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湖北省通山县孟垅村三位脱贫带头人的脱贫故事

时间:2014-05-10

2014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53户763人

提示:本文共有 20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黄沙铺镇孟垅村位于大幕山麓,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素有“土壤不到3寸、树木不到3丈”之说。2014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53户763人。

(图为阮士利介绍黃精种植)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在湖北省市场监管局驻村扶贫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的帮扶下,全村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坚持实施“长线”“短线”项目相结合的精准扶贫战略。“长线”管长远,推广黄精、猕猴桃等道地中药材种植;“短线”富当下,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等“三小”产业。2017年,整村实现脱贫,目前正全力巩固脱贫成果。——孟垅村党支部书记阮士利

日前,记者走进孟垅村,聆听乡亲们在脱贫一线的奋斗故事。阳光下,那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讲述着村民们努力脱贫的收获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图中记录者为本报记者张华)

“蜂王”吴欣竹的甜蜜生活

从村委会出发,沿着村内七弯八拐的水泥路蜿蜒而行,记者来到一栋平顶小楼前,刚迈进大厅,就听见一阵阵“嗡嗡嗡”的蜜蜂声。

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蜂王”吴欣竹的家。

1968年出生的吴欣竹,今年52岁。1996年在山上用炸药开采石头时,不小心炸断了左手,失去了劳动能力,因残致贫。

“我原来住的是土坯房,做梦都想住上砖瓦房。现在住的房子是前几年新建的,有90多平方米,政府补贴了7000多元。彩电、冰箱等家电应有尽有,与城里人的生活没什么差别。”吴欣竹一边介绍,一边引着我们来到屋后的山上,参观密密麻麻栖满了蜜蜂的蜂箱。

因为失去了一只手,行动不便,吴欣竹既不能做农活,也无法外出务工,加上妻子患有慢性病,家里经济十分拮据,生活陷入困顿。“去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自幼对养蜂感兴趣的我开始学习饲养蜜蜂。”吴欣竹说,刚开始,由于资金不足,他只饲养了30箱中华蜂,一箱可赚1000多元,共赚了3万多元。今年,尝到甜头的他将养蜂规模扩大到60箱,纯收入将超过6万元。工作队按照每箱蜂100元的奖励标准,为他提供了3000元的补助。

谈起蜂蜜的销路,吴欣竹自信满满。自从向村里的年轻人学会微信的玩法后,他便开始在朋友圈卖起了自己酿的土蜂蜜。“我的蜂蜜品质好,十分俏销。尤其到了酿桂花蜜的季节,更是秒抢一空。依靠这些收入,我还清了因建房等欠下的债务。”谈起现在像蜂蜜一样甜蜜的生活,吴欣竹充满自信地说,作为村民小组组长,2021年,他不仅要把养蜂规模扩大到100箱,争取收入达到10万元,还要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鸡司令”孟凡冲的致富路

盛夏时节,热浪袭人。但在孟垅村一个叫劳塘的山坳,却凉爽宜人。站在高高的山坡上远远望去,只见一座现代化的鸡舍整齐地一字排开,“咕咕咕”的鸡鸣声,在幽静的山谷此起彼伏。

“这里就是‘鸡司令’孟凡冲的‘司令部’。”工作队队长钟清明形象地介绍道。

“我今年57岁,家庭成员4人,自小患有骨髓炎,不能负重劳动,加上两个孩子读书学费贵,2014年被定为因学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在孟凡冲夫妇居住的板房,他自我介绍说。

2019年底,工作队在了解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时,得知孟凡冲有养鸡技术,决定由他作为村养鸡致富带头人,采取“村集体﹢专业养殖户﹢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养鸡“短线扶贫”项目。工作队出资购买鸡苗、饲料,与村委会进行养鸡合作。孟凡冲只负责提供养殖场地、饲养技术和销售渠道。

“今年5月,第一批从嘉鱼县购买了5500只江汉林下土鸡苗,每只18元,驻村工作队和咸宁市政府各出8元,我只出2元。”孟凡冲说,这种鸡品质好,下的都是绿壳蛋。为了提高养鸡的效益,他与在城里工作的小儿子视频商量,打算走品牌养鸡之路。

据介绍,今年孟凡冲计划养3批鸡,收入20万元。为了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村里还成立了以他妻子方桂华为理事长的荣华种养殖业合作社,村里共有61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入股分红,他承诺每户贫困户每年分红不少于1000元。

“兔女郎”吴金钗的脱贫经

“别靠近,兔子怕陌生人,容易受惊!”

穿过一段崎岖的山路,记者来到一座位于半山腰的兔舍,正要走近参观时,在当地有“兔女郎”之称的吴金钗赶紧提醒道。

“兔女郎”(左一)向记者介绍情况

“我家共有4口人,除自己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女儿也是先天性聋哑人,全家仅靠丈夫在外做水电工赚钱维持生活。前些年看病花了20多万元,几乎倾家荡产。”吴金钗说。是工作队的真心帮扶,让她树立起脱贫的信心。

原来,2017年本已脱贫的吴金钗,由于疾病有返贫的苗头。工作队队长钟清明得知后,积极支持她学习养兔技术,通过发展养兔产业脱贫致富。

“目前,我养有种兔和成兔300多只,预计收入2万多元。”吴金钗说,兔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富含大脑和其他器官发育不可缺少的卵磷脂,有健脑益智的功效。不过,受疫情影响,现在的销路不是很好。鉴于鄂南地区有吃腊肉的传统,她打算将兔肉做成熏腊制品,销往通山县城的餐馆酒店。

为确保吴金钗脱贫致富,村里专门制定了“双产业”扶贫计划。在支持她养兔的同时,工作队还出资为她购进了600只江汉鸡苗和1000多米围网,帮扶她从事林下生态养鸡。“今年通过养兔和养鸡,预计收入6万多元,能让我彻底告别贫困。”吴金钗高兴地说。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湖北省通山县孟垅村三位脱贫带头人的脱贫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疫情,小区,社区,米庄镇,人员,同志,居民,高新区,副书记,作为一名,责任编辑,第一时间,镇党委,湖北省,支部,关键时刻,党支部,使命,共产党员,初心,勤洗手,口罩,命令,工作岗位,天都,大部分,品格,女儿,妻子,带头人

2020-07-03 #故事会

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

新课程,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武汉市,案例,湖北省,马青山,教育科学研究院,优秀青年,全国,对策,教师,成果,录像,片段,知名度,课程,知识点,课堂教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参与编辑,学科带头人,教研工作,教学案例,教学中,教学设计,教学...

2009-11-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我的小康生活—幸福生活奔小康!

我的小康生活—幸福生活奔小康!

爷爷,到现在,小康,新农村,小康生活,农村,养老金,时代,经济,建设,指导教师,我们的生活,李凯,王斌,西邑乡,节节高,责编,文正,小洋楼,新时代,有啥吃啥,第九中学,还记得,主题,党报,买菜,二哥,人们,作者,保山

2016-01-29 #故事阅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3本账本里的小康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3本账本里的小康故事

刘腊,梅夫,一家人,房子,株洲,祁东县,腊梅,记者,谭荣,谭卫民,长沙,家庭,夫妇俩,账本,小儿子,套房,小区,小孩,收支,母亲,退休金,变化,生活,买了一套,刘良,陈振,在长沙,中国共产党,好一,城后

2019-02-08 #故事大全

美好生活圆梦小康 “全面小康百家谈”走进南京溧水

美好生活圆梦小康 “全面小康百家谈”走进南京溧水

溧水,政府,陈超,小康,活动,南京,农业,合作社,普法,道路,吴和平,杜磊,幸福感,故事,杨梅,黑莓,发展,苏健,全面小康,农业旅游,一身,代表,产业,人民,公益,农家乐,农村,医疗,小康社会,南京市

2008-01-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3本账本里的小康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3本账本里的小康故事

刘腊,梅夫,一家人,房子,株洲,祁东县,长沙,账本,腊梅,谭荣,谭卫民,家庭,夫妇俩,记者,小儿子,套房,小区,小孩,收支,母亲,退休金,变化,生活,买了一套,刘良,在长沙,新华社,中国共产党,城后,家原

2010-10-05 #故事会

小康生活的故事

小康生活的故事

胡平,小康生活,老村,全州县,小康,笑话,人们,作者,时代,领导,永远也,古零陵,文桥镇,胡镇,副镇长,东山景区,爱好文学,嘴巴,个例,两者之间,两口子,乡镇,乡村,产物,党和政府,作者简介,先生,凤凰镇,司机,单位

2016-12-12 #小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报道贵州行启动 央媒聚焦贵州小康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报道贵州行启动 央媒聚焦贵州小康故事

贵州,凯斯,养老,无人驾驶,老人,活动,中心,医疗,底盘,湖区,观山,采访团,金属,支付,自动驾驶,工作人员,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企业,专业,地铁站,小康生活,定制,小康,床位,技术,有限公司,采访报道,贵阳,建设,评估

2008-06-08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