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又是一年冬至近 这些冬至的传统与习俗 请打包收好!

时间:2014-07-10

但是我很清楚的记得每年的冬至,因为这是家里老人最重视的一个节气

提示:本文共有 19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作为一个九零后,我,没种过地,没数着日子查过农历,几乎也没有注意过二十四节气。但是我很清楚的记得每年的冬至,因为这是家里老人最重视的一个节气。它既有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的自然科学价值,也从千年前就被赋予“年终有所归宿”的人文情怀。

一、冬至与自然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或22日,没有固定的日期,也被称作“活节”。相传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据文献记载,在春秋时期,中国人就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出了冬至。根据研究,冬至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农历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用来指导农事和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冬至,气温进一步走低,气候越发寒冷,这样的天气似乎不再适宜大规模的进行农业生产,但事实上这个时期农民依旧闲不下来,因为这正是冬种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不仅要管好小麦,油菜等作物,非当季也要注意苗床冬翻,熟化土层。

姥姥不种地很久了,但是从小熟知的农谚还一直铭记心头。“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冬至南风百日阴”、“阴过冬至晴过年”。别的虽然不甚了解,但“阴过冬至晴过年”这句是我大概七八岁的时候自己悄咪咪验证过的,准!很准!非常准!

二、冬至的人文情怀

1、冬至的起源发展

冬至,古称“日短”或“日短至”,古人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日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日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清嘉录》中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古时候,漂泊在外的游子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中国冬至的起源是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今人复原的冬至祭天大典

2、冬至的传统习俗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他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张仲景曾在长沙做官,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娇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

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而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地区,冬至则有着吃汤圆的习俗。 “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陈志岁的《汤圆》一诗就反映了冬至节汤圆制作和人们过节的感受。诗是这样写的:“颗颗圆圆想龙眼,耋龆爱吃要功夫。拌云慢舀银缸水,抟雪轻摩玉掌肤。推入汤锅驱白鸭,捞来糖碗滚黄珠。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

不同的饮食风俗,赋予的是相同的期盼与祝福,那是对健康团圆的向往与期盼。

参考文献:

申熙裼《中韩传统节日比较及其教学》,2016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fancy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又是一年冬至近 这些冬至的传统与习俗 请打包收好!”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又是一年冬至到 冬至吃什么?除了水饺汤圆 冬至的美食还有这些

又是一年冬至到 冬至吃什么?除了水饺汤圆 冬至的美食还有这些

大叔,鸡蛋,香油,习俗,食盐,做法,韭菜,许白,猪肉馅,芹菜,加适量,主料,冬笋,姜末,美食,胡椒粉,葱花,调味料,香菇,传统美食,加入适量,水饺,水分,顺时针,食用盐,一个大,入少许,五香粉,吃饺子,料酒

2013-02-03 #短篇故事

又是一年春节到 传统习俗早已忘掉 现在人都是这样过年的!

又是一年春节到 传统习俗早已忘掉 现在人都是这样过年的!

很多人,时候,方式,家里面,事情,年夜饭,可是现在,在过,手机,抢红包,给自己,都是在,在饭店,不一样,心里面,越来越好,中国,一家,传统,从小到大,北方地区,伯伯,全家,印象,叔叔,味道,地方,奶奶家,夜饭,家庭

2020-04-10 #经典故事

又是一年一度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的13个习俗你知道几个?

又是一年一度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的13个习俗你知道几个?

习俗,花灯,这一天,地区,时期,民间,耍龙灯,游戏,老鼠,孩儿灯,挂红灯,有些地方,猜灯谜,舞狮子,传统,人家,佳节,传统习俗,女儿,寓意,有关,元宵节活动,吃元宵,给大家,走百病,迎紫姑,紫姑,黄巢,上杨,都会

2012-04-18 #故事阅读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你了解么?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你了解么?

节气,晋文公,踏青,景明,清明时节,二十四节气,习俗,传统节日,民间,百姓,说法,风俗,风筝,一首诗,新土,来保,蔡伦,鲁班,大地里,丽景,习惯,介子,人们,日子,勤政,坟墓,地区,墨子,大臣,忠臣

2011-02-03 #短篇故事

又是一年清明时 您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吗?

又是一年清明时 您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吗?

刘邦,寒食,晋文公,坟墓,父母,重耳,纸片,晋文,习俗,大火,日子,节日,墓上,传统节日,事故,介子,人们,全国,冷食,墓碑,大柳树,寒食节,差人,我国,放火烧山,时节,植树节,民间,气温,百姓

2011-05-15 #故事大全

又是一年端午节 粽子 艾蒿 纸葫芦 五彩绳 老梅河口习俗了

又是一年端午节 粽子 艾蒿 纸葫芦 五彩绳 老梅河口习俗了

艾蒿,葫芦,屈原,粽子,习俗,小时候,鸭蛋,这一天,人们,咸鸭蛋,各大,怀王,吃粽子,传统节日,妈妈,寓意,我家,扔到,楚国,河水,老一辈,美食,肚皮,腊肉,雄黄,蛋黄,门边,邻居,香囊,鹅蛋

2019-08-10 #短篇故事

又是一年清明时 沅陵的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吗?

又是一年清明时 沅陵的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吗?

踏青,人们,祖先,节日,节气,习俗,墓祭,放风筝,信仰,风筝,秋千,纸鸢,中华民族,传统,古人,孝道,柳枝,柳条,祠堂,清明扫墓,大内,含义,儿童,双方,大自然,家乡,寻春,慎终追远,情况,方式

2014-12-20 #经典故事

又是一年端午节 吃粽子划龙舟 你还记得老家的哪些端午习俗

又是一年端午节 吃粽子划龙舟 你还记得老家的哪些端午习俗

人们,屈原,内容,大礼,节日,老家,粽子,风俗,雄黄酒,划龙舟,游百病,伍子胥,得中,小旗子,有纪,曹娥,龙星,龙祖,家里会,方中,还记得,农历,上古时代,中国,不辍,乾卦,习俗,传统,人文,产物

2012-06-13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