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我市95后小伙朱锴治的支教故事

时间:2014-06-02

他住在城区三马路,自小怀揣教师梦,2017年毅然加入了浙大研究生支教团

提示:本文共有 19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2018-08-06 17:2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李悦 俞轶炜

近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则关于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前往四川大凉山昭觉支教的报道,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市95后小伙朱锴治。他住在城区三马路,自小怀揣教师梦,2017年毅然加入了浙大研究生支教团。支教的一年时间里,他与当地孩子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

到最艰苦地方支教

“我从小就喜欢站在讲台上的感觉,大一大二暑假都有去浙江西部山区短期支教的经历。我想尝试一下在西部长期支教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但是,加入支教团的过程并不顺利,朱锴治的妈妈起初不理解他的决定。

“我妈知道我要去支教的时候,一个星期没吃好饭。我去支教完全打乱了她心里对我的未来期许和规划,更重要的是她知道我要去大凉山了,这个地方对于我们来说都太陌生了。”然而,朱锴治并没有轻易放弃,“我就一直坚持着前往西部支教的态度,我妈冷静了一段时间后也终于想通了。”

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朱锴治选择了前往支教地区里条件十分艰苦的四川昭觉。“当时知道这个地方是艰苦的,但没怎么把这因素放心上,只是觉得从昭觉支教回来的学长学姐都挺有趣的,也就填了。”朱锴治笑着说。2017年8月31日,朱锴治与三名团员一起,踏上了昭觉这片土地。

一年教下来嗓子都哑了

“刚到宝洁希望小学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是我所支教的学校条件真的很有限。”2500多个孩子的学校,没有食堂,没有运动场,泥地里搭块水泥板就成了一张乒乓球桌。有的孩子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上课,三四个人共用一张课桌……

“到那里之后,我们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当时四个人都生病了,后来慢慢适应了。但是大凉山冬天比较长,还是比较难熬的。”他说。

朱锴治负责二年级3班的数学课,同时还要上音乐、体育等副课,一周有16-20课时。平时作息很有规律,有早课时每天8时前到学校,午饭与孩子们一起吃,下午4时30分放学,即使没课的时候,他也喜欢待在学校里。

“因为班大人多,我从头至尾都得大声上课,一年下来患上了咽炎。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记住乘法口诀表,午休或放学后一个个当面辅导。遇到作业做得不好的学生,还要辅导他们写完作业后再放学。”98人的超大班额,带给朱锴治批不完的作业和试卷。

相比其他团员,朱锴治身上的担子更重一些。除了日常工作,他还是支教团公众号的负责人,从文案的撰写到编辑,再到最终发出都由他一人负责。他认为,外界对大凉山的了解太少,想通过公众号向大家展现大凉山的真实面貌。在“暖冬行动”中,公众号起了很大作用,支教团的朋友们看到推送后都积极转发。许多人因此深有感触,这让他觉得付出都是值得的。

朱锴治说,其实很多时候那里的孩子跟大山之外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有些孩子会偷偷吐槽“朱老师太凶了”,但他知道孩子们还是爱他的。孩子们从别的老师那得知他生日时,给他塞了一堆棒棒糖。孩子们的淳朴与善良给他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他们在家里要帮父母干农活,在学校要弄懂对他们来说并不简单的数学概念。可喜的是,朱锴治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全区平均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让他觉得十分自豪。他说,98个孩子取得的成绩就是他一年来最大的财富。

学会以成人方式处世

上课之余,支教团还在团长周亚星的带领下,联系企业、基金会和爱心人士,一笔一笔地谈资金,一户一户人家实地确认助学信息。一年时间里,他们走遍了大凉山里近30个村子,运营“千人圆梦”“暖冬行动”“求是筑巢”三个慈善项目,共筹集物资近350万元,修缮希望小学1所、便民吊桥1座、图书室2所、引水工程2处、校舍3处。

“朋友都说这一年我改变了很多。”这一年,朱锴治从一个学生变成了一个教授多门主课的老师,学会了以成人的方式面对处世规则。“按我以前理想化的人生规划,要去做公益。但经过这一年的支教后,我会以更全面的角度重新看待公益事业。”这一年,朱锴治少了些盲目,多了些沉稳。“面对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事,我也会有更多的独立思考,而不是只听他人怎么说。”

“这一年下来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就是学会了共情。”朱锴治说,共情和同情不一样,现在的社会同情很廉价,也很容易被煽动。但是,共情是自己设身处地的去接触过,并且把自己的心切切实实的放入他们的环境中去。“看待不同阶层的人都要站在对应的价值规则和所处的社会发展水平中去考量。”朱锴治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有共情能力。

一年的时间不长,他还有太多的遗憾,不论是对孩子们的关怀,还是自己带给他们的改变都还远远不够,这需要支教团一年又一年的努力,也需要他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锴治真切地希望想要支教的志愿者,不要太急迫,做好吃苦的准备,切切实实把自己的心沉入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中去。了解当地孩子与村民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难处,了解他们的幸福点,尽自己的全力去解决一些问题。正如他的支教宣言一般“永远抱以热忱,永远不忘初心”。

编辑吕育才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我市95后小伙朱锴治的支教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德国少年在中国支教十年 被评为感动中国候选人后 他却黯然离去

德国少年在中国支教十年 被评为感动中国候选人后 他却黯然离去

卢安克,孩子,中国,广西,大山,山区,德国,孩子们,很多人,儿童,初心,地方,学校,小伙子,帆船,教授,工作,生活,可以接受,接受教育,区的,卢安,山山水,西大山,大眼睛,水都,都会,充满了,离开了,安徽

2018-12-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95后美女跑去乡村支教 剃光头发只为省事 网友:最美支教

95后美女跑去乡村支教 剃光头发只为省事 网友:最美支教

支教,大凉山,网友,女主角,大学生,四川,勇气,国家,地方,头发,条件,教育,生活,95后,孩子们,义无反顾,正应,故事,中国,中华,光头,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地区,山东,年纪,山脉,很穷,很苦,思想品德

2010-12-30 #短篇故事

大山深处80后支教女孩的感人故事图

大山深处80后支教女孩的感人故事图

孙影,孩子们,山区,贵州,支教,孩子,学校,深圳,爱心,学生,爱心人士,调查,多来,朱荣富,大方县,老师,工作,希望小学,博客,小学,时候,消息,贫困学生,大山里,对山,鞍山小学,企业,投入使用,青春,行动

2020-08-25 #故事大全

大山深处80后支教女孩的感人故事图

大山深处80后支教女孩的感人故事图

孙影,孩子们,山区,贵州,支教,孩子,学校,深圳,爱心,学生,爱心人士,调查,多来,朱荣富,大方县,老师,工作,希望小学,博客,小学,时候,消息,贫困学生,大山里,对山,鞍山小学,企业,投入使用,青春,行动

2020-08-24 #经典故事

80后甘肃小伙坚守四川巴中乡村学校7年:圆一个“我们”的教育梦

80后甘肃小伙坚守四川巴中乡村学校7年:圆一个“我们”的教育梦

杨彦,小凯,工作,老师,四川,乡村,学校,孩子,室友,巴中,孩子们,大山,学生,贵州,教育,支教,乐丰,专业,内心,医院,客户端,四川话,消息,寝室,家长,小学,师范,时候,经历,银行

2020-05-30 #短篇故事

去农村支教后 我再也回不去了

去农村支教后 我再也回不去了

孩子,支教,孩子们,农村,时间,贵州,老师,家长们,贵州凯里,一行,一大,大学生,凯里市,东西,任务量,事情,分部,地区,太阳,大部分,旧州,学校,家人,小分队,小时,尘土飞扬,年级,心力,条件,板凳

2010-08-26 #短篇故事

80后支教安徽乡村女教师欧吉维

80后支教安徽乡村女教师欧吉维

徐雅,欧吉,支教,学校,小学,苏埠镇,六安市,内心,在等,教学工作,生活规律,高行,课堂上,张可,上将,教师进修学校,大眼睛,爱的,都会,六安,五脏俱全,乡村,下课时,中心,位置,人生价值,农村,功课,唯其,同事

2015-02-26 #经典故事

“95后”支教老师和她的公益梦想

“95后”支教老师和她的公益梦想

何瑞,公益,大学生,支教,乡村,学校,公益机构,工作,专业,云南省,基金会,方式,群体,公益活动,理念,志愿服务,云南,儿童,培训班,学生,志愿者,活动,公益社团,大学生公益,孩子们,能力建设,阅读教育,高校,教师,经历

2007-10-28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