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我要唱给全世界听!桐乡81岁老戏骨活跃乌镇古戏台

时间:2014-10-31

一位小生打扮的演员拨开帘幕,摆开了身段,一出桐乡花鼓戏在他的演绎中,百转千回

提示:本文共有 28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10月1日上午,乌镇东栅景区修真观古戏台前,人头攒动,游客的目光齐刷刷地向台上望去:戏台后挂着一副对联,写着“锣鼓一场,唤醒人间春梦;宫商两音,传来天上神仙”。

一位小生打扮的演员拨开帘幕,摆开了身段,一出桐乡花鼓戏在“他”的演绎中,百转千回。在厚重的妆容背后,游客很难看出,屈娟如,这位小生的扮演者已是一位81岁高龄的老人。

屈娟如18岁学戏,艺术人生历经曲折,从小戏迷成为“台柱子”,后来为工厂食堂帮工,最终又在66岁重回舞台,如今她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桐乡花鼓戏的传承人。

如今,已经当上了曾祖母的屈娟如仍然不舍这个舞台,她说,只要嗓子还能发声,就要一直唱下去。

化起妆来一丝不苟。

屈娟如老家在桐乡市洲泉镇,自从到乌镇景区来唱戏,她就在乌镇的老街巷里租了间房子,过起了独居生活。

屈娟如的租房距离修真观古戏台步行需要七八分钟。上午8点,屈娟如从租房出发,脚步飞快,穿过两条弄堂,来到修真观,三步并作两步,踩着嘎吱作响的木楼梯,登上戏楼,看她的动作和身形,完全不像一个耄耋老人。

稍微整理一下后台之后,屈娟如开始化妆,她先将底色均匀涂抹在脸上,然后在眼皮上涂上红色油彩,“花鼓戏化妆很有讲究的,小生的眉毛要画得比自己的眉毛高一点、宽一点,花旦的眉毛就在自己的眉毛上勾画,两边要尖一点。”

等到屈娟如化完妆、换好戏服,已近上午10点。她再次整理妆容后,掀起台前的帘幕,款款走上前去,摆开身段。她唱腔委婉,演绎出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庵堂里面来相会……”她唱的是《庵堂会》。

戏台下,游客人来人往,有的对着戏台拍照,有的跟着唱词摇头晃脑,很是陶醉。对此,屈娟如早已习惯,她沉浸在自己的表演中,一丝不苟。

戏台风景

一台戏唱罢,屈娟如到后台休息。虽然年纪大了,但她对自己的唱功还是很自信,“当年在剧团里,就数我的嗓音最高,现在老了也不比年轻人差。”

修真观古戏台每天6场戏,隔半个小时一场,日复一日,屈娟如成了乌镇景区的一道风景,“一年365天,几乎天天要上台,从年初一唱到年三十。”她说,“年三十唱到下午2点半,回家吃年夜饭,年初一一早就得赶过来。”

如今,屈娟如已经在乌镇度过了十多个寒暑,每年国庆节都在戏台上度过。“平时还好些,最难熬的是寒暑天。”屈娟如说,三伏天要套上厚厚的戏服,一台戏唱下来,从里湿到外,而三九天要脱去厚棉袄再穿戏服,西北风吹得人够呛。“我们唱戏的,都是冬天脱下来,夏天穿上去,没法子的。”

屈娟如虽说身体还算硬朗,但人老多病,任谁也逃不掉。大约10年前,她得了直肠癌,到医院动了手术,但手术后6个月,她又回到了戏台上,之后几年,她边唱戏边吃中药调理,病情才得到控制。

今年上半年,屈娟如得了红斑狼疮,治愈后又回到了台上,“活到老,唱到老,总要唱到唱不动那天吧。”她对自己的职业有着一份坚守。

“当年学戏就是图个喜欢,没想到真能唱到老。”屈娟如声音洪亮、笑声爽朗,说起花鼓戏来滔滔不绝。从18岁开始学戏,如今已过去60多年,她见证了桐乡花鼓戏的繁荣和衰落。

对桐乡花鼓戏的历史她如数家珍。“桐乡花鼓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属于乡土戏种,题材都来源于农村,传统剧目有《乌镇北栅头》、《陆雅臣卖妻》、《尼姑庵里卖草药》……”她说,“曾经有句老话,叫‘花鼓戏不成戏,搭台搭在粪堆里;没有刀枪没有戟,两脚插在烂泥里’,意思就是说花鼓戏来自民间,原汁原味。”

屈娟如十多岁时就爱上了花鼓戏,当时常有戏班到农村来搭台唱戏,每逢这时,她都会挤在人群中,听得如痴如醉。

听得多了,屈娟如也会学着唱上两句,村里人都夸她唱得好。18岁那年,在家务农的屈娟如丢掉锄头加入了戏班,开始跟着师傅正式学戏。天分加上勤奋,她学得很快。当时唱花鼓戏的大多是男性,女人唱戏的很少,屈娟如在台上一亮相,便让观众眼前一亮。

1959年,当时的桐乡县文教局组建了花鼓戏剧团,屈娟如加入了剧团,年纪轻轻便成了剧团的“台柱子”。剧团也发展得很快,从十多人发展到30多人。

之后桐乡花鼓戏作为“四旧”被攻击,剧团也在冲击中解散,演员们或改行,或回到了农村。屈娟如回到家,重新拿起了锄头下地干活,“那些年憋得很难受,想唱不敢唱,在家偷偷地哼,还怕被人听见。”

1979年,屈娟如和另一位老艺人浦炳荣重新组建了花鼓戏剧团,她担任副团长,新剧团农闲时节在桐乡、海宁、余杭、德清等地演出,正儿八经火了一阵子。“演员带着道具、坐着船,一村一村地演,家家户户都搬着长条凳来看戏,里三层外三层,场面热闹得不得了。”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屈娟如很是向往。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电视机开始进入农村,来听戏的人越来越少,“每天晚上,村民们都聚到有电视机的人家里去了,坐在台下听戏的人寥寥无几。”

剧团发不出工资,有人到厂里打工,有人到红白喜事上去唱戏,终于,剧团撑不下去了,屈娟如也不得不脱下戏服自谋出路。“几大箱戏服最后没有留下来,现在想想都可惜。”她说。

20多年来,屈娟如四处打工,由于年轻时除了唱戏也没攒下一门手艺,于是只能在厂里打些零工,每天忙忙碌碌,挣钱不多,花鼓戏则离她越来越远。

屈娟如有时干活干累了,也会唱上两嗓子,工友们都说好听,但他们很少有人知道,身边这位勤勤恳恳的大婶曾经竟是戏曲舞台上的名角。

屈娟如以为这辈子都不可能再有机会唱戏了,谁承想,命运总是在不可捉摸中峰回路转。

2001年,乌镇东栅景区对外开放,景区开发者认为,这里除了有修旧如旧的民居外,更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于是,冷清了许多年的修真观古戏台要派用场了。

绍兴有绍兴戏,苏州有评弹,桐乡有什么?景区开发者想到了花鼓戏,这是桐乡本土的一种地方小戏,又名“挑香担”,题材源于农村生活,剧情短小精悍,曲调流畅活泼,且以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也契合乌镇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

可当时,原先的桐乡花鼓戏团早已分崩离析,团员们走的走、散的散,在多方探访之后,乌镇旅游公司的工作人员终于在桐乡大麻镇的一家染厂里找到了屈娟如。

当时,屈娟如正在工厂食堂里做帮工,每天和锅碗瓢盆打交道。听说有人请她唱戏,她先是心头一震,然后二话没说就向老板辞了工。

这一年,屈娟如66岁了,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能重回舞台。原先唱戏的服装、道具早就没有了踪影,于是她特地去了趟苏州,购置了一身行头,然后来到了乌镇。

说来也神奇,屈娟如这么多年没唱戏了,但当她穿上戏服,往舞台上一站,水袖一甩,感觉就回来了;二胡声一响起,原本就刻在脑海深处的戏词又都记起来了。

就这样,桐乡花鼓戏成了修真观古戏台的唯一戏曲表演项目,年复一年,戏台的人走了一拨又来了一拨,只有屈娟如乐在其中,她像一颗铆钉一般钉在了修真观古戏台的雕梁画栋之上。

今年,屈娟如的孙媳妇生下一个男娃,她抱上了重孙子。于是,儿孙们总劝屈娟如别唱了,这么大年纪,该享清福了,但老人很固执,坚持要留在戏台上,“你想啊,乌镇的游客来自世界各地,他们都能听到我唱的花鼓戏,多光荣啊!”

(原标题《81岁老戏骨圆梦乌镇古戏台》,原作者鲍嘉 田建明。编辑肖未)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我要唱给全世界听!桐乡81岁老戏骨活跃乌镇古戏台”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沧桑岁月古戏台 饱经风霜活化石

沧桑岁月古戏台 饱经风霜活化石

戏台,古戏台,山西,建筑,进深,五台,年代,五台县,人们,台基,文物,庙会,山西省,戏曲,题记,硬山顶,卷棚,占地面积,忻州,构架,石砌,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戏曲,仅存,文化,艺术,武承,创作,看戏,坐南朝北

2007-06-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江西乐平:古戏台变身“百姓讲堂”宣讲新风尚

江西乐平:古戏台变身“百姓讲堂”宣讲新风尚

群众,古戏台,王成,故事,讲堂,乐平市,洎阳街道,江西,掌声,节目,徐行,黎荣,乐平,全市,党和政府,小品,政策,方言,社区,老百姓,活动,小故事,正在用,江西乐平,高级讲师,身边人,家长里短,李二嫂,朱瑞龙,中新网

2016-06-03 #小故事

让古戏台重获新生 宁海匠人葛招龙的故事上了浙报

让古戏台重获新生 宁海匠人葛招龙的故事上了浙报

招龙,古戏台,宁海,构件,记者,藻井,传统,古建筑,戏台,手艺,木质,凳子,木作,朋友,新木,王世春,能工巧匠,里岙村,原因,古宅,团队,喇叭,宗祠,工地,年代,故事,时间,旧家具,榫卯,物件

2013-05-26 #长篇故事

探访古村落坝口子 由白道城遗址和村口古戏台想到的敕勒川文明

探访古村落坝口子 由白道城遗址和村口古戏台想到的敕勒川文明

白道,遗址,呼和浩特,古戏台,中国,波斯,塔布,白道岭,马可·波罗,齐召,上都,古村落,古墓,土左旗,时期,陀罗,土默特,石人湾,苏克,古城遗址,和村,万部华严经塔,丰州,敕勒川,喇嘛洞,故城,文明,衙署,往来,建设

2020-06-03 #经典故事

经典《水浒传》已有五位老戏骨演员去世 一起回忆下老戏骨

经典《水浒传》已有五位老戏骨演员去世 一起回忆下老戏骨

影视剧,时候,水浒传,演技,表演,蔡京,黄宗洛,人员,个人,作品,剧里,反派,经典,终年,老师,茶馆,角色,是一位,表演人员,中朱,就达,李连,欧阳锋,程思寒,小队长,和实,好的,过老,都会,四大名著

2012-07-17 #故事大全

探店 乌镇看戏 这个最适合带娃的大品牌酒店要get 桐乡高铁站凯悦嘉轩酒店

探店 乌镇看戏 这个最适合带娃的大品牌酒店要get 桐乡高铁站凯悦嘉轩酒店

凯悦,桐乡,高铁站,嘉轩,嘉轩酒店,乌镇,戏剧节,酒店,生活,中国,价格,亲子,客人,旅途,早餐,街区,车程,面食,看戏,订房,还可以,低调,区域,嘉兴市,回味,大堂,家庭,客房,小卖铺,小时

2020-08-15 #长篇故事

老戏骨蒋雯丽的电影之路

老戏骨蒋雯丽的电影之路

蒋雯丽,秘密,青春,讲述了,故事,许弋,电影,广告,左耳,少年,师父,武林,白相,三个人的冬天,我们天上见,云凤,凡丽,张漾,王轩,王大夫,蒋雯,谢虹,魏大,女一号,操盘手,丽的,山和,湾仔码头,老戏骨,七十年代

2011-07-04 #故事会

舒畅:87年的“老戏骨”

舒畅:87年的“老戏骨”

演员,辛芷蕾,角色,周一围,演技,宝莲灯,尤小刚,翟天临,小花,形象,电视剧,大玉儿,有人说,金粉世家,一线,一角,专业,剧中,北京市,台词,同龄人,大众,天仙,天山童姥,妈妈,媒体,姨妈,少女,时候,明星

2010-04-12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