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关于槐树的传说

时间:2014-05-15

槐树灵异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1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大槐树的传说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朱元璋派宋国公冯胜将军西征,平定河西诸路。明王朝废除了元朝军政机构永昌路和西凉府,在凉州设立了凉州卫,属陕西行都司管辖明甘肃属陕西布政使司。 凉州卫的治所凉州,在地理位置上历来是抗守河西走廊咽喉的重镇和多民族争夺的要地,凉州的得失关系着西北边防的大局。明朝虽然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但残元势力还很大,而且西北的重点就在凉州之北。如果残元势力占据了凉州,从战略上来说明朝将处于极为不利的 局面。因此,明王朝特别重视凉州的安危和布防。在凉州的东北面从东向西,在汉长城的基 础上增修了百余里坚固的边墙,东接古浪,西连永昌;沿长城设有报警的烽火台和驻兵的 逻铺。公元1377年,驻凉州都指挥濮英出于军事防务的考虑,对凉州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 增修,在原有城墙的基础上又增高了1米。公元1391年,凉州总兵宋晟 在 武威城原有东南北三门的基础上增辟西城门,并修建了东、南、北三大城门楼,修建了吊桥 4座,挖了深6米多的城壕,在城墙四周修建箭楼、逻铺共36座,在北城墙的西边独建 一高楼,用来眺望远方,警报敌情。公元1574年,甘肃巡抚廖逢节、总兵石茂华又历时两年 ,用砖包砌了城墙。至此,凉州城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城汤池”。在增修加固城池的同时, 发动民工修堡筑寨,设立保甲制度,联防自卫,堡、寨联为一体,平时耕种,战时据守自卫 。因此,凉州从明开始以堡、寨命名的村庄遍布全境。堡寨保甲的设置,对保境安民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各种措施得力,加上明对驻守武威的将领也慎于选派,如濮英、宋晟、姜、达云、毛忠等都是熟悉边情、勇敢善战的优秀将领,因而在残元势力接连窜扰,不断进攻 凉州的情况下,明朝取得了一系列战争的胜利,充分发挥了凉州这一军略要地的重要作用。 明初,由于元朝残余势力和一些少数民族的经常入侵,战争频繁,户口锐减,严重地影响着 生产的发展和边防的巩固。在这种情况下,明朝统治者开始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实边。初期曾 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一带的数十万居民迁移到河西一带,屯田生产,充实边防。中后 期,因京畿连年荒歉,也曾移民凉、甘一带以解温饱。当时移民由地方政府管理,移民垦种田地,谓之“民屯”,开始3年不纳赋税,3年后征税也比较轻;不在额的荒地,可任人开荒耕种,永不纳税。由于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移民和当地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恢复。 凉州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屯地”、“屯庄”、“吴家屯庄”等地名,许多家谱、族谱都记载 其祖先徙居凉州的事实,民间也广泛流传着祖先“来自山西大槐树”的说法。这些情况实际 上就是明朝实行移民实边政策的历史反映。特别是大槐树的传说,有着非常确切的实证。 万民萦怀的大槐树,在山西省洪洞县城北二里的广济寺旁。树旁有石碑一座,碑冠在盘龙细 雕 之中篆刻“纪念”二字,碑阳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文记载着明朝移民实边 和移民就食的情况。明初移民时,在广济寺设局驻员,各地移民都到大槐树下集中,然后编 排队伍,分赴各地,再由接受移民的地方政府集中安置。在凉州至今还有“发放”、“安置 ” 等乡村名称,这些地方实际就是当时移民管理安置机关所在地。移民们离别养育了自己的故 土和亲人,到千万里之遥的陌生之地去生活,毕竟难以割舍。古人分别时曾有折柳相赠之习 惯,“柳”者留恋之意。移民们则带上一株槐树苗木,种植在新的土地上,以表示“怀念之情。移民活动多在晚秋进行,此时槐叶凋落,树上老鸹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凝 眸高耸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鸹不断发出哀鸣,令他们不忍离去,潸然泪下,频频回首 。从这里迁徙四处的人们,寄居他乡,把洪洞大槐树、老鸹窝的故事流传给后代,聊解思念 故土之情。“问我故乡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窝。”天长日久,洪洞大槐树的故事便妇孺皆知。从洪洞带到各地的槐树苗木也在新的土地上生根成长,枝繁叶茂。武威境内槐树遍布,据说与此有关。在武威众多的槐树当中,尤以城东10公里处清水乡张清堡大槐树最为著名,它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树围6.9米,树高15米,树冠高大,枝叶繁茂,每年都有新枝抽发,前去观赏者不绝,还有人焚香叩拜,这也算是对祖先的怀念。1989年4月21日,武威市二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定,以国槐为市树,充表达了广大凉州人民热爱国槐、缅怀祖先的心愿。现在,凉州城区各街道槐荫蔽日,嘉树葱郁,把古城妆点得美丽多姿。 明朝在移民屯田的同时,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设立了专门管理水利的机构,把水利纳入移 民屯田统一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业也很发达,在沿边地区设了“茶马司”,专理茶马互市,还设有专门的茶马集市。明朝于洪武五年1372创修了兰州黄河浮桥, 开辟了由兰州直通河西的官马大道,沿途设置了许多驿站和递运所。这些措施对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商业流通,加强民族团结,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明朝还非常重视发展文化教育。武威现存的古建筑有文庙、海藏寺、大云寺、莲花山、罗什寺、金塔寺等,都是明朝新修和增修的。凉州是全国保存明代建筑最多的地区之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关于槐树的传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槐树报恩民间传说故事

槐树报恩民间传说故事

老刘,老汉,儿子,槐树,生意,工人,解燃眉,连呼,无人接听,买药,不幸,交情,作用,伙伴,卧病在床,力气,双翅,木材,大恩,吵醒,声音,大槐树,天后,屋门,悲从中来,影子,心里话,心声,感情,无话

2020-09-04 #故事大全

辛集草帽庄千年古槐树传说

辛集草帽庄千年古槐树传说

草帽,老槐树,古槐,槐树,传说,村里人,树龄,河北省,见证,辛集市,驻地,古槐树,古树名,子曰庄,束鹿县,西边,园林局,城市管理局,建设厅,庄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家,住房,凤尾,公社,树皮,夫妻,大自然,城乡,品名

2011-07-13 #故事大全

家乡传说之四--大槐树

家乡传说之四--大槐树

大槐树,桃树,新安,李学忠,奶奶庙,树干,枝桠,老辈,大殿,人称,天空,指向,护卫,家乡,方向,文人,树冠,水平,蓝天,诗集,诗作,香客,上生长,为何如此,命名为,只知道,却不知,很多人,我知道,都知道

2012-05-16 #故事阅读

山西洪洞大槐树与移民传说:一场民众记忆的大迁徙

山西洪洞大槐树与移民传说:一场民众记忆的大迁徙

大槐树,传说,赵世瑜,移民,记忆,框架,移民史,研究,历史,资料,祖先,洪洞县,理论,工具,真相,问题,集体记忆,工作,山西,史料,心态,族谱,洪洞,集体,族群,方法,材料,证据,身份,哈布

2007-03-10 #故事会

虚构与真实——以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为例分析民间传说与历史的关系

虚构与真实——以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为例分析民间传说与历史的关系

传说,历史,移民,山西,燕王,大槐树,民间传说,政府,地方,洪洞大槐树,记忆,传说中,历史事件,民间,洪洞,百姓,祖先,大移民,事实,事物,年间,明史,过程,迁徙,靖难,元政府,燕王扫北,靖难之役,人民,人口

2015-05-14 #故事大全

槐树庄的猫奶奶

槐树庄的猫奶奶

奶奶 花仙子 院门 红一 风铃草 声音 小花猫 炊烟 规矩 做家务 鲜花盛开 想起了 歌声 一夜之间 一面 世界 传说 双目 医院 嘴巴 小脚 家庭 美丽动人 百病 灶台 烟囱 百花 端水 百鸟 百花园

2020-05-01 #故事阅读

北方人的祖先 为何来自洪洞大槐树?

北方人的祖先 为何来自洪洞大槐树?

移民,县市,大槐树,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山东,一带,洪洞大槐树,朱元璋,古大槐树,百姓,黄河,中原,依据,年间,广济寺,祖先,河北,景大启,洪洞人,凭照,传说,地方,官府,歌谣,山东地区,川资,战乱,曹州

2007-02-09 #故事会

为什么北方人的祖籍都是大槐树

为什么北方人的祖籍都是大槐树

大槐树,移民,洪洞,山西,传说,说法,认同,故事,族谱,洪洞县,迁徙,古大槐树,胡大海,祖先,后裔,传闻,古迹,地名,洪洞大槐树,广济寺,遗址,常遇春,景大启,贺柏,老鹳窝,洪洞人,居民,依据,关系,地方志

2014-07-23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