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从《双城故事》到《中国女排》 导演多年 陈可辛从没让我们失望

时间:2014-06-14

我想这不仅仅只是感性而已,更多的可能是敏感和单纯

提示:本文共有 23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作为生活中的伴侣,吴君如曾说:陈可辛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但是他并不浪漫,可能是他的浪漫都给了电影吧!

正如吴君如所说,陈可辛生活中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他会因为一个电影镜头而默默流泪,还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黯然神伤,甚至陌生人的情绪也会影响到他。我想这不仅仅只是感性而已,更多的可能是敏感和单纯。

而这种敏感也为他的导演风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于电影本身而言,陈可辛可能是最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导演了,在他的影片当中,有很多故事都是“陈词滥调”,但展现出来的效果却又让人耳目一新,他是真正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导演之一。

《双城故事》,这部1991年上映的电影处女作,同样也是陈可辛的代表作品之一。

故事讲述的是两个好朋友(志伟和阿伦)同时爱上一个女孩(Olive),但出于兄弟情谊彼此退让,三人在友情与爱情中不断经受考验,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三角恋”的故事。

在80年代的香港,这样的港片数不胜数,在故事的取材上也可以说毫无新意,观赏性更是一般,但陈可辛却可以做到与众不同。

虽然讲述的是“三角恋”的爱情故事,片中也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展现三人之间的复杂情感,但在影片的结尾,阿伦和Olive陪着身患癌症的志伟去完成小时候共同的航海梦的时候,没有生离死别,也没有辜负与背叛,在爱情和友情当中又包含着一丝青春的期盼和梦想,出于“俗”而不落于其中,这是他高明的地方。

之于导演而言,陈可辛是成功的,如果我们回头去看会发现,陈可辛从影几十年来,只要是他亲自操刀的电影几乎没有“烂片”一说。他的每一部电影当中都会留下几个精彩的镜头或是让人耳熟能详的台词。

譬如1996年拍摄的《甜蜜蜜》,陈可辛用“蒙太奇”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沉浮,在各种风潮下风云变幻的香港,也完美地展现了那个年代感情本来的样子,片中黎明骑车驮着张曼玉的场景堪称“时代爱情场景”的经典之作!

还有2005年上映的《如果·爱》,这个电影其实跟《双城故事》的结构大致相同,故事情节也很简单,但陈可辛用插叙、倒叙加戏中戏的手法,在简单的情节当中将怀旧和伤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金城武和周迅在空中共舞的那一段更是成为无数人的灵魂记忆。

再有就是2016年陈可辛监制的《七月与安生》,他用“加法”原则对故事进行加工,因为原本的剧本情节很少,为了尊重原剧情,他把情节延长,用更真诚的感情来讲述青春、友情和爱情,同时又表现出青春带给我们的阵痛和思考。

无论是多么普通的剧情,陈可辛都有他自己的办法将故事深加工,从细微之处见真情是他惯用的表现手法,而这一点也在一段时间里成了他难以摆脱的标签。

因为从小过着颠沛流离,东奔西走的生活,陈可辛对生活的敏感程度超过常人,所以大家一度有种错觉就是他只擅长爱情片和文艺片,其实这是对他的误解,因为有事实证明了,他其实是个“全才”。

譬如2007年上映的武侠动作电影《投名状》,那是他第一次拍动作片,他用写实手法配上镜头的直观感,不仅表现出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向观众传达出反战的思想主题,还将兄弟感情和政治立场糅合在一起,使得电影看上去真实有味道,更加贴合现实。

还有就是很少有人知道的《三更之回家》,这是一部恐怖电影,虽然是恐怖电影,但你看完了,你会发现在恐怖的外衣之下蕴含着即使阴阳相隔也要相爱的厚重情感以及害怕过后对人生无常的慨叹和思考!

曾经的我一直认为一部电影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演员的演技,可后来我发现《中国合伙人》时,给我的感觉是导演的比重才是最大的,陈可辛不但善于捕捉生活细节,而且善于发掘演员之美。

那时的黄晓明还被称为“好看的木头”,演戏面无表情,除了霸道总裁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能拿得出手的角色。

可就是这样的一根“木头”,在陈可辛的手下却如开挂一般,演技飞速进步,黄晓明也凭借着对成东青外表“土鳖”,实则大智若愚的精准刻画获得当年“金鸡奖”的影帝。

就算是到了现在,黄晓明能被称为实力派的经典角色恐怕成东青也是数一数二。

事实证明,演员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用心与否,如果不被商业利益所左右,出来的电影就算再差,观众也不会看出铜臭的味道,自然也会减少很多的尴尬。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最喜欢的还是关于中国女排的电影——《夺冠》(改名之前叫中国女排)。

因为疫情原因,这部本该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迟迟未能与观众见面,好在一切都开始归于正常,我们也能走进影院见一下它的庐山真面目了。

因为公映中断的原因,我不便多说,其实有很多人已经看过。

我只能说这是一部既励志又感动,既热血又自豪,看了让人热血沸腾的主旋律电影。

电影中,巩俐饰演的郎平,无论是侧脸还是眼神无论是拿笔的姿势还是推眼镜的小动作都跟郎指导极其神似。

不过我们女排队长朱婷在赛前得到郎指导鼓励而失声痛哭的那一段真的让人看地撕心裂肺。

看完整个电影,我只能说无论是选角、造型、服装、还是表演,陈可辛都下了很大的工夫,他沿用了他一直以来擅长写实的手法,基本一比一还原历史,把中国女排那种国家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不失为一部精彩的主旋律电影,值得一看。

陈可辛从影数年,参与监制和执导的电影上百部,我们很少发现有哪一部是拿不出手的,他也确实跟吴君如说的一样,他的所有浪漫和情调全部都给了电影。

至于他获得过什么奖项这里我就不再赘述,因为他自己说过:他对获奖没有什么感觉,而且也拿得太多了。

但作为电影导演的他,把自己的所有献给电影本质上也是在致敬自己的青春,只不过让更多人欣赏到了他的心灵美罢了。

如今的这个社会,霓虹璀璨,灯红酒绿。艺术似乎离我们很近,却又离我们很远,如果单单从电影上面给心灵选一个归宿的话,我愿意投陈可辛一票。

毕竟我认识后的陈可辛,起码在电影上,数十年来还没有让我失望过!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从《双城故事》到《中国女排》 导演多年 陈可辛从没让我们失望”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女排》导演陈可辛:尽量还原细节 展现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导演陈可辛:尽量还原细节 展现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陈可辛,电影,陈忠和,导演,林善,开幕式,新华社记者,丝路,故事,电影节,国际电影节,主教练,传媒,原主,影片,教练,福州,老队员,细节,精神,荣誉,金丝,俄罗,巩俐,张华,上都,十一连,新华社,丝绸

2019-09-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陈可辛导演《夺冠》背后的不足 难以满足“女排精神”

陈可辛导演《夺冠》背后的不足 难以满足“女排精神”

郎平,电影,女排,中国女排,陈忠和,故事,部分,吴刚,名字,影片,巩俐,主角,导演,小时,小王子,情节,教练,观众,角色,青年,阻力,娱乐,比赛,印象中,要不就是,白浪,袁伟民,陈可辛,陈可,不一样

2017-05-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从《李娜》到《中国女排》 陈可辛导演如何讲好中国体育故事?

从《李娜》到《中国女排》 陈可辛导演如何讲好中国体育故事?

李娜,陈可辛,中国女排,电影,导演,女排,剧本,故事,体育,影片,网球,比赛,机制,海报,缩影,运动员,创作,训练,中国体育,拍摄工作,中国,个人主义,世界,人群,人选,传奇,冠军,剧组,团队,年份

2011-08-17 #故事大全

《中国女排》更名《夺冠》 导演陈可辛用心良苦 背后故事很心酸

《中国女排》更名《夺冠》 导演陈可辛用心良苦 背后故事很心酸

陈忠和,中国女排,陈可辛,电影,导演,人物,功臣,形象,郎平,陈忠,个人,娱乐圈,时间,在里面,发展过程,电影名,工作人员,五连,好的,一生,中关,片方,月份,官方,中将,事业,嫌疑,亲身经历,大妈,体育竞技

2013-03-21 #短篇故事

导演陈可辛:《夺冠》拍中国女排 拍郎平 但更是讲人性的故事

导演陈可辛:《夺冠》拍中国女排 拍郎平 但更是讲人性的故事

陈可辛,泰国,郎平,香港,老爸,巩俐,陈导,电影,导演,女排,陈妈,陈铜民,影片,陈父,上世纪,东西,北京,妈妈,影院,心田,母亲,泰文,生涯,百万富翁,范儿,背影,风貌,影响,教育,生活

2009-11-15 #故事阅读

《夺冠》档案国庆 巩俐黄渤副导演陈可辛再现中国女排精神

《夺冠》档案国庆 巩俐黄渤副导演陈可辛再现中国女排精神

电影,中国女排,巩俐,陈可辛,电影院,角色,吴刚,郎平,女排,影片,教练,精神,观众,疫情,导演,作为一个,朋友们,是一位,老演员,这部电影,丁霞,姜子牙,姚迪,微微,徐丽,惠若琪,朱婷,林莉,袁伟民,袁新

2018-10-31 #故事大全

陈可辛导演自述:《夺冠》是怎样炼成的

陈可辛导演自述:《夺冠》是怎样炼成的

电影,郎平,巩俐,白浪,陈可辛,中国,观众,故事,女排,演员,时候,80年代,导演,真实感,妈妈,中国女排,比赛,人物,情感,教练,镜头,不一样,世界,个人,女儿,国家队,大战,球员,运动员,朱婷

2016-12-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惊喜!中国女排将搬上大荧幕 陈可辛导演执导 2019年上映

惊喜!中国女排将搬上大荧幕 陈可辛导演执导 2019年上映

中国女排,女排,陈可辛,巴西,世锦赛,年中国,年有,来提,朱婷,维亚,郎平,国家体育总局,大电影,好的,东道主,价值观,半决赛,全国,作品,口碑,座谈会,天时地利人和,小组赛,小组,奥运金牌,媒体,导演,献礼片,时说,本色

2010-05-04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