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河北故事|渤海湾畔“船模王”雕琢别样乡愁

时间:2014-11-09

在沧州渤海新区王洪恩的心中,他的乡愁就是蓝天碧海间穿行的条条渔船

提示:本文共有 24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乡愁是什么?在有的人心里,也许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也许是门前的那口古井,也许是村口的那株老树,也许是村边静静的溪流……

“我想用这种方式,留住乡愁,留住我们的渔家文化。”在沧州渤海新区王洪恩的心中,他的乡愁就是蓝天碧海间穿行的条条渔船。过去的三年来,他制作了大大小小的船模42艘,走亲访友就送船模,还赢得“船模王”的美誉。

经历

跟大海打了大半辈子交道

▲王洪恩老人制作的船模惟妙惟肖。

王洪恩家住沧州渤海新区冯家堡渔民小区,今年71岁。因为痴迷船舰模型制作,三年前,他把自家的车库改造成了工作室。在这间近25平方米的车库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船模,惟妙惟肖。工作台上,摆满了刨子、斧子、锯等操作工具。王洪恩笑着说,只要一来到这里,就像进入了自己的“小天地”,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王洪恩海边生、海边长,是个地地道道的渔民。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他小学三年级时无奈辍学,为生活而奔波。16岁那年,他开始跟随祖辈上船,以出海捕鱼为生。在捕鱼期,他放开膀子、不惜力气。到了休渔期,大家都在家休养、陪伴家人,他却不闲着。船上有位造船师傅,造船技术了得,王洪恩就将这位师傅请到家里,好酒好菜地伺候着,陪着师傅唠嗑儿。

▲王洪恩老人制作的船模。

当时,师傅讲起造船技巧,滔滔不绝,神采飞扬。王洪恩听得认真仔细,而且把这些都记在了心里,寻思着自己能多学一门手艺。心灵手巧的王洪恩干啥像啥,跟着师傅一上手,啥都做得像模像样。于是,随着在船上劳作时间的积累,加上他勤学好问,到26岁那年,王洪恩参与了村里生产队的“排船”(造船)工作。

到了36岁那年,王洪恩因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实干业绩,成为生产大队大队长,还带领村民们谋划实施了冯家堡村渔业包干责任制改革,成为当时黄骅沿海各村学习的标杆。后来,随着渤海新区崛起,王洪恩担任过村干部,经营过公司,带领着更多村民奔小康。但无论任何职,做什么,他对渔船、对渔家生活的情怀始终没有改变。

心声

打造微缩渔船展示渔家文化

▲王洪恩老人正在精心制作船模。

随着渤海新区棚改工作的开展,王洪恩和村民们迁入新居,从“渔民”变成了“市民”,日子越过越好。如今,王洪恩退休在家,享受着天伦之乐。但数十年与大海相伴的经历,让王洪恩始终割舍不下对大海的感情。2017年,他萌发了打造微缩渔船的想法。

王洪恩是个说干就干的人。有了制作渔船模型的念头,他第一时间把家里的车库收拾了出来,用作自己制造船模的创作室,甚至每天都像工薪族一样,准时在创作室上下班。他对船模制作充满了热情,经常忘了时间,忘了吃饭。每到饭点儿,老伴儿常常是一次又一次地喊他。有时为了创作船模,他连觉都睡不安稳,一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各式渔船的影子。

制作船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虽然微缩了,但和造真船是一样的。从一开始的图纸设计、材料选择,到后面的喷涂、焊接,乃至雕刻、裁缝,每一个环节他都得付出极大的心血。

“从学习船舶知识、制图、船体设计到制作,稍不仔细就会出现瑕疵。一旦出现瑕疵,整艘船可能就毁了。”王洪恩说,一艘船好比人体的骨架,比例不对、粗细不匀、关节有损,都不会是一条好船。只有从整体到细节都对了,船才能“站”起来。

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更为了精益求精,王洪恩制作船模,小到船上的一根桅杆、甲板上的一颗铆钉,都力求逼真、完美。每一个细节,他对自己的要求几近严苛,几百道工序全部亲力亲为。

目前,王洪恩创作的船模共有10个样式,每个样式的每个细节他都了然于胸:“小邦摇”是从黄河流域引入的一种单桅杆风帆船,在泥滩、浅水区行动灵活自如;“舟山式”是从浙江舟山引入的一种船型,船头尖,便于压浪前行,适于深水作业;“东北牛”是在“舟山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不仅适于深水作业,而且承载量大;“黄渤海”马力大、吃水深,完全可以在黄海、渤海任意区域作业……

“船只样式的演变体现了渔民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的一个过程,也从侧面反映了渔业现代化发展的历程,更是渔民智慧的结晶。”王洪恩认真地说。

“可惜很多手艺面临失传了。比如‘小邦摇’,它出现的时间就相对久远,现在基本上见不到了。”抚摸着那艘长1.8米、桅杆高1.2米的“小邦摇”船模,王洪恩言语中满是怜惜。

深情

送船模祝福亲友一帆风顺

▲王洪恩老人制作的船模。

最近,王洪恩正在创作一艘名为“黄渤海”的船模。在安装航行指示灯时,由于红绿指示灯太小,他反复雕琢了很多次都不中意,便一次次地重来,直到满意为止。

“做船必须得用心,不仅要精美,更要符合实际,还原真相。船模上的每一条板缝,每一个物件,每一点细节,都要严格按比例表现出来。”王洪恩说。

一艘传统渔船,从龙骨到甲板,再到桅杆……每一个部件都要先细细打磨,然后再进行组装,要做到严丝合缝。船模每个部位的用料是不一样的,有软硬、颜色等要求,这也是实际生产中需要兼顾的船只的受力及用料的统一。

有时,王洪恩会为一块红花梨木苦寻多日,也会为一个称心的螺旋桨雕刻打磨半天。一艘简单点儿的船模要做一个月,复杂的往往要忙活两个月。虽然创作过程很辛苦,但王洪恩乐在其中。

就这样,王洪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默默地耕耘。他说,伴随着近年来远洋捕捞业的发展,传统渔船越来越少,晚辈们也都奔向陆地经商务工,当地传统渔业文化正逐渐消散。他亲手创作船模并送给很多亲友,既祝福大家一帆风顺,又寄托着老一代渔民心中靠海吃海、依海而兴的深厚情结。三年来,王洪恩共创作了大大小小的船模42艘,在赠予远方亲友的同时,也吸引着八方来客。

谈起今后的打算,王洪恩沉思片刻道:“海边生、海边长,我与海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对海对船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创作船模并以这样的方式来追忆往事,传承渔家文化,我认为很有意义。我想以自己的力量为全域旅游增添淳朴的文化元素,让渔家文化在新时代发出新的光彩。”

王洪恩说这话时,打量着工作台上的船模,仿佛看到了渤海湾千帆竞发满载鱼虾的场景……

(燕都融媒体记者 代晴 通讯员 张发利 张凌凤 文/图)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河北故事|渤海湾畔“船模王”雕琢别样乡愁”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动听河北|你是否见过鱼儿逆流而上?这里的“渔文化”妙趣横生

动听河北|你是否见过鱼儿逆流而上?这里的“渔文化”妙趣横生

多玛,乐园,游客,主题,景区,游玩项目,河北,项目,逆流而上,度假区,方式,鱼儿,游乐项目,大自然,文化,故事,渤海湾,美景,爱家乡,画面,起源,设计,文化主题,最优质,湿地旅游,精心打造,史上罕,张小金,方特,温泉水

2018-09-19 #故事阅读

河北一处很受欢迎的岛屿 有“孤悬于海上的天然动植物园”美誉

河北一处很受欢迎的岛屿 有“孤悬于海上的天然动植物园”美誉

岛屿,发展,河北,价值,于海,多其,孤悬,东西,动植物园,人气,位置,全国,历史,城市,名字,名声,地理,地方,大岛,我国,感觉,时候,景点,本名,美誉,渤海湾,肿块,规模,资源,韩国

2008-08-02 #经典故事

河北故事|民俗画家勾勒乡愁成“网红”

河北故事|民俗画家勾勒乡愁成“网红”

民俗画,漫画,乡愁,小时候,创作,民俗,共鸣,网友,家乡,打春,人们,画作,粉丝,生活,作品,回味,快手,心底,心理,记忆,社交平台,大梁上,会用,保健品,内画,初衷,场景,平台,妈妈,小学生

2007-10-23 #小故事

河北宁晋:乡愁乡音故土 我的家乡情结

河北宁晋:乡愁乡音故土 我的家乡情结

宁晋,家乡,王娜,童泰,耿华,故乡,手机,老家,姐姐,时候,苏瑞广,华大,商同,过眼,一句话,充电宝,文联,常回家看看,文学社,上个世纪,主席,个人,农民,公章,先生,大槐树,断层,日报,时光荏苒,歌词

2020-01-16 #故事阅读

云游河北 平安过年|探索有故事的河北——阳和楼

云游河北 平安过年|探索有故事的河北——阳和楼

正定,河北,古城,元曲,梁思成,旅游,建筑,楼四,元杂剧,历史,古风,摇篮,戏曲,文人雅士,游客,创作,中国古典,元曲四大家,古塔,曾几,查纪略,梁思,白朴,登得,阳和,人流,上城,乡愁,地方,南城门

2011-05-29 #故事会

探索有故事的河北 | 元曲犹唱阳和楼

探索有故事的河北 | 元曲犹唱阳和楼

正定,古城,元曲,梁思成,旅游,河北,建筑,楼四,元杂剧,历史,古风,摇篮,戏曲,文人雅士,游客,创作,中国古典,元曲四大家,古塔,曾几,查纪略,梁思,白朴,登得,阳和,朋友,南城门,上城,俚语,乡愁

2011-05-05 #故事大全

巧手留住渔家记忆——渤海新区“船模王”王洪恩的故事

巧手留住渔家记忆——渤海新区“船模王”王洪恩的故事

王洪恩,船模,渔家,冯家堡,渔船,渔民,作业,老人,生活,黄渤海,渤海新区,传统,情结,指示灯,文化,桅杆,用料,船型,舟山,船只,生产,渔业文化,依海,张凌,康学,海堡,次才,王洪,大队长,不一样

2012-01-26 #长篇故事

这位温州人是助力郑和下西洋的“后勤部长” 告老还乡时带回船模

这位温州人是助力郑和下西洋的“后勤部长” 告老还乡时带回船模

杨景衡,下西洋,郑和,陈良,福建,郑和下西洋,医生,苏州,温州,瑞安,左参,杨一初,后勤部长,朝廷,温州人,船员,船模,明永乐,年间,壮举,后勤,名医,天后,天后宫,拓片,时间跨度,民政,物资,碑刻,碑文

2010-08-17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