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水浒传》中梁山泊发展的几个阶段

时间:2014-04-14

能够过得如此安逸,一方面得益于梁山天然地形自带的防御优势,另一方面王伦等人能耐一般,并没有在江湖上掀起多大风浪,因此官府并没有把他们当一回事,

提示:本文共有 422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一)

某年某月某日,白衣秀士王伦领着杜迁、宋万、朱贵三个小伙伴,拿着柴大官人赐予的第一笔风险投资,来到方圆八百里的水泊梁山,建立了一个小微型山寨团伙,从此过上了无忧无虑的世外桃源生活。

能够过得如此安逸,一方面得益于梁山天然地形自带的防御优势,另一方面王伦等人能耐一般,并没有在江湖上掀起多大风浪,因此官府并没有把他们当一回事,反倒集中力量剿灭桃花山、二龙山、清风山等好汉出没的地方。

因为王伦等人能耐一般,所以他们只能抢劫几个过路的客人,遇到能耐大一点的强人,往往是被虐的下场。他们的那点业绩,在官府眼里甚至连“悍匪”都算不上。这点收益再加上柴大官人暗地里的资助,已经足够他们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王伦等人对当下的生活很满足。

作为梁山水泊的头领,王伦不仅能耐一般,而且心胸狭隘,本着“武大郎开店——比我高的人坚决不能用”的心态,谨慎地对待任何希望加入他们内部的人。王伦很清楚,一旦有超出他们能力控制范围的人加入梁山,整个水泊梁山刚刚形成的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

所以,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拿着柴大官人的推荐信投奔梁山,受尽了他们的排挤和冷眼。

身居梁山水泊首领之位的王伦,或许不止一次地看着那八百里水泊湖面,在他眼里,那里就是世界的尽头。至于尽头之外的世界,他永远也不想知道。

然而,老天是公平的。

本事平平的王伦占据着八百里水泊梁山,如同一个软弱无力的小孩子却手捧着一大把金银财宝走在大街上,在那个强者如林的年代,遭来横祸是注定的。

不久,水泊梁山就发生了一次“重大人事调整”。

《水浒传》中描述这段“人事调整”的时候,说是林冲火并了王伦。其实更像是水泊梁山对占据它的人,进行了一次优胜劣汰的选择。

既没能力,也没心胸,更没声望的王伦,被水泊梁山残酷地抛弃了,杜迁、宋万等平庸之辈也被边缘化了。

水泊梁山迎来了第二个阶段。

(二)

在这个阶段,以晁盖为首,包括智多星吴用、赤发鬼刘唐、公孙胜道长以及阮氏三雄的又一伙强人盘亘在了梁山泊。

晁盖所率领的这个班子是很有特点的,既有智囊吴用,也有手段高强的林冲、刘唐、阮氏,更有手段变幻莫测的公孙胜。

这样一个团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各方面能力都很强悍,能力配比比较均衡,协调,再加上八百里水泊的天然优势,梁山泊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通过这次“人事调整”,晁盖和他的小伙伴们,完成了对水泊梁山的一次全方位的转型升级,业务能力水准得到大幅度提升。梁山一时间迎来了焕然一新的繁荣。包括官府的几次围剿都被他们轻松化解了。

晁盖团队和王伦团队,有一个相似特点,那就是没有什么进取心,只希望在水泊梁山安老终年。

好汉们的主营业务虽然不再局限于抢劫一些过往的行人,可以到周边几个村庄抢劫一些富户,刷一下存在感,但是依旧围绕在梁山周边。

尤其是晁盖团队的核心主干阮氏、白胜等人,原本就是在不远处石碣村以打鱼为生,上梁山于他们而言不过是换了个地方谋生。

对于梁山之外是什么样的状况、对于梁山的未来前途,晁盖等人从来没有考虑过,也懒得考虑。

因为眼下的生活,真的太适合他们了。晁盖等人恨不得希望时间能够停止下来。

不久,另一个人物的加入,将梁山泊的发展带入了下一个阶段。

(三)

这个人就是《水浒传》的主人公宋江。

和晁盖等人相比,宋江有很大不同。

在上梁山之前,晁盖属于称霸一方的富户,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豪强匪气颇重,他和他的小伙伴们,考虑更多的是物质层面的享乐。宋江出身于家境殷实的大家族,其本人自幼饱读诗书不说,又长期供职于地方政府,有着很强烈的忠君爱国思想,这种思想我们可以称之为宋江的终极“人生理想”,是属于精神层面的追求。

晁盖和宋江的区别,注定了两人最终会产生分歧。

诚然,晁盖是一个内心朴实、非常厚道的好大哥。晁盖对水泊梁山的管理,仅仅凭借一股豪强莽汉的性情和直觉。

在石秀、杨雄上梁山求助之前,晁盖从未想过梁山之外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去到江州劫法场救宋江,也只是凭借一股江湖义气。

而面对石秀、杨雄的求助,晁盖也表现出了拒绝的态度。因为晁盖对当下的局面是非常满意的,对业已形成的新的生态平衡是依恋的、不舍的,他也生怕新的外界力量,会打破这种平衡。

在宋江入伙之前,晁盖本人只希望接纳那些气质、作风和他相近的豪强悍民,人员成分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好汉们聚在一起,终日里只是喝酒、赌钱、比拼力气。

自打宋江加入梁山之后,梁山泊人员的成分履历越来越复杂化了,既有武松、鲁智深、李逵这样的强汉,也有孔明、孔亮这样的地方富户,还有薛永、焦挺这样的落魄英雄,以及金大坚、安道全、乐和、萧让等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更为难得的是,宋江的加入,给梁山泊带来了一大批原本供职于朝廷的能员干将,比如花荣、秦明、呼延灼、徐宁、关胜等。

在宋江的极力坚持下,梁山以“攻打祝家庄”为契机,迎来了向外扩张的步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宋江接连攻打了远方的高唐州、青州、华州,获得了桃花山、二龙山、清风山、少华山等江湖豪杰们的加入,取得的业绩惊人,获得的声望更是远远超过了晁盖。

此时,名义上为梁山头领的晁盖已经看不懂宋江做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看不明白的情况下,晁盖决定亲自带兵,贸然攻打“曾头市”,狠狠地刷一下自己身为梁山头领的存在感,结果却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尽头。

书中有个细节描写,或许可以看出此时梁山好汉们对待晁盖的心态:

晁盖中了史文恭的毒箭后,“却得三阮,刘唐,白胜五个头领死并将去”。

拼死来把晁盖救回去的,是当初追随他抢生辰纲的几个元老,而且这几个人已经在梁山中被边缘化了。其他新入伙的好汉,见到晁盖中箭后,完全就是一副“旁观看热闹”的心态。

梁山好汉的人员构成成分越发复杂,使得众人对晁盖的认同度也越发降低。晁盖所秉持的“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论秤分金银”的发展理念,早已满足不了众人的追求。

所以,晁盖之死,其实也是步了王伦的后尘,被梁山发展的大势淘汰掉了。

(四)

宋江带领众梁山好汉坚定地走向了水泊梁山的第三个阶段。

是自己老死在梁山,并且让下一代永远顶着草寇的罪名?还是另辟蹊径,妥善解决水泊梁山长远发展问题。早年间的晁盖,更早阶段的王伦从来不会去考虑这些。

走上新任领导岗位的宋江,却不得不每天面对这样的选择。

原则上来讲,想要彻底解决众兄弟们的名分问题,有两个途径,分别是招安和自己称帝。

宋江那心目中早已固化存在的忠君爱国思想,使得他注定不会考虑第二条路。

所以,招安才是宋江所能想到的最佳的选择。

这个招安计划,在宋江刚刚加入梁山之初,就已经在暗地里运作了。

宋江敢于去攻打祝家庄、高唐州等大的城池,目的不单是掠夺那些钱粮,更是希望以此来扩大梁山的声威,以增加他们在朝廷心目中的存在感。宋江不惜一切代价招揽卢俊义、关胜、呼延灼、徐宁、索超、秦明等大宋朝廷的名门望族、能员干将入伙,何尝不是希望利用这些人的声望,为水泊梁山进行站台背书,以增加他们在朝廷心目中的好感。

除了这些大手笔之外,宋江还暗地里通过京城名妓李师师和宋徽宗非比寻常的关系,将自己愿意接受招安的恳切心理传递到徽宗皇帝那边。

当梁山泊聚齐108将的时候,梁山的发展之路,真正地步入到了一个临界点:招安还是对抗?

在明面上接连挫败童贯、高俅亲率大军对梁山水泊的围剿,并且暗地里通过李师师向宋徽宗吹枕头风。

宋江和他的梁山众兄弟们,终于盼来了朝廷对他们的招安计划。

对于招安,渴望的人很多,观望的人也很多,反对的人其实没有多少,毕竟在宋朝“忠义礼节”盛行的年代,谁都渴望获得一个好的归宿。

最终,大势所趋,梁山好汉们接受了招安,转身一边,由之前从事打家劫舍勾当的绿林好汉,变成了拥有大宋朝廷合法编制的公务人员。

就在宋江满以为通过招安,宋徽宗便会同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时候,朝廷却给他们安排了新的任务。

(五)

梁山好汉们被安排去剿灭北方的辽国以及和他们一样出身的田虎、王庆、方腊。

在这个过程中,梁山损兵折将,以极其惨重的代价收场。

在梁山的这个发展阶段,宋江和他的众多兄弟们几乎就是在苦熬中度过的。这种艰难,一点也不弱于梁山创业之初,众好汉们几番出生入死、各自经历的人生磨难。

完成朝廷交代的任务后,梁山好汉人数只剩下最鼎盛时期的三成。而在战争中接连丧命的好汉们,仿佛是在以这样一种惨烈方式,完成他们对曾经的“目无法纪、杀人放火”行为的一次自我救赎。

就好像林冲山上时候曾经被王伦要求缴纳投名状,梁山也是在以这样一种方式,向大宋朝廷缴纳他们的投名状。

死者长已矣,存者且偷生。

有了这份投名状,宋江等人自认为他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踏入大宋王朝的体制机构之内,名正言顺地实现当时世人的最高理想——做官、报效朝廷。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宋江不仅完成了,而且率领一伙亡命之徒一起完成了。

这是宋江一直以来苦苦追寻的终极状态。

但是高俅、蔡京、童贯等人,一如当年盘亘水泊梁山的王伦那般,绝不会允许这样一伙强人,前来破坏他们在大宋朝廷内原本已经构建好的生态平衡。

宋江他们面对血雨腥风的战斗,或许可以应对。

在诡谲莫测的政治斗争中,他们真的头脑“很简单、很天真”。

高俅等人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松将宋江为首的几个头领瓦解了。

曾经轰动一时的梁山以一种非常惨淡的方式收场了,高俅等人自以为守住了他们和徽宗之间构建的那种生态平衡。

然而,不久之后,大宋王朝被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大肆抢掠一番,徽宗与钦宗皇帝被掳掠到北方,受尽非人折磨。徽宗的儿子、钦宗的弟弟赵构一直逃窜到南方杭州,惊魂甫定。

他们的下场并不比水泊梁山好多少。

(六)

其实纵观梁山的这五个发展阶段,我们不难发现:

王伦也好、晁盖也好、宋江也好,甚至于高俅一伙也好、徽宗皇帝也好,无不在追求一种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可惜那种环境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

水泊梁山是一个小的大宋朝廷,而大宋朝廷则是被放大了的水泊梁山。

当他们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他们面对的种种问题,其实本质上来讲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对成员的妥善安排、对当下的巩固以及对未来的探索。

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都会诞生出新的力量来推动他们去进行自我改变。

如果他们意图去保护固有的生态平衡的话,那么更强的外部力量最终会将这股平衡所打破。

水泊梁山作为意图打破大宋王朝内部平衡的外部力量,受思想和时代的局限,最终没能超越自我,完成对大宋王朝的重塑与构建,反落得残败凋零。

而大宋王朝自以为消灭掉了水泊梁山,就可以掩盖住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最终被更为强悍的金国所消灭,更令人唏嘘感慨。

一部《水浒传》,道不尽的是历史的轮回与沧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水浒传》中梁山泊发展的几个阶段”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水浒传中梁上好汉 在归顺朝廷之后 谁最后得到了善终

水浒传中梁上好汉 在归顺朝廷之后 谁最后得到了善终

方腊,武松,时候,宋江,阮小七,朝廷,诏安,李俊,李应,燕青,梁山好汉,水浒,卢俊义,阮小,好汉,寺庙,梁山,几个人,有几个,关胜,喻户晓,呼延灼,宋清,张顺,戴宗,李逵,朱武,李师师,柴进,杜谦

2013-05-15 #长篇故事

水浒传中梁山上真正的五位英雄好汉 侠肝义胆

水浒传中梁山上真正的五位英雄好汉 侠肝义胆

武松,燕青,林冲,水浒传,梁山,好汉,武艺,鲁智深,中燕青,九纹龙史进,史进,形象,性格,水浒,江湖,结局,浪子燕青,鲁提辖,修善果,卢俊义,卢俊,斗杀,李逵,李师师,武二郎,王义,白胜,白虎堂,豹子头林冲,贺太守

2007-01-09 #故事大全

名著阅读。5分小题1:请将下面《水浒传》中与武松有关的几个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只填

名著阅读。5分小题1:请将下面《水浒传》中与武松有关的几个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只填

小说,人物,发展,等级,作品,情节,事件,作用,嗜血,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内容,作者,环境,阶段,人物性格,语言,读者,环境描写,答题,字数,故事,文章,短篇小说,篇幅,谎言,分析,修仙,古典小说

2020-06-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名著阅读。5分小题1:请将下面《水浒传》中与武松有关的几个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只填

名著阅读。5分小题1:请将下面《水浒传》中与武松有关的几个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只填

小说,人物,发展,等级,作品,情节,事件,作用,嗜血,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内容,作者,环境,阶段,人物性格,语言,读者,环境描写,答题,字数,故事,文章,短篇小说,篇幅,谎言,分析,修仙,古典小说

2017-02-09 #故事会

颐和园昆明湖的前身您知道吗?讲述京西天然加湿器瓮山泊的故事

颐和园昆明湖的前身您知道吗?讲述京西天然加湿器瓮山泊的故事

昆明湖,王敏英,颐和园,游客,公园,北京,小船,玉泉山,师傅,景观,水域,水面,汽艇,游船,调蓄,梁军,白浮堰,人生,大运河,水系,水源,清漪园,湖泊,钉子,香山,东堤,铜牛,京城,作用,借景

2008-11-25 #故事大全

西方文化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西方文化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每个 爱问知识人

西方文化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西方文化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每个 爱问知识人

西方文化,时期,发展,希腊精神,古希腊,共存共荣,基督教,宗教改革,宗教,支柱,精神,民主主义,科学主义,起源,阶段,复兴,现代化,19世纪,罗马时期,另一个,理性精神,统治地位

2020-05-21 #短篇故事

心理学解读:我们的道德发展 经历了6个阶段

心理学解读:我们的道德发展 经历了6个阶段

阶段,道德,科尔伯格,习俗,故事,水平,看法,发展,男孩,权威,结果,行为,问题,冉阿让,个阶段,对这个,判断是非,妻子,俱乐部,丈夫,伦理,功利,医院,原则,心理学,好孩子,标准,权利,百科,被试者

2019-10-03 #故事会

儿童思维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儿童思维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儿童,阶段,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凳子,学会,家长,苹果,能力,中学,事物,关系,关键时期,宝宝,图片,好奇心,平面,目的,玩具,游戏,现象,立体感,空间感,积木,答案,问题,发展,分类

2016-03-1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