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方舱故事」一次又一次 哭了:为爱我的人 和我爱的人

时间:2014-05-29

休舱当天,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现场说,绝大部分患者都已经康复了,部分患者转到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完成

提示:本文共有 566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2月14日到3月10日,运行了26天的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总计收治病人564人,江夏方舱是武汉首个以中医院运转模式来进行临床治疗、管理的方舱医院。休舱当天,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现场说,绝大部分患者都已经康复了,部分患者转到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完成了历史使命。

来自天津第六批医疗队的王蕊和万娟,2月10日驰援武汉,她们亲历了这一“生命之舟”启航归航的全过程。出发前一晚,一直没告诉家人报名的王蕊向丈夫“交代”了好多事儿,万一有什么不测,一定要把孩子带大,照顾好两边的老人,好好孝敬他们。她在休舱时总结说:“我们是哭着笑着进方舱,现在是笑着哭着出方舱。”

十七年前的战友又相遇了

3月1号下午1点多,王蕊来到江夏方舱医院。穿防护服时,她发现护目镜换成了防起雾的那种,心中一阵高兴:终于不用隔着“水幕”上班了。全副武装后,她走进了“红区”。

刚进舱不到1个小时,她明显感觉头疼、恶心:“可能是对新护目镜不太熟悉,勒得有点紧”。

那天有好几位病人出院,需要进行床单位处理、物品消毒、出院指导等工作。总共6位护士,每个人的活儿都很多,王蕊想忍一忍,也许再适应适应就好了。

又1个小时过去,难受劲儿不仅没缓解,反而更加剧烈。王蕊几乎是踉跄着找到组长申请提前出舱。

出去摘下护目镜的一瞬间,王蕊觉得头是麻的,就好比蹲时间久了,腿麻的感觉。她不敢摸,一碰就像针扎一样:“这脑袋已经不是我的了”。她坐在椅子上,没有意识地喘了半天,才一点一点恢复过来。

晚上8点多,王蕊回到驻地刚要进屋,斜对门的房间传来一阵急切的询问。

“蕊啊,你没事吧?!”回头一看,是万娟,“下午你们组长给我打电话,说你不舒服,现在怎么样了?”

“没事了,已经缓过来了,放心吧。”王蕊笑着说。

“明天三顿饭一定多吃,不合口味也要吃,对恢复体力有好处。”王蕊有点挑食,万娟心里清楚。

“就你话多!”王蕊白了万娟一眼,乐着进屋休息了。

王蕊是天津支援武汉第六批医疗队护士,万娟是医疗队副护士长,她们都是天津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护士,从1997年念护校到现在,两人相识23年。

“我们非典时就在‘红区’战斗,17年后又一起在武汉救治病人。”

万娟和王蕊在方舱医院

第一天进舱,爱人差点吓疯了

江夏方舱医院位于武汉市江夏区,是由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改建而成,它的外型类似北京鸟巢体育馆,因此也被叫做江夏“鸟巢”。

这里有5个病区,分别由天津、河南、陕西、湖南、江苏5支医疗队接管,共计800张床位。天津医疗队负责第一病区,简称“天一”病区,涉及96张床位。

江夏“鸟巢”,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

万娟是“天一”病区副护士长,她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接收患者。2月14号一开舱,她就站在大门口,为每位患者办理住院手续。

那天艳阳高照,万娟穿着防护服站在户外,没多久全身就湿透了。可到傍晚太阳落山,气温猛地下降十几摄氏度,湿乎乎的衣服黏在身上,她冷得直打哆嗦。转天2月15号,武汉突降雨夹雪,最低气温只有-2℃。

晚上临近8点,眼看着可以出舱,指挥部突然传来通知,马上有22位患者入院。万娟咬了咬牙,等到转运车辆到达后,为病人办理了住院手续。夜里回到宿舍,万娟两条腿已经冻得有些发麻。

刚到江城,这里的天气就给万娟一个下马威:“平时咱说‘四季如春’,但是我感觉这里就是‘春如四季’。”

同一天,王蕊第一次“进舱”,值下午2点到8点的班。晚上出舱时,王蕊发现其他四支队伍也都陆续下班,大家挤在一个通道,撤离速度非常缓慢。直到11点多,她才进入缓冲区脱防护服,回到驻地已经是16号凌晨2点。

出发前,她和丈夫胡少健约定,不管几点,到了驻地就打电话报平安。王蕊拿起手机,发现有20多个未接来电,全是丈夫的。她赶紧拨回去,瞬间,那边就接通了。

“你终于给我打电话了,我都快等疯了!”胡少健的声音有点哭腔。

按照值班时间,王蕊应该10点多就能到达驻地。可到11点,胡少健都没有等到老婆电话,没有办法,他只能不停打电话过去,但始终没人接听。夜里12点半,胡少健又发了条微信。

“无论你什么时候回来,一定给我打电话,我不睡觉,一直等你!”

发完信息,他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却什么都看不进去。胡少健攥着手机,脑子里一阵胡思乱想。

好在,电话还是打了过来,听着爱人解释晚回去的原因。胡少健喘了口大气:“你可真是把我吓死了。”

王蕊在“红区”

病人问的很直接:“我还能出去吗?”

江夏方舱医院“开舱”,是武汉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

从2月13号起,湖北省卫健委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进行公布。数据显示,2月12号,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638例。

诊断标准改变后,2月13号,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激增到14840例,其中武汉市13436例,占比超九成。

方舱医院的设立,正是为了“应收尽收”持续推进,使激增数字中的轻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这一点万娟感受最深。进舱第一天,“天一”病区收治了10位患者,第二天一下子就是32位,仅4天时间,病区96张床位就满了。

“患者进舱时,我们会给他们戴上身份识别腕带。”万娟沉默了一下,“但有的病人,你能从他的眼神里看到焦虑和恐惧,他的问题也非常直接——我到这里来,还能出去吗?”

这让万娟觉得,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抚,是治疗中最重要的:“但这也是最难的,对医护、对患者都是挑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江夏方舱的治疗方法是以服用清肺排毒汤为主,同时根据个人情况,搭配治疗发热、咳嗽、脾虚、焦虑失眠等4类辅助颗粒剂,以及耳穴压豆、穴位敷贴、艾灸等中医药特色疗法。

在心理疏导上,每天上午10点,护士们会带着患者打八段锦、太极拳,通过锻炼放松身心。2月中旬和3月初,她们为所有当月生日的患者举行了生日会,方舱医院提前给每个人预订了生日蛋糕和长寿面。

在“天一”病区,队员们专门为患者打造了一面“心愿墙”,鼓励大家写下住院期间的所思所想。每位患者心里都堆积了很多话,队员们希望搭建一个让大家倾诉的平台。

“天一”病区的心愿墙

果然,“心愿墙”很受欢迎,设立的第二天,就已经贴了将近40张纸条。有的人会写满一张纸,有的人就是一两句话。王蕊记得,有位患者写道:康复后,想回到工作岗位,与家人团聚。

“很简短,当时我很好奇,问他家里的情况。”王蕊说,“他说我现在特别想我的女儿,她叫晨晨,我从隔离观察到现在,已经一个月没见到她了……”

话没说完,病人捂着脸哭了。王蕊也跟着湿了眼眶,自己孩子上小学四年级,来到武汉每天只能用微信视频看两眼,这种思念的感觉她最清楚,她赶紧上去安慰病人。

“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就只能和他说说我家的情况。然后告诉他天津和各省的医疗队都来支援武汉了,咱们一定要有信心。”

过了一会,病人擦擦眼泪,冲着王蕊笑了:“我没事,就是这段时间太压抑了,现在哭出来就舒服多了。谢谢你们来到武汉,谢谢你们的心愿墙,我们一定会好的!”

患者在心愿墙上的留言

方舱天天吃肉,但更想吃父母的饭菜

在“天一”病区,有一位名叫“西哥”的29岁患者。他在2月14号来到江夏方舱医院,是开舱后的第一批患者。

他喜欢拍视频,来了没几天,就发布了一条7分钟的视频——《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的自述:我在方舱医院的一天》。

“西哥是病区里的一位活跃分子,无论是医护还是患者,他都能沟通得特别好。”王蕊说,“这样一来,他就成了医患之间的润滑剂。”

江夏方舱医院是运动中心改造而成的,在一些基础设施上,不像常规医院那样齐备。比如,每到吃饭时间,护士们要推着小车去舱外拿饭,王蕊说:“出来进去有很多台阶,斜坡很少,我们只能搬着车进出方舱。”

发现这个情况,西哥叫上几位病友,一起过来帮忙。每到吃饭的时候,总能在“天一”病区的大门口看到几位患者,贴着门、扒着头,护士们推车进来,他们一把抢过来,负责把小车搬上台阶,一直推到病区发饭点。

“他们特别可爱,推到目的地后,马上就撤,然后有秩序地排好队,等着拿饭。”王蕊说。

有一次,万娟和西哥聊天,问他出院后想干什么?西哥回答了两件事,一是健身减肥,二是吃肉。

方舱医院一日三餐营养均衡,特别是中饭晚饭都是两荤两素,时不时还有猪蹄,动物蛋白质非常丰富,万娟有些不解:“在方舱每天吃这么多肉还不能满足你吗?”

“不一样,和家里的味道不一样。”西哥说,“确诊后,我先到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又到方舱医院。一直没回家,现在就是想吃父母做的饭。”

2月26号,是西哥治愈出院的日子,那天不是万娟值班,但她和几位同事专门过来为他送行。做消杀的时候,大家冲着西哥开玩笑:“回去赶紧找女朋友,早日脱单。”

出舱后,西哥拉着行李没走两步,突然转过身,向在场医护人员深深鞠了一躬,对大家说:“谢谢您们,我可以回家了,也希望你们早点回家!”

万娟非常感动:“这一句话我眼泪就下来了,谁不想早点和家人团聚呢?”

17年,从兴奋到顾虑

这不是万娟和王蕊第一次进“红区”了。早在17年前的“非典”战场上,她俩就已经并肩战斗。

“当时护士班两人一组,一起进传染病医院的‘红区’,不过我俩不在一组。”王蕊说,“护理的事儿已经想不起来了,就记得装备比现在落后很多。”

那时进红区没有专门负责感控的老师,就是两位护士互相帮忙穿防护服。也没有N95口罩,还是16层的纱布口罩,每次进去要戴两三个,憋气的感觉比现在严重得多。万娟说:“还得说那会儿年轻,虽然难受,但是忍忍4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17年后,接到院里支援武汉的报名通知时,两人依然毫不犹豫报了名。但回到家看着身边的亲人,她们发现,与17年前相比,自己有了顾虑。

“那时刚22岁,父母也年轻,我还是家里的小公主。现在,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了,这俩孩子打小就没离开过我,我这一走他们受得了吗?我受得了吗?”万娟问自己。

王蕊在报名后的几天里,始终没和家里人说这件事,直到临出发前才告诉家人。她想了很多,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爱人胡少健记得,出发前一晚,爱人和他“交代”了好多事儿:“她就和我说,万一有什么不测,一定要把孩子带大,照顾好两边的老人,好好孝敬他们。”

听了爱人的话,胡少健眼泪都掉下来了:“我赶紧让她别瞎说了,肯定不会有事的。你是家里的一片天,一定要全须全影地回来!”

来到武汉,工作之余,她们就和家人视频聊天。家人的一些“意外之举”,经常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两个人备受感动。

2月14号情人节,万娟忙到转天夜里,爱人韩磊也没睡,一直在等她视频。刚打开微信,韩磊就说自己在过情人节,万娟不解。只见他拿出一张全家四口人的合影:“我在和她过情人节。”然后又神秘地对她说,“你打开你的行李箱,临走前我塞了封信在里面。”

在武汉这些天,万娟一直没有收拾东西,在爱人的提示下,她找到了藏在衣服里的信。上面是一张两人的合影,还有韩磊写给自己的一段话:

媳妇: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你已经到达目的地了,放心的干、安心的休息。家里我会安排的妥妥的,在家天天和你闹,你这一走心里空空的很不是滋味。虽然离开的时间很短暂,但是我觉得好漫长,我会把家里人照顾好的,等你回来。

“这照片把我拍得太丑了!”说这话时,万娟眼里闪着泪光。

爱人韩磊藏在万娟行李里的信

有一次,王蕊和孩子聊天时,儿子向她展示了一件手工艺品。一张A4纸上写着“加油妈妈,与你同在”“妈妈我爱你”,还有几句小诗,但都是半句,后面能拉出一张小纸条,拼凑成完整的一句。

“我家孩子平时挺调皮的,但是自从我来武汉之后,不论是他爸还是姥爷姥姥,都说他乖了不少,还知道给我做小礼物了。”更让她高兴的是,爱人也承担起了很多平时不管的工作,特别是辅导孩子功课。

“平时都是孩子妈管,我在旁边觉得挺简单。”爱人胡少健说,可轮到自己亲自上手的时候,才发现并不容易,“就拿检查作业来说,一道阅读理解题,我原本以为对对答案就好了,但实际上,我得给孩子解释明白。那我就要从头到尾把文章念一遍,可能一道题就得用半个小时的时间。现在真是体会到她们的辛苦了。”

相隔一千多公里,少了些亲密,却多了份理解,两位孩子妈很欣慰:“亏了有他们在后方承担了这么多活儿,才能让我们暂时忘记女儿、妻子、母亲的角色,以一位医护工作者的身份安心治病救人。”

唱起真心英雄,我们都哭了

3月10号,对于万娟、王蕊和第六批医疗队来说,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当天下午,江夏方舱医院在送出最后一批患者后,宣布休舱。稍晚,武昌方舱医院休舱。

至此,武汉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武汉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这一天,万娟和王蕊都是值早上8点到下午2点的班。在去方舱的路上,不知道谁提议唱一首《真心英雄》。大家唱着唱着,车上所有人都哭了。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万娟还有点激动:“我们是2月10号从天津出发,休舱那天正好是我们达到武汉整整一个月的日子。回想起来,一切都太不容易了!”

“我们是哭着笑着进方舱,现在是笑着哭着出方舱。”王蕊给自己做了个总结,“最初,我们哭着和家人道别,但看到患者治愈,我们又笑了。现在,关舱大吉,我们很开心,但是心里又有些不舍,这段经历注定一生难忘。”

几天前,《人民画报》记者来到第六批医疗队驻地,为每位医护工作者拍摄肖像照。等待的时候,万娟和王蕊站在一起聊天,两人说笑的一瞬间,被记者捕捉下来。

《人民画报》镜头下的王蕊、万娟

看着这张照片,两个人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她们20岁时的影子。17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

“我们俩刚认识的时候,还都是青春年少的孩子。这张照片,我们俩鱼尾纹已经很明显了,这就是成长。”万娟说。

“其实我们俩平时不常见,偶尔碰到才能聊几句,最长的交集还是前后17年的两次抗‘疫’。”王蕊顿了一下,“我俩更像战友,无论在哪个战场上,有她在,我安心。”

每天早上起床,万娟都会先查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再看看武汉的天气。确诊病例增长数字已经降到个位数,而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武汉都是以晴天为主,最高气温将上升到24℃。

“前段时间,经常是一天出太阳,接着阴雨绵绵好几天,弄得心情也不好。但是现在我们相信,春天应该快到了。”万娟又想起西哥出院前的那句话,“不论是患者还是我们,离回家团聚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海河传媒中心记者 董朗)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方舱故事」一次又一次 哭了:为爱我的人 和我爱的人”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让人落泪的情感语录 伤感扎心 看哭有故事的人!

让人落泪的情感语录 伤感扎心 看哭有故事的人!

答案 你以为 是没有 只有你 爱的 图片 岁月 总会 眼角 执着 痕迹 犯贱 良人 风里 他心里 为我停留 不是时候 一次又一次 另外一个 到最后 回过头 我爱的人 心里有 我的爱人 没有你 曾经在 没有错 没有爱 觉得自己 都这样

2020-04-29 #故事阅读

心寒的句子

心寒的句子

时候,有的人,人生,和心,无奈,生命,激情,男人,谎言,青春,生活,一次又一次,一颗心,不过是,对自己,是可以,我的人,我的心,有一种爱,没有谁,爱的人,要不就是,放弃了,别让,连那,连呼,那才,成一,我愿意,次一

2019-05-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低头看书 抬头主持 一次又一次彩排塑造人生的梦想

低头看书 抬头主持 一次又一次彩排塑造人生的梦想

主持人,时候,电视节目,频道,方凌,城市,岁月,成就,感觉,讲故事,梦想,网络,母亲,电视,节目,娱乐,工作,一次又一次,可是她,百家号,段时间,董卿,花开正,赛中,金话筒奖,青年歌手,中央电视台,上华,丽的,还记得

2017-01-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脸上长痘的心情句子 一次又一次的相信和期待

脸上长痘的心情句子 一次又一次的相信和期待

一次又一次,祝福,心情,句子,时间,眉黛,有趣网,最好的时光,这个世界,其义,其英,成阳,连那,涵昭,只有你,向西,向北,改变自己,爱的,人为,世间,不幸,乳汁,个人,事业,刺破,内心,人类,使命,冷风

2016-02-01 #长篇故事

读着里面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时 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了

读着里面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时 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了

小狼,余俊,故事,皮皮,百家号,不幸,公狼,同学,教练,母羊,英子,红崖羊,地被,作者,女孩,掌声,母亲,白血病,脚步,一次又一次,是人类,给我们,长袜子皮皮,全区,同学们,家庭,孩子,情景,秀逗,时候

2020-07-03 #故事阅读

读着里面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时 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了

读着里面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时 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了

小狼,余俊,故事,皮皮,百家号,不幸,公狼,同学,教练,母羊,英子,红崖羊,地被,作者,女孩,掌声,母亲,白血病,脚步,一次又一次,是人类,给我们,长袜子皮皮,全区,同学们,家庭,孩子,情景,秀逗,时候

2020-09-05 #短篇故事

读着里面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时 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了

读着里面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时 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了

小狼,余俊,故事,皮皮,百家号,不幸,公狼,同学,教练,母羊,英子,红崖羊,地被,作者,女孩,掌声,母亲,白血病,脚步,一次又一次,是人类,给我们,长袜子皮皮,全区,同学们,家庭,孩子,情景,秀逗,时候

2010-07-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读着里面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时 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了

读着里面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时 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了

小狼,余俊,故事,皮皮,百家号,不幸,公狼,同学,教练,母羊,英子,红崖羊,地被,作者,女孩,掌声,母亲,白血病,脚步,一次又一次,是人类,给我们,长袜子皮皮,全区,同学们,家庭,孩子,情景,秀逗,时候

2011-04-07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