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历史音乐剧怎么拍不枯燥?我想他们提供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时间:2014-06-25

讲到音乐,现今市场上有较成熟的音乐节,流媒体音乐平台随处可见的榜单热歌

提示:本文共有 40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04:02

这是一部讲述郭沫若12岁前在沙湾生活学习故事的音乐剧

这是一部刻画“天才=天赋+立志+勤奋”、有励志教育意义的音乐剧

这是一部描述“铜河家风家训”对少年郭沫若成长潜移默化作用的音乐剧

这是一部讲述少年郭沫若的成长

却具备反观当下,对家长和孩子都有启迪意义的音乐剧

这是一部既针对普通观众、更针对“研学游”学生和家长的音乐剧

在充斥着短平快娱乐氛围的当下,制作历史音乐剧是一件十分困难又非常不讨喜的事情。讲到音乐,现今市场上有较成熟的音乐节,流媒体音乐平台随处可见的榜单热歌。聊到人文历史和旅游,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那些已经成形的、节假日就人挤人的景区。

人们不辞辛苦四处游玩,打卡一个个轻松炮制出的网红景点,雾里看花,千人一面,久而久之就有点割韭菜那味儿了。

思考到目前的音乐文化市场过于单一,也为了开发一些新兴的文旅项目实验。这群音乐圈里的老炮儿们,联合乐山当地政府,做了一场融合了音乐、戏剧、文化、多媒体艺术等多元内容的音乐剧——少年郭沫若。

“这个项目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崭新的尝试”,策划人沈庆说道:“它是一个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产物。在制作初期,我们扎根进四川乐山,十几人的主创团队联动起来,闷头做了很多研究。既不想做得千篇一律,又希望把我们多年从业经验结合艺术创作的标准融入其中,挖掘有价值、有趣的内容,希望打造一个适配乐山沙湾的新IP。”

提起乐山,除了广为人知的乐山大佛、峨眉山、大渡河这些风景,还有绕不开的一位历史风云人物——郭沫若。

郭沫若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

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

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郭沫若书法作品

20世纪的民国时期,是一个星光璀璨的年代,历史课本上的天才简直是成群结队地涌来,出现了非常多的文学家、思想家。五四运动后,郭沫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特别是在中国诗歌史,中国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辉煌的、巨大的。此外还有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文学、艺术、书法…可以说是个全才。

“去其偏颇,得其神明。”

在这个命题下,充分翻看史实资料,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后,沈庆制作团队发现在乐山沙湾,这座紧靠着大渡河的小城里,郭沫若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又充满教育意义的童年时光。

这些幸福的童年时光除了有关于乐山当地的淳朴风情,也有关于对郭沫若童年起到非常重要的几个人。

苏都阿洛 饰 郭母

比如郭沫若的母亲。

郭沫若在自传中写过:“母亲给我的印象是开朗的,乐观的……我之所以倾向于诗歌和文艺,首先给予了我以决定的影响的就是我的母亲。”

郭母出身书香门第,她陪伴了郭沫若的整个童年。郭沫若3岁时,他的母亲就开始教他口诵古诗,“淡淡长江水,悠悠远客情。落花相与恨,到地亦无声。”、“翩翩少年郎,骑马上学堂。先生嫌我小,肚里有文章”等。

这些都给郭沫若对诗词韵律以美的感受,为他日后成为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新诗的奠基人打下基础。

李想 饰 郭父

而郭沫若的父亲,则在他的童年里很好的扮演了严父的角色。

郭父虽经商多年,但一直深刻知道读书的重要性,1886年,郭家在家兴建“绥山山孰”,请当时在太平镇教私塾的沈焕章先生做塾师。他和沈先生研究算数教学生,因循不守旧的精神放在今天都难能可贵。

剧中有一幕名为“谁的错”,讲的是救母心切的郭开贞不问自取,摘来邻居的芭蕉花给母亲做药引。郭父得知后斥责了小郭开贞。在这幕剧中,郭父和郭开贞展开了讨论,新观点碰撞“旧”规则,结局为观众留下了一个充满思考意义的开放式答案…

贾建立 饰 沈焕章

当然,还有至关重要的郭沫若的塾师沈焕章先生。

沈先生熟读经史,尤擅书法。他虽是旧时代的私塾老师,但是开明且善于因材施教。曾自学新学《笔算数学》以给学生们启蒙,用中文写的阿拉伯数字公式曾给郭沫若留下深刻印象。在少年郭沫若跟随他学习的八年时间里,受到沈焕章很大的影响。

郭沫若曾经回忆沈焕章说:“像他那样忠于职守,能够离开我见,能够专门以儿童为本,在我平生之中所见绝少。”

这些深刻又生动的人物形象,已经十分适合构造一出精彩的音乐剧。光是琢磨人物性格,就仿佛已经看到角色形象在舞台上熠熠生辉。

当然,只有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是不够的。音乐剧的主题离不开音乐。

▲沈庆和工作团队

在行业里浸润了几十年的音乐制作人沈庆摒弃了相对老旧的制作手法,采用比较接地气、通俗的词曲来表现剧中每一幕的情绪起伏。“我在制作的过程中可能更考虑这首歌具不具备流传的可能,不希望做得太过死板,毕竟现在大众的耳朵在升级,那么音乐作品当然也要升级。我们融合了古典、流行等风格,用童谣这种简单不落俗的形式紧贴内容,可以说音乐形态和内容是完全贴合的。”

准确是沈庆一直想表达的事情。

为了达到准确,在选角方面沈庆也有很多自己的考虑。提到在乐山的趣事,沈庆觉得,虽然因疫情滞留在乐山蛮久,但是发现和培养小演员们的过程简直令人惊喜。“这些六至十一岁的小演员们基本都是零基础,在唱功、形体、包括对剧的理解方面,我们排练了长达半年的时间,小朋友身上那股纯碎是非常打动人的,我们希望保留这部分孩子的天性,只在唱跳上下功夫,比如大小郭开贞在舞台上都是真唱真跳。”

▲小演员们在排练

剧中小演员们的选角开展几乎都在乐山当地。这层考虑是因为同作为乐山人的沈庆,希望让更多的本地小朋友们有机会接触到艺术教育,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作为学习外的延伸。“我希望是我离开家乡这么多年,重回这里后,对家乡的一种回馈吧。”

▲S.A.G的杨子和其团队

大家熟悉的老朋友S.A.G的杨子负责这次整体的舞美。

拥有丰富的演唱会、音乐节制作经验的杨子首先考虑到,音乐剧制作是和以往有些许不同的。音乐剧里面所有演出内容都是围绕着剧情场景来进行舞美设计的,不像演唱会是突出音乐演唱,音乐剧往往角色较多。

“除了单人表演,也有群像戏。”杨子解释道:“包括对白和舞蹈的环境气氛营造,这些都很重要。除了基本的声光电产品质量、数量,技术团队的审美也必须要对剧情所需的场景做出规范化设计。”

舞美制作也是要有呼吸感的,讲究抑扬顿挫。烘托剧情基础功能外,放大细节,突出视觉焦点。

为了强调视觉冲击力,团队在视觉载体上用到了双层视觉:投影+冰屏。三块可移动屏幕形成层叠空间,再利用冰屏的透光性加灯光做辅助,营造日光感,达到裸眼3D的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表现少年郭沫若童年读书一幕时,“我们用了投影+演员舞台的配合,人屏同步的方式展现剧情,新颖别致,我觉得算是本剧非常精彩的亮点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剧中有一首名为《唐宋诗》的歌曲,摘取了二十四首唐宋诗词选句,裁剪为歌。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剧情里郭父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同时也是导演组致敬璀璨的中国文化的盛世。

在这一幕中,主创团队用了很多带有中国文字的元素以传递特有的民族符号。“这是一首赞美诗,赞美的是中国的文字之美,也是我和我们整个团队很想表达的,对我们流传千年的民族文化的自信”,沈庆表示。

服化道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

为了还原基本的事件,杨子和团队阅读了大量文献,考察了郭沫若故居,包括当地居民特点,服装特点,地理地貌、风土人情等等。最终呈现出来完美的舞台效果。剧中人物服装道具非常精致,经得起推敲。比如单单一个卖豆腐干的伙计,他的道具就经过了几轮商讨才最终定型。

▲在户外取景的技术团队

杨子坦言,此前对郭沫若先生了解甚少,于是在着手项目时,提前一年进行调研。“我们这是一次放开手脚大胆创新的音乐剧。在长期且充足的准备后,我们的方案受到了沙湾区政府的支持,也带来了一些信心。半年来扎在沙湾,这里的山水美食,淳朴民风,对我们带来的影响都有在剧中体现,非常值得期待。”

这部《少年郭沫若》,主要讲的是郭沫若儿童时期在沙湾学习成长的经历。小朋友是这部剧里一个很大的亮点。为了能更全面的开发出孩子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力,总导演陈军可是下了一番功夫。

小朋友没有成人那么强的自控能力,为了能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形成肌肉记忆,陈军导演在编舞初期就力求一步到位。“因为孩子们记住每个动作的方式不像成年人由大脑支配,他们需要身体记忆。所以我们在编排的时候首先反复确认每一个动作,定好就不改了,把动作像发作业一样发给孩子们,反复操练,形成肌肉记忆。之后无论怎么修改编排调度,这一方面他们都能很快地跟上。”

现在很多家长都积极地送自己孩子去各种舞蹈培训班,培养孩子们课余时间的兴趣爱好。关于小朋友在肌肉骨骼还未成型的时候应该如何练习舞蹈,经验丰富的陈导也给了一些建议:"孩子们学舞蹈,一是通过舞蹈去感受和解放身体,二是通过舞蹈帮助孩子们调整基本体态。在6-10岁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个目的了。"

"我们习惯认知里成人那些舞蹈,就算孩子们现在完成了,也有一种违和感。其实最好的就是顺应孩子们的天性。在我们成人的眼中,孩子永远是最可爱的,而我们就是希望在舞台上把孩子的天性和自己年龄段最好的部分展现出来。"

少年郭沫若是一部演员年龄跨度非常大的音乐剧,在剧中不仅可以领略到为人师长们对孩子亲切的爱,也能体会到孩子们那份纯真童趣。

如今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居住空间越来越大,居住环境逐步升级,但是却越来越冷漠。亲密关系冷淡,邻里关系稀薄,人人都是颗孤独星球。郭沫若音乐剧也针对这一点着重刻画。

在这个乌托邦式的世界里,邻里关系给了少年郭沫若家人以外的关爱,年少的他即将远行之际,邻里乡亲纷纷拿出自己的礼物为他送行。郭沫若故居有副对联:“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这不仅仅是郭家家训,也是每一位沙湾居民身上流淌的东西。

总体来说,《少年郭沫若》是一个受众群体十分广泛的音乐剧。认真剖析后不难发现,沈庆团队用幽默诙谐、比较接地气的方式传达了很多深刻的哲思。

对家长而言,郭家父母对孩子童年时期的陪伴,不妨思考一下自己在孩子成长中是否缺位?对老师而言,沈老先生因循不守旧的教育方式,是否给当下应试教育敲响了一记警钟?

而对每一个普通人而言,成年后一心扑在工作生活里,模糊了“家乡”的概念。在这场话剧中借他人之手,找到自己的成长脉络。那些生生不息的“根”,是否长在最柔软的地方。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历史音乐剧怎么拍不枯燥?我想他们提供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用故事讲历史 让历史不枯燥

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用故事讲历史 让历史不枯燥

孩子,历史,儿童,中国历史,家长,历史故事,陈老师,陈卫平,历史知识,大人,小朋友,故事,明史,知己,音频,知世,童书馆,让孩子,专业,有限公司,意义,问题,培训,活动,不了解,儿童故事,孩子们,更深刻,更深层次,最重要

2020-07-16 #故事大全

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用故事讲历史 让历史不枯燥

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用故事讲历史 让历史不枯燥

孩子,历史,儿童,中国历史,家长,历史故事,陈老师,陈卫平,历史知识,大人,小朋友,故事,明史,知己,音频,知世,童书馆,让孩子,专业,有限公司,意义,问题,培训,活动,不了解,儿童故事,孩子们,更深刻,更深层次,最重要

2013-08-26 #小故事

历史并不是枯燥无味 分享五个历史上最尴尬的故事

历史并不是枯燥无味 分享五个历史上最尴尬的故事

利斯顿,历史,五边形,作者,百家号,说法,富兰克林,枯燥无味,故事,帽子,死亡率,海盗,独立宣言,笑话,本杰明,史上最,小南,五角大楼,历史事实,历史学家,外科手术,文章,欧洲,清教徒,病人,道路,设计,罗伯特,伯特,利文斯顿

2020-06-20 #长篇故事

让枯燥无味的历史变成有趣的探险——读一本神奇的历史故事《时空》

让枯燥无味的历史变成有趣的探险——读一本神奇的历史故事《时空》

历史,孩子,时空,人类,奥古斯都,故事,形式,插图,老师,身高,历史故事,历史知识,书本,内容,名人,小朋友,枯燥无味,日记,文明史,文字,精装版,一起学习,就这么,这本书,史中,大开,本可,上时,包装,作者

2020-09-12 #小故事

让枯燥无味的历史变成有趣的探险——读一本神奇的历史故事《时空》

让枯燥无味的历史变成有趣的探险——读一本神奇的历史故事《时空》

历史,孩子,时空,人类,奥古斯都,故事,形式,插图,老师,身高,历史故事,历史知识,书本,内容,名人,小朋友,枯燥无味,日记,文明史,文字,精装版,一起学习,就这么,这本书,史中,大开,本可,上时,包装,作者

2020-09-11 #经典故事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发布 “中国答卷”经得起历史检验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发布 “中国答卷”经得起历史检验

中国,疫情,防控,习近平,白皮书,中国人民,徐麟,肺炎,国际社会,全球,力量,时间,病毒,中国政府,行动,世界,历史,历程,救治,中国共产党,第一时间,中华民族,主席,举措,人民,人类,全国,媒体,武汉,治愈率

2012-04-14 #小故事

「地评线」红辣椒网评:打赢疫情防控战 向历史和人民交出“高分答卷”

「地评线」红辣椒网评:打赢疫情防控战 向历史和人民交出“高分答卷”

疫情,防控,群众,人人,一线,防线,人员,党员干部,基层,医护人员,人民战争,人民,公众,制度,才能,战争,措施,责任,中国经济网,有信心,绝对安全,习近平,主力军,主战场,主阵地,举措,总书记,京调,依靠群众,人人有责

2017-05-12 #故事会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发布会举行——“中国答卷”经得起历史检验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发布会举行——“中国答卷”经得起历史检验

中国,疫情,防控,习近平,中国人民,徐麟,全球,白皮书,国际社会,力量,肺炎,时间,病毒,中国政府,世界,历程,救治,行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时间,中华民族,主席,举措,人民,人类,全国,历史,媒体,武汉,治愈率

2018-01-18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