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国家宝藏》(青少年版):藏在文物中的华夏文脉

时间:2014-10-19

★ 20亿次点击,千万人热泪盈眶,人民日报17次撰文推荐,央视重磅综艺国家宝藏授权同名书籍

提示:本文共有 19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读者对象:

青少年读者(10岁-20岁)

1. 对文物、历史、博物馆感兴趣的青少年读者

2. 想要具备基本文物鉴赏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

编辑推荐

★ 用13个朝代划分27件文物,知名插画师设计文物插画,加入中国经典古诗词,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

★ 20亿次点击,千万人热泪盈眶,《人民日报》17次撰文推荐,央视重磅综艺《国家宝藏》授权同名书籍。

★ 九大博物馆馆长共同甄选,27件镇国之宝,上下5000年盛衰,讲述国宝背后的中国故事。

★ 封面采用浮雕烫金、展开海报可张贴,书中精美大图和多角度细节图,全面展示每一件国宝的精美与匠心。

★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国家宝藏》001号讲解员张国立、《国家宝藏》总策划朱彤推荐。

作者简介

于蕾,《国家宝藏》总导演、制片人。出生于沈阳,1998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曾担任《非常6+1》《欢乐英雄》《回声嘹亮》《咏乐汇》和《梦想中国》等大型电视栏目编导、节目制作人;担任2012年、2013年、2014年央视春晚总撰稿, 2014年兼任央视春晚歌舞类节目导演。

吕逸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国家宝藏》总制片人。

内容简介

《国家宝藏》(青少年版)是央视重磅综艺《国家宝藏》独家授权同名书籍。该节目播出后,网络评分高达9.9,影响8亿人次观看,17亿话题讨论。

《国家宝藏》(青少年版)延续《国家宝藏》轻松、有趣的风格,用13个朝代对来自九大博物馆的27件文物划分,同时加入中国经典古诗文,并邀请知名插画师手绘文物,一起为青少年读者理清一条延续5000年的中华精神脉络。

《国家宝藏》(青少年版)打破了青少年和文物的距离感,用轻松的方式科普文物知识。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华先民在绘画、律法、礼乐、书法、手工艺、建筑和军事上的智慧,看到了人类如何制作青铜器、陶瓷和玉器,如何用文字和图腾传递想法,如何用砖画、壁画、石画、帛画表达态度,如何崇尚以琴、剑、笛为象征的君子文化,如何信奉自然和鬼神之力……

文物之所以为文物,在于其背后的文化、精神和信仰。通过讲述文物的创造、挖掘和守护,《国家宝藏》(青少年版)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将助力培养青少年的鉴赏能力和历史眼光。

正文文摘

课外阅读

智慧的化身?奸诈邪恶之物?

长期以来,人们对猫头鹰的看法有褒有贬。在西方主流文化中,猫头鹰被视为智慧的象征,据传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就会化身为猫头鹰外出打探消息。但猫头鹰神秘的习性、安静的飞行和凄厉的叫声使其成为世界上许多地区迷信甚至恐惧的对象。阿佩切印第安人将其作为死亡、黑暗的象征,在通往发生疫情地区的小径上,放置死的猫头鹰或猫头鹰画像;在中南美洲14—16世纪的阿兹特克神话中,猫头鹰是冥国的使者,即死神们的差使;莎士比亚在《尤利乌斯·恺撒》和《麦克白》剧作中,用猫头鹰的叫声预示死亡。

中国的诸多文献中也记载了人们对猫头鹰的仰慕、厌恶和恐惧的矛盾心理。古书中称之为怪鸱、魑魂或流离,是奸诈、不孝、死亡、黑暗和神秘的代表。《诗经·鸱鸮》云:“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这是中国最早关于贬斥猫头鹰的文字,诗人以鸱鸮比喻坏人。曹植《赠白马王彪》诗:“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李善注:“鸱枭、豺狼,以喻小人也。”枭长大后,还食其母,所谓不孝之鸟。《诗经·国风》载:“流离之子。”孔疏引《草木疏》云:“枭也,关西谓之流离,大则食其母。”《史记·孝武本纪》载:

“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猫头鹰的叫声也常令人厌恶,所以有人认为它是逐魂鸟、报丧鸟。《说苑·鸣枭东徙》中有“枭与鸠遇,曰:我将徙,西方皆恶我声……”的寓言故事。

然而,把猫头鹰视为恶鸟,并非商代人的思想。相反,商代人视其为神鸟,顶礼膜拜。他们认为猫头鹰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机警诡谲的目光、凶猛搏杀的性情,是勇敢和克敌制胜的象征,值得敬畏和崇拜。商代人除了把青铜酒礼器制作成鸮的形状或用鸮形图案装饰,还把玉佩饰做成不同形状的鸮形。

商代之后,鸮的形象仍被广泛运用。西周初期的制铜、琢玉等手工业中偶见鸮形器物;战国末期和秦汉时期的墓葬中也发现了鸮的图像或鸮形器物;到了汉代,人们把用于盛装粮食的陶仓做成鸮形,通常是陶仓上部为鸮首,下部为鸮身。猫头鹰是鼠类的天敌,陶仓制作成鸮形,体现了当时人们重视粮食生产、期盼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从一定角度说明了汉代人视其为辟邪、吉祥的象征。

由此可见,古人对鸱鸮的好恶,因时、因地、因民族而不同。从鸮类动物的生理习性来看,它们以鼠类为食,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但长大后并不会“食其母”。“食其母”的说法不过是儒学之士宣扬伦理道德和孝文化的一种隐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国家宝藏》(青少年版):藏在文物中的华夏文脉”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国家宝藏青少年版

国家宝藏青少年版

课外阅读,文物,勾践,国家宝藏,猫头鹰,吴王,青少年,中国,单元,子胥,华夏,历史,国宝,文化,范蠡,使者,博物馆,史记,智慧,越王,免运费,央视,大夫,正品,会稽,服务说明,人们,君王,孩子,孤臣

2020-05-06 #故事会

国家宝藏 《国家宝藏》节目创造了全新的表达 梳理沉睡的古老文物 演绎文物背后的故

国家宝藏 《国家宝藏》节目创造了全新的表达 梳理沉睡的古老文物 演绎文物背后的故

例句,修辞,历史,句子,字数,文物,国家宝藏,连贯,示例,故事,媒体,一两句话,保持一致,内容,句式,学生,节目,语意,语体,部分,风格,分析,变化,对话,仿写句子,一样多,分割成,几部分,古典文化,感情色彩

2020-05-28 #故事大全

揭开文物背后故事——《国家宝藏》

揭开文物背后故事——《国家宝藏》

文物,国家宝藏,故事,话题,博物馆馆长,前世今生,镇馆之宝,于蕾,单霁翔,大图,张国立,责任编辑,中信出版社,故宫博物院,专家,内容,人文,内核,匠心,千寻,历史,史料,国宝,摘要,多角度,年龄,层次,封面,成书,序言

2020-09-05 #长篇故事

《国家宝藏》文物背后的那些个故事……

《国家宝藏》文物背后的那些个故事……

评论,国家宝藏,文物,香囊,故事,陀螺仪,唐明皇,杨贵妃,银香囊,那些个,宝藏,葡萄花,餐饮,香料,冷冰,刘涛,古丝路,张国立,李晨,王凯,蒋毅,贺晓燕,金香,八百里秦川,大唐盛世,豪虾传,陕西历史博物馆,主角,原理,作用

2020-09-06 #短篇故事

《国家宝藏》第二季文物的故事

《国家宝藏》第二季文物的故事

文物,设计,样式雷,建筑,国家宝藏,金瓯永固,中国,国宝,文化,节目,杯口,皇帝,通体,对话,中国古,建筑模型,乾隆,屠苏酒,平格,李白,清朝皇帝,王屋山,发现了,广播电视总台,故宫博物院,新时代,简单一点,中央,专供,上庄

2014-05-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国家宝藏文物背后的故事 坎坷起伏令人唏嘘

国家宝藏文物背后的故事 坎坷起伏令人唏嘘

大克鼎,潘家,文物,潘祖荫,端方,博物馆,潘祖年,潘达于,万岁通天帖,民众,周磐,国家宝藏,拍卖台,上海博物馆,大火,宝藏,收藏家,摹本,日本,木箱,欧美,磨难,节目,美国,流落到,颠沛流离,得多,洛克菲勒,潘达,王羲之

2020-09-06 #小故事

国家宝藏文物背后的故事 坎坷起伏令人唏嘘

国家宝藏文物背后的故事 坎坷起伏令人唏嘘

大克鼎,潘家,文物,潘祖荫,端方,博物馆,潘祖年,潘达于,万岁通天帖,民众,周磐,国家宝藏,拍卖台,上海博物馆,大火,宝藏,收藏家,摹本,日本,木箱,欧美,磨难,节目,美国,流落到,颠沛流离,得多,洛克菲勒,潘达,王羲之

2020-09-06 #故事阅读

《国家宝藏》文物背后的那些个故事……

《国家宝藏》文物背后的那些个故事……

评论,香囊,唐明皇,杨贵妃,宝藏,陀螺仪,餐饮,香料,国家宝藏,古丝路,冷冰,刘涛,张国立,李晨,王凯,银香囊,蒋毅,贺晓燕,金香,大唐盛世,八百里秦川,豪虾传,葡萄花,原因,作用,创始人,四川,外形,外壁,地球

2020-09-06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