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雷神山医院休舱 涂鸦墙见证战“疫”故事

时间:2014-09-27

那里是1月26日开建、2月8日投入使用的雷神山医院,医院规划面积7 99万平方米,设计容纳床位1600张

提示:本文共有 26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在武汉市西南方向的江夏区,距离市区约20公里处是一大片白色的单层厢式板房。那里是1月26日开建、2月8日投入使用的雷神山医院,医院规划面积7.99万平方米,设计容纳床位1600张。4月15日上午,送走了最后4名患者的雷神山医院迎来了“关门时刻”。空地前竖着“武汉雷神山医院休舱仪式”的牌子,不少医护人员在牌子前合影留念。依然留守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护们站在办公区域前的空地上,手里拿着印着“中南医院”字样的红旗。

4月15日,武汉雷神山医院正式休舱,医务人员为病区贴上封条。记者 郑新洽

雷神山医院院长、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介绍,自2月8日雷神山医院启用以来,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011人,其中1900余人康复出院。

如今的雷神山医院人去楼空,但两段约200米长的医护人员通道内留下了各式各样的涂鸦。那是各地医护人员前来支援时留下的痕迹。众多画面中,出现最多的是一位又一位穿戴着防护服、护目镜和口罩的医护人员。

现在,涂鸦墙附近静悄悄的,甚至能听到电井房内机器运行的声音。这满墙涂鸦,见证着这里从投入使用到“关门大吉”的67天。

“海蛎子”与“热干面”

26岁的刘玉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的护士,也是最初在通道墙壁上画画的人。2月8日,雷神山医院正式收治病人的当天,她作为辽宁省第5批援鄂医疗队成员来到武汉,进驻雷神山。

那天是一辆特殊的公交车把刘玉和同事们从酒店送过去的。送到医院门口时,司机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说“感谢你们来武汉救我们,你们一定要平安回去”。话没说完,司机人就哭了,大家也流下眼泪。

接近8万平方米的雷神山医院共有32个病区,除两个重症病区设置在靠近马路的大门边外,其他病区像是一个个排列整齐的白色方块。方块中间的空隙是医护通道,未进入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洁净物资等都要从此经过,涂鸦墙也在这里;通道两边是布满了通往隔离病区的铝合金大门,患者在隔离病区接受治疗。

刘玉至今记得第一天的疲惫。她早上8点入院工作,再次躺到床上休息时已是第二天凌晨5点,马不停蹄地工作了21个小时。

超强度的工作、超强度的心理压力,让刘玉有些崩溃。想到以前在学校办黑板报时,同学们会写下很多鼓励的话,刘玉想试一试。2月25日,她拿起了那支在防护服外写名字的马克笔,在医护通道空空荡荡的白墙上,她画起了涂鸦。

那是一幅拟人化的热干面和海蛎子,戴着口罩的“热干面”坐在病床上,“全副武装”的“海蛎子”站在床边,手里拿着一张写有“热干面加油”的纸。在两者间的空白处,刘玉写下了一句话:大连海蛎子来了。

从刘玉开始,在医护通道上涂鸦的人越来越多。除了地方土特产,各医疗队所在地区的地标性建筑等,纷纷出现在了这面200米长的白墙上,武汉的户部巷、丹东的鸭绿江大桥、辽阳的白塔、锦州的古塔……

武汉雷神山医院病区走廊上留下的手绘涂鸦记录了医护人员刻骨铭心的抗“疫”时光。

更多的涂鸦是穿戴着防护服、护目镜和口罩的医护人员,还有一幅钟南山的简笔画肖像,旁边写着: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这是钟南山说过的话。

身为涂鸦墙的“创始人”,刘玉很“贪心”,她在墙上画了好大一幅大连市“旅行计划”。星海广场、老虎滩海洋公园、大连火车站等5处地标性建筑全部在线,画面末尾有一个弯曲的箭头,指向了她就职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这座医院的历史沿革、建筑变化也被她画了出来,甚至还有一份“院区分布”地图。

“谢谢白衣天使”

为了鼓励患者、帮他们放松心情,从3月起,刘玉和医护人员开始在患者病房外的通道内作画。有时,她会把画笔交给患者,请他们画下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位阿姨和刘玉一起画了海鸥,更多的人选择在“心愿墙”上写字:“谢谢大连白衣天使”、“早日康复”、“大连武汉一家亲”……

有时候,患者到病房外面散步,看到了墙上的东西,都会笑着凑到跟前仔细瞧一瞧。

刘玉负责的病区内,有一名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转来的女性患者,75岁,刘玉叫她阿姨。与大多数病人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关注、照料不同,这位阿姨怕医护人员被她传染,刚到病区就希望大家尽量离她远点。

“她说谁不是孩子呢?你们都是家里的宝,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你们这个时候出来,都很勇敢。”刘玉说,老人嘱咐这些“孩子”,不论什么时候,每天一定记得给家里报平安,哪怕只是发条短信,“她让我们一定要小心,要平安地回去,不要被感染。”好在没过多久,阿姨就治愈出院了。

刘玉说,在武汉工作虽然辛苦,自己却从没因此掉过眼泪。可每次遇到这么体贴、这么好的患者,她都难以控制情绪。“武汉的病人都很感恩,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就连你给病人量个体温,他们都会说谢谢。这种情况,我过去基本没有遇到过。”

“武汉再见”

开始接收病人没多久,雷神山医院接连传出好消息:2月18日,83岁的袁奶奶成为雷神山首位出院的患者;3月11日,72名患者治愈出院,这也是雷神山单日出院患者人数最多的一天;3月18日,家住武汉市洪山区的一对夫妻出院,他们分别是雷神山出院的第999名和第1000名患者……

从2月底开始,刘玉负责的病区陆陆续续有病人开始出院。3月28日,刘玉所在的辽宁医疗队病区清空,医疗队撤离在即。一名穿着深色手术服的医生来到医护通道的涂鸦墙前,用马克笔写下了“武汉再见,大连青年来过”。

45岁的周汉华站在旁边,心里有些感动。周汉华是武汉本地人,2月初开始到雷神山医院当志愿者。他喜欢跑马拉松,在武汉交通管制的情况下,花了一个半小时、跑了21公里来到了市郊的院区。

3月中旬,周汉华也在涂鸦墙上留下“大作”:在线条勾勒的长江大桥下,他写下了“2020武汉马拉松”。他结识了许多喜欢运动的医护人员,相约疫情过后一起去跑马拉松。现在这些朋友即将离开,周汉华心中不舍。“如果他们待的时间再长一点,我们就会组织一支雷神山马拉松战队。但我又希望这里早日‘关门大吉’,希望所有人早点‘下岗’。”

刘玉是在3月29日“下岗”的。第二天在去机场的路上,她看到曾经空旷的马路上出现了不少机动车。她知道,武汉复苏了。

4月14日,雷神山医院正式关舱的前一天,所有患者均已离开,周汉华也在这里上完了最后一天班,即将“下岗”。

在雷神山医院院长、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看来,这座“战时医院”、这个新冠肺炎疫情的“决胜战场”已完成历史使命,是武汉抗疫的重要节点。人去楼空后不会马上拆除,而是会继续保留一段时间,“消杀”备用。刘玉听说,医护人员留下的涂鸦,将有机会被博物馆收藏,成为历史的见证。(记者 李桂 实习生 曹一凡 金钱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雷神山医院休舱 涂鸦墙见证战“疫”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武汉雷神山医院休舱!一起来看涂鸦墙见证的战“疫”故事

武汉雷神山医院休舱!一起来看涂鸦墙见证的战“疫”故事

雷神山,刘玉,医院,医护人员,武汉,病区,患者,通道,周汉华,病人,医疗队,大连,海蛎子,阿姨,中南医院,涂鸦墙,防护服,下岗,医护,工作,隔离,拉松,王行,钟南山,名患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都会,东西,医院院长

2017-08-20 #故事大全

雷神山休舱时刻:涂鸦墙见证三千医护 两千患者战疫故事

雷神山休舱时刻:涂鸦墙见证三千医护 两千患者战疫故事

雷神山,医护人员,刘玉,医院,病区,患者,医疗队,武汉,防护服,病人,记者,通道,新京报,郑新,周汉华,李锟,李桂,大连,海蛎子,中南医院,医护,工作,都会,阿姨,钟南山,下岗,工作人员,隔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名患者

2013-02-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雷神山休舱:涂鸦墙见证数千医护和患者战疫故事 将被博物馆收藏

雷神山休舱:涂鸦墙见证数千医护和患者战疫故事 将被博物馆收藏

雷神山,医护人员,医院,刘玉,病区,患者,医疗队,武汉,防护服,病人,记者,通道,郑新,新京报,周汉华,李锟,大连,海蛎子,中南医院,医护,工作,都会,阿姨,李桂,钟南山,下岗,工作人员,隔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名患者

2012-01-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除夕夜接到紧急设计任务 雷神山 火神山见证“同济力量”

除夕夜接到紧急设计任务 雷神山 火神山见证“同济力量”

医院,雷神山,杨剑华,设计,火神,武汉,校友,项目,工作,李魏,中南建筑设计院,医护,图说,团队,高伟,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疫情,病房,速度,建设,施工,杨剑,中信,传染病医院,项目组,任务,医疗,患者

2015-05-14 #故事会

千万网友在线“监工”火神山 雷神山医院建设

千万网友在线“监工”火神山 雷神山医院建设

火神,雷神山,挖掘机,医院,神山,高宗,光武帝,名字,大灯,建筑施工,泵车,摄政王,混凝土,监工,见证,速度,高层,医院建设,卫吾,吴三桂,山屏,帝勤,武帝,白居易,雷火,黄家湖,幕下,三棵树,万事,五指山

2015-12-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参建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四川工人收看战疫表彰大会

参建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四川工人收看战疫表彰大会

雷神山,疫情,武汉,医院,中建三局一公司,西部公司,肺炎,祖国,余宏,全国,现场直播,建设者,老家,表彰大会,项目,王飞,罗怡,医院建设,村里,经历,精神,荆门,见证,速度,工作,作为一名,黄鹏程,吴智,柴桑河,郝勇

2016-10-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雷神山战疫故事:MAXHUB做“白衣天使”安全护盾

雷神山战疫故事:MAXHUB做“白衣天使”安全护盾

雷神山,医护人员,医院,疫情,武汉,会议,平板,专业设备,婚礼,时刻,中国网,上海,全程,战地,新人,文章,来源,有情,病区,父母,白衣天使,股份,见证,援助,战斗,无情人,周玲,战非典,方驰,程师

2018-01-06 #经典故事

MAXHUB与雷神山的抗疫故事:陪伴到战“疫”最后一刻

MAXHUB与雷神山的抗疫故事:陪伴到战“疫”最后一刻

雷神山,医护人员,医院,疫情,武汉,会议,平板,专业设备,婚礼,时刻,上海,全程,战地,新人,文章,来源,有情,病区,父母,白衣天使,股份,见证,援助,战斗,中国新闻网,无情人,周玲,战非典,方驰,程师

2020-08-27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