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寇准太大胆了 对皇帝做的这件事 魏征未必敢做

时间:2014-05-16 18:38:37

相关推荐

寇准太大胆了 对皇帝做的这件事 魏征未必敢做

宋朝知道辽军一定还会反复袭扰,就在定州、天雄军(河北大名)等地区集结大军,以保卫河朔地区的安全。此外,为延缓辽国骑兵的强有力进攻,北宋朝廷又在相当于今天保定至天津一带挖河决塘,形成一片泥泞的沼泽。

辽国屡次袭扰北宋边界,好像真的要消灭宋朝政权,侵占其土地。其实,辽国人并非电视剧里那般“嚣张”。辽国建于公元916年,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辽共有五京,其中东京辽阳府就是现在的我省辽阳市一带。而北宋于公元960元建国,比辽晚了近44年。可人们为何将对辽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有辽开始就在一直侵略大宋呢?这可能涉及到宋辽两国的传说与一些影视剧的宣传有关吧。

据说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先后两次北伐辽朝都以失败而告终,甚至自己也因为与辽作战受箭伤复发而身亡。宋辽战争从宋太宗时期持续至宋真宗赵恒,二十多年。可见,在建国初始,北宋对辽的军事战略还是很主动的。还有,据史书载,当时北宋的军事实力比辽国强很多,客观上辽还是无法一时灭掉北宋的。

双方20多年的交战,两国受到的压力是相当大的。特别是相对于北宋而言,建国之始的锐气早就因两次北伐的战败而变得小心谨慎。直到宋太宗驾崩后,辽朝才逐渐主动起来,但也并不是为了直接侵占土地。

实际上,萧太后与老相好韩德让并不想与宋朝长期交战下去。要知道,辽国上层军事贵族的地位想要得到上升,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战争。而且萧太后因和韩德让一直通奸,即使辽朝风俗再宽容,太后的私生活已经出现污点的,想要理直气壮地统治下属。因此,和北宋的仗打得越多越大,萧太后与韩德让的地位就会更巩固,但这样做的风险也会越大。于是,这两人根据“进攻是最佳的防守”的原理想出来一个聪明上策:以攻求和。因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发动战争,迫使北宋谈判,这样一来宋辽双方都能有台阶下。

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其子辽圣宗倾全国之力南侵北宋。

同年九月,宋真宗赵恒刚任命毕士安和寇准同为“同平章事”,即宰相。寇准,华州人,十九岁时就因精通《春秋》进而考取进士。赵光义在位时对他很看重。一次,寇准上奏言事,恰好碰到宋太宗心情很糟糕,驳回寇准所奏,愤怒想离开。寇准还真是大胆,竟敢上前拉住宋太宗御服,“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不过如此“鲁莽”的他,却得到宋太宗赏识,叹道:“朕得寇准,犹文皇(唐太宗李世民)之得魏征也。”

不过,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直臣很容易被贬,果然后来寇准就被贬外任。至道元年,赵光义箭伤复发,连忙将寇准从青州召回,一边让他看自己已经溃烂的伤口,一边问:“朕诸子孰可以复神器者?”

寇准的回答也很有水平:“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太监)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惟陛下择所以副天下之望者。”

赵光义闭上眼想了很久,试探地问:“襄王(赵恒)可以吗?”

寇准回答:“知子莫若父,陛下认为可以,希望您马上做出决断!”

于是,赵光义立即下诏,封襄王赵恒为寿王,立为皇太子。

赵恒拜庙还宫,东京的民众纷纷夹道围观新太子,私下小声议论:“此少年天子也。”

赵光义听说后,就有点不高兴了,对寇准说:“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于何地!”

寇准再拜称贺:“此社稷之福也!”

赵光义仔细一想,明白天下人心已定,释怀大笑,君臣两人在内殿相饮不醉不归。但是没过多久,寇准就因为与大臣冯拯起了争执,惹恼了赵光义,被贬为邓州知州。

宋真宗赵恒登基后,一直想起用寇准为相,但是“患其刚直难任。”时任参知政事的毕士安听说宋真宗要任自己为相,立即推荐寇准也同为相。

宋真宗说出来自己的担心:“听闻寇准此人好刚使气。”

毕士安答道:“寇准忘身殉国,秉正嫉邪,故不为流俗所喜。方今边境不息,辽寇来侵,正宜用寇准为相。”

话说辽军的进攻十分迅猛,先锋大将兰陵郡王萧挞凛与六部大王萧观音奴两人率大军进攻威虏军(河北徐水)和顺安军(河北高阳)受挫后,又攻击北平寨、保州等地。没想到萧挞凛这次很快攻破遂城,俘虏宋将王先知,随后又与萧太后、辽圣宗会师,合力进攻定州。不过这次萧挞凛就没那么幸运了,宋军凭坚城而守,硬是没让辽军碰一下定州城,辽军见没便宜可占,就驻扎于阳城淀(河北望都),号称二十万众,等待时机。

很快,宋真宗就收到了战报,十分惶恐,连忙召见寇准。寇准不慌不忙地答道:“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并借机请求宋真宗能御驾亲征澶州(河南濮阳)。宋真宗犹豫了半天,勉勉强强答应了。

寇准这一做法,将参知政事(副相)王钦若、佥署枢密院事陈尧叟吓坏了,两人随即进宫密见宋真宗。王钦若是江南人,就密奏皇帝前往金陵(南京)“避难”;而陈尧叟的家乡是蜀地,就请求皇帝“避难”成都。二人左一把泪右一把泪,将宋真宗说动,立即将寇准召来内殿,问自己“幸”哪个地方比较好。

见王、陈二人也在,寇准心里已猜到八九分,厉声问:“是谁给陛下出这样的主意?”

宋真宗不好意思说出是王、陈二人,说:“爱卿你也别问是谁,就说朕外出避敌是否可行?到底去哪里才安全?”

寇准斩钉截铁地回答:“陛下实该斩杀出这种馊主意的人!皇帝神武,将师同心,倘若您亲征,敌人必遁。即使陛下不亲征,下令我军坚城固守,以老敌师,无论如何也到不了皇帝您逃避他方的地步!”

宋真宗被说动了,又问寇准谁可以镇守大名,寇准趁机“推荐”能说会道的老滑头王钦若,怕他再在皇帝身边总出外逃的坏主意。王钦若心里那个恨啊,但是没办法啊,官大半级也压死人。在天雄军守地,此人“闭门束手无策,但修斋诵经而已”,幸好有安肃军、广信军的大宋将士拼死抵抗,才坚守住战略要地。

而辽国这边,二十万大军的粮草加上战马的饲料,每一天都是一个巨大的消耗,十分不利于长久驻扎。

之前在定州战役中被辽国俘虏的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投降了,不仅被萧太后授予户部使一职,还被赐一名美女做妻子。自此,他对辽国死心塌地。

在北宋武将里,王继忠的官职尽管不高,但他毕竟是宋真宗赵恒做王爷时的心腹,一般军将自然难与他相提并论。当宋真宗获知王继忠“死讯”后,下诏追赠他为大同军节度,并让其四子为官。

看到辽、宋两国成对峙相持阶段,一直想为辽朝出力的王继忠趁机劝萧太后与大宋议和。谁知,这正中萧太后下怀,她早有退兵之意,就派四个兵士持信箭,带着王继忠的亲笔信前往会见宋朝的莫州部署石普。石普见事关重大,立即派人八百里加急将信交送至宋真宗手里。

为此,宋真宗与大臣进行廷议,吕端等人认为是诈伪之书;毕士安则认为辽国出兵一无所获,这时请和应该不假。

面对意见不一,宋真宗还是很有主见的,说:“卿等但知其一,未知其二。辽人入侵无成而请盟好,得请之后,必有进一步要求。朕屈已安民,以财物换和好,大可答应。但朕所虑者,辽人盟好之后必以关南之地为辞,要求割还。如果辽方想出此种要求,朕一定治兵誓军,亲行征讨!”于是,宋真宗亲写诏书回送王继忠,表示为了双方百姓能安居乐业,可以暂时休战,再慢慢议,不过拒绝了老王马上要宋朝派出正式使节的要求。

宋、辽两国开始进行“和谈”,但是双方军队却还一直打来打去。同年十一月,宋军在朔州大败辽军,被围困的岢岚军也因辽军的粮草不足撤军而解了围。

萧太后为了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的主动权,集中辽军主力昼夜不停地围攻瀛州城(河北河间),其本人更是亲自击鼓督战,但是进攻激战了十多天,还是没有攻下。

要说瀛州城宋军守将季延渥也确实了得,这位将门之子亲自绕城指挥,拼死守城,冒着箭雨与守兵一起四处抛滚巨木,射泼油燃烧的弓箭,只见辽兵一个个掉下来。结果,辽军付出了死三万、伤三万的巨大代价,却动不了瀛州城的一砖一瓦,只得从撤退。

萧太后正生着闷气,还好传来了萧挞凛、萧观音奴二人率军攻克宋朝的祁州、俘获大量宋兵的“好消息”。于是,萧太后等人立即率辽军主力与萧挞凛等人会师,集中攻击宋朝的冀州、贝州(河北清河)与天雄军。北宋政府随即调兵遣将,“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戌卒会天雄军”,全面南移防线。

当时宋真宗还在韦城,很多大臣获知辽军深入的消息后,暗地里劝说他南幸金陵。宋真宗听不得劝,又召寇准商议:“朕南巡(逃)如何?”

寇准满脸严肃,答道:“群臣懦弱无知,真如乡老妇人一样。今敌骑迫近,四方危心。陛下惟可进尺,不可退寸。河北诸军日夜企盼龙驾亲至,必定士气百倍。若陛下回辇数步,则万众瓦解,辽人蹑乘其后,金陵亦不可得至!”

宋真宗,思考良久,才表示说自己还要考虑一下。

寇准走出御帐,碰到殿前都指挥使高琼,连忙上前拉住他的手,问:“高将军世受国恩,何以报国?”

高琼回答:“我本武人,愿效死以报!”

寇准立即拉着高琼又走进御帐,对难以决断的宋真宗说道:“陛下如不信为臣之言,请问高琼。”

高琼立即跪下道:“随驾军士父母妻子尽在京师,必不肯弃而南行,估计中途皆会逃亡殆尽。愿陛下亟幸澶州,臣等必竭死力,契丹不难破!”

尽管宋真宗自幼喜欢打仗一类的游戏,但长大后却变得斯文多了,要真的想让他上战场还得花点心思。此时的宋真宗还有点犹豫,再看看侍卫王应昌,王应昌虽是武将,但智勇双全,立即答道:“陛下奉将天讨,所向必克。如果我军逗留不进,臣恐敌势益张。”宋真宗这才下定决心赶往澶州。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寇准太大胆了 对皇帝做的这件事 魏征未必敢做”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关于宋代人物寇准的故事

关于宋代人物寇准的故事

寇准,丁谓,真宗,皇上,使者,宋太宗,大人,皇帝,陛下,大宋,杨亿,状元,精神病,结果,历史,丞相,个人,仕途,国家,契丹,朝廷,母亲,晏殊,李迪,魏征,南方人,哪位,地方,太宗,大哥

2020-07-10

唐代历史事:唐太宗和魏征的那些事

唐代历史事:唐太宗和魏征的那些事

魏征,唐太宗,李世民,皇帝,百家号,泾河龙王,太宗,作者,关系,国家,储君,这件事,事情,墓碑,碑文,贞观之治,问题,唐太宗李世民,孙权,陆逊,两个人,以人为鉴,一生,原因,史官,名声,奶奶,地府,大臣,想法

2020-09-07

唐朝历史事: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唐朝历史事: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魏征,李世民,皇帝,唐太宗,关系,百家号,储君,历史,作者,大臣,臣子,这件事,故事,国家,墓碑,太宗,鹞鹰,孙权,李承乾,李建成,事情,作用,小明,史官,形象,所想,时期,文章,时候,环球网

2020-04-20

唐朝历史事: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唐朝历史事: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魏征,李世民,皇帝,唐太宗,关系,百家号,储君,历史,作者,大臣,臣子,这件事,故事,国家,墓碑,太宗,鹞鹰,孙权,李承乾,李建成,事情,作用,小明,史官,形象,所想,时期,文章,时候,环球网

20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