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小学生写博客:一故乡见闻…农家子弟发迹史…“存庐”故事 ...

时间:2014-07-13

我家的家史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3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才可以或查看,没有帐号? 小学生写博客:一故乡见闻…农家子弟发迹史…“存庐”故事 存庐的故事老家真人真事,简单说几句,当然我也不敢保证这个故事百分百真实,毕竟不是同辈人+时间久远,小池塘养出条大鲨鱼,一个农家子弟发迹史,故事是我父亲说给我听的,我父亲也是多方听来的,这个故事主人公名叫“李天存”,李天存是大亚湾妈庙人辈分称呼我叫叔公,民国期间李天存在香港闯荡多年后发迹,解放后家里评成分“大地主”50年代初在广州上吊自杀身亡。 故事主人公名叫李天存,广东省惠阳县大亚湾妈庙人,早年家里很穷家里没田没地,李天存是家中唯一独子,由于生活因难父母亲只好让当时只有十五、六岁的儿子到香港谋生,妈庙很多人在外谋生,远至欧美近有南洋东南亚一带港澳特别多,过去妈庙有小金山之称呼,,当时家里穷什么都没有,母亲带着李天存手里提着一个陈旧破烂藤箱子,箱子里只有几件破衣服,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母子两翻山越岭母亲一路走一路祝咐,走过几个山头天色暂晚,母亲送他到小桂坳后,母子难分难舍只好从此分别,母亲望着儿子身影一山过一山,慢慢消失在夜空之中。 李天存拿着烂藤箱到了香港后,在香港无亲无戚只好沦落街头露宿街边,在没有亲朋戚帮助下,只有十五、六岁小孩是很难找到工作的,李天存日日在街头卷尾到处闯荡,时间结交了一些三教九流无业游民,李天存天资聪明几年后鬼话也会说一些,当年香港治安奇差警察办案要靠线人提供线索,由于线人关系又会说点鬼话结识了一位英国洋警察一粒花帮办香港当年叫老更仔,英国人当警察是由官做起的,最低也是个“一粒花帮办”,警察要升官也必须出成绩,老更子也需要利用线人提供线索办案,在这种坏环境之下二五仔线人正好大派用场,李天存当时就是靠做线人搭上洋警察的,而且两人还挺投缘竟然成了烂兄烂弟。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洋警察老更仔犯了大病听说“传染病”,大病初期还有一些同事朋友探望,但病情一天比一天恶化后,以前那些老同僚老朋友怕传染一个个躲避远离,人间冷暖人情冷漠,洋警察病到临死边沿同事朋友一个个离开,李天存讲义气有感情,不离不弃天天探望安慰他,洋警察大病不死康复后还一步步高升,升迁更快职位更高雄霸一方,几年后竟然上升到一个地区阿头。 洋警察高升后回过头来想起当年生病之时难忘景象,人是有感情的从此两人感情正一步加深,友情更加坚固。有了权力后为了报答当年不离不弃好友李天存,找了一个最能赚钱最有油水地盘“码头”给李天存看管,看管码头不是政府公务员是黑社会,码头油水多走私全靠码头,黑社会各个门派都想争着做,李天存后面有人照起,从此一帆风顺几年之间捞得盆满砵满。 李天存发迹后产业遍布香港和广州,回乡建大屋从此光宗耀祖,回老家建了两间钢筋水泥带阳台三层小洋楼,当时全村唯一一座西洋建筑“存庐”,三层钢筋水泥大楼,顶楼有凉亭,有水塔由抽水机把井水抽上水塔,自家水井,楼内全是瓷砖,装潢华丽。在老家连丫环算上一共娶了三个老婆,香港广州有几房老婆很少人知道。 那时家乡时有土匪出现,为了防土匪楼房正门装有三道门,外面一对大铁门,中间粗大的横木栅,最后才是又粗又厚的木板门,二三楼也装有大铁门,天台建有凉亭,顶楼还有水井和旗杆,在房子前面不远处开了一个水井,用抽水机把水抽入顶楼水井,在当年县城也未必有这种楼房。 农村人到底都是农村人做人处事另有一格,家大业大有丫环老婆还照样挑粪做农活,一点也看不出有钱人的样子。李天存出了名的好爱面子,经常在不情愿之下被迫捐钱做善举,政府派人下来捐钱,由于不捐面子过不去,表面做出恭恭敬敬,背后粗口连遍还采取报复手法,有一次捐了钱后带政府官员四周游览一番,一班人走到一棵挑树下,官员看见树枝结满挑子,官员想摘挑子但树枝高摘不到,李天存走前用拐仗想把树枝钩低些好让官员摘,不知是存心还是无意,拐仗正好打在官员头顶上,李天存连声说对不住对不住。 李天存爱面子朋友亲戚都知道,但老爸就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有一次老爸生日宴请名流绅士亲戚朋友、但寿星公老爸迟迟不出现,李天存派人到处寻找,原来父亲看不惯儿子这种死要面子的作风,偷偷跑去屋后山洞躲起来,李天存几次派人请他回来老爸就是不肯回来,最后李天存亲自上山说尽好话才把他带回来。老爸就不给他面子搞到李天存非常尴尬。 李天存当年有个不知是儿子还是孙子,是当年香港响当当的香港14K黑老大,香港56年国民党暴动听说14K黑社会因强迫插旗事件,李天存被香港政府递解出境回大陆,当时大陆不接收改转解澳门,香港政府判他终生不准踏入香港半步后来在澳门发展,成了黑社会能呼风唤雨的大哥级人物。 解放后家里评了个大地主,在家乡的房子由于房子好、地方大又够体面,他的“存卢”一直用来做学校小学,公社初期短暂用来做公社办公地,学校迁到多处上课,每班一个地方,六级六班人好像打游击一样上课东西多处跑,公社迁走后学校又迁回来,大炼钢铁时期大楼三付大铁门连同所有窗子铁枝全拆掉炼钢,改革开放后“存卢”归还地主婆。 李天存广州自杀后,老婆带着孩子在老家,丫环改嫁了但也时时有来往,三年困难时期老婆带着孩了改嫁澳头水上人“渔民”,困难时期对渔民没有受到多大无影响,渔民得到优待经常澳头香港两边跑,62年渔民叔婆地主婆我叫叔婆一家到了香港,住在观塘鸡寮政府徙置区,我父亲在澳头做生意时结识了一大批水上人。解放后因账本关系我父亲和渔民经常有来往,到香港后也不例外,我在香港时逢年我父亲都带我去叔婆家拜年,叔婆存庐老宅听说现在是文物。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小学生写博客:一故乡见闻…农家子弟发迹史…“存庐”故事 ...”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红色故事|无锡荡口农家子弟王莘谱写《歌唱祖国》

红色故事|无锡荡口农家子弟王莘谱写《歌唱祖国》

王莘,歌唱祖国,这首歌,歌曲,王惠芬,荡口,冼星海,毛主席,创作,无锡,作品,祖国,吕骥,孙慎,文化部,乐队,乘警,农家子弟,全国,剧社,合唱团,回天,天安门广场,大学,天津,太太,小王,广场,旋律,歌声

2018-02-17 #短篇故事

我的电商故事:85后农家子弟在广州做淘宝 一年不到亏损200万

我的电商故事:85后农家子弟在广州做淘宝 一年不到亏损200万

团队,店铺,想法,淘宝,销量,人生,大类,行业,我也要,中国,产品,做法,仓库,压力,时候,电商,行万里路,老婆,贵人,经营,看到一些,有一天,万豪,名师,利的,安家置业,农家子弟,专业,下定,下单

2007-03-20 #短篇故事

抗日战争故事:一名入伍一年的汉中农家子弟单独消灭500多名日军

抗日战争故事:一名入伍一年的汉中农家子弟单独消灭500多名日军

曹锡,鬼子,日寇,机关枪,河堤,手榴弹,长沙,同伴,师长,营长,连长,52军,新墙河,一面,事迹,汉中,少将,引信,扳动,扳机,日本,榴弹,毒气,河面,班长,营部,衡阳,记者,他的手,是一位

2018-02-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山二年级小学生寒假跟着爸爸去扶贫 并写作文记录见闻

中山二年级小学生寒假跟着爸爸去扶贫 并写作文记录见闻

爸爸,凤楼村,小宇,扶贫,记录簿,杨俊杰,作文,拖拉机,贫困户,杨清宇,法制局,中山市,内容,村里,物品,百字,工作,做一个,只有一个,小助手,对社会,提高生产效率,小一,田机,工作组,技师学院,楼村,来源,中山网,受访者

2020-07-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奇洋杯”广电小记者“春节回乡见闻”征文作品选登(十六)

“奇洋杯”广电小记者“春节回乡见闻”征文作品选登(十六)

疫情,武汉,长虹小学,指导老师,妈妈,白衣天使,时候,一线,口罩,志愿者,爸爸,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小区,第一线,穿着,防护服,中小学生,九江,全国,医院,湖北,老公公,工作,钟南山,雷神山,中国加油,守护家园,小记者,被隔离

2007-01-08 #小故事

“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见闻

“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见闻

罗甸县,孩子,柏丽,黄伟良,黄南,项目,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学校,学生,手语,笔者,中医院,孩子们,大春,教会,水泥地,老师,草根,活动,专业,助残日,小学,舞蹈,进校,交流,汤家明,边阳镇,作品,妈妈,学校

2016-10-08 #故事会

春天已至 未来可期!——甘肃省部分学校“复学第一课”见闻

春天已至 未来可期!——甘肃省部分学校“复学第一课”见闻

学生,疫情,家长,学校,入校,老师,开学第一课,防控,安全教育,肺炎,思政,马艳萍,兰州市,内容,口罩,小学,教师,新学期,王裔,家国,西北新村,全省,主任,同学,听众,孩子,情怀,教学,方式,校园

2013-04-19 #故事阅读

初一生活的点点滴滴:400字作文展现我的心情和见闻

初一生活的点点滴滴:400字作文展现我的心情和见闻

人缘,挥挥手,好喜欢,好人缘,好的,那一天,姓名,代表,下一代,妈妈,优点,好人,大萝卜,初一,作文,好处,好长时间,姑娘,爸爸,性格,性别,年龄,小学,学生,帅哥,小标题,得数,文化,愿望,数学题

2024-01-21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