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父母管教孩子该不该打?心理研究表明 这个阶段可以打

时间:2014-09-07

打孩子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看看前两天新闻热点20年后殴打老师就知道了,常某因为上学时被打,留下了心理阴影,一直隐藏在心里,直到20年后遇到老师爆发出来

提示:本文共有 257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过去我们老一辈教育孩子信奉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因此经常用棍棒、皮鞭教育孩子,他们最喜欢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是“孩子交给你了,不听话就使劲揍”,相信70后、80后基本都挨过揍。

打孩子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看看前两天新闻热点“20年后殴打老师”就知道了,常某因为上学时被打,留下了心理阴影,一直隐藏在心里,直到20年后遇到老师爆发出来。

所以,对于很多70后、80后来说,既有他们的亲身经历,又因为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西方育儿理念的认可,所以现在的父母开始普遍信奉“快乐教育”,讲究尊重孩子,释放孩子的天性,结果走上了另一个锯断,养出了各种“巨婴”,孩子动不动就跳楼自杀。

从辩证的角度,从来没有一种教育方式适合所有的孩子,也从来没有一种教育方式可以应对孩子所有的成长阶段,最正确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因材施教。但是因什么材,施什么教,就需要父母去把握了。

快乐教育,平等尊重孩子好不好?

我觉得非常好,有利于培养个性化的孩子,发挥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能一成不变的总是采用“快乐教育”的方式,总是跟孩子讲尊重平等,至少在孩子6岁以前,适当的“打骂”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我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1、孩子的行为准则

6岁下的孩子依靠什么原则来指导他们的行为?是道德?是规则?是理智?还是逻辑?都不是,他们依靠的行为准则是任何动物都具有的本能---追求快乐。因为道德、规则、理智等,这个阶段的孩子根本还不具备这些能力,你跟一个4、5岁的孩子谈善良、爱心,他懂吗?

所以,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准则就是最求快乐,怎么高兴怎么来。

所以我们会看到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就去拿,就去抢,他才不管是超市的,还是别的小朋友的。

2、智力发育不完善

虽然做出格的事,但也不一定要打骂啊。是的,如果只是做出格的事,然后跟他讲道理他听的话,确实不用打骂,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讲道理根本就不听,因为他们智力存在缺陷,他们压根就不懂道理。

很多父母把孩子当做缩小后的“成人”,认为他们除了体型比较小,知识经验不足,别的方面跟成人差不多。事实上,他们跟成人的差别大了,特别是在智力上,他们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跟成人相比完全可以看作是两种不同的物种。

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下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看完,你就知道幼儿与成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我在这里重点说下6岁以下的孩子的两个思维特点,

一是单维思维。孩子的大脑处理能力有限,他们在处理一个问题时,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而这个角度往往就是他们追求快乐的本能,而无法顾及别的方面。所以,孩子一旦认准了一个问题,就跟钻了牛角尖似的,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

二是没有道德规则意识

道德、规则意识是社会化的产物,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交往而产生的,是后天教育的结果,不是一出生就具备的。举个例子,排队规则,如果就你一个人,还需要排队吗?肯定不需要了,正是因为社会化,为了维护大家的利益,所以产生了这种排队的规则。

正因为道德、规则的意识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所以一开始的孩子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所以父母用尊重平等、讲道理的方式他们压根就听不进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对牛弹琴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正因为孩子的这种智力缺陷,所以注定了父母讲道理的方式通常是无用功。只有后期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孩子才逐渐把这些道德、规则意识内化,开始遵守这些规则。

3、孩子对于错误的认知

如果6岁下的孩子对于规则没有认识,那么他们依靠什么准则来判断对错的?事实上,他们判断对错不是依赖于规则,而是依赖于结果。

如果做了这件事,受到了惩罚,那么他会认为这件事是错的,不应该去做。相反,如果这件事做了没有受到惩罚,那么他会认为这件事是OK的,可以去做。比如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父母没有惩罚他们,他们便不会认为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下次还会继续抢。

只有当受到的惩罚越严重时,他就会认为错误越严重。说到这里,父母也应该明白为什么我支持打了,当孩子犯了特别严重的错误,就必须要打,严厉的惩戒才会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说白了就跟训练动物一样,对了就奖励,错了就惩罚,然后他就知道什么是对错了。

父母如何教育6岁下的孩子

那么,当6岁下的孩子犯错时,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呢?

第一步:警告,讲道理

如果孩子出现了不良行为,父母首先采取的第一步是警告,告诉孩子不应该这样做,然后给孩子讲道理,解释下为什么不能这样。

虽然我们说讲道理的方式通常是不管用的,但是我们首先还是要给孩子讲一下道理,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万一管用呢?而且,我们教育的目的最终也是要让孩子为什么不可以,所以道理还是要讲的,但是不要指望通过简单的重复讲道理来制止孩子。

第二步:坚定的制止

当警告、讲道理不管用时,父母的教育方式就需要升级,就需要动手了。最初级的动手就是父母制止孩子,比如孩子如果抢别的小朋友玩具,警告无效后,父母就可以把孩子抱起来,不让他去抢别人的玩具,直到孩子同意不再抢了才让他继续去玩。

这个制止的过程中,孩子肯定会哭,会闹,但是父母只要做好自己,千万不要发火,对孩子大吼大叫。父母只要控制他,不用过多的说教,这时候也不用去讲大道理,因为你已经讲过了,他都懂,就是不去做。等孩子情绪稳定了,你再跟他强调一遍原因,如果他还继续犯错,就还这样对他。

这样几次,孩子就知道不应该这样做了,父母是认真的,要遵守这个规则,从而把规则内化。

在控制孩子的过程中,还有一种进阶的教育方法,就是共情。这就需要父母有比较高的情绪观察和沟通能力了。共情可以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更快的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降低孩子的对抗。

最后一步:打

我们一般是不建议“打”,“打”也不能作为教育孩子的主要方式。但是对孩子比较严重的错误,或者孩子屡教不改,跟他讲道理他又总是不听的,就需要动用武力了。

比如孩子过马路问题,父母跟孩子说了很多遍,但是孩子过马路总是不长记性,父母这时候就需要动用武力,让孩子意识到他错误的过马路方式有多严重。

“打”这种教育方式只能作为特殊的教育方式,用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切不可把“打”作为一种主要教育方式,否则就体现不出“打”的严重程度了。

总之,我们要设置不懂等级的惩罚方式,根据孩子的问题程度运用不同的惩罚,这样孩子才能据此判断出自己错误的严重程度,切不可用一种教育方式应对孩子的所有问题。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父母管教孩子该不该打?心理研究表明 这个阶段可以打”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孩子成长阶段三个黄金期 父母请别缺席 否则危害可能伴娃一生

孩子成长阶段三个黄金期 父母请别缺席 否则危害可能伴娃一生

孩子,父母,阶段,宝宝,性格,能力,一生,家长,独立自主,关键,妈妈,安全感,时期,研究发现,情感培养,好的,事情,关键期,故事,讲故事,熏陶,培养孩子,带孩子,关爱和,王筱,王之风,阿德勒,心理学家,生活方式,都会

2007-06-06 #短篇故事

心理研究:为什么父母要经常给孩子讲讲家庭的故事?

心理研究:为什么父母要经常给孩子讲讲家庭的故事?

孩子,故事,爸爸,孩子们,家庭故事,小男孩,父母,给孩子,外婆,奶奶,家庭,小女孩,孕妇,宝宝,家庭成员,有一天,关系,表兄弟,失误,雪莉,外婆家,亲子关系,亲子,妈妈,小朋友,形式,想法,情绪,教训,时候

2020-05-05 #小故事

心理研究:为什么父母要经常给孩子讲讲家庭的故事?

心理研究:为什么父母要经常给孩子讲讲家庭的故事?

孩子,故事,爸爸,孩子们,家庭故事,小男孩,父母,给孩子,外婆,奶奶,家庭,小女孩,孕妇,宝宝,家庭成员,有一天,关系,表兄弟,失误,雪莉,外婆家,亲子关系,亲子,妈妈,小朋友,形式,想法,情绪,教训,时候

2020-06-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育儿必知:大部分孩子6岁前都存在的古怪现象 很多父母搞错!

育儿必知:大部分孩子6岁前都存在的古怪现象 很多父母搞错!

孩子,伙伴,妈妈,现象,莉森,阿瓜,小艾,女儿,积木,经历,能力,儿子,弟弟,情绪,阶段,研究,小玩,妈妈说,幼儿心理,有一天,心理学家,好的,小豆丁,学者,小伙伴,幻想,父母,科学,有一位,20世纪

2018-11-10 #故事会

当小孩说谎 无数父母的第一反应错了?心理研究:怎么做才对?

当小孩说谎 无数父母的第一反应错了?心理研究:怎么做才对?

孩子,小孩,妈妈,父母,故事,父亲,反应,女儿,家庭,谎言,小华,盛顿,幼儿,小朋友,时间,樱桃树,爸爸,研究者,老鼠,教育,幼儿心理,发现了,第一时间,东西,亲子,做法,华盛顿,大部分,大人,教养

2020-06-03 #故事会

小孩说不听 气晕父母!育儿要好好认识小孩这种“生物”

小孩说不听 气晕父母!育儿要好好认识小孩这种“生物”

孩子,妈妈,父母,E.,思维,偷吃,小女孩,幼儿,玩具,阶段,父母们,年幼,意愿,爸爸,蓝色,黄色,孩子们,研究人员,姐姐,房间,巧克力,小男孩,窗户,知识,科学,经历,说明书,说教,妈妈说,幼儿心理

2008-11-24 #长篇故事

我大概永远不能让父母满意——一个985大学生的故事

我大概永远不能让父母满意——一个985大学生的故事

父母,小丽,大学,孩子,时候,问题,情绪,研究生,好的,初中,学业,年级,本科,考上了,最好的高中,心理咨询,家庭,弟弟,心情,阶段,自述,角色扮演,高中,工作,什么时候,告诉自己,回到家,希望你,想一下,我以为

2016-10-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父母看看斯坦福大学的这个心理实验 掌握正确的表扬孩子方式

父母看看斯坦福大学的这个心理实验 掌握正确的表扬孩子方式

孩子,过程,德韦,父母,测试,卡罗尔,天赋,拼图,难度,教育,研究人员,结果,实验,测试中,任务,分数,团队,后天,大部分,学生,形象,缺点,自由选择,启示,不聪明,完成任务,父母们,真聪明,简单的任务,而那些

2017-12-22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