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秦统一中国思想基础:三合一的韩非子与法家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4-07-02

但也正是这种思想,很快的将这个统一帝国弄得土崩瓦解,过于苛刻的强调刑法的驾驭作用,而忽视了礼乐的教化作用,只能是使民心一天天的对这个帝国感到失

提示:本文共有 22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道藏龙渊

韩非子,史书上被称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曾师承儒家学派的荀子,却选择了与老师背道而驰的一种道路,他将前期法家著名人物的三种思想融合贯通在一起,形成一个全新的完整的法家理论体系,这个思想终结了春秋战国的战乱,成为了一个统一大帝国的思想基础,在帝国的建立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也正是这种思想,很快的将这个统一帝国弄得土崩瓦解,过于苛刻的强调刑法的驾驭作用,而忽视了礼乐的教化作用,只能是使民心一天天的对这个帝国感到失望、绝望、怨恨,那么,起义将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既带有统一性,又带有毁灭性的思想,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这就不得不提到我在前文中说的三个人:商鞅,申不害,以及慎到。在韩非子还没有真正形成法家的统一思想之前,他们就代表了法家的三种流派:法、术、势,如何解读这三种思想流派呢?让我们来一一分析。

一:商鞅的法

学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秦国的转折就在商鞅的身上,原来的秦国是个怎么状况?边荒蛮夷之国,未处中原富饶之地,在当时的战国七雄之中,其它六国如何对待秦国,就可以从一句话中看出:六国鄙秦,不与之盟。这说明秦此时十分的弱小,不受其他国家重视。

后来秦孝公上位,立志改变秦的现状,历史上著名的“求贤令”便下达了,商鞅慕名而来,与孝公分别阐述了帝道、王道、霸道、以及富国强兵之术。作为一个富有野心的君主,肯定倾向于霸道和富国强兵之术,那么,商鞅是如何富国强兵的?唯一的出路只有变法。

我们知道,商鞅为了扭转秦国的弱势局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活动。商鞅的法改变了旧奴隶时代一切残存的律法,而制定了新的法度。商鞅的法,是苛刻而又公正的一切法度。

历史总是会给人巨大的反差,很悲哀的一点是,商鞅死在了自己制定的法律之上,但他所定立的法度,被秦国一直施行,而这也成为了法家一种重要的思想。

二:申不害的术

韩国在吞并郑国之后,国土、人口快速的膨胀,而韩昭侯也在经历过郑国被自己的国家所覆灭,深刻认识到国力强盛的重要。

而魏国的李悝变法,在很快的时间内,将魏国的整体实力提升了很多,韩昭侯在看到这件事情之后,决定在本国内也进行变法。

申不害出现了,他提出一种“术”的观念,将韩国的实力快速的提升。但这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术的核心来自于君王的意志,没有一定的法度去约束君王的行为,术也将成为一种让国家走向灭亡的极端思想,不过,今天暂且不论。

那么,申不害的术强调了什么?

在他的核心思想中,国家的统一强大,离不开一种治国方法,而术就要求君王对自己的臣民进行严格的管理,在制度上加强君主专制,对臣子进行严格的政绩考核,对于人民进行最大化的控制。处理好君与臣,君与民的关系,绝对不能完全信任自己的臣民,要做一个统治者,而不是一个服务者。

很显然,这种极端的做法在一定的时间内会得到很大的成效,但从长远来看,君与臣的分离,君与民的分离都是十分严重的,如果此时处于和平时代,或许这个国家存在的时间会长一点,但在那个战乱年代,一旦有外敌入侵,臣民的忠心还会剩下多少,说不定在顷刻之间国家就会土崩瓦解。

三:慎到的势

慎到这个人,在春秋战国内也是一个比较另类的人物,他初学“黄老道德之术”,但最后又投身到法家之下,庄子和司马迁将他又归到道家之中,他的思想也很有意思,既有道家的部分也有法家的部分,有些后来人也将他称为道法家。

虽然这样,但慎到对法家的贡献却是不容置疑的,他不像前面那两个法家代表人物,过分地强调某一种思想观念,他尚法,在他的书籍中虽然没有出现对术的阐述,但依旧还是可以看出他友全面的观念,当然,慎到更重要的是贵势。

何为势,就是一种权势,或者说威势。

其实这是慎到基于法,融于道而形成的一种独特观点,道家有“唯道是从”的观念,而他则是“事断于法”这便是一种势,这不仅是他的治国理念,更是对人君的规劝。

慎到提出了能臣与忠臣的观念,能即才能,忠即忠诚,而且明确提出任能而不用忠,这还是法家的一种较为激进的思想,能臣不一定忠心,所以慎到提出了“势治”的思想,要求人君用自己的权势驾驭臣子。

这便是慎到的势,已经有了较全面的看法,但还是对法术势不能平衡的应用。

四:韩非子的三合一

到了韩非子的时代,他认真借鉴了法家三位著名的代表人物的思想,认为分论法、术、势是不完全的,所以他对人君统治得出的思想方法是将三者同时具备。

法度,权术,威势要全部具备,即使以现在的眼光看来,这三种思想对于统一来说将非常有用,但韩非子忽视了一点,那就一个国家的发展绝对不能用苛刻的刑罚来维护,所以秦的土崩瓦解就在此时已经埋下了祸根。

如果将先秦的法家思想,和现在的法律观念进行比对,会发现将有非常大的不同。

先秦法家学者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一直是与法的观念来强调刑法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高压的统治来驾驭臣民,国家才会长治久安。

这种观念既是时代的局限性,又是周所遗留下来的历史警戒,重视礼治的周朝在土崩瓦解之后,绝对再没有国君敢于使用这种方法来治理自己的国家。

当年秦始皇讨论用什么制度来巩固大秦的时候,依旧有儒家学者提出了礼治,但秦始皇最后采用了李斯的法治请求,这便能说明法的先进性。

刚才我说的区别就可以用两个词来表现,秦朝的是法治,而现在的是法制,字音一样,但意思却是千差万别,法治只是单一的强调用刑法驾驭人民,而法制却全面而又系统的阐述了如何管理人民,而且更重要的是,法制更加全面,既有法治的内容,又有德治的理念。

秦朝以前的法治思想到了现代我们并不能说它已经消亡了,有些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是借鉴了西方的法律,但还是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影子,但到了近现代,看到了人民的重要性,又加之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现在的法律与古代的法治观念大相径庭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秦统一中国思想基础:三合一的韩非子与法家的前世今生”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儒家与法家的关系 外国教授眼中的孔子与韩非子 一起看看吧!

儒家与法家的关系 外国教授眼中的孔子与韩非子 一起看看吧!

孔子,法家,法律,军事,国家,官僚,秦国,儒家,传统,基础,工具,手段,战国,措施,权力,法律法规,论点,道德,成功地,成为中国,法家思想,商鞅,征服了,施耐德,晋平,朱元璋,永久化,韩非子,郑和,靳州

2017-11-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诸子百家之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子

诸子百家之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子

韩非,主张,法家,商鞅,韩非子,慎到,思想,秦王,著作,统一,图治,中国,依法治国,关系,战国,方面,秦国,辩证法,分析,发展,改革,人类历史,法治思想,于老子,余万言,其理,姚贾,李悝,李斯,法不阿贵

2007-11-14 #短篇故事

对中国主流社会影响最大的非儒非道非佛 而是法家韩非子!

对中国主流社会影响最大的非儒非道非佛 而是法家韩非子!

韩非,李斯,法家,秦王,思想,国家,中国,法家思想,利害关系,秦国,影响,统一,孔子,秦始皇,韩非子,韩王,儒教,全国,同学,命运,思想家,地位,战争,才能,诗人,权势,法治,理论,统治者,老同学

2016-01-18 #故事会在线阅读

知识分享:法家的典籍《韩非子》以及墨家的思想和代表人物

知识分享:法家的典籍《韩非子》以及墨家的思想和代表人物

韩非子,墨子,法家,主张,秦王,韩国,战争,中央集权,不义,体制,儒家,利益,学说,政治,人们,国家,学派,战国,法律,秦国,孔子,李斯,韩王,韩非,交相利,兼相爱,正义的战争,中国,作用,方法

2011-12-26 #经典故事

韩非子战国晚期韩国人 出身贵族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战国晚期韩国人 出身贵族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君主,韩非子,范缜,实体,朱熹,董仲舒,陆九渊,韩非,思想,吾心,王充,主张,哲学家,天意,天命,客观事物,形体,思想家,李斯,王守仁,韩王,心即理,天子,中国,人民,人们,佛教,伦理道德,儿子,命题

2007-01-05 #故事大全

商鞅变法使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学派的法家思想是什么?

商鞅变法使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学派的法家思想是什么?

商鞅,人民,国家,学派,战争,思想,轻罪,法律,主张,秦国,人们,利出一孔,学说,形势,知识分子,轻者,历史,刑罚,官爵,政策,文化,时代,本性,法治,法官,社会,观点,道德,重者,奖励

2019-11-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孔子 墨子 孟子 老子 韩非子的主张各是什么?

孔子 墨子 孟子 老子 韩非子的主张各是什么?

思想,孔子,儒家,国家,孟子,老子,人性,君主,墨子,样子,理想,社会,仁者爱人,韩非子,人生观,基础,思想家,战国时期,法家,庄子,道法自然,个人,严刑峻法,中国,仁者,儿女,创始人,兼爱,原则,哲人

2019-11-08 #长篇故事

韩非子遵承了老子怎样的思想精髓?

韩非子遵承了老子怎样的思想精髓?

韩非,韩非子,思想,法家,老子,变化,商鞅,后世,荀子,本于,法家思想,君主,政治,韩国,集大成者,道家,秦始皇,韩子,主张,人物,刑名,国君,寡人,方式,法术,社会,秦国,中国古代,代表人物,秦王嬴政

2020-08-04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