉跎到中年。我就是要改变,和过去活得不一样。以前胆小,前怕狼后怕虎,现在我什么都不怕了,我就想最后疯狂一把!这是电视剧我是余

提示:本文共有 36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我叫余欢水,从童年蹉跎到中年。

我就是要改变,和过去活得不一样。

以前胆小,前怕狼后怕虎,现在我什么都不怕了,我就想最后疯狂一把!

......

这是电视剧《我是余欢水》中,主角余欢水(郭京飞饰)改变自我的心声。看他的经历,邻居对于余欢水行为的影响是很大的。也可以说,余欢水被误诊为癌症后,邻居装修的刺激,是他一改胆小、懦弱形象的开始。

1

余欢水遇到的两位恶邻,范括括饰演的女邻居霸道,楼上装修的男邻居傲慢。

余欢水开篇就是窝囊的人设:说不过女邻居的宠物狗随意在电梯小便,被儿子瞧不起;搞不定休息日装修的楼上邻居,被妻子看不上。

最悲怜的时刻来了,突如其来的癌症诊断,打垮了他的意志,他决定上吊结束自己可怜的一生。刚刚做好准备的时候,被楼上的装修噪音给打断了,这噪音,刺激了他,使他发出灵魂怒吼,打翻了装修现场,踹了那只不礼貌的狗,用啤酒瓶子砸头,吓跑了两个邻居。这让余欢水认识到,只要自己敢豁得出去,别人就不敢欺负自己。

分析一下,余欢水行为背后的因素:

人的行为是有情绪的,人的情绪也会藏在行为里,通过外界环境的刺激,终归或多或少的释放出来。

来自女邻居宠物电梯里带来的干扰,她自身的聒噪和粗蛮,余秋水奉行“好男不和女斗”的经典,隐忍着。这不能说他就窝囊,难道当着其他人和孩子的面,和泼妇邻居在电梯里打起来,就是男子汉?

男邻居家装修无休止噪音的影响,他自身的无礼和狂妄,余欢水采取“惹不起,躲的起”的原则,承受着。这也不能说他就懦弱,好汉不吃眼前亏,那男邻居一看就不是正经人,如果都以恶制恶,还要政府管理部门作什么?再者,老楼里面装修房屋这件事情,真的主要靠屋主的自觉性,遵守时间规定,考虑别人家的诉求,综合进行,否则,除非晚间睡觉,哪个时间段装修,都有受影响的人。

等到误诊为癌症,余欢水以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喝了买来的假茅台酒,开始上吊自杀,告别这个世界。悲惨淋漓的一幕,泪水朦胧的一刻,心如死灰的一瞬,真的让人难过。关键时刻,楼上邻居家装修的噪音再次冲破他的耳膜,打破了自杀前的寂静。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他不要死,他要回击,于是,装修油漆泼无节制的装修现场,闷打随地便溺的宠物狗。不过,面对索赔的邻居,他还是怂了,自己没钱,赔不起,反正要死了,也不想好了,他拿起了酒瓶子,砸在了自己的额头。这可真是楞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余欢水的扮演者郭京飞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接到剧本时内心很忐忑,因为这种小人物不讨喜,而且不好演。但我看了剧本后,就有了一种使命感,会觉得这是我给所有成年人的献礼剧。”

2

《我是余欢水》表达的是他本人死的心都有了,还怕恶人不成?以他的性格和处境,如果没有患癌的误诊,估计得忍受到人家房屋装修完毕,对于带狗的那位邻居的悍妇,躲着呗!

讲真,邻里交恶,有时的确不是蛮横回击,会解决所有问题的。

邻居之间,有矛盾也是正常的,但是,无休止的纠缠,会彼此影响的。

比如,文学大家钱钟书和杨绛夫妻,同另外一对文学家林菲夫妻是邻居,因为一个钟点工先为谁家洗衣服的事情,打起来了。后来,经过外人调解,才平息,不过,之后的20年里,两家还是口角不断。这可算是稀奇事了。当然,这里也有导火索,就是林菲的妻子,在争执中打了钱钟书女儿钱瑗一下,护女心切,这可能是两家一直难以平复的原因。

人群之间的聚集,有相对独立,有亲密无间,也有对立纠缠。如何应对干扰带来的处理模式,值得深思。真如余欢水一般以恶治恶?解决问题靠酒瓶子砸自己的头?面对自己的扰民行为,真如范括括那般,傲娇自负,死不悔改?或者像装修男那样,有了两个钱,装大爷,当社会?

那有人问了,还管不了这些霸道无德邻居了,哪能呢?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小区也有小区的要求,噪声扰邻、宠物随意的大小便,是有要求和大家监督的。人,居住于群体,还高于他人不成?再者,这样无理的人,遇到更横的人,岂不是容易挨揍,而不是余欢水拿酒瓶子砸自己了。

看看大衣哥朱之文的案例:

大衣哥爆红后,邻居们本着乡里乡亲的,有的看着他长大的,有的和他一起长的,估计还有抱过他的,给他个馒头吃的,对他的要求是越来越严格了。

他为村里修了路,有人批评:那么有钱,修那么点的路;

他挣了钱,邻居们开始借钱,不是一次,多次,后来他拒绝那个多次借钱的人,人家就翻脸了;

有人借着拍他家和他家人的生活玩斗音,粉丝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当然,意味着他天天被拍,随时被拍。于是,4月16日,大衣哥又上热搜了。

这一天,有人到他家门口喊“开门,开门”,无人应答。在围观邻居的喝彩和鼓励下,也在于他们自己的互相支持下,有人开始踹他家的门。

踹门者还得意洋洋,高声叫嚣:“踹一下门有什么了不起?没事,没事,我该踹就踹,他不敢管我。”一位带着墨镜的人,飞起一脚,把门踹开了。

大衣哥不敢管他,政府可以管他,涉嫌寻衅滋事的2人,依法被行政拘留10日。

还有名人和邻居上热搜的案例:

《鬓边不是海棠红》大火的演员尹正吐嘈楼上邻居小孩,室内跑跳动静太大扰民。找邻居,结果邻居不理,还提议他换房子。他觉得无语,很生气。有人认为,他过于计较,也有人认为邻居的素质确实有问题。那么,从大家的角度,做为名人,他公开全网谈论这件事情好不好呢?

3

《列子·汤问》云:“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

唐代诗人于鹄有首诗,名叫《题邻居》:

僻巷邻家少,

茅檐喜并居。

蒸梨常共灶,

浇薤亦同渠。

传屐朝寻药,

分灯夜读书。

虽然在城市,

还得似樵渔。

这是一首小清新的诗,炊烟未说,读来,似袅袅;相交未述,看起,如知心。

“ 并、共、同”等词的运用,把邻里间和睦相处的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邻居,真的是个温馨的词汇。

小时候,奶奶家所在的村庄里,家家户户在鸡鸣后起床耕做,张家长,李家短,隔着几里地,都有熟悉的味道,那一派烟火气息,历来想起都是暖暖的。

后来,回到城市的父母身边,邻居都是父母的同事,熟络得如同住在宽广的大院中,抬头唠嗑,低头也语。有一次,家里因为有些密闭,我有点煤气中毒症状,外出有些迷糊,邻居的大娘看到后,给我背回了家。

再后来,高楼的邻居,不一定有多熟识,至少见面,有个温暖的笑容,有个简单的记忆,有个热情的招呼。

到现在,小区的邻居,可以聚集谈娃,说吃,参加活动,低头不见抬头见,回家不见,也微信群里见。热闹得很。

安徽桐城有个六尺巷,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

据史料记载:清代康熙年间,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

家里人因为宅地纠纷打不过,搬救兵,好在这个领导是个识大体的,没有我家的房子,也不看看你是谁?敢侵占我的地盘,有你好看!退让三尺,这是以宽容睦邻,理解万岁。张家退让三尺,吴家自然不甘落后,也退让三尺,由此,“六尺巷”得名。

《太平御览》也有个《罗威饲牛》的故事:“罗威字德仁,南海番禺人。邻人牛犯冲苗,乃担刍送牛。牛主大惭,不敢复暴。

就是罗威邻居家的牛吃了他的庄稼,他告知,人家不理,他于是割草饲牛,吃饱了的牛,自然不会再去吃庄稼。自己家的牛,天天要别人喂草,再脸皮厚的人,也得思量思量,牛主不好意思了。这是以德睦邻,求仁得仁。

现代的好邻居也有,疫情期间,在广东省中山市,有这样一位“别人家的好邻居”——每天免费给小区派发100斤新鲜蔬菜!

某小区业主郭先生。看到邻居们外出买菜成了难题,他就将自家农场里的菜摘了送给了小区邻居。这些蔬菜平均5块多一斤,相当于郭先生每天要自掏腰包贴补500多元,但他对此并不在意,乡里乡亲的,特殊时期,能帮一点是一点。

几年前,父母搬来我所在的城市后,恰巧对门邻居也是一对外地来这里的老夫妻,那个感觉,如见故人。不知他们的感受,我们的心里可是有点小庆幸。两家都是老人,年龄同频,有点事情,真的是可以互相照应点的。虽然老人们之间,爱好、习惯,过去的经历不一样,学识、见识也不一样,那份热情,那份有事您说话的互相帮助,让隔楼居住的我们放心一些。

原来,家楼下有对老夫妻,儿女读博士都在国外,当时我们这个门栋,都说是文化门栋,出博士生,他们的儿女就是其中的一员。家有学娃,特别喜欢这样有文化的邻居和家庭。可是,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也不容易,那是10月买葱的季节,我下班回家,看见老太太坐在一楼,旁边有2大捆葱,弄不上去。楼上楼下也没有人走过,据说送葱的忙,给钱都不上楼。爱人不在家,我自己上阵,小女子力气小,一点点好不容易帮着抱上去,老太太激动的说自己是某医院的前护士长,有事说话。后来,两位老人被儿女接到加拿大居住了。

邻里间相互帮助的事情,相互提醒的事情,岂止是这些呢?

大家都知道,“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却不知道,还有下文,“近邻不如对门。”

总之,千年修得共枕眠,百年修得同船度,邻居,再不碰面,也容易看个背影,听个声音,这得多少年能修来呢?地球上多少人呢,住的近,不也是缘份吗?要珍惜哟!

文/我是蔷薇紫

图/网 络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回看《我是余欢水》 远亲不如近邻?看看“六尺巷”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邻里和睦相处 唱响时代新风(邻里好故事)

邻里和睦相处 唱响时代新风(邻里好故事)

邻居,司马徽,阿强,邻里,张英,家人,邻里关系,邻居们,阅历,关系,屋前,故事,母亲,水镜先生,和睦相处,六尺巷,基地,言行,灵魂,生活,远亲不如近邻,友善,玉锦,和睦里,好邻居,野生鱼,邻里间,妻子,女儿,主人

2008-02-21 #故事会

鸡泽是“六尺巷”的发源地?“六尺巷”带你领略什么叫中国礼文化

鸡泽是“六尺巷”的发源地?“六尺巷”带你领略什么叫中国礼文化

六尺巷,巷子,故事,舒芬,齐祖望,鸡泽县,邻居,刘阁,中国,家人,东柳村,张英,吴氏,宰相,我家,故居,遗址,门楼,鸡泽,一首诗,不见当年秦始皇,又何妨,让三尺,其义,刘府,德义,曾国藩,比别,李大人,纪晓岚

2017-08-25 #故事会

“六尺巷”的故事概述

“六尺巷”的故事概述

夫人,宰相,张廷玉,张叶,侍郎,作诗,书明,地皮,修书,北京,六尺巷,叶家,巷道,来信,院墙,清朝宰相,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安徽桐城人,出面干预,又何妨,往后退,老夫人,让三尺,见此情景

2018-09-04 #长篇故事

现代版“六尺巷”的故事

现代版“六尺巷”的故事

陈家,林家,林官,村里,长辈,六尺巷,吴姓,围墙,短信,张英,陈官,一块地,势头,双方,原因,家人,手机,张家,拆墙,村民,时候,省里,相府,越秀,边界线,不见当年秦始皇,又何妨,有人在,大呼,林兄

2016-08-19 #长篇故事

六尺巷的故事简介

六尺巷的故事简介

张英,六尺巷,故事,吴氏,房子,管一管,修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商人,北京,宅第,小巷,家人,宰相,小事,平民,平民百姓,修房子,安徽桐城,清朝宰相,有一次

2008-10-02 #短篇故事

读《六尺巷》故事谈修德

读《六尺巷》故事谈修德

张英,修养,属性,德行,精神,世界观,六尺巷,天地,故事,古之圣,在五,五德,五脏,厚德载物,道德,影响,齐其家,人生,人体,伦理道德,修德,家人,大自然,家庭,才能,格言,涵养,欲望,胸怀,竞争

2008-04-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家风故事」谦恭礼让六尺巷

「家风故事」谦恭礼让六尺巷

我们家,房子,弟弟,父母,邻居,人家,时候,日子,地方,工作,好的,院子里,他们家,六尺巷,儿子,全家,宅院,女主人,故事,父亲,盖房子,人员,典故,办法,孩子,好事,奶奶,孙子,宅基地,家风

2015-01-03 #故事阅读

六尺巷的故事简介

六尺巷的故事简介

张英,六尺巷,吴家,典故,双方,石牌坊,精神,宰相府,休闲广场,和西,家院,巷南,佳话,个人,人们,全长,关系,历史,张家,县衙,县官,参考资料,名门望族,含义,后街,回信,吴氏,年间,官邸,境界

2016-07-28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