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从天地与万物的辩证统一 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时间:2014-11-18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提示:本文共有 16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七章释义:天地能长生。天地之所以能长生,是因为天地不因自己能生存而生存,所以能长生。得“道”的圣人后考虑自己的生存,反而自己先得以生存;将自己的生存置之度外,自己反而能得以生存。天地与圣人不是真得不顾自己啊,因为只有不顾自己,才能成全自己。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章曾经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虽然天地对待万物表现出了理智客观,不会因为万物怜惜生命而使其长寿繁荣,也不会因万物求死刚烈而使其短命覆灭。

第五章曾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似乎万物只能匍匐于天地之间,而求以生存。然而,老子并不是要陈述天地的伟大,让万物疯狂的崇敬天地,而是追求人与天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天地只不过让人觉得有点呆板的赋予了万物生命使其得以繁荣,也是那些被淘汰的生命得以覆灭归于虚无。天地与万物的关系,其实并不是人们常认为的“天地主宰了万物”。事实上,天地与万物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就如同水塘与鱼的关系,死水之所以能成为鱼塘,一定是其中有了鱼。抛弃了鱼的鱼塘,也注定是一滩死水。所以天地也恰是从不考虑自己,而只专注于包容万物的深深不息,而最终能达到自己的生机勃勃。

水与鱼的和谐相处,如同天地与万物

天地是如何实现了自己包容万物的价值的呢?那便是“无己”,通过“无己”最终“成己”,而变得包容万物。

之前的文章,老子,通过比喻的手法,将“道”的“玄之又玄”的妙用比做“橐龠”,也就是鼓风吹火的风箱,其实是想揭示一个道理:天地之间就好像一个巨大鼓风箱,万物生存于天地的广博之中,与天地共生共存。万物因天地的存在而生生不息,天地因万物的存在而生机勃勃。天地与万物本就是一种共生的状态。

失去了生命的天地,还有原本的意义吗?

没有了万物的天地,将处于永久的虚空,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没有了天地的万物,将失去生存的空间,更将毫无繁衍进化的可能。

于是当我们说天地间充满了生机,言下之意,并不是说天地,原本就生机勃勃,而是说生长于天地间的万物生机勃勃。当我们说万物生生不息,言下之意并不是说万物本就能深深不息,而是说万物生长于天地,才能生生不息。

如果天地间的万物都衰落凋零了,天地间的生机也将不再存在。天地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终将归于虚无。于是老子得出了结论:“天地不自身”,即天地不能抛开万物而独自存活,天地也只有在万物的生生不息之中才得以展示出自己的生机勃勃。

天地因万物的生生不息而生机勃勃

倘若天地只是为了自己,而从不考虑万物,并掠夺了万物的生生不息,那么天地的生机勃勃,也将不复存在。于是我们可以说天地生机勃勃的秘密源自万物的生生不息。

天地知晓了自己无法脱离万物,而独立存在,于是他努力维持着万物的生生不息,而从不考虑自己。但天地却能够通过只考虑万物,而最终达到自己的永恒存在。

宇宙的存在,难道不是因为万物的感知?

我们很难想象,没有了生命的宇宙,那片虚无是宇宙的本意吗?宇宙存在的意义也便是衍生出了最高智慧的生物,得以认识宇宙本身。这也便是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章,所传述他的宇宙论,只不过那个时候他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而只探讨了天地。这种认识世界,认识天地,认识宇宙的思想,直至今日,仍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老子通过《道德经》告诫我们,人不能疯狂的崇敬天地,仰慕天地通过跪拜求得天地的怜惜而得以生存。也不能过于夸大人所能掌握的足以变革自然变革世界的力量,而过于疯狂的以自我为中心,压榨自然,摒弃自然。而理应倡导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达到人与自然的真正平衡。

人疯狂的压榨自然破坏与自然懂和谐相处

- The End -

期刊目录:《道德经》第七章:天地与万物的辩证统一

作者 | 一夜飞渡镜湖悦 | 一群热爱智慧的人

参考资料:《道德经》

《道德经句读》

《道德经的现代意义》

《小逻辑》【德】黑格尔

编者注:本文过多运用了辩证法,希望读者仔细品味,天地与万物的辩证统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从天地与万物的辩证统一 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实拍世园会天地人和《诗经》墙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早诠释

实拍世园会天地人和《诗经》墙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早诠释

诗经,世园会,天地人和,延庆,植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子都,掌门,大花园,一面镜子,中国馆,五经,人与自然,地貌,动物,儒家,六经,北京,声光,开端,婚姻,天象,宴会,展厅,展会,徭役,弟子,战争,手段,技术

2012-07-16 #长篇故事

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人类,万物,家园,发展,和谐相处,爱我们,给它们,再回头,好地方,地球,事物,世界,下场,份子,伙伴,动物,历史,吓一跳,大树,委身,宇宙,小鸟,微观粒子,恐龙,房子,抽油烟机,才能,挡雨,时间,时候

2020-08-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朱熹的生态观:如何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朱熹的生态观:如何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朱熹,万物,天地,本性,化育,人与自然,动物,仁义礼智,人类,人们,差异,方面,观点,统一,儒家,作用,圣人,百姓,行为,活动,孟子,程颐,若其,四书章句集注,人和,各得其所,万物之灵,中心,圣贤,大自然

2014-12-26 #经典故事

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的例子

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的例子

人与自然,老子,发展,方式,万物,人们,关系,生命,影响,不赞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应该,科学发展观,香飘四季,主客,党章,人性,依循,伦理观,当今社会,层面,家园,地球,天地,局限性,容量,生态环境,政策,我国,思想家

2019-07-06 #短篇故事

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的例子

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的例子

人与自然,老子,发展,方式,万物,人们,关系,生命,影响,不赞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应该,科学发展观,香飘四季,主客,党章,人性,依循,伦理观,当今社会,层面,家园,地球,天地,局限性,容量,生态环境,政策,我国,思想家

2014-04-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的例子

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的例子

人与自然,老子,发展,方式,万物,人们,关系,生命,影响,不赞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应该,科学发展观,香飘四季,主客,党章,人性,依循,伦理观,当今社会,层面,家园,地球,天地,局限性,容量,生态环境,政策,我国,思想家

2009-04-06 #故事阅读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散文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散文

人类,和谐之美,自然界,生命,才能,生活,在它,万物,力量,天空,大树,心灵,心境,浮云,百合,社会,种子,美得,鸟儿,使自己,是人类,每一个人,恰到好处,相得益彰,和珍,燕歌莺,陶渊,中胜,世外桃园,若水

2016-03-24 #长篇故事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作文400字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作文400字

人类,万物,人们,百花村,人与自然,大自然,雨水,使我们,村民们,生命之源,全市,别墅,北京,大地,城市,小溪,日子,村民,生命,规划,鸟儿,生活,为我们,慷慨给予,自然和谐,向小园,东方威尼斯,古城里,小村庄,小洋楼

2013-04-10 #经典故事