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传统节日 | 时霎清明

时间:2014-07-13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节日由来清明节历史悠久,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节日习俗的形成与此时的节气特点密切相关

提示:本文共有 21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QingMingJie

中国传统节日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节日由来

清明节历史悠久,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节日习俗的形成与此时的节气特点密切相关。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清明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冬至后第108天,也就是阳历4月5日前后。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期古人依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气候规律,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事生产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清明节后气温变暖,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事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清明节扫墓祭祖礼俗的源流与信仰、祭祀、历法以及划分出的节气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清明时节,大地呈春,阴阳转化,吐故纳新,生气始盛,万物皆洁齐,正是春祭好时段。同时郊外踏青也是古人们的节气主题。古时代农业是传统社会的主业,为了农事的丰收,除了祈求自然风调雨顺外,还得请祖先保佑,并且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吸收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风俗习惯

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扫墓祭祀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清明节本属“祭祖节”,在后世发展演变中才被冠以“鬼节”之名,古时人们祭祖是为了表达孝道、感恩追始,并不将祭祀自己祖先的节日以鬼节称之。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清明节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

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祭祖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

还有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节令食品

青团子

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朴籽粿

朴籽叶有消痰下气、排解积热,去除疾病的功效,在这个季节吃朴籽粿是最合适的。

枣糕

枣糕味香,入口丝甜,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能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

芥菜饭

芥菜饭饭松菜嫩,香甘爽口,别有风味。

馓子

馓子,香脆精美。馓子色泽黄亮,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干吃香脆可口。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宋代·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注:内容来源于网络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传统节日 | 时霎清明”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起读:清明时节 关于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清明节的那些

一起读:清明时节 关于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清明节的那些

节日,寒食节,晋文公,节气,重耳,中华民族,起源,万物,传统节日,中国,人们,历史,传说,名称,天气,新闻,时候,时节,春耕,柳树,气温,物侯,特点,祖先,讨赏,有关,活动,降雨,清明前后,清明风

2019-02-16 #短篇故事

清明节到了 我们来说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

清明节到了 我们来说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

踏青,习俗,人们,我国,故人,节日,烧纸,文明祭祀,传统,内容,祖先,内容是,过清明,仲春,杜牧,上鲜,农历,不变,中华民族,专业人士,习惯,乡村,传统节日,先烈,假日,佳节,先人,元宝,先祖,冥币

2013-06-21 #小故事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宝哥,公历,农历,日子,节气,阴历,老师,阳历,今天是,太阳黄经,二十四节气,依循,哪天,节日,中国的传统,你不知道,太阳直射,是清明,夏满芒,法中,秋寒,中印,中融,还记得,妈妈,事儿,仅存,传统,关系,冬雪

2013-04-15 #小故事

清明节和清明节前后的节日

清明节和清明节前后的节日

寒食节,寒食,上巳节,禁火,风俗,介之推,人们,冷食,活动,文公,四大,传统节日,习俗,传统,介子,地位,女巫,山火,晋文公,火种,游春,禁烟节,节日,说法,禁烟,宋元时期,是清明,清明祭,于绵山,仲春

2009-09-28 #短篇故事

清明节前的传统节日:寒食节 弘扬忠孝清明文化 更值得传承

清明节前的传统节日:寒食节 弘扬忠孝清明文化 更值得传承

寒食节,寒食,演变为,传统节日,晋文公,传统,冷食,古文,春秋时期,民族,禁火,诗词,蹴鞠,踏青,又称,仲春,代名君,于绵山,唐玄宗,孟云卿,杨万里,李清照,杜甫,根祖,王安石,白居易,言禄,黄金周,为人民服务,名的

2008-07-07 #长篇故事

振兴传统节日 弘扬中华文化 引领清明新风:四川举行清明公益活动

振兴传统节日 弘扬中华文化 引领清明新风:四川举行清明公益活动

四川,绿色,仁孝,中华民族,公墓,文明,公益,文化,友善,宣传活动,四川省民政厅,殡葬协会,人民,中华,乡村,传统节日,传统美德,倡议书,情感,成都市,慎终追远,惠民,我省,政策,省政府,理念,逝者,群众,活动,传统文化

2016-11-08 #故事会

清明节实际是三个节日融合形成 而清明并非节日 你知道吗?

清明节实际是三个节日融合形成 而清明并非节日 你知道吗?

重耳,众人,寒食节,踏青,人们,柳树,节日,肉汤,节气,上巳节,这一天,中国,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寒食,春秋时期,讨赏,风俗,雨水,食物,清明时节雨纷纷,老母亲,山高林,常清,成时,杜牧,都会,融合了,全国,习惯成自然

2007-12-01 #小故事

宋朝清明节正式作为节日走向传统节日舞台

宋朝清明节正式作为节日走向传统节日舞台

寒食,节日,节气,活动,内容,标志,曲江,民俗,游人,社日,笙歌,车马,习俗,为题,时间,秋千,落花,酒器,长安,雕鞍,风俗,龙舟竞渡,踏青,是清明,清明时节,万家竞奏,于殿前,刘员外,刘长卿,唐宋时

2010-11-10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