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哈尔滨充满异域风情的果戈里大街到底有哪些老建筑是真古董?

时间:2014-09-24

早在1901年,在南岗的中心位置,一条垂直于南岗龙脊的大街初具雏形

提示:本文共有 394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哈尔滨果戈里大街光从名字听,就知道这是条俄文名的大街。早在1901年,在南岗的中心位置,一条垂直于南岗“龙脊”的大街初具雏形。这里逐渐兴旺起来,商号、药店、影院、银行、教堂甚至领事馆纷纷落户在这条街上。

这条大街,也是历经多次更名。初期以马家沟河为界,以南命名“果戈里街”,以北称“新商务街”(新买卖街)。1925年,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处将哈尔滨的部分俄文街名改为中文街名,“果戈里”街取其谐音被改为“国课街”,“新商务街”被改为“义州街”。1958年,两条街合并,南起文昌街,北至一曼街统一命名为“奋斗路”。2003年,奋斗路又改回了果戈里大街的称谓。为了“展现历史岁月,满足人们的怀旧情结”这条大街的大直街至文昌街路段斥巨资整改,进行了欧化处理。然而此时,这条街上真正的历史建筑早已寥寥无几

1987年,这条路上跑了近六十年的有轨电车被拆除,原来的方石路面也改铺为柏油路面。果戈里大街上的有轨电车拆掉17年后,又把街道开肠破肚安上一段铁轨,放上假电车,只为让人们重温”老镜头”。然而随着交通压力的增大,有轨电车又不得不搬离了老街,只留下两段轨道,像两道伤疤,时刻提醒着人们牢记这个城市城建史上拆拆补补的伤痛。

2003年,果戈里大街要重现欧洲风貌,火柴盒居民楼都加上了欧式的元素,如今十几年过去了,风风火火打造出来要媲美中央大街的果戈里大街,游客们却并不买账。那些贴在墙上似是而非的欧式符号摆明了四个大字“我是假的”。联想起在老道外看到那些静待拆迁的老房子和已经重建的部分。心里很不是滋味。有时真的想问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或许折腾是历史的本质,本没什么对错。而我们能做的只是记录这里曾经的故事和留下的痕迹。

哈医大四院

在果戈里大街的西端的哈医大四院是一组占地面积较大,科目齐全的综合医院组群。这个医院,早年是中东铁路中心医院,当时由许多外观别致,造型优美,颇具特色的单层砖木结构建筑和一部分楼房组成的。建筑物构成比较丰富活泼,适当的间隔使各科室自成一体。其中部分保留完好的百年建筑被政府职能部门列为一类、二类、三类保护建筑。除建筑本身意义以外,中东铁路中心医院这一综合医院组群不仅是哈尔滨最早的医院,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医院中较早的一处,要早于北京协和、上海圣约翰和沈阳圣经等医院。

这座中东铁路中央医院药局和药剂师住宅旧址,由当年负责哈尔滨铁路枢纽城市建设的首任工程师阿列克赛·克列缅季耶维奇·列夫捷耶夫设计并负责建造的。该建筑原为中东铁路哈尔滨中心医院药局兼药剂师住宅,后做门诊使用。1900年建成时,曾为一半二层一半一层的状态,1912年又将另一半加高至二层,成为中东铁路医院的标志性建筑,在许多老照片、老明信片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姿。

2004年10月10日,正式组建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5年,原设备科、洗衣房、病案室等建筑拆除,建成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办公楼。现仅剩原内科病院、外科楼和药局等部分建筑。12座建筑被拆毁8座,只剩下孤零零的4座。不得不说真的很可惜。

我在外面拍摄的时候,旁边的一位老大爷跟我说起这里的故事,他说,且看且珍惜吧,天知道什么时候会被人嫌弃跟不上时代发展,最后4座也拆掉。

很多老哈尔滨人对这里特别有感情。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许多老哈尔滨人共同的旧时回忆。

哈医大四院靠银行街一则有一座中东铁路早期的折衷主义建筑,原为中东铁路中央电话局,几经辗转之后,现在成为哈医大四院的办公楼。虽已有百年历史,但主体至今仍然很坚固。以中世纪寨堡的外形构成旋转楼梯间,尖券或圆券高窗,显得建筑挺拔有力,在局部屋顶的砖砌女儿墙上竖起高高的哥特式小尖塔,尖塔尖券相互呼应,引人怀古思幽。这种浪漫主义的中世纪寨堡风格建筑在哈尔滨并不多见,

在这个喧嚣的城市中心,原来还有着这样一栋安静的古堡,等待大家去发现它的故事。

哈尔滨第三中学

哈医四院对面的哈尔滨市第三中学也是一个挺有历史的地方。即使隔着马路的大树,也能让人一眼就看出这是个不平凡的地方。这座由俄国人彼·谢·斯维列多夫设计,是哈尔滨自开埠以来,第一栋单体最大的带有折衷主义风格的中国传统式建筑。现为二级保护建筑。

初名为“中东铁路普育学校”,由督办王景春创建,校址在南岗原莫斯科商场第二号房(现省博物馆内)。1926年8月,被东省特别区教育局接管。1927年,改称“东省特别区第三中学”。1927年,学校迁到现址。

进入大门是一个颇有年代感的前厅。这里展示着学校的旧照片。透过这些照片,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些年代。

变电站遗址

在果戈里大街和民益街交汇处,有一座日本人留下的变电站遗址,相关的资料不多。

亚细亚电影院

果戈里大街与邮政街交汇处南的亚细亚电影院。建于1907年,砖木结构,折衷主义风格,时为“乌克兰俱乐部”。1925年由俄国人创办为电影院,时称“基干特”(俄语“巨人”的意思),后改为“凤翔电影院”,是哈尔滨市成立的第二家电影院。1932年6月,中国武士吉万山曾在此力挫白俄大力士,使其声名远扬。1936年,电影院被日本人强行接管,改名为“亚细亚电影院”。“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易名“东方红电影院”。后来又改回现在的名字。

果戈里大街401号原哈尔滨满铁公所

哈尔滨满铁公所,全称为“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哈尔滨事务所”,旧址位于果戈里大街401号,在原敖连特电影院旧址后侧,1925年8月落成,设计师为尤·彼·日丹诺夫,新楼为吉达诺夫设计,折衷主义风格,1936年2月改为日本驻哈尔滨领事馆。现为一家医院,我在门外拍照,里面的一个白大褂马上出来阻止我。这么敏感,总让人感觉有什么问题。

秋林公司

果戈里大街与东大直街交汇处的秋林公司,不用多说,哈尔滨人都知道。著名的老字号,由俄国人伊·雅秋林于1867年在俄国伊尔库斯克创建,1900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在哈尔滨设立了分公司,命名为“秋林洋行”。十月革命后,秋林公司将总部迁至哈尔滨。哈尔滨红肠、大列巴等本地特产都是秋林的主要产品。

这里无论昼夜总是车来车往。特地等到傍晚来到秋林公司附近。为的了用广角镜在这里拍一组流光溢彩的车轨夜景。

在哈尔滨上世纪之初建筑中,以“新艺术”风格占多数。作为当时世界范围内流行的风格,以繁琐的装饰创造热情的氛围是秋林公司的的典型风格。在今天东大直街上已高楼林立,但无论这些现代化建筑色彩多么耀目,体量如何庞大,都无法掩盖秋林公司儒雅端庄的丰姿,深沉的暗绿色调同样宜人且醒目;秋林公司以其优雅的装饰、精美的穹顶造型超凡脱俗。在很多老照片中,这栋老建筑作为当时的地标经常出现。

果戈里大街298号

哈尔滨果戈里大街298号(黑龙江省外事办公室)建于1920年。原为日本驻哈尔滨领事官邸,1932年成为日本特务机关所在地,1947年为苏侨高等音乐学校,1958年以后为黑龙江省外事办。该项建筑为砖混结构,地上二层,地下一层。主入口临街,前有一门廊,侧面有一入口。在主入口后二层及左侧中间各有一穹顶。建筑左后角地面层设平台。

这是一座以古典主义为基础,融入文艺复兴及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科林斯式叠柱门廊及女儿墙上的法式穹顶形成完善的结合。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隔着大马路远远望去,仍能感觉到它的气势所在。

果戈里大街181号

坐落在果戈里大街与比乐街交口处,有座带着古典气息的折衷主义风格建筑。可以在一整条街的假古董中轻易地识别出这个珍宝。女儿墙上有它的建造年代——1921年,到如今也近百年了。这栋老楼为地下一层、地上二层的结构,红灰相间,凸凹有致,带有些许古堡的风范。临街立面波澜起伏,极富韵律感,连续波浪型的窗眉,灵动又独特。对称式的结构设计,朴素的立柱除了凹槽别无装饰,使建筑端庄雅致又不流于浮华。这幢三类保护建筑却有着整个哈尔滨也不多见的独特风格。

这里最早是一家药店,名为格罗斯基药店。1930年9月,中东铁路的一些俄籍职员集资在这里开办了一家银行,名为环城银行。这家规模不大的股份制民营银行,没有分支机构,只办理存款和放款业务,往来户必须是会员。初期股东只有200多人,注册资金只有3万元哈大洋,加上银行会员缴纳的会费总共只有5万多元,董事长由扎林·罗曼担任。客户都是一些工薪阶层人士、小业主、手工业者、中下层俄侨。会员借款时,除有相当的抵押品外,还必须以借款额的十分之一充当会费,还款时如索会费则须放弃会员资格。1942年,伪满政府加强对金融行业的控制,环城银行被迫停业,并入滨江实业银行。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哈尔滨的教堂特别多,最有名的圣·索菲亚教堂反而不再作为教堂使用了,而在南岗区,却依然有几座百年老教堂平时是作礼拜用途。果戈里大街与革新街的交汇处,有座士课街天主教堂,它的前身是东正教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士课街教堂起源于吉林省公主岭市的一座沙俄随军教堂,日俄战争后迁至哈尔滨懒汉屯,1912年随沙俄军队的调防,迁至阿列克谢耶夫卡村(现香坊区东部小北屯)重建,因此而得名。1921年迁往士课街现址,堂前街道也命名为教堂街(后改名为革新街)。1931年建成。

1935年,俄罗斯人又在其右侧士课街上建成一座砖石结构的大型教堂,即现存的阿列克谢耶夫教堂。该教堂于1930年10月12日开始筹建,1931年5月动工,1935年10月6日落成,由斯米尔诺夫·托夫塔诺夫斯基设计、卡尔贝舍夫监督施工。新老两座教堂曾长时间并存。1938年,原木结构教堂成为哈尔滨东正教神品学校校址。

1980年12月25日圣诞节,哈尔滨恢复天主教活动,由于东大直街耶稣圣心主教座堂已被破坏,于是将士课街原东正教堂改作天主教堂修复开放。

这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砖红色的墙体,高低错落的圆顶和十字架,显得典雅端庄。

果戈里大街有还有哪些房子是真正的老古董?知道的朋友不妨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哈尔滨充满异域风情的果戈里大街到底有哪些老建筑是真古董?”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篇文章 40个哈尔滨地名小故事

一篇文章 40个哈尔滨地名小故事

哈尔滨,街路,沿用至今,南岗,大街,一匡街,工程局,这条街,南岗区,原名,街道,香坊,九站街,大直街,安埠,建设街,尚志大街,端街,果戈里大街,经纬街,西头道街,一曼街,中央大街,中国,俄国,双城,地名,斜角,松花江,烧锅

2020-05-12 #短篇故事

哈尔滨的发源地—老道外

哈尔滨的发源地—老道外

太阳岛风景区,老道,松花江,秋林公司,哈尔滨,人民,建筑,太阳岛,果戈里大街,公园,哈尔滨市,洛克,防洪纪念塔,防洪胜利纪念塔,中东,中国,教堂,秋林,院落,靖宇,冰雪大世界,中华,中央大街,俄式,台阶,外表,塔身,大林,广场,德国

2016-01-22 #经典故事

冰天雪地里的童话世界 冰城哈尔滨 中国北方的梦幻国度

冰天雪地里的童话世界 冰城哈尔滨 中国北方的梦幻国度

亚布力,时间,价格,攻略,下一站,哈尔滨,教堂,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马拉,冰雕,滑雪场,果戈里大街,全天,大街,爬犁,行程,门票,哈尔滨极地馆,交通,公示,小镇,景区,雪雕,青云,会让你,具体时间,可以选择,要做好,公寓

2011-11-24 #故事阅读

行走哈尔滨 探秘历史之城的老建筑和教堂

行走哈尔滨 探秘历史之城的老建筑和教堂

哈尔滨,教堂,地点,果戈里大街,东正教堂,阿列克谢耶夫,中东铁路,老建筑,中华巴洛克,斯大林公园,省博物馆,秋林公司,中央大街,医院,南岗,建筑,文化,看点,道外,道里,风景,西式建筑,这一带,尼埃拉,老鼎丰,靖宇街,亚细亚电影院,二道...

2014-01-06 #小故事

哈尔滨乌鲁木齐满洲里 景色很多 异域风情的女孩也很多

哈尔滨乌鲁木齐满洲里 景色很多 异域风情的女孩也很多

混血美女,哈尔滨,满洲里,五官,地方,城市,中国,乌鲁木齐,俄罗斯,地区,女孩,美女,故事,香妃,西方人,中国人,是我国,热巴,迪丽,人和,美人,都会,基数,上海,个子,东方人,乾隆皇帝,全国,北京,史书

2020-09-06 #短篇故事

见证哈尔滨的前世今生——老道外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见证哈尔滨的前世今生——老道外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老道,哈尔滨,建筑,中央大街,老建筑,中华巴洛克,历史,商圈,游客,民俗,铁轨,铁道,雕塑,如果您,20世纪,区的,子都,景阳街,果戈里,老鼎丰,靖宇街,中国元素,传统小吃,南勋街,四道街,建城,小渔村,小村庄,小码头,建筑装饰

2019-09-26 #经典故事

完全由儿童运行的铁路 全长2.17公里 全国仅此一条

完全由儿童运行的铁路 全长2.17公里 全国仅此一条

儿童,铁路,火车,哈尔滨,莫斯科,公园里,时候,西哈努克亲王,乐园里,中国,外宾,孩子们,于中苏,刘少奇,童铁,西哈努,西哈努克,陈毅,名志,到金,果戈里大街,小火车,铁路小,人员,任务,全线,全长,兴趣,分路,内燃机

2016-04-11 #长篇故事

清风徐:我和油泼面的故事

清风徐:我和油泼面的故事

油泼面,西安,果戈里大街,上的一,面庄,印象,句号,好感,女儿,时候,爱情,碗面,红玫瑰,花椒,食物,张爱玲,张嘉译,张绛,张艺谋,汤里,白帆,陈晓卿,一碗面,好的,小时家,我喜欢,异域风,成一,红腰带,苏氏牛肉面

2019-05-09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