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从孩子“学习故事”开始的微课程

时间:2014-08-23

幼儿成长微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3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从孩子“学习故事”开始的微课程2019 06 24 08:31:08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6期

王莉锦

“学习故事”是一个能让教师、家长和儿童听得懂的故事,为儿童建构积极的自我认知提供支持并创造机会,从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而这样的有主题的系列探究活动其实就是微课程。

一、学习故事的内涵

学习故事是什么?有人认为就是“将观察幼儿的过程写成一个故事”“就是教育随笔的别称”“就是把区角、游戏观察记录写详细一点就行了”……《发现儿童的力量》指出“学习故事”是一种用叙事的形式对儿童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的方式,是在真实情境中完成的结构性观察和记录,能提供一种反映儿童发展的持续性画面,用来记录和交流儿童学习的复杂性。

通过对“学习故事”的探索、研讨、实践后,我们发现“学习故事”是一个能让教师、家长和儿童听得懂的故事,为儿童建构积极的自我认知提供支持,创造机会,是一种具有“回顾意义”的教育指导工具。它与一般意义上的观察记录有相似之处,但也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是形成性的评价,关注的是幼儿学习的过程,记录的是儿童“能做的”“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是“不能做的”“欠缺”的地方。

二、学习故事带来的改变

在实践初期,老师最大的疑问就是:“哪来那么多故事?”“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其实,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所有关乎成长的时刻都是值得记录的好故事。教师需要用发现的眼睛捕捉幼儿的成长动态,可以从儿童的生活、儿童的游戏、儿童感兴趣的材料(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取那些契机。

案例:小班活动《西餐“Party”》

什么是西餐?孩子的反应是“吃汉堡、薯条”“吃牛排”“不能用筷子,用刀子”等等,从谈话中看到了孩子对西餐很感兴趣,都有一些生活经验。在游戏活动时,孩子们纷纷做起了比萨、汉堡、薯条等等美味的食物,用涂涂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用形状、颜色相同或相似来以物代物。

做得真好,看着就想吃!孩子们利用自己的手工布置了一场西餐盛宴,过过瘾,“小厨师也来了”。孩子们自发组织的活动,来源于对生活中看到的、体会到的西餐的理解,他们的细心观察,为表演积累了素材。

家长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想为孩子们办一个真正的西餐宴,开始各种讨论:哪种西餐方便携带,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安全卫生怎么保证等等。随后真正的“party”正式开始。孩子们吃得开心,家长们看着满足。家长们从平时老师的反馈中看到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成长,更愿意参与到陪伴孩子的行列中来,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更紧密;而孩子们在得到成人认可后会更愿意去尝试体验。

这个有趣的“学习故事”还不成熟,但让老师眼中那个有想法、敢行动、会分享的学习者形象渐渐清晰起来,发现了自发自主游戏的价值,我们开始有激情地发现、捕捉、记录幼儿的学习故事。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园本教研,让我们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

在幼儿方面,发现孩子更喜欢捣鼓了,对身边的事物各种摸索,有问题也能想着自己去解决;在家长方面,开始追忆自己快乐的童年,感慨陪伴孩子时候的快乐,亲子活动更积极了;在教师方面,管住嘴巴和手后发现更多的惊喜,写观察记录的时候觉得有话可说了。

三、学习故事回到微课程

当一个儿童的“学习故事”被记录和传播后,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这样的有主题的系列探究活动其实就是微课程。

案例:大班微课程《腌菜》

户外时间,孩子们聚在菜田里讨论着“这个是什么菜”“绿油油的真好看,怎么吃”……孩子们仔细观察着大自然中的事物,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大胆与同伴交流、讨论。如何抓住这个兴趣点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呢?老师及时进行了谈话活动。

“炒着吃”“做饼吃”“蔬菜沙拉”……孩子们各自拿着计划交谈着,最后选了比较感兴趣的“腌菜”准备尝试下。“腌菜”该怎么做呢?孩子们又开始了讨论,还将想到的拿回去跟成人求证。四面八方搜集来的资料汇集一处,家长那颗久违的童心也被调动了起来,纷纷要求参加。一场由大人和孩子自发组织的腌菜活动就开始了。这里我们发现自主权还给孩子后更多的孩子愿意去表达了,且儿童的学习都是跟其生活经验有关,接触得多,经验自然就丰富。

拔菜、晒菜、洗菜、收菜、腌菜,大家分工合作,一个比一个积极,一个比一个仔细,菜拿不了怎么办?菜要晒成几天?腌菜需要什么调料啊?……这些问题都在亲子互动当中迎刃而解,亲子关系更紧密了。小朋友们虽然是第一次体验,但是全程专注、不怕困难、会想办法、懂得团结合作。

就这样结束了吗?不,接下来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等待着继续去探索解决,腌菜的容器有点奇怪?为什么空气跑进去会不好吃?腌菜什么时候可以吃?要怎么吃?……根据孩子们的一系列问题及活动,老师们梳理出《腌菜》的微课程网络图。

借由这个故事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微课程的特点:

(一)从儿童当下的兴趣、需要出发。

(二)学习都是由小及大,由一个点到多个方面,是连续的过程。

(三)注重幼儿的经历,在不断地与材料、环境、教师、家长的互动中推动着幼儿学习的发展。

(四)关注学习品质(专注力、习惯、主动、创造、坚持等)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东西:画的、收集的、讨论的东西,就是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的东西。学习故事就像一条纽带,把我们同每一名幼儿紧密联系在一起,用专业的、多重的视角去观察幼儿,走进“学习”,探求幼儿主动学习的真谛;走进“幼儿”,在实践中亲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伴随着孩子们好奇、探究、学习、发现、归纳、分享、表达的脚步,建立起属于孩子们的微课程,让孩子的成长看得见!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中心幼儿园 ??江苏

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年6期小学科学·教师版的其它文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从孩子“学习故事”开始的微课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微课 微课程 微视频 数字故事 微资源 多媒体课件的含义

微课 微课程 微视频 数字故事 微资源 多媒体课件的含义

资源,教师,教学,教学资源,短片,教学设计,代名词,动画,媒体,平台,方法,片段,课堂,素材,结构化,规律,视频,账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微型课程,微课程,教学反思,移动互联,别于,个体,个人,主题,互联网,人员

2008-09-14 #长篇故事

论文范文:研讨课程微课程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研讨课程微课程毕业论文

微课程,研究,教师,问题,书香,学校,现象,策略,小故事,内容,学生,才能,故事,细节,系统,发展,教育,教育教学,课程,毕业论文,感觉,指向,文字,目的,新班,李玉平,亲情,假期作业,学者,岗位

2020-09-26 #长篇故事

“向阳花”家庭教育微课堂|第8课 留守儿童家庭如何和孩子建立情感连接

“向阳花”家庭教育微课堂|第8课 留守儿童家庭如何和孩子建立情感连接

孩子,情感,留守儿童,家庭,课程,何智慧,吴茜,凌励,闫雪,责任编辑,向阳一,天下,心理健康,心向,方法,新宇,疫情,热爱生活,来源,校对,积极行动,科技,编辑,责任,闭门,问题,阻击战,题目,合作,防控

2019-09-12 #长篇故事

童心课程〡课程故事好玩的平衡车——大一班本微课程

童心课程〡课程故事好玩的平衡车——大一班本微课程

赛道,车子,计划,材料,滑步,孩子们,孩子,游戏,队长,菲菲,策略,活动,幼儿,时候,教师,扬扬,标志,问题,工作,双脚,幼儿园,护具,穿戴,螺丝,蓝队,骑行,同伴,小车,小组,晨间

2017-04-29 #小故事

基于学习故事的幼儿园微课程开发

基于学习故事的幼儿园微课程开发

幼儿,儿童,活动,故事,兴趣,区域,课程,微课程,习惯,内容,品质,方式,时刻,玩具,问题,马路,发展,幼儿园,传统,分领,区别,夹子,本课,教师,时候,水平,汽车,目的,经验,集体

2020-07-07 #长篇故事

基于学习故事的幼儿园微课程开发

基于学习故事的幼儿园微课程开发

课程,微课程,故事,儿童,兴趣,幼儿园,本课,班本,和家,和发,传统,品质,力量,和成,小学,局部,差异,教师,需求,什么是,为中心,整体发展,本质上,有很大,目标模式,捕捉到

2020-07-06 #短篇故事

童心课程课程故事青桐树的小秘密——中二班微课程故事

童心课程课程故事青桐树的小秘密——中二班微课程故事

青桐树,孩子们,叶子,活动,幼儿,老师,过程,孩子,果子,发现了,小果,小朋友,种子,豆子,价值分析,小种,大树,经验,领域,还可以,测量,谈话,让孩子,儿童,工具,树叶,瓶子,课程,粗细,贴画

2020-06-23 #经典故事

浅析幼儿园微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幼儿园微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

微课程,幼儿园,老师,课程,家庭,家长,孩子,小朋友,扇子,幼儿,数字,问题,内容,A.,交流,教育,教师,活动,形式,父母,环境,能力,资源,和家,微型课程,有效教学策略,主题,家园,手机,软件

2018-06-08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