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运气成分到底有多大?

时间:2014-07-13

透过现象看本质,秦始皇的功绩首先和他个人的努力是息息相关的,但是除了自身努力这种内在因素以外成功也需要一些外在因素

提示:本文共有 32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前言: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王位,二十一岁平定嫪毐之乱,二十二岁罢权相吕不韦,之后选贤任能,终在未及不惑之年时统一天下,成就千秋功业。透过现象看本质,秦始皇的功绩首先和他个人的努力是息息相关的,但是除了自身努力这种内在因素以外成功也需要一些外在因素。

秦始皇统一天下是顺应天下民心之举

都说时势造英雄,一个人能否建立伟大功业和时势是密不可分的,周朝建立以后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权威始终受各地诸侯所制约而得不到彰显,周平王东迁以后诸侯更是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激烈程度与日俱增,不管是战争得胜一方还是战争失败一方的百姓都苦不堪言,人们期盼着有一天能够出一位盖世英雄,结束这种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正是顺应了这种时势。

内因和外因具体哪个在秦始皇的功业中占比更大?苏东坡之父苏洵所写的《六国论》有很好的说明。文中开篇所写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这句话意在告诉世人秦始皇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六国自己,换句话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外因运气成分很大。

战国初期各诸侯国分布图

01

韩、赵、魏之争

1、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魏国崛起

韩、赵、魏三家之前都是晋国的世卿,三者之间关系一直处得很好,想当初赵氏孤儿事件中赵氏得韩氏之助甚多,后面在对待范氏、中行氏和智氏的问题上三家也一直配合得很是默契,这也是他们三家能够成功分裂晋国的重要原因。三国建立之初因为三者之间的渊源颇深,加上同出晋国的关系,所以他们在战国这个大舞台上选择结成盟友,一致对外。联合在一起的三国秀起肌肉来是力量惊人,东边的齐国、西边的秦国和南边的楚国都被他们欺负得惨惨的。

魏国在这期间一直充当三国之中的核心角色,这个和自身的实力也是分不开的,魏氏还在给晋国做世卿的时候在各诸侯国之间都是响当当的硬角色。魏氏的封地地处中原核心地带,是华夏文明最早发源的地方,土地质量好,人口多,加上处在各国的交通要道上,农业和商业都发展得相当不错,经济基础决定了政治基础。故而在三家分晋的时候,魏氏家主姬斯感慨自己家的地盘如此美好,堪为魏国的珍宝。

韩、赵、魏三家分晋

2、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国

魏国能够出头和其君主引进和重用的三位人才关系不小,三人分别是李俚、西门豹和吴起。李俚和商鞅同属法家代表人物,虽然名气在现在没商鞅大,但是要论二人能力的话,老李比老商要强,老商可以说是站在老李肩膀上成就伟大的。老李在给魏国效力期间结合魏国的地理优势和风土人情制定了当时对魏国最恰当的法律。

西门豹知名度应该不错,我们在课本中会经常看到这个名字,他对魏国的贡献堪比李冰父子对秦国的贡献,他运用卓越的施工技术组织人员修建了西门渠,让魏国的农业发展如同加上双引擎。吴起在魏国任职期间主要贡献在于帮助魏国完善了兵制,训练出了一支强大的魏武卒,他在担任河西最高军事长官期间,如同悬在秦国上空的达克摩斯之剑,不断蚕食着秦国的土地。

战力彪悍的魏武卒

3、魏国在和赵、韩的战争中走向衰败

合作是建立在利益均衡的基础上的,魏国实力越强占了利益也就越多。加上三家的世交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断淡化,三国的联盟很快就破裂。魏国在三国之外的秦国、齐国等诸侯国还存在较大威胁的时候把火力朝向了赵国,然而赵国也不是好相与的,在齐国的帮助下赵国转危为安,魏国在以一敌二的过程中折损不少军力、国力。

紧接着魏国又把火力专项了韩国,韩国仿效赵国紧急向齐国求援,魏齐是近邻关系,魏国只要强大一天,齐国就多一天的危险,齐国这次依然毫不犹豫派大军驰援韩国,齐国军师孙膑选择不去韩国和魏军对垒,而是直接带领大军奔向魏国都城,魏国君主慌忙之下下令攻韩大军紧急回援,结果正中老孙下怀,魏军两头不讨好,韩国身上没占到便宜,还被老孙来了一场马陵之战,至此魏国实力大损,沦为二流。

马陵之战

02

齐燕之争

1、魏国衰败之后齐国崛起

魏国衰败后的最大得益者当为齐国,毕竟无论赵国还是韩国都是在齐国的帮助下才没有被魏国所灭,所以在战争之后齐国分到的蛋糕最多,同时齐国因为这两次对他国的帮助,直接让齐国在各诸侯国之间的声望达到顶峰。强大的齐国和当初的魏国一样都不甘于只是成为一位诸侯之中的霸主,他们的志向都是统一天下。

齐国不断的威凌和骚扰四周邻国,尤其是燕国,派出大量细作到燕国活动,把燕国原本就比较乱的政治局势搅合地更是不堪,齐国趁着燕国内乱派大军到燕地攻城略地,燕国上层的各方势力在齐国大军到来之后依然自相残杀,齐国大军得以很容易就占领燕国大部分的领土,包括燕国都城。

齐国在燕国地盘上急于求成,不断要求燕地百姓按齐国法律和制度来工作和生活。齐国大军仅仅在燕地待了两年,燕国的一些卿族和地主豪强们就纷纷联合在一起将影响他们利益的齐国大军驱逐出了燕地。

强大的齐国军队集结进攻燕国

2、齐国在和燕国的战争中走向衰败

为避免再次被齐国所欺,登上王位的燕昭王千金买马求贤才,不断发展和提高燕国实力。有了一定的实力之后燕昭王开始向齐国射出了复仇之箭。他任用乐毅为统军大将,联合秦国、楚国等其他诸侯国从多个方向一起进攻齐国,齐国双拳难敌四手,联军很快就攻下了齐国都城,待分完战利品之后其他各国军队陆续撤出齐国,独留乐毅大军在齐国继续不断攻城略地,乐毅用五年的时间把齐国打的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城,齐国随时有可能亡国。

燕昭王去世之后燕惠王继位,在年轻的燕惠王看来当初先王对乐毅过于推崇,故而他和乐毅之间配合的默契度不断下降,更严重的是燕惠王认为乐毅留着莒和即墨不攻占是想图谋不轨,加上齐国不断派出的细作在燕国使劲离间,不明就里的燕惠王撤了乐毅的统军之职,新上任的骑劫远不如乐毅的本事大,很快就被齐国田单的火牛之阵打败。没有乐毅的燕国军队不堪一击,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就被全部赶出了齐地。然而这场齐燕之争依然还是让齐国损失惨重,一直到被秦国灭亡之时齐国实力都没有恢复到这场战争之前的水平。

乐毅伐齐

03

齐、楚、魏、韩、燕、赵的合纵之争

1、秦国崛起之后六国第一次合纵抗秦

魏国、齐国从霸主之位上相继跌下之后,原先被魏国欺负得不能动弹的秦国悄无声息的崛起了。六国的很多有识之士认为只有集六国之力对抗强秦才能保住大家不被秦国所灭,俗称合纵抗秦。率先提出合纵之论的苏秦经过多年努力成功挂上六国相印,被六国国君认定为纵约长。

六国第一次团结在一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不断给秦国施加压力。秦国被压得喘不过气之后派出使臣到魏国,表示愿意把之前占领的一些对于魏国而言很有战略意义的城池还给魏国,魏国抵抗不住诱惑,宣布脱离出合纵队列。这还不算,魏国还在秦国的诱导之下攻击赵国,并且还把齐国拉出来一起。最终第一次合纵就这样因为魏、齐两国的背叛而宣告失败。

六国合纵攻秦

2、楚国在合纵期间不断脱离组织

第二次合纵是在南边楚国的组织下达成的,楚怀王亲自担任纵约长,率领合纵国联军进攻秦国函谷关,势要彻底消除秦国给六国带来的威胁。结果秦王丝毫不畏惧,以攻为守,大军置于函谷关下,再派小股军队偷袭联军粮道。这边联军看着气势逼人的亲国大军不敢主动进击,那边楚国粮道被秦国偷袭得手,没有补给的楚军紧急撤回国内,撑头的都跑了,剩下的齐军、魏军等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撤回各自地盘,最终第二次合纵也宣告失败。

合纵虽然不断失败,但是各国的高层对合纵还是持认可态度的,毕竟让他们中的任何一国单独对抗秦国都不会有好果子吃。第二次合纵失败十二年后,楚国和齐国、韩国再次联合订立合纵盟约,然而楚怀王在秦国重用张仪,实行连横之策后被秦王画的饼子给诓骗,第三次合纵因楚国的退出再次失败。

秦国以连横之策对抗六国的合纵之势

结语:魏国是第一个拥有统一天下的实力的诸侯国,却因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四处树敌而衰落。齐国继魏国之后成为第二个实力冠绝诸侯的国家,因没有恰当的战略执行而衰落。秦国实力与日俱增之后,六国合纵抗秦,却又因各国心思不一而不断失败。最终六国反而在秦国的连横之策下不断萎缩,直至一一被灭。从中可以看出,各诸侯国在发展过程中其实都有过机会,但是只有秦国把握住了,所以秦始皇统一天下虽有运气成分,但是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史记》

《战国策》

《东周列国志》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运气成分到底有多大?”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在秦始皇统一前 六国之间的文字 差异到底有多大?

在秦始皇统一前 六国之间的文字 差异到底有多大?

文字,差异,秦国,六国文字,发展,手工业者,政策,材料,犬戎,各自为政,字形,地区,情况,文化,民间,笔画,统治者,交往,有关,统一,何异同,合文,周平王,秦系,秦襄公,使者,在这种,和民,汉字,万变不离其宗

2008-08-31 #故事大全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前 国与国之间文字差距到底有多大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前 国与国之间文字差距到底有多大

文字,统一,秦始皇,派系,六国文字,政令,秦国,诏书,孔子,不认识,这四个,上都,差别,作用,四大,差异,差距,普通话,源头,雅言,文化认同,最重要,何琳仪,周秦,国相印,李斯,苏秦佩,陶文,起到了,官方

2011-09-07 #故事会

秦始皇凭什么统一的六国?从兵马俑坑里看历史 秦陵到底有多大

秦始皇凭什么统一的六国?从兵马俑坑里看历史 秦陵到底有多大

秦军,秦始皇,箭头,地宫,敌军,秦国,骑兵,始皇帝,兵马俑,时候,游牧民族,史记,一生,军阵,军队,坑里,方阵,方式,秘密,武器装备,武器,电影,盗墓贼,秦始皇陵,英雄,规模,遗体,阵型,陵墓,射击

2007-10-27 #故事会

西方经济学究竟是科学还是炼金术?到底有多大的科学成分?

西方经济学究竟是科学还是炼金术?到底有多大的科学成分?

理论,科学,设计,金融学,炼金术,计量经济学,国家,摩天大楼,水电站,经济,组织,红军,过程,到底是,不承认,要根据,顶层设计,李德来,上建,牛津大学,个人主义,依据,成分,命题,办法,危险性,基础,底层,学科,工程力学

2008-09-17 #故事阅读

秦始皇到底有多残暴 从焚书坑儒来说

秦始皇到底有多残暴 从焚书坑儒来说

秦始皇,博士,周青臣,淳于越,焚书,读书人,分封制,书籍,尚书,思想,旧思想,秦国,皇帝,郡县制,诗经,周青,席庆,天之,成伟,殷周,李斯,在背后,咸阳宫,匈奴,功德,事情,事业,凡属,做法,制度

2018-02-23 #经典故事

杨坚开创隋朝到底有多难 足以比肩秦始皇 我们都小看了他

杨坚开创隋朝到底有多难 足以比肩秦始皇 我们都小看了他

杨坚,宇文邕,时候,陈朝,郑毅,陈王,大臣,统一,皇位,父亲,儿子,先王,帝王,时间,皇帝,突厥,宇文衍,尉迟迥,李德林,高颍,宇文家,将军们,太子,众人,再加,势力,好处,女儿,对手,将军

2018-04-26 #小故事

秦始皇陵墓中到底有多少文物?专家:不好说 大概是故宫的80倍吧

秦始皇陵墓中到底有多少文物?专家:不好说 大概是故宫的80倍吧

秦始皇陵,文物,历史,帝王,陵寝,秦始皇,专家,宝藏,陵墓,陪葬坑,其实也,数不胜数,宫下,秦二世,那文,新发现,临潼区,万民,中央,城东,周长,兵马俑,含量,地宫,地面,夯土,墓穴,工程,所运,战争

2018-06-14 #故事大全

司马迁为何在史记中把秦始皇描述为暴君 到底有何原因和深意?

司马迁为何在史记中把秦始皇描述为暴君 到底有何原因和深意?

秦始皇,司马迁,儒家,暴君,儒生们,儒生,汉武帝,规矩,刘邦,历史,一生,儒学,朝廷,汉武帝刘彻,项羽,地位,天下,民间,百姓,罪状,邯郸,警示,做什么,那么多,一统天下,所作所为,加强中央集权,李陵,王侯将相,秦始

2020-05-26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