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两位名人 政见不和 却各写了一首哲理诗 异曲同工 互相唱和!

时间:2014-05-24

批点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三认为苏轼与王安石在新法上政见分驰,互相对峙,似乎冰炭不能相容,所以他希望这两位奇人在别的事情上能有某种相通之处,才能使

提示:本文共有 20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纪晓岚曾说:“东坡、半山,旗鼓对垒,似应别有佳处,方惬人意。”(《批点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三》)认为苏轼与王安石在新法上政见分驰,互相对峙,似乎冰炭不能相容,所以他希望这两位奇人在别的事情上能有某种相通之处,才能使人们满意。

其实,苏轼与王安石虽然年龄相差15岁,确有很多事迹不独相通,而且巧合。比如:两人都21岁进士及第,享年都65岁。王安石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字号用意的情趣隐合。苏轼解职黄州、赴任汝州、途经金陵时,曾与王安石一起居留一月之久。据苏轼在《与荆公书》中吐露,两人曾相约在金陵买田卜邻,相从林下。

两人平素多有诗歌唱和,并且见解吻合。据《西清诗话》:王安石在蒋山时,以近作《寄蔡氏女》示苏轼,苏轼看后说:“离骚句法,乃今见之。”王安石亦说:“非你见谀,我亦自负如此。”又据宋人笔记称:王安石在钟山,有人自京师来,王安石问:苏轼近来有无诗作?来人说:近闻苏轼游庐山,有《题西林壁》一绝,即诵之。王安石听后,颔首称善。两人都以文章盛名跻身于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相通巧合的事迹使人感到,半山与东坡似乎是一对传奇人物。这里有二人的诗作为证:一是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是苏轼的《题西林壁》。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东坡志林》第7条载:“仆庐山诗尽于此矣”,可见这首诗是苏轼的精心力构,也是他勘透世情的杰作,悟彻人生的妙谛。

两诗写作,一先一后,时间相隔34年,一写登飞来峰,一写游庐山,地点相去一二千里。然而对读比较两诗,总觉字里行间似有同出一辙的蛛丝马迹。

《登飞来峰》层次井然,安排稳妥。起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转句直入情语,着“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从全诗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胸襟境界,只有登上天外飞来的高峰才触发得出;但无“闻说鸡鸣见日升”作铺垫,亦引不出此等胸襟境界。只有登上“飞来峰上千寻塔”,才能用见日出闻天鸡的故实;也只有在天外飞来的高峰见日出闻天鸡,才能导出不畏末俗乱真、站得高看得远的胆识气概。思绪条贯,勾连紧密;天衣无缝,一气呵成;前后关照,浑然一体。

《题西林壁》为苏轼游庐山在西林寺题壁之作。他先后写了7首庐山记游诗,这是最后一首。这首诗对庐山作总体描述,作者立足西林寺,全诗景状从平视、俯视中写出。起句写庐山横面侧面的山势,平视庐山,奇势叠出,概括精密准确,描绘细腻生动。承句写庐山远近高低的山势,俯视庐山,变幻莫测,补足起句未尽之景。可见起、承两句写景不失其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转、结二句作情语,以议论的笔触,寓哲理于抒情之中,畅写人们习见的理念,即:人的主观认识,各自都有局限性。寥寥14字,道尽人情事理,故此诗一出,立成典故,雅俗咸通,竞相援引。从全诗看,后联的理念,全从前联的景语熔铸铺垫出来。理念的产生,来自奇幻瑰丽的想象,而隽永深刻的理趣,自会启发出新鲜贴切的妙语。故历代评家咸推此诗深含哲理,评价极高,最著者如《宋诗精华录》卷二云:“此诗有新思想,似未经人道过。”现代《唐宋诗词探胜》说此诗“善状目前之景,又妙寄物外之理,两者融洽无间”,非禅偈所能比拟,所评极是,似可定论。

通过两诗对读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两诗在立意、谋篇、炼句上不仅相通,而且巧合。从诗题看,王诗用动词“登”,苏诗用动词“题”,都用地名作宾语,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从体例看,两诗都是写景七绝。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王诗借写景抒发壮怀,句句入扣;苏诗借写景畅言事理,字字入微,且都寓情理于诗境之中。从章法看,都是前联写景,后联抒情。从表达的语势看,两诗的情语中几个用字几乎雷同。如王诗转句用“不畏”承上启下作过渡,苏诗转句用“不识”承上启下作过渡,各自的关照都极稳妥,又如两诗都用“只缘”导引结穴;又如王诗的“身在最高层”与苏诗的“身在此山中”也相同。由此看来,两诗的相通与巧合,达到逼肖,如出一辙。真是英雄所见极同,何其相似乃尔!世界上有这样的奇人奇诗,岂不是惬人心意的一大佳事么!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两位名人 政见不和 却各写了一首哲理诗 异曲同工 互相唱和!”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异曲同工:揭秘同行相助的地道成语

异曲同工:揭秘同行相助的地道成语

同行,成语,特点,人们,关系,状态,乃其,伊尹,和归,吕尚,周文,屠钓,杜甫,汤武,王植,魏志,陈思,闻一多,同类,三国志,人际关系,共性,任务,同业相仇,同行间,团结合作,定语,意思,志趣,或事物

2024-01-29 #综合

王羲之首创永字八法 其中用意 或与达芬奇画鸡蛋异曲同工!

王羲之首创永字八法 其中用意 或与达芬奇画鸡蛋异曲同工!

达芬奇,永字八法,王羲之,书法,王羲,基本功,用意,老师,异曲同工,书圣,基础,笔画,绘画,书法大家,刚开始,后世,地基,大部分,汉字,鸡蛋,中国书,这个字,金科玉律,佛罗仑,孙智永,智永,虞世南,好的,七世,个人

2020-03-06 #故事大全

《只有芸知道》和《一个叫欧维的男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有芸知道》和《一个叫欧维的男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欧维,妻子,电影,男人,一个叫,北京,年轻人,新西兰,爱人,观众,她的骨灰,冯小刚,隋东,不一样,好好活着,瑞典,力量,中欧,丧母,刺猬,先生,国产电影,半身,北半球,南半球,呼吸声,女人,大海,学历,婚姻

2018-11-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十二生肖古风拟人 龙蛇异曲同工 虎小姐的丝袜“很带感”

十二生肖古风拟人 龙蛇异曲同工 虎小姐的丝袜“很带感”

姐姐,感觉,衣服,拟人,黄色,一身,给我们,小姐,气质,穿着,生肖,马姐,样子,头发,白色,虎纹,给人一种,丝袜,异域风,雍容华贵,化身,古风,少数民族,温度,紫衣,紫色,粉色,跳脱,银色,显得更加

2011-11-16 #故事大全

话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的异曲同工之处

话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的异曲同工之处

人家,锦上添花,时候,雪中送炭,石湖居士,行业,才能够,范成大,好的,一生,人们,专业,人犯,代价,诗人,故乡,大雪,印象,场合,所在,石湖,时间,本质,真情,老师,著作,诗歌,退居,诗集,长处

2016-06-12 #故事会

肖战短片《家规》上线 竟和曾国藩家训有异曲同工之妙

肖战短片《家规》上线 竟和曾国藩家训有异曲同工之妙

肖战,父亲,家规,曾国藩,贷款,买车,儿子,父子俩,苏伦,努力工作,赚多少,家训,故事,过程,消费,有一分,花多少,好的,导演,交通工具,事情,内容,孩子,家族,时间,少年,感觉,想法,忠孝,忠心

2015-04-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浅析《雾山五行》成功的原因 有一点和《哪吒》有异曲同工之妙

浅析《雾山五行》成功的原因 有一点和《哪吒》有异曲同工之妙

动画,五行,观众,画面,音效,原因,质量,哪吒,时候,音响,共鸣,中国风,动力,层面,情感,感觉,招式,中国人,层面上,情感上,这就是我,之光,大家好,和音,广大观众,还记得,中国,剧情,传统,人们

2014-06-30 #故事会

医圣祠:冬至吃饺子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看完这篇文章您就懂了!

医圣祠:冬至吃饺子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看完这篇文章您就懂了!

张仲景,习俗,陶陶,先生,医圣祠,冬至吃饺子,饺子,为了纪念,人们,医学史,南阳,世界,中医,传说,医圣,城市,大锅,旅游景点,来源,病人,穷人,耳朵,旅游,第三大,异曲同工,施善,道得,医学家,大家好,上都

2019-02-26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