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科学绘本之父加古里子用30年时间写一部科普绘本!

时间:2014-10-25

地球的笔记绘本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11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经常关注儿童科普书的人,可能听过“加古里子”这个名字。

加古里子,1926年出生于日本福井县,东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工学博士。1959年,加古里子在日本福音馆社长松居直的鼓励下创作绘本,从此开始了科学绘本创作之路。他一生共出版了超过500部作品,被誉为“科学绘本之父”。2018年,加古里子去世,享年92岁。

加古里子的作品亲切、朴实又充满科学性,陪伴了日本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几十年来,他的作品不断重印,甚至成为了父辈和子女之间代代传承的精神寄托。

在出版了第一部作品《河川》之后,加古里子萌生了以海洋为主题创作绘本的想法。他花费了七年时间,创作了《加古里子海洋图鉴》这本书。

此后的几十年,他以同样的严谨和热忱,陆续创作了地球、宇宙、人类这三个主题的科普绘本。这四本书,共同组成了“加古里子科学图鉴”系列,整个系列创作时间长达30年。

现在,《加古里子科学图鉴》全四册精装中文版即将上市。想见识一下日本代代相传的科普绘本是什么样的吗?那就一定不要错过。

假如大海有坐标轴

海洋,真是个很大的概念。加古里子用了立体坐标的视角,层层深入大海。

海平面下0 0.5米的地方,是海滩,海滩的泥土里都藏着什么呢?

0.5 2米的海里,住着各种各样的蛤蜊,退潮时,人们可以来这里捡蛤蜊。

就像人类探索海洋的历史一样,我们逐渐从近海走向远海,从浅海走向深海。

探索结束后,我们就对海洋有了整体的概念。大海的深度、海底的地貌、海里的生态、人类的开发……都浓缩在每一幅跨页大图里。

而每一幅大图里,又暗含了很多小细节。给“海洋”这个大的概念框架,增加了更加生动的枝叶。

比如,内海里风平浪静,人们可以垂钓鲻鱼,或者养殖海藻。紫菜,就是海藻的一种。

鲸体形都很大,但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水柱高度也不一样。

广阔的大西洋里,马尾藻海是欧洲鳗和美洲鳗的产卵地,“泰坦尼克号”也在这里沉没。

在这样一本篇幅不大的书中,加古里子对海洋进行了一次综合性、概括性的描述,让读者对海洋建立起了一个整体概念。

而我们这样探索着海、研究着海,不知不觉中已经绕了地球一圈。探索海洋,也是在探索地球。下一本,介绍的就是“地球”。

地面以下6000千米

以地球为主题的书并不少,可是描述地球内部的书却不多。但事物表面所反映出的种种特性,其本质原因多半隐藏于内部看不到的地方。所以,探寻那些隐藏起来的部分往往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出于这种考虑,加古里子创作了以地球内部为主题的“地球图鉴”。

生长在地表之上的花、茎、叶,我们都很熟悉,但说起深藏在土壤里面的根,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

那些粗壮而结实的根,起着支撑植物的茎与干的作用;而那些四处延展的细小的根,则负责从土壤里吸取水和养分。

植物的根也是各式各样的,有的粗壮,有的纤细,有的是瘦长形的,有的是球形的。这些根,你都认识吗?

除了植物,昆虫和一些体形较大的动物,也会在地表下面筑巢。对于住在地球内部的动物们来说,这里既是温暖的家,又是储存食物的宝库,它们在这里快乐地生活着。

我们人类也会利用地球内部的空间。自来水管、下水道、电线等等,就像植物的根一样纵横交错、遍布各地。建筑物的地基、支柱,以及其他的一些重要结构,都埋藏在地面下,就像土豆和洋葱的根一样。

人类想出了种种办法,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地下空间。

再往深处,我们会看到不同的地层,了解它们形成的原因。

地球深处的褶皱、隆起、断裂,造成了我们看到的不同地貌。

地幔对流,引起了地震和火山喷发。

地球的最深处,叫做地核。我们可以把地壳比作鸡蛋壳,地幔就像凝固了的蛋清,地核则可以看成是半熟的、黏糊糊的蛋黄。

那么,为什么岩石会变成黏糊糊的岩浆呢?这样一来,问题可就复杂了。

对于“地球是怎么形成的”“宇宙是怎么形成的”等问题,还有太多太多的未解之谜。要想了解关于地球内部的谜题,必须先解开地球外部的谜题。下一步,我们就要认识“宇宙”了。

从跳蚤到宇宙

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概念。“这本书既不描述玄虚的道理,也不讲述虚构的故事,而是本着科学的见解和态度,正确地面对这个容纳我们生存的最大空间范围与最长时间尺度。”所以,《加古里子宇宙图鉴》这本书,把所有事物都放在了标尺里。

最小的尺度,从跳蚤开始。

跳蚤能跳跃的最大高度是身长的100倍,能跳跃的最远距离则是身长的150倍。如果跳蚤的身材和人一样大,它就能一下子跳过许多高楼大厦。

我们人类比不上动物的运动能力,也没有可以飞行的翅膀。不过,我们有属于自己的强项,我们会利用工具。

我们制造出交通工具,可以实现快速抵达远方的梦想,可以外出探险、考察,并不断创造速度和距离的最新纪录。

突破了“音障”和“热障”,制造出了超音速飞机。

在更加高的高空中,喷气式飞机就无法工作了。再往上就是没有空气的地方,要到达这里,只能使用可以产生强大推动力的火箭。

火箭帮我们冲出地球的束缚,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探测器,带我们一步一步认识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现在,我们看到了距离银河系10亿光年范围内的宇宙。那些白色的小团,是几千亿个“小宇宙”一样的星系团。它们有的呈旋涡状,有的呈椭圆状;有的像帽子,有的像风车。

终于,我们来到了能看到整个宇宙的地方。这里包含了目前为止我们看过的所有宇宙中的情景,其半径有150亿光年。

这个浩瀚的宇宙是大家工作、生活的地方,带给了人们无穷无尽的思考。我们和宇宙,还有什么更多的联系吗?

你从未联想过的“人类”

《加古里子人类图鉴》用一种全面的大科学观视角,讲述了“人类”这个复杂概念的各方面知识。

从宇宙大爆炸、地球和海洋的出现,到原始生命诞生,人类逐渐演变而来。

从胎儿到成人,人类这样长大。

骨骼、肌肉、消化道、脏器、大脑和神经,让人类拥有各种身体机能。

人类的个人、集体和社会活动,又将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思考?

当我们了解海洋、地球、宇宙之后,会对“人类”有怎样的新的认识?

你可能从未想过——

我们身体里的盐分比例,和生命诞生之初的海水非常接近;

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DNA,记录了地球40亿年的演变史;

我们工作状态下的大脑,囊括了现在的宇宙和未来的世界。

加古里子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我们懂得海洋、地球、宇宙和人类的密切联系,也表达了他想传达的“大科学观”——

生物的历史并非只是弱肉强食、竞争杀戮的连续剧,更多的时候是大家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生共存,一起度过漫长的岁月,留下历史的足迹。

从旧作品中发现灵感

创作者的灵感有时会来源于过往的作品。《加古里子海洋图鉴》就源于《河川》这本书。

“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每完成一本书都要进行一下反省。我的反省方式也有点儿特别,只是面朝墙上我画的那些草稿躺着,辗转反侧,沉浸在一种淡淡的悔悟和反思中。”

当他看到《河川》中最后那幅大海的画面时,忽然产生了以海为主题创作一部绘本的冲动。

而真正进入创作阶段,常常会面临很多困难。在积累了两年手稿,最终开始创作时。绘本作者加古里子面临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我穿梭于图书馆等处,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可即便如此,往往是一个疑问解决了,另一个困惑又相继而生。满眼的资料像汪洋大海一样,几乎将我淹没,创作这本书的计划也曾几度濒临触礁。”

创作者最需要的是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幸好,不管是正面鼓励,还是打趣式的、让人哭笑不得的侧面鼓励,加古里子终于一鼓作气,做出了这本书。

没有故事,科学绘本用什么线索串联?

创作“地球”主题时,加古里子构思了两条线索:一条是四季变换,通过色调的变化表现出来;另一条是从地上、地表向地下逐渐延伸的垂直变化。两条线索互相交错。

但是,想要把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及人类一并描绘出来,用一轮四季的变换很难做到。于是,加古里子在这本书中设置了两轮四季的变化。并制作了表格说明。

为了让绘本更加通俗易懂,正文部分以启发式的提问、解答来展开,一步步引导读者去思考,从而介绍相关知识。而图中一些仅出现名称的植物或动物,会放在创作笔记里进行解说。这样的安排,既不影响正文的阅读节奏,也不会过分减少知识含量。

这种以逻辑联系把内容串联起来的方式,也存在于书与书之间。第一本书是“海洋”主题,加古里子在正文结尾说:“探索海也是在探索地球”,于是我们开始了第二本书,对“地球”的探索。

在“地球”的结尾,留下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岩浆?但是想要了解这个未解之谜,可能必须先解开地球外部的谜题,也就是到“宇宙”中寻找答案。于是,我们开始了第三本书。

在“宇宙”旅行的终点,加古里子写道:“这个宇宙也是你正在生活的地方!”启发我们思考宇宙和人类的联系。然后,我们开始了解第四本书,认识“人类”。

而“人类”故事的最后,又回归到海洋、地球和宇宙之间。

四本书不同主题,却紧密联系。这种逻辑严密的构思和格局,也是《加古里子科学图鉴》不同于其他科学绘本的地方。

“科学”这门知识的力量

为了充分尊重科学,加古里子严格遵循确凿的科学知识及正确的见解和立场。

《加古里子宇宙图鉴》里,为了讲述人类能制造工具,提高运动速度,出现了超音速飞机、导弹等。在此,加古里子特意做了说明:“附带画上军用飞机、军舰和洲际导弹等,是因为过去的科技发展受军事的影响非常大,这一点不容无视。因此,这里仅仅是一种客观的记录,没有其他隐含的意义。”同时,介绍武器的速度时,他特意加上了鸟类的飞行速度。以此表明,人类先进科技做出来的东西,在大自然面前也不足为奇。

在绘画颜色和技巧上,也尽量科学。比如,在对人类器官进行说明时,没有像解剖学教科书那样精确逼真地进行描画,也没有过度偏向漫画风或抽象风,而是尽量处理得既真实又赏心悦目一些,力求在描绘时让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美的力量。

在做绘本时,加古里子想到了自己10年前听过的一个儿童心理咨询节目。

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孩抽泣着说:“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泡澡时,看到妈妈的肚皮上没有刀疤,所以我想我一定不是妈妈生的,好伤心啊……”节目主持人开导劝慰了很久,可就是化解不了她的困惑和悲伤。多年后,加古里子在自己的书里写下了一段话,算是给小女孩一个迟到的回答。

创作者的驱动力,除了满腔热情,除了各种表现手法,也离不开这些真实生活中打动自己的时刻。把生活融入到作品中,产生跨越时空的连接,大概是独属于创作者的温柔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科学绘本之父加古里子用30年时间写一部科普绘本!”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科学绘本之父加古里子用30年时间写一部科普绘本!

“科学绘本之父加古里子用30年时间写一部科普绘本!

人类,地球,宇宙,创作,海洋,科学,图鉴,这本书,主题,地方,概念,地球内部,动物,创作者,大海,植物,跳蚤,作品,人们,四季,地表,方式,河川,读者,谜题,距离,变化,工作,和宇,大图

2010-05-28 #经典故事

加古里子科学绘本: 种子发芽了

加古里子科学绘本: 种子发芽了

种子 动物 植物 土里 让孩子 和发 科学 区别 小狗狗 小猫咪 稻谷 西瓜 过程 金鱼 种子发芽 从小就 慢慢长大 是不能 生长出 蒲公英的种子 随风飘荡

2020-05-01 #故事阅读

儿童读物搜罗:《加古里子身体科学绘本》教孩子保护眼睛

儿童读物搜罗:《加古里子身体科学绘本》教孩子保护眼睛

眼睛,看电视,大宝,东西,孩子,习惯,姿势,小王子,灰尘,眼泪,保护眼睛,东西会,大眼睛,或者电脑,美丽风景,作者,世界,丹凤眼,亲子,宝宝,光线,儿子,内部结构,出去玩,动画,大人,太久,嫂子,烟火,小孔

2013-12-23 #故事阅读

儿童读物搜罗《加古里子身体科学绘本》系列之我会保护眼睛

儿童读物搜罗《加古里子身体科学绘本》系列之我会保护眼睛

眼睛,看电视,大宝,东西,孩子,习惯,姿势,小王子,灰尘,眼泪,保护眼睛,东西会,大眼睛,或者电脑,美丽风景,世界,丹凤眼,光线,亲子,儿子,内部结构,出去玩,动画,大人,太久,嫂子,小孔,异物,小虫子,平板

2020-08-14 #短篇故事

加古里子“好品质养成”绘本故事系列 分享会

加古里子“好品质养成”绘本故事系列 分享会

故事,孩子,创作,日本,孩子们,小偷,学校,这本书,小猪,眼睛,动物,红蜻蜓,胡萝卜,作品,游戏,黑蚂蚁,松居直,让孩子,作者,大盗,彩纸,智慧,沙沙,经典,瓢虫,红蚂蚁,不一样,嗡嗡嗡,回家的路上,科学读物

2012-01-18 #长篇故事

科学家花费10亿美元 用了40年时间 验证了爱因期坦的预言

科学家花费10亿美元 用了40年时间 验证了爱因期坦的预言

宇宙,时空,引力波,爱因斯坦,人类,运动,传输,真空,波动,曲速引擎,天体,行星,时空扭曲,发现了,地球,太阳,小船,引力,意义,探测仪,数据,激光,海浪,相对论,科学家,轨迹,路径,飞船,研究,万有引力定律

2019-12-15 #故事大全

《托尼·罗斯童话绘本:贪心的小鞋匠》融入现代元素的大胆重述 40年时间检验的经典之

《托尼·罗斯童话绘本:贪心的小鞋匠》融入现代元素的大胆重述 40年时间检验的经典之

童话,彭懿,罗斯,托尼,小鞋,元素,传统,民间故事,教授,研究者,重述,图画书作家,童话作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经典之作

2020-08-25 #故事阅读

儿童绘本故事推荐《贝贝熊系列——科学饮食》

儿童绘本故事推荐《贝贝熊系列——科学饮食》

贝贝熊,孩子,科学饮食,故事,全球,都会,作者,内容,图书,小孩子,儿童绘本,家庭辅导,绘本故事,博丹,斯坦,责任编辑,第一时间,世界之最,之父,乱花钱,作业,互联网,全书,典型,唐老鸭,原作者,少儿读物,家庭教育,家庭,家长

2020-07-28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