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历史上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与小说中描述的差别

时间:2014-06-17

首先给这位提问者点个赞,能对这个问题提出质疑,说明提问者对三国历史的确是有些深度研究的

提示:本文共有 331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前段时间在问答区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历史上刘备和诸葛亮真实的关系是怎样的?真像小说中那样如鱼得水,不分彼此吗?”针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给这位提问者点个赞,能对这个问题提出质疑,说明提问者对三国历史的确是有些深度研究的。

大多数人不会质疑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因为在演义里两人真的如鱼得水不分彼此,在正史里《三国志》或者《资治通鉴》两个人的关系表面也很融洽,《三国志.蜀书》部分“诸葛亮传”紧跟在刘备家族成员之后,也可见诸葛亮被重视的程度。

但“重视”和“亲密”之间,的确有着微妙且本质的区别。

这个微妙的君臣关系,如何能看透两个人不会被史书记录的内心情感世界,需要对两人相处的每个细节去观察,就好像一对亲密的恋人或者即将分手的夫妻,总会从一些蛛丝马迹的行为中被人察觉。

很多人感觉刘备和诸葛亮感情好,可能都源于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死在白帝城之前和诸葛亮的一番谈话,谈话很简单,涉及刘备死后的继承权问题,刘备的原话是“谓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君主的位置,阿斗你能辅佐就辅佐,不能你就自己拿去。

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在刘备心里,诸葛亮胜过自己亲生儿子。

但是,最安全的地方也许就是最危险的,仔细分析这个对话语境氛围,就是另一种味道——刘备自诩“汉室宗亲”的身份,是蜀国政权的立国之本,怎么可能把权力地位拱手给他姓?

在这里刘备提到了“曹丕”,很有趣的是曹丕的儿子曹睿在临死前也有一番类似的话,同样是为了托孤,而托孤的对象正是三国里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

这种帝王托孤时的氛围,在那个时期一定会让人想起伊尹霍光,同时也会想起王莽,刘备给诸葛亮的嘱咐既可以说是“交心”,更可能是“警告”和“试探”——毕竟在刘备临死前的政治格局里,诸葛亮的势力体系是最强大的。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大家不要看到“涕泣”两个字,就觉得诸葛亮一定是感动的哭了,真的未必,因为“哭”在古人的世界里,是一种“礼”,特定场合特定时间才可以发生,现代人很难理解这种情感释放和内心真实感受的脱节,就象“不以己悲”这句话带来的疑惑,不为自己伤心难道只为别人伤心吗?那也太有悖人性了,没错,中国古人的概念是:礼大于一切,任何行为的首要标准是“合乎于礼”才行。

所以诸葛亮的哭泣,只是当时必须要进行的君臣应对礼节的一部分。

有没有情感成分呢?也有。但可能不是感恩,而是惊恐、委屈和忍耐。

那么,刘备和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是一种在现代社会几乎不会出现的关系,蜀国体系里,诸葛亮更象是电影“兵临城下”中的那个战无不胜的狙击手,也就是我们长说的“立典型”“树模范”。

读者可能会疑惑,诸葛亮的成绩都是跟了刘备以后才做出来的,茅庐之中的诸葛亮对于刘备来说,有什么典型示范作用?

说起来,“如鱼得水”倒是刘备的原话——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显然,关羽和张飞并不认可诸葛亮,也不理解刘备重用诸葛亮的原因,这其中的微妙恰恰在这“如鱼得水”四个字里——鱼和水,是什么关系?是得之则生失之则死的关系!三顾茅庐之际,两人初次相识,诸葛亮怎么就对于刘备来说,可以决定生死?

那我们就要分析,在公元207年的冬天,刘备最需要的“水”是什么?

是时,刘备正处于了出山以来最大的低谷期,七年前刘备被曹操打的损兵折将,“刘豫州”的那些家底都没了,这七年来刘备依附于刘表,毫无建树,“髀里肉生”,内心感受是“日月如流,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作为政治家的刘备,生死不可怕,老而无功才可怕,他急于投身过去的政治战场之中,而身边陪伴的只有关羽张飞赵云而已,而七年来他最大的对手曹操已经羽翼丰满,身边以荀彧和张辽为首的文臣武将人才济济。

刘备最缺的,是人才,更缺的是让人才来投奔他的动力。

在忠大于孝的时代,徐庶不跟刘备最本质的原因,是刘备的身份不足以“忠”到可以放弃“孝”的水平。

说到这里,我们插一个更早时代的故事,以助于大家理解:战国时代,燕昭王想要招揽人才去攻打强大的齐国,求教于郭隗,郭隗说那你先筑黄金台拜我为相,最初燕昭王也很疑惑,因为郭隗其实算不上什么优质人才。

但是,不优质的郭隗都能成为燕国上宾,那更优秀的人才来了不就有更优质的待遇?自此燕国礼贤下士的名气四海远播,才引来乐毅、邹衍这些真正的人物。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有所觉悟,只是诸葛亮为什么能成为这个“模范典型”的最佳人选?

这就又说来话长,所以为什么我说能提这个问题的人,对三国很熟悉。

篇幅有限我们长话短说,诸葛亮的从父可以说是间接死于曹操之手,涉及当时曹操和刘表争夺政治控制权的复杂原因,正因如此,诸葛亮没有和好朋友徐庶、崔州平等人一起北上发展,有些人常问,如果诸葛亮跟了曹操会怎样?答案是诸葛亮跟谁都不会去跟曹操。

有着和刘备共同的敌人——虽然出于政治和私情的不同原因,而且诸葛亮的亲生父亲诸葛珪和从父诸葛玄都是当时的“郡望”——也就是地区意见领袖,更重要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

有诸葛亮,就有了惦记刘表家产的机会,这份阴险心思能给张飞关羽说吗?当然不能,所以刘备“愿诸君勿复言”——不解释,你们就别问了。

虽然诸葛亮壮志城城,但在刘备的眼里他只不过是旗号,因此纵观后来十几年的争夺天下,其实刘备根本不怎么重视诸葛亮,不重视人,也不重视那份《隆中对》。

刘表死后,利用刘琦夺荆州,这件事诸葛亮内心是抗拒的,不地道啊!但刘琦听了刘备的暗示,直接来了一招“上楼抽梯”,逼着诸葛亮出主意,这才有了刘琦去江夏、刘备夺荆州的机会。

在樊城,诸葛亮劝刘备夺取樊城,刘备不同意,话说得很好听“刘荆州临亡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但其实是因为曹操的军队已经到达近在咫尺的宛城,时曹操已在宛,备乃大惊骇。

急于跑路而已。

到了路上,诸葛亮劝刘备扔下跟着的十万民众,刘备又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结果拖着刘备真正舍不得的“辎重”,硬是让曹操的五千虎豹骑追上,当阳长坂坡只逃掉了十几个人,可以说是全军覆没。

在夏口,诸葛亮不得已亲自去跟周瑜谈判联吴抗曹,刘备原来是没这个打算的,他要去投奔苍梧吴巨,等到联盟成立赤壁大战的时候,刘备却带着本部人马借机去抢了长江南边的荆州四郡。

是的,其实刘备基本没参加赤壁之战,实际上蜀军也没有大规模参战,只有关羽从江陵带过来的那两万水军而已。

两年后,刘备入蜀,留下关羽和诸葛亮守荆州,但旋即诸葛亮又被调往四川参加对刘璋的作战,也就是说,刘备从进入四川,就放弃了隆中对“横跨荆益,两路出兵”的政策,此后十年的对魏战争,从来没有从两个方向同时进军,一直到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已经走到上庸三郡的刘备部队居然故意停下来,看着关羽死在了樊城。

而这十几年里,诸葛亮始终镇守成都,大多数时候是行政工作。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否则司马懿不会发出“天下奇才也”的惊呼,但刘备在世期间,为什么始终不用诸葛亮参与军事行动?这其中的端倪可见一斑。

两个人的政治军事主张一定是冲突的。

如果要说这方面刘备最亲信的,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

法正死的时候,刘备“哭泣数日”,这是正史记载里刘备少见的伤悲之举。

就连诸葛亮都深知这一点,所以夷陵之战大败后,诸葛亮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诸葛亮显然也是不赞成发动夷陵之战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也是劝了刘备的,为什么他劝不住,法正就能?因为诸葛亮知道自己在刘备心目里,地位不如法正。

最后的问题是,为什么诸葛亮又忠心又有能力,刘备却没有视为最可靠亲信的人?

其实也很简单,刘备“匡扶汉室”只是个口号,诸葛亮却真的以此为人生目标,出师表里怎么说的:“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可以说,如果刘备成功打败了曹操,那时候假如汉献帝还没死,诸葛亮甚至可能是刘备称帝的最大障碍,荀彧怎么死,诸葛亮就会怎么死。

这是法正和诸葛亮最根本的区别,这也是刘备和诸葛亮注定无法成为亲密君臣的原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历史上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与小说中描述的差别”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庞统投靠刘备 与诸葛亮毫无关系 这件事情是主因

庞统投靠刘备 与诸葛亮毫无关系 这件事情是主因

周瑜,刘备,庞统,诸葛亮,鲁肃,孙权,南郡,江东,孔明,孔明曰,三国志,小说,情节,集团,吴侯,柴桑,三国演义,历史,原因,将星,放声大哭,灵柩,荆州,遗书,都督,三气周瑜,于巴丘,中提,于玄德,代瑜

2020-02-05 #故事阅读

年龄相差20岁 三顾茅庐是做秀?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与诸葛亮关系

年龄相差20岁 三顾茅庐是做秀?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与诸葛亮关系

刘备,诸葛亮,卢植,关系,诸葛,主人,仁义,我家,历史,君臣,地盘,小书童,血脉,曹操,三顾茅庐,人生,学生,差异,少年,才华,皇室,经验,能力,荆州,阶段,关羽,刘表,刘璋,张飞,关系到

2009-09-16 #故事会

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真是“鱼水情”?刘备临终前的四个字揭开真相

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真是“鱼水情”?刘备临终前的四个字揭开真相

刘备,诸葛亮,诸葛,四川,关系,历史,人们,权力,葛亮,三国演义,太守,成都,蜀汉,北伐,对历史,核心圈,白帝城托孤,刘备心,刘霸,左琴科,庞统,才让,范文澜,许靖,马超,太傅,尚书令,发现了,都会,一战

2012-06-11 #短篇故事

刘备和诸葛亮到底是个什么关系?为啥刘备临死还要“刘”一手

刘备和诸葛亮到底是个什么关系?为啥刘备临死还要“刘”一手

刘备,诸葛亮,时候,李严,诸葛,关系,三国志,刘禅,三国演义,兄弟,刘璋,葛亮,白帝城托孤,代价,地位,大事,意思,托孤,皇帝,荆州,统治者,身份,韭菜,托付给,不信任,创业初期,历史书,没有让,终究是,三顾茅庐

2014-10-12 #经典故事

三国历史: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真的亲密无间吗?

三国历史: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真的亲密无间吗?

刘备,诸葛亮,孙权,时候,关羽,关系,诸葛,两个人,意见,想法,好兄弟,这场战争,历史,事情,大臣,感情,敌人,人物,个人,军师,力量,国家,同盟,战争,是非,他们之间,关系到,意见不同,真的是,这个人

2020-07-16 #经典故事

虚假的遭遇 历史的真相 小说里跟刘备有关的那些人

虚假的遭遇 历史的真相 小说里跟刘备有关的那些人

小说,刘备,历史,人物,罗贯中,糜夫人,计策,阿斗,关羽,刘关张,曹操,赵云,孙夫人,废物,三个人,桃园结义,刘禅,周郎,孙尚香,张飞,蜀后主刘禅,诸葛亮,一员大将,三国志,上关,世界,个人感觉,四大名著,写实,事情

2007-04-05 #故事阅读

徐庶为何到离开时才为刘备举荐诸葛亮 原来是这样……

徐庶为何到离开时才为刘备举荐诸葛亮 原来是这样……

刘备,诸葛亮,罗贯中,时候,大才,诸葛,小说,单福,次大,曹军,曹操,赵云,小了,三国演义,兄弟,事业,临别时,世俗,亲笔信,信息,会生,军师,全文,关系,化名,历史,咋样,奥秘,意识,山路

2016-06-04 #经典故事

别被演义骗了 这两件事全是刘备干的 和诸葛亮关羽毫无关系

别被演义骗了 这两件事全是刘备干的 和诸葛亮关羽毫无关系

刘备,曹操,关羽,小说,诸葛亮,蔡阳,夏侯淳,曹军,袁绍,荆州,于禁,刘表,张飞,罗贯中,功劳,正史,万大,刘关张,颜良,北大门,三国志,三国演义,史书,两件事,人物,事件,二哥,伏兵,假象,兵力

2019-09-08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