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当年不解书中意 再读已是书中人

时间:2014-08-14

因此,我们小的时候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实在是没有味道,甚至有了无聊的感觉

提示:本文共有 26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引言

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没有多余的素材,都是有故事的,正如鲁迅自己所说自己的文章,如果没有阅历的人,不一定要能读得懂,中国大多数读书人,都不太注意世事,所以很难想通的。因此,我们小的时候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实在是没有味道,甚至有了无聊的感觉。但是长大后,在到社会上,再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却是感触颇多。

再读《三味书屋》,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有了社会阅历之后,再回炉品读先生的文章,感觉是非常好的,就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说,这本是初中时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那时候学习这篇文章时就觉得非常之平淡。这样的一篇文章怎么会当成教材呢?小时候的我们只对百草园感兴趣。因为这与农村的环境有点相类似,自己的童年也是这么过来的。

但是到了三味书屋的章节时,这情景似乎离我们那么遥远,又那么近,语文老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足足花了三个课,都是什么段落大意、重点语句、中心思想之类的内容。或者重点需要背诵的段落。直接的后果就是“恐语文”症。

实际上,再次品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会发现很多细节是需要去琢磨的,并非鲁迅先生为凑字数写得那些情节。而都是有一定用意,如果不明这些用意,是无法理解先生的用心良苦。

鲁迅先生本是新文化的倡导者,去日本留过学,见过外面的世界,本想学医救民,却发现医能救人,却无法治“愚”。所以才放下手术刀,拿起笔杆写文章来唤醒民众。另一方面,因某种原因当时先生的内心对传统文化存在排斥,所以在很多文章毫不掩饰自己的的想法,当然也包括对私塾的厌恶。至于排斥传统文化是对还是错,则不是本文重点讨论的主题。

解读《三味书屋》,真是不同的感受

关键我们从先生的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背景和立场来品读,似乎更能感受这篇文章到底想表达什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成稿于1926年9月18日,发表于当年10月10日的《莽原》杂志第1卷第19期。是先生从北京到厦门后所作的文集中第一篇作品。当时的鲁迅已经被同行当成异类而被排斥。被学校安置在图书馆楼上。孤寂一人,使鲁迅先生深感“苦恼,零落,孔灭。”

所以这篇文章的标题,小时就没弄明白,为什么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标题,如果大胆改一下,改成《从对百草园的喜爱到对三味书屋的讨厌》,以这样的主题去读这篇文章,可能就会更加清楚了,

百草园是完全自由的童年世界,家村小孩都有深刻的体会,三味书屋则是人类社会框架,对一个儿童的人生进行了强制干预,当然这样的人生轨迹,谁也无法改变。其结果就是:快乐与自由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递减,事实也是如此。

读一两遍,你会觉得有趣;读上几十遍,就会有一种无形的伤感。读出了人生的悲哀与沉沦。

本来是欢乐的百草园,从夏天到冬天,还留恋着儿时的玩伴闰土和长妈妈讲故事的时候,随着一句: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快乐的童年生活嘎然而止!为什么呢?是自己拔何首乌毁了泥墙?还是自己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院子,反正不小孩永远不知道大人的想法。

当年读私塾这一段时,觉得索然无味,极为打不起精神,也许就是鲁迅先生故意这样描写,整文没无聊两个字,却引起读者无聊的共鸣。

自己仿佛是书中之老夫子

然而给我印像更深的却是那私塾先生,鲁迅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去描写这位老夫子。只是描写了拜师的过程和对老师的印像,仅此而已。

通过“怪哉”一词的提问,把童真与迂腐的对比反差描写提淋漓尽致。孩子们开口读书那一片断,可以直接让一个中学生晕到, 我当时就是其中之一,不过现在看来,这里面大有文章。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因为没有标点符号,简直让人莫名其妙,如果把标点加上,可以看出这其实是《论语》里的句子:“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唯独“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被当时用来取笑一个掉了牙齿的女同学,被追得围校园跑了一圈,古文里还能有这么一段,还是孩子们的恶搞呢?不知道。

到现在才知“上九潜龙勿用”乃《易经》中的句子。

当读到“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几乎要哭了,完全看不懂什么意思。直到长大后,才知道这是《尚书》中的《禹贡》篇。原本是:“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写的应该是“大禹治水”故事的片段,对土地层的定义。“厥贡苞茅橘柚”应为“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大致的意思是:“天下土地分为九层,下上层,为下等里最上的一层,好坏地层交错;进贡的物品里有茅草、橘柚等物品。”哎呀,太拗口了根本读不下去。

总之“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是《尚书》中《禹贡》的错读。

在鲁迅先生当时看来,这是极为枯燥的内容,读这篇文章的人也是这种感觉,但先生的文中并没有枯燥两个字,就已经让人心领神会了。

可以体会到孩子们在大声朗读的时候,老夫子也情不自禁的摇头晃脑的念起来的场景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小时读这一句时也不明白什么意思,鲁迅为什么要引用这段文字?这段思想性、艺术性都不高超的文字,为何令老老爷子这样陶醉?这也是后来才知道,这段文字出自清人刘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是用来鼓吹唐末名将李克用诗篇。李克用性格勇猛刚健,其人智勇双全,打仗时常带头冲锋陷阵。

然而特写老师对这两句的陶醉,实际上折射出了老师内心深处的梦,老夫子非常羡慕李克用指挥的风采和杀敌酣畅的境界。然而,他早前的这个梦显然没能实现;他此时沦落到三味书屋,成为一个教授孩童的私塾教师。这一段文字,十分含蓄地折射出这位老师的人生悲哀,也是鲁迅先生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说是这也是鲁迅先生当时的真实感受,因为当时鲁迅先生一腔热血在当时的社会显得格格不入,被孤立、排斥而沉沦,不正是当时老夫子的现状么?其实我们今天再读这篇文章时,又何尝不是这样的感觉呢?年少时做过很多梦,但是现实总成为梦的破坏者,一次又一次无情的给我们最不想要的答案,随着年龄的推移,越来越违心地低下那曾经充满梦想的脑袋。

重新回味下《三味书屋》

整篇文章所描写一切都非随心所欲的任意而为,都是围绕着少年鲁迅的兴趣爱好和讨厌憎恶的材料。对旧的传统的格格不入,兴趣广泛而充满活力,是我们所看到的少年鲁迅的特性,和长大后的烦恼,以及对现实社会无情的批判。

如果没有丰富阅历,真是无法读懂鲁迅先生的文章,即使有了阅历,也只能是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品读书中之意,每隔一段时间重新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时,其中的受是有所不同的,正合了另一句话:“儿时看山就是山,少年看山不是山,耄耋看山还是山”。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当年不解书中意 再读已是书中人”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当年课本中的历史典故:年少不知文中意 再读已是文中人

当年课本中的历史典故:年少不知文中意 再读已是文中人

挑山工,墨水,陈毅,长大后,小偷,家乡,小时候,杨桃,优点,精神,铃铛,铃声,骆驼,听不到,很多人,画杨桃,端午的鸭蛋,废寝忘食,掩耳盗铃,负荆请罪,才明,汪曾祺,上练,兴中,事情,一步一个脚印,五角星,作者,典范,先生

2020-08-11 #故事阅读

当年课本中的历史典故:年少不知文中意 再读已是文中人

当年课本中的历史典故:年少不知文中意 再读已是文中人

挑山工,墨水,陈毅,长大后,小偷,家乡,小时候,杨桃,优点,精神,铃铛,铃声,骆驼,听不到,很多人,画杨桃,端午的鸭蛋,废寝忘食,掩耳盗铃,负荆请罪,才明,汪曾祺,上练,兴中,事情,一步一个脚印,五角星,作者,典范,先生

2007-03-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情景动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情景动画

播放器,下拉,客户端,向右转,炫彩,画面,进行中,向左转,视觉盛宴,画面尺寸

2020-07-23 #故事会

仿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7段

仿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7段

微微,河面,塔塔,叶子,走廊,腰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叶上冲,阳实,朝南,王家塘,水润润,波渺渺,那石,小东边,上衣,人们,日期,地面,公路,味道,圩堤,女孩,堤岸,小巷,岸堤,小步,微风,感觉,摇曳生姿

2020-07-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仿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七段

仿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七段

雪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堆雪人,树枝,不一样,小雪球,上海,怪物,把手,捡起,来点,时候,模型,橡皮筋,脸盆,空地,胶水,蝴蝶,院子,那可,布里,朱佳,朱露,王雅,翟茹,陆君,在它,一起玩,大眼睛,树林里

2020-07-21 #故事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事梗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事梗概

鲁迅,鲁迅先生,文字,一针见血,三味书屋,作者,生活,世界,乐园,百草园,和微漠,淡红的血色,毛主席,金良,和三味,家和,主将,书屋,人民,二十世纪,人们,人儿,人生,作家,游戏,家里人,儿童,半殖民地,勇者,奴颜

2020-09-26 #长篇故事

鲁迅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故事梗概

鲁迅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故事梗概

孝道,三味书屋,先生,作品,百草园,石井栏,高而,乐园,书塾,乐趣,故事梗概,我家,儿童读物,伦纪,儿童,倾向,古人,后人,性命,故事,指斥,桑椹,方正,教坏,时候,父亲,白话文,菜畦,美女蛇,绣像

2020-09-26 #小故事

仿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7段

仿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7段

小鸟,爸爸,铅笔,我和爸爸,中美,上蹿下跳,动静,大树,皮筋,拉绳,系上,窗帘,绳子,谷子,诡计,鸟笼,行动,诱惑,就进去,行动起来,空鸟笼,焦急地,着我们,在里面,在不远,在窗

2020-07-21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