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家庭教育 “恰到好处”的母爱是什么样子

时间:2014-08-27

他最优秀的代表作是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提示:本文共有 36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罗曼·罗兰(1866-1944),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最优秀的代表作是《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其他重要作品有戏剧《群狼》《理智的胜利》;传记文学《贝多芬传》《米开朗其罗传》《托尔斯泰传》;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柯拉·布勒尼翁》等。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01

少年的困惑与成长

1866年1月29日,罗曼·罗兰出生在法国中部的一个小镇。因为其父母双方的祖先三代都是律师,所以这是一个在当地颇受尊敬的家庭。小的时候,罗曼·罗兰一直是体弱多病的。有一次还因为仆人的疏忽,将不到1岁的小罗曼·罗兰单独放在寒冷的户外,差点冻死。

所以,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个体弱的孩子,小罗曼·罗兰一直被固禁在家里。而这与小罗曼·罗兰向往自然的天性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他回忆这段童年生活的时候,他用了“鼠笼”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处境。“鼠笼”最大的弊端就是扼杀了小罗曼·罗兰的“精神自由”。他无法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到田野间放牛牧羊,无法在广表的大自然中嬉戏玩耍。

他的父亲父亲是公证员,母亲爱好音乐。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父母对罗曼·罗兰的教育极为重视。所以在罗曼·罗兰14岁那年,为了让他接受优良的教育,他们一家人迁往了巴黎这座艺术之都。这次迁家对于罗曼·罗兰的一生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转折。

在巴黎这座大都市里,年少的罗曼·罗兰开始是极为不适应的,在他看来“大城市是庞然可畏的有机体,那里灵智的微生物会像一切痼疾的霉菌那样迅速繁殖。假如新来者不能立即顺从,那必须经过一段漫长而痛苦的时期,使他们的血能适应这些毒素”。而最重要的是对于内向而爱幻想的罗曼·罗兰来说,他失去了信仰的家园,都市的快节奏和学校的混乱情形,让年少的他充满了矛盾和困惑。

就在这个时候,罗曼·罗兰开始接触到了莎士比亚、伏尔泰等大师的作品,让他那荒芜的精神领地重新焕发了生机。而且十分幸运的是在一次拜访朋友的途中,他遇见了当时的大文豪雨果。而这次会面显然给了罗曼·罗兰极为深刻的印象。

小罗曼·罗兰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是法国大革命以来斗士的精神和信仰,而母亲带给他的是来自波尔罗亚尔女隐修院的探索精神,艺术感受力——音乐性的、神秘的敏感;二者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补充。

02

与音乐的不解之缘!

罗曼·罗兰虽然是以其文学创作闻名于世,但是众所周知,他与音乐也有着不解之缘。他最为著名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迄今为止,被认为最伟大的精神成长小说。小说写的就是一个音乐家的一生。他从小就十分喜爱音乐,他曾说过:“在我生命的历程中,音乐占有了我,它是我最初的爱,也可能是我最后的爱,我像女人爱孩子一样爱它。”

这种对音乐的深挚的爱好,一方面或许是天生的,一方面来源于母亲的启蒙和支持。罗曼·罗兰出生并成长在法国外省的一个小城市,虽说在当地也算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却没有很好的学习音乐的条件,他没有像巴黎有钱人家的孩子那样,从小就有音乐老师。但是,当母亲发现了他对音乐的兴趣之后,便尽自己的能力去教他弹琴,虽然母亲技艺不高,但是,却给了儿子许多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使他对于音乐的兴趣更为浓厚了。这对于孩子音乐天赋的启蒙,是十分重要的。

03

母亲的极力支持

1880年,14岁的罗曼·罗兰随父母迁居巴黎,母亲这时发现孩子不仅对音乐有强烈的兴趣,而且有很高的天赋。这时候,她是又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儿子有这样的天赋,想好好让他发展;发愁的是会不会耽误他的学业。犹豫了一阵子,她最终被孩子对音乐强烈的渴望打动了,她决定支持儿子学习音乐。但是令她为难的是,一时没法给儿子找到合适的学习音乐的专业场所。在巴黎,她人生地不熟,没有朋友可托,也缺乏关系。

但是这位母亲锲而不舍地为儿子寻找着老师和学习音乐的地方,她生活的重心几乎就是打听这些。只要一听说哪儿有音乐家,她就想尽办法送儿子去学习,往往她的诚心打动了老师,儿子得到了很好的教育。

一段时间以后,她惊喜地发现儿子的琴艺已经超过了大多数教过他的老师。她想,必须为儿子寻找更好的老师了。这时,她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学琴的一个老师,就住在巴黎,叫约瑟芬·马丹,这位钢琴家不仅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演奏技巧,而且还认识著名的作曲家肖邦。于是,她便去拜访这位老师,恳求她指点儿子。

果然,后来罗曼·罗兰从她那儿受益匪浅。

平常的日子,母亲还从并不十分宽裕的家用中拿出钱来,每星期给儿子买一张夏特音乐会的门票,让他去听音乐家巴德鲁、科洛纳、拉穆勒的演奏。多年以后,罗曼·罗兰回忆起来,还非常感激母亲每周给他的这三个小时,让他完全沉醉在音乐的世界里。在这三个小时中,他为莫扎特无邪的快乐、贝多芬的雄伟强大、普格的温和所深深吸引。在这儿他还领略到巴黎最新的音乐信息和音乐知识。据说“高考”复读三次,1886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生活本身就是教育。”要发挥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必须充分利用家庭现有的资源,为孩子的成长做好准备,这是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04

教育心得

罗曼 罗兰赞美:“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李浩颂扬:“母爱是一丛长绿的护花草。”我说:“母爱是永不陨落的太阳。”作家莫言曾在《母亲》一文中写道:“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母亲情绪的温度决定着一个家的温度,也在潜移默化中决定着一个孩子的性格走向,某种程度上,母亲的好心态才能成就孩子的好性格。

母亲使他的天赋得到及时的启蒙教育和完善,虽然他后来没有成为一个音乐家而是文学家,但音乐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父母应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兴趣培养和天赋启蒙的重要性,你能否也像故事中的母亲一样为子女的爱好遍寻名师、费尽心思呢?

有专家认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定位有:讨债者、牺牲者、追赶者、鞭打者。表现出的焦虑症状有五怕:一怕孩子闲着,把孩子时间占满了才心里踏实;二怕孩子玩耍,把孩子攥在手心里,冲突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激烈;三怕孩子出错,盯着孩子的错误,放大孩子的错误,以反复提醒孩子的错误为教育手段;四怕孩子吃亏,教孩子一些错误的、大人的人际交往方法;五怕孩子失败,学习成绩、考试名次像戴在孩子头上的紧箍咒一样,让孩子每天战战兢兢地面对一切。父母总跟孩子做这样的想像推理:“你在班上要考不了前三名,就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重点大学;考不上重点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得不到高收入;得不到高收入,就过不上幸福生活……”焦虑,成了家庭教育里的一种自然氛围。母亲的焦虑,几乎天天在家庭里重演,而且,这种焦虑情绪不仅在家庭里相互传染,也在社会上相互传染着。哲学家弗洛姆是对母子关系解析得最好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母爱的真正本质是关心孩子的成长,也就是说,希望孩子与自己分离。

皮克斯的中国风动画短片《包宝宝》曾经火了一段时间。它不到8分钟,而且没有一句台词,却惹得一众网友感动落泪。

短片讲述了一位“空巢妈妈”和包子宝宝之间的温情故事,通过夸张的卡通化人物,描绘了母子之间深刻又脆弱的情感:分离撕裂了母亲,而爱束缚了孩子。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我年薪七万,该不该让儿子上学费五万的幼儿园?

这样的现状,折射了当代父母的焦虑:害怕孩子将来不如人、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尽其所能给孩子提供一切,却尴尬地发现自己能力十分有限。

“明明想要尽善尽美的教育孩子,却总是做不到;明明希望孩子笑口常开,却总把他弄哭。”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是一场无限趋近完美的修行。

有部泰国公益广告,围绕凤梨,讲述了发生在一对母女身上的故事。一个没上过学的妈妈,却教会了女儿一生受用的事。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靠贩售现切水果为生。母亲因为没有上过学,教育女儿时不知道怎么说,但她觉得可以示范给女儿看,并引导女儿学会观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短片结尾处,母亲的话表达出一种深沉的母爱:“有一天我不在她身边,我也相信她会过得很好。”

作为父母,可以相伴孩子的前半生,却无法参与孩子的后半生。

自己的孩子终究有一天需要独立生活,没有自己的庇护,现在即使能照顾孩子的生活,但却不能保障她今后的生活。当她学会思考、观察、学习、独立,那么也可以独自安然的生存下去。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一场“爱的合谋”。李玫瑾教授说:“如果错过陪伴,以后的日子,父母要付出三四倍的时间和精力来还,而且也很难达到原本的效果。”用爱和陪伴铺设孩子的成长之路,才是父母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意味着一个人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出门前和孩子认真道别,回家后给孩子暖心拥抱;留出时间陪孩子玩耍、看书、聊天……父母一点点的呵护,孩子都能体会得到。成长是一场马拉松,父爱不缺席,母爱不越位,才能照亮孩子未来的光。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家庭教育 “恰到好处”的母爱是什么样子”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做不焦虑的父母 没有完美的家庭教育 只有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做不焦虑的父母 没有完美的家庭教育 只有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孩子,父母,舒格曼,丽莎,给孩子,过程,恰到好处,家庭教育,教养,问题,压力,妈妈,家长,让孩子,家务,情绪,指南,自信心,雷莉,分离焦虑,对孩子,小时候,差异,时间,情况,心理,成绩,老师,教育,挑战

2018-06-02 #经典故事

《少年派》见面就掐离开就想 闫妮本色出演母爱的伟大

《少年派》见面就掐离开就想 闫妮本色出演母爱的伟大

闫妮,女儿,母亲,王胜男,电视剧,少年派,林大为,张嘉译,林妙,孩子,家长,故事,母爱,小竹,儿子,叛逆,大儿子,家庭,本色,意义,父亲,火车站,老戏骨,重点高中,两个人,对孩子,恰到好处,小儿子,赵今麦,好的

2016-09-19 #小故事

母爱力量 电影《我的影子在奔跑》: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的暖心点

母爱力量 电影《我的影子在奔跑》: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的暖心点

母亲,阿斯伯格综合症,孩子,田桂芳,家庭教育,自闭症,电影,儿童,家庭,行为,社会,亲情,举动,儿子,单亲家庭,内心世界,国产电影,患儿,情感,无奈,方面,时候,母子,母爱,观众,领域,很多人,成长过程,世界,剧情

2009-07-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听我说》省内首档家庭教育心理公开课第七期开课——在孩子眼里 母爱和父爱的区别竟

《听我说》省内首档家庭教育心理公开课第七期开课——在孩子眼里 母爱和父爱的区别竟

孩子,朔州,广播电视台,朔州市,爸爸,家庭教育,工作,妈妈,区别,学校,家长,心理,母爱,父亲,父爱,节目,经历,问题,直播,听我说,危机干预,对孩子,心理咨询师,张日东,李宏宇,李智,马芳,在孩子眼里,责编,信访局

2020-07-05 #长篇故事

世上有好妈妈 也有不合格的妈妈 教育孩子应恰到好处 恰如其分

世上有好妈妈 也有不合格的妈妈 教育孩子应恰到好处 恰如其分

母爱,母亲,孩子,子女,为了孩子,恰到好处,人生,偏向,对子,概念,极端,理智,缺点,背景,观念,分析,教育,生活,做一个,依赖关系,成为母亲,对孩子,一切都是,远超,黑泽尔,马库斯,在这种,理学家,好妈妈,好的

2012-10-11 #长篇故事

家庭教育作文500字

家庭教育作文500字

关键时刻,人生,母爱,父爱,父亲,经历,道理,有人说,教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道路上,在我们

2020-08-06 #短篇故事

《奇迹男孩》带来的家庭教育启示

《奇迹男孩》带来的家庭教育启示

孩子,妈妈,奇迹,R.J.,小男孩,男孩,宝宝,认同,让孩子,世界,内心,厄运,挫折,情绪,母爱,电影,知识,帮助孩子,有勇气,给孩子,被爱的人,卓博,由美,宝妈,斯基,帕拉西,朱莉娅·罗伯茨,欧文·威尔逊,由斯蒂,雅各布

2015-04-18 #故事会在线阅读

活着——恰到好处最幸福美文

活着——恰到好处最幸福美文

人生,恰到好处,人间,不是太,丁克,志摩,景明,海子,白菊,秋月凉,素琴,爱的,我得,烟火人生,院后,风和,风景独好,一生,一张一弛,书法,京剧,亲人,岁月,屋宇,大厦,写意,儿女,四季,加衣,唐诗宋词

2020-07-03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