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我们都在创造历史——《中国大历史观》等读后感

时间:2014-09-13

看完一本书,或多或少有些感触,但没有及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记不起这本书究竟详细描述了什么?有那些启示2017年以来,由于自感能力恐慌,密集地看了

提示:本文共有 22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一直以来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皆因自身较为懒惰。看完一本书,或多或少有些感触,但没有及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记不起这本书究竟详细描述了什么?有那些启示……2017年以来,由于自感能力恐慌,密集地看了一些书,同时也受到某些鸡汤文的影响,觉得应该留点印迹,因此才觉得读完一本书还是应该写写当时的感受或感悟,固方有这些文字。权且当做自己对看该书的见解,以便加深记忆,切实做到学有所获吧。

作为文科生,自然对历史类书籍较为感兴趣。2017年下半年看了大概有十本历史书,分别看了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历史很有趣系列里的唐、宋、明、清史,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先讲点题外话:印象中,大概从央视的《百家讲坛》栏目开始,国内出现了很多不同于正史描述方式的历史书籍,这类书籍有些共同点就是使读者看来不枯燥,写得很生动活泼,摈弃了一些意识形态上的立场,力求站在人本主义的角度来观察、书写历史,其中虽不乏有哗众取宠的成分,但广受读者欢迎。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通过对大英博物观里的文物进行考证的形式来还原该展品当时所处时代的背景,在此我不想说什么,一来觉得写得有些碎片化;二来我本对大英博物馆心存不敬,皆因时常想起圆明园的经历(当然这是本人格局不够宽广了)。历史很有趣系列用讲故事的手法对历史进行了描述,虽然有些未必是真实的,但颇有趣味,正史野史都写进去了。可能是为了扩大读者范围,因此未对正史中须分析解读的事项进行逐一阐述,讲故事的成分居多,完全是以皇帝的轮替为写作基点。但我个人认为,若能完全看完该系列书,再去读正史,应该有所裨益。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和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观》则颠覆了我对历史书籍的印象(当然在此一并拿来说完全是因为本人恰好接着看了这三本书,这三本书没有可比性)。两位作者均未用教学类历史所喜欢采用的阶级史观来解读历史,而是从局部的微小细节来观察推论大的发展方向。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的叙事手法带有很强的京味。张鸣将自己本人的照片和李鸿章、慈禧放在一起作为书本封面,看上去颇有几份喜感。全书由多个历史事件描述加张鸣本人解读构成,使近代史上的部分事件和人物能更真实展现在读者面前。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观》则完全不同于内地历史书的编撰手法,而采取了传记体的铺叙方式。在此有必要介绍下作者的背景,如此更有利于理解作者的立场及写作思路。作者出生于解放前的湖南长沙,加入过国民党的部队,1950年退伍后赴美攻读历史,随后成为历史学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虽为国民党人,但深受西方思想影响,因此其作品未受意识形态的束缚,完全是就历史写历史,与我们所学的教科书差异较大。作者并未因为身份的原因回避国共斗争史,而是客观进行了剖析,甚至提出了个人对于两岸关系走向的看法,甚为难得。我想,作为一个出生在国内而又亲身参与过国共斗争之后定居在美国的华人,其能跳出意识形态束缚的精神尤为可贵,也充分体现了作者所提倡的“大”历史观。此外,作者的写作功底亦值得赞叹。正史往往很枯燥,特别是在需要解构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时往往会有大段大段枯燥的类似理论性的文字描述,但如果是分析历史,又不得不写这些,写了这些一般读者又不太喜欢,因此,历史类书籍其实还是蛮考验编撰者的写作功底的。作者的两本书中,很巧妙地将这类解构分析文字穿插在了一个个看似故事、实则客观描述的事件或人物中去了。虽然笔调不似张鸣那般诙谐幽默,但一般读者亦能接受。再次就是作者喜欢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时政(这也无可厚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因此对各朝代的财税制度等着墨颇多。当然,由于作者多年游学西方并深受西方价值观影响,文章难免有诸多西式描写手法,可能令不太爱看西方书籍的读者稍微觉得别扭,但无大碍。

《万历十五年》通过对万历皇帝、申时行、张居正、戚继光、李贽的描写,立体展现了明万历前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格局,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可能与作者专题研究过明朝的财税体系有关,本书着重阐述了官僚系统里以礼仪代替行政,维持各品级文官的协同和谐,不顾及各区内经济因素之公平而自由的交换这样一种政经格局。书中没有刻意去定性某个人的形象,仅是客观描写,凭读者自己去判断。其中本书还专写了海瑞。本书成书于1974年,时值文革行将结束,专设此章,估计作者是想在当时国内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通过客观描述海瑞来阐明自己对当时一些蒙昧思想的隐晦批判。

《中国大历史观》这本书使我颇为佩服作者的勇气,仅仅300余页的文字就将中国20世纪80年代前的历史作了梳理。作者也说了,这不过是将宏观的事物“微视”了,作者广泛地运用了归纳法将史料进行了压缩,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而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本书着重以经济为线索,用经济体制来解读政治、文化等结构,摒弃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传统历史演绎架构,颇为客观。某些观点对今天国内农村经济结构治理仍然具有参考价值,颇值得一读。

在学生时代,我以为历史很简单,归根结底就是复原“当时的社会经济现状”,现在我发现要写好历史其实很难,出发点不一致写出来的都难免偏颇,其中,编撰者本人的思想难免会对编撰内容的整体结构产生影响。或许,今天我认可上述书籍里的一些观点,明天我看了其他人的作品,又会来推翻这些观点。我们每个人在看历史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了历史的洪流中。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我们都在创造历史——《中国大历史观》等读后感”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历史上的3大外交家 第2位还是名将 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战绩

中国历史上的3大外交家 第2位还是名将 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战绩

王玄策,张骞,阿罗,公元,郑和,匈奴,王国,中天竺,印度,大月氏,天竺,使节,大唐,尼泊尔,西域,那顺,影响,松赞干布,永乐皇帝,蒋师仁,大唐王朝,中印,和堂,中原,军队,历史,友好关系,古印度,外交,外交家

2008-07-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被历史误会的一位千古明君 因为创造两大工程 重新被世人认识!

被历史误会的一位千古明君 因为创造两大工程 重新被世人认识!

隋文帝,杨广,隋炀帝,杨勇,太子,隋王朝,工程,老百姓,杨广为,大运河,劳役,公元,皇位,科举制度,读书人,高丽,影响,隋炀帝杨广,代圣,杨坚,杨素,隋文帝杨坚,开辟了,且末,中国,昏君,人选,事宜,书信,亲哥哥

2012-04-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历史上疑似穿越的3大名人 你知道几个?

中国历史上疑似穿越的3大名人 你知道几个?

王莽,王猛,老子,土地,太学,时期,苻坚,我是谁,一生,个性,疑似,习惯,乱世,传奇,优劣,人物,哲人,命题,发明创造,公卿,博士,号召力,奴隶制,奴隶,奇迹,学校,学宫,子孙,学者,学问

2011-02-07 #经典故事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而奋斗,家和,新中国,人物,人格魅力,兵书,优良传统,优秀品质,军事家,发明创造,文明古国,政治家,文学,河中,炎黄子孙,良策,胸怀,科学家,祖国,老一辈,艺术,发展,教育,生活,悠久历史,历史长,优秀人物,今天的幸福,中国人民

2020-04-13 #小故事

中国大教育家的故事

中国大教育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而奋斗,家和,新中国,人物,人格魅力,兵书,优良传统,优秀品质,军事家,发明创造,文明古国,政治家,文学,河中,炎黄子孙,良策,胸怀,科学家,祖国,老一辈,艺术,发展,教育,生活,悠久历史,历史长,优秀人物,今天的幸福,中国人民

2020-04-15 #经典故事

中国大教育家的故事

中国大教育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 而奋斗 家和 新中国 人物 人格魅力 兵书 优良传统 优秀品质 军事家 发明创造 文明古国 政治家 文学 河中 炎黄子孙 良策 胸怀 科学家 祖国 老一辈 艺术 发展 教育 生活 悠久历史 历史长 优秀人物 今天的幸福 中国人民

2020-04-29 #故事大全

中国大企业家的故事

中国大企业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而奋斗,家和,新中国,人物,人格魅力,兵书,优良传统,优秀品质,军事家,发明创造,文明古国,政治家,文学,河中,炎黄子孙,良策,胸怀,科学家,祖国,老一辈,艺术,发展,教育,生活,悠久历史,历史长,优秀人物,今天的幸福,中国人民

2020-05-11 #故事阅读

中国大教育家的故事

中国大教育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而奋斗,家和,新中国,人物,人格魅力,兵书,优良传统,优秀品质,军事家,发明创造,文明古国,政治家,文学,河中,炎黄子孙,良策,胸怀,科学家,祖国,老一辈,艺术,发展,教育,生活,悠久历史,历史长,优秀人物,今天的幸福,中国人民

2020-05-13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